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学案(01)
课题:《韩非子》选读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正确理解韩非子寓言及故事的文本含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感受寓言的魅力,进一步思考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背景介绍:
1.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都为了争夺华夏大地之上的统治权,于是便发起了一场接一场的战争。由于频繁的战事,所以各国诸侯们都在制定不同的战争策略,希望能够在战争中取胜。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也产生了一位又一位善于谋略的思想家,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而本文今天所讨论的韩非子也同样是战国的一名思想家,同时他也是法家学派的奠基人。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二、寓言特征:
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寄寓较深的道理,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
三、情景创设:
韩非子虽然是出生韩国(战国七雄之一),但其实他真正效忠地诸侯是秦国。根据《老韩列传》中的记载“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作《孤愤》等书,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可见秦王对韩非非常重视,但来到秦国效力的韩非竟然被秦王关进了大狱,韩非想亲自向秦王辩解,没能见到。后来秦王十分后悔,派人赦免韩非,但韩非已经死了。
请各位同学大胆猜测韩非为何被秦王下狱并被杀害?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猜想阅读韩非的著作,更进一步了解其人,揭开韩非的死因。
文本研读
1.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
)触株,折颈而死,因(
)释其耒(
)而守株,冀(
)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解释文段中黑体字的意思。
(2)阐述本段寓言的寓意:
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
2.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
)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
)?”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1)解释文段中黑体字的意思。
阐述本段寓言的寓意:
形象生动的显示出误解古代帝王之术来治当时之世的愚昧可笑。
五、历史评价:
1.司马光《资治通鉴》:“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2.司马贞:“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3.毛泽东批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师从于荀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法治、术治、势治”三者合一的封建君王统治术,对后世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