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
A.国民经济的主导 B.国民经济的基础
C.国民经济的关键 D.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下图为我国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
2.以下四地粮库数量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甲地粮库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多,粮食消费量大
B.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C.气候干冷,便于粮食储存
D.自然灾害频发,赈灾粮需求量大
4.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分布规律推测,乙地粮库储备的粮食主要为( )
A.稻谷 B.小麦
C.玉米 D.高粱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明确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生产活动属于农业的是( )
A.晒制海盐 B.采掘铁矿石
C.在海上撒网捕鱼 D.棉花纺织
6.“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可以发展高技术农业,下列属于高技术农业的是( )
①工厂化繁育优良林木种苗 ②旅游农业
③生物制药 ④外向型农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东北三江平原历史上是有名的“北大荒”,现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被誉为“北大仓”,其生产的“东北大米”成为超市里市民的抢手货。完成7-8题。
7.东北平原发展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
C.热量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D.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
8.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C.地势低平,黑土广布
D.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完成9-11题。
9.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温度的差异 B.东西温度的差异
C.东西干湿的差异 D.南北干湿的差异
10.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B.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
C.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D.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旱作农业区
11.我国优良畜种三河牛、三河马分布的牧区是( )
A.新疆牧区 B.青海牧区
C.西藏牧区 D.内蒙古牧区
右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13.下列四种经济作物适合在甲省种植的是( )
A.甘蔗 B.黄麻
C.甜菜 D.花生
右图是我国某区域海拔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甲、乙两地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
15.乙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油菜 B.甘蔗
C.小麦 D.花生
二、综合题
16. 读中国农业主产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巨大,在 线以东,是人口稠密区。我国农业主产区与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关系是 。
(2) “华南主产区”和“东北平原主产区”都是我国糖料作物主产区,其糖料作物分别是 和 。
(3)“长江流域主产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该区农作物熟制是 。从自然方面分析,该区发展淡水渔业的优势是 。
(4)“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粮食作物主要是 。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该区粮食作物产量大,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
(5)“甘肃、新疆主产区”发展农业最不利的因素是 ,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了改善当地环境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15 ADAAD ABBAB ACAAC
16.(1黑河-腾冲 基本一致
(2)甘蔗 甜菜
(3)一年两熟 河湖众多
(4)冬小麦、玉米 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
(5)干旱 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