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身着白色宽松长袍、头戴白色头巾,这种打扮的人最有可能是( )
A.
印第安人
B.
犹太人
C.
阿拉伯人
D.
因纽特人
2.表示人口分布状况通常使用下列哪一指标(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
B.
人口密度
C.
人口数量
D.
城市化水平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与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
汉语
英语
B.
英语
汉语
C.
英语
西班牙语
D.
汉语
俄语
4.下图中的聚落,建有多座尖顶的宗教建筑物--“教堂”,居民皮肤白皙,头发多呈波状且色浅,鼻梁高,嘴唇薄…试判断该聚落可能地处( )
A.
非洲南部
B.
亚洲东部
C.
欧洲西部
D.
非洲北部
5.泰国的国教是( )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清真教
D.
佛教
6.美洲的原有居民绝大部分是( )
A.
白色人种
B.
黑色人种
C.
混血人种
D.
印第安人
7.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
A.
干旱的沙漠
B.
原始的热带雨林
C.
寒冷的极地
D.
中低纬度的沿海
8.黑色人种的故乡是( )
A.
拉丁美洲的北部和南部
B.
非洲的北部和中部地区
C.
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D.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读漫画《过年回家》,完成下列各题。
9.该漫画寓意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基数大
B.
增长速度快
C.
老龄化现象严重
D.
人口与粮食矛盾突出
10.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各国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B.
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C.
世界人口数量不能增长
D.
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11.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下列环境与当地环境不相宜的是( )
A.
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袍,戴头巾
B.
荷兰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C.
因纽特人住在冰屋
D.
华北平原推广竹楼式民居
12.某市2015年初总人口为100万,出生率15‰,死亡率为5‰,那么该市2015年度自然增长的人口数是(
)
A.
20000
B.
15000
C.
10000
D.
5000
13.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犹太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14.下列河流沿岸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是( )
A.
尼罗河下游平原
B.
密西西比平原
C.
亚马孙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15.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人种是( )
A.
白种人
B.
黑种人
C.
黄种人
D.
混血人种
16.如下图,图中所示的国家主要使用____________语言,该语言发源于_________洲。( )
A.
西班牙语,欧洲
B.
葡萄牙语,北美洲
C.
意大利语,亚洲
D.
希伯来语,欧洲
17.截止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
)
A.
60亿
B.
65亿
C.
70亿
D.
75亿
18.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和北美洲
B.
非洲和欧洲
C.
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D.
拉丁美洲和大洋洲
19.一般来说,下列地区聚落比较密集的是( )
A.
沙漠地区
B.
高山地区
C.
两极地区
D.
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20.乡村聚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差异很大,下图所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A.
农村
B.
渔村
C.
林场
D.
牧村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
_________聚落,图中乙表示_________聚落。
(2)下列哪些区域适合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_________
A.热带雨林地区B.温带河流沿岸的平原C.沙漠地区D.南极地区
(3)下列聚落中需要保护的是
_________
A.北京现代建筑群B.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C.九台普通农村聚落D.美国的别墅区
22.根据下列材料,思考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材料一:新疆地区聚落多分布在绿洲上,广大沙漠地区人烟稀少。
材料二:我国大庆地区原来荒草丛生,自从开采了石油之后,就迅速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的城市。
材料三:深圳原来是个小渔村,因紧邻香港,受政策扶持得以迅速发展为窗口城市。
材料四:山区中的城市一般呈条带状分布而且规模较小。
材料一说明______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材料二说明______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说明______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说明______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3.读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两洲是________、________。按经济发展水平衡量,这两洲是________国家最多的地区。
(2)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按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是________国家最多的地区。
24.根据世界三大人种的外部特征,完成以下问题。
A为_____种人,B为
_____种人,C为
______种人
25.如下图是世界主要语言使用地区分布图,据图回答:
图中字母A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B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C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D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E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F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在阿拉伯国家沙漠比较多,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阿拉伯国家处于热带,温度比较高,长袍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紫外线。因此身着白色宽松长袍、头戴白色头巾,这种打扮的人最有可能是阿拉伯人。
2.【答案】B
【解析】通常情况下使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分布状况,B项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人口数量表示某地区人口的多少。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3.【答案】A
【解析】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因其是汉族的主要语言,使用汉语的总人数超过12亿;英语使用的范围最广,和其早期拓展的殖民地统治有关,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
4.【答案】C
【解析】居民皮肤白皙,头发多呈波状且色浅,鼻梁高,嘴唇薄为白种人的体质特征;欧洲西部以白种人为主,信仰基督教,宗教建筑物是教堂;非洲的南部属于黑种人;亚洲的东部主要属于黄种人;非洲的北部属于白种人,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物是清真寺。
5.【答案】D
【解析】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泰国把佛教定为国教;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佛教徒信奉佛和菩萨。
6.【答案】D
【解析】美洲的原住居民绝大部分是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
7.【答案】D
【解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比较适合居住,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8.【答案】D
【解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般是指北回归线以南(23°26′N)的非洲,包括马达加斯加岛,该区域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9.【答案】C
【解析】该漫画描述夫妻双方的父母都想让子女回自己家过年,反映出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口出生率下降,老年人口增多,漫画反映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10.【答案】D
【解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空前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在欧洲一些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所以A错。在欧洲一些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造成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所以B错。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C错误,D正确。
11.【答案】D
【解析】阿拉伯人居住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少雨,穿白色长袍,戴头巾是为了反射阳光,避免阳光照射;荷兰地处大西洋沿岸,风力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因纽特人聚居区位于寒带地区,气候寒冷,冰层广布,易于取材,墙体厚,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所以建造了冰屋居住;西双版纳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是傣族的竹楼,这种房屋屋顶坡度很大,便于雨水流泻,竹楼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既通风凉快又可以避免潮湿,适应了西双版纳地区降水多、气候湿热的特点。
12.【答案】C
【解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的人口=总人口×自然增长率,100万=1000000,1000000×(15‰-5‰)=10000人。
13.【答案】D
【解析】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14.【答案】C
【解析】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故选项C符合题意。
15.【答案】A
【解析】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
16.【答案】A
【解析】拉丁关洲的通用语言为西班牙语,发源于欧洲的西班牙。
1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世界人口的情况的了解。2011年,世界上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70亿人口,故C是正确选项。
18.【答案】B
【解析】目前非洲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使欧洲成为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19.【答案】D
【解析】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在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20.【答案】D
【解析】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图中牛羊成群,是我国牧村的生动写照。
21.【答案】(1)乡村
城市
(2)B
(3)B
【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从甲图看出,房屋低矮,散落分布,属于乡村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乙图高楼林立,聚落密集,属于城市聚落;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源缺乏,不适合人类居住;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人类居住;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因此对典型聚落加以保护,传统聚落有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平遥古城等。
22.【答案】水源;矿产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地形因素
【解析】材料一说明水源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材料二说明矿产资源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材料三说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材料四说明地形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3.【答案】(1)北美洲
欧洲
发达
(2)
发展中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表进行分析的能力。从图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欧洲和北美洲;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衡量,这两洲是发达国家最多的地区。(2)从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是非洲和亚洲、拉丁美洲,按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是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地区。
24.【答案】白
黄
黑
【解析】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又黑又直,脸型宽平,鼻梁和身材皆为中等高度;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和发色都比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较薄,身材也比较高;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形扁平,嘴唇厚并且向外翻,下巴较低,四肢较长;读图可知,图中A为白种人,B为黄种人,C为黑种人。
25.【答案】俄语
法语
阿拉伯语
汉语
西班牙语
英语
【解析】根据图中图例可知,A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俄语,B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法语,C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阿拉伯语,D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汉语,E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西班牙语,F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