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7 15: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2.有学者指出,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欧洲农民的饮食和贵族可能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A.启蒙运动促进价值观的变化 B.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C.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 D.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据《英国饮食五百年》记载,在18世纪英国的米德尔塞克斯和萨里郡,如果在用餐时间,一脚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这表明茶叶的传播
A.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 B.淡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别
C.存在着地域间分布的不平衡 D.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
4.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我国,许多地区出现原来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不产米,仰食四方”的现象。这反映了
A.全球化已影响中国 B.长途贩运开始发达
C.经济出现区域分工 D.抑商观念已被放弃
5.有学者指出,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有能力养活更多的人口,其热带地区不会如此之快地得到开发;没有欧洲牲畜,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出现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该学者认为
A.美洲与欧洲具有相互依赖性 B.新航路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C.新航路推动了人类文明交流 D.美洲在新航路中的受益更多
6.15世纪时,意大利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从大地是球形这一假定出发,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和中国,并绘制了概略的世界地图。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由科学家主导完成 B.主要依赖地圆学说
C.技术条件已经完备 D.实践条件不断完善
7.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后 B.早期殖民扩张期间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8.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提高,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这一现象反映了
A.物种的交流丰富了饮食结构 B.机械化提高了粮食产量
C.价格革命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D.欧洲农作物的广泛传播
9.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D.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了解
10.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非洲人来到北美大陆。伴随这些外来移民而至的还有致病的微生物,天花、麻疹、鼠疫等传染病,印第安人口因此锐减了近95%。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疫情需加强国际协作
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D.各国应对传染性疾病应该选择各自为政
11.随着新航路开辟,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同时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南瓜、葡萄
12.17世纪初,在东亚海域商业活动中最活跃的是葡萄牙人,然而他们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竞争,首先是荷兰与英国两国东印度公司的联合袭击。这段材料可以用来探究
A.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B.黑奴贸易和英荷殖争霸的兴起
C.东方没落和西方崛起 D.欧洲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13.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甘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碱、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材料表明,西欧人早期海外扩张(  )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出现了洲际物种大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
14.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如玉米、番薯等纷纷传入中国,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状况有助于
A.缓解明清人口增长的压力 B.彻底改变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
C.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成熟 D.推动明清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
15.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北美的纽约、费城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咖啡馆的发展历程反映出
A.世界物种交流范围逐步扩大 B.欧亚地区饮食结构减趋同化
C.咖啡馆成为了社交主要媒介 D.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16.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这表明
A.美洲高产作物已在全世界普遍种植
B.美洲高产作物的种植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
C.美洲高产作物最先在中国种植推广
D.美洲高产作物的种植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
17.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甘薯、玉米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羊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
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18.明代马六甲对中国的贡物中包括“沉香、乳香、黄速香、金银香”等众多香料。1511年,葡萄牙人阿尔布格里格率领舰队前来攻打并攻占了马六甲,打开了通往中国的门户,从而获得了关于中国沿海地理的真实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葡萄人率先到达马六甲 B.西方推动中国沿海开发
C.中国的国门开始被打开 D.早期殖民扩张的必然性
19.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风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B.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 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
20.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据此可知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
C.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D.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棉花传入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不能织布。北宋时面对不断增多的人口,苎麻产量低,加之契丹军队行军时“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人们迫切需要寻找可替代的大众化织品。棉花在“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元初已经形成了“江东陕右亦多种”的局面,棉布的销售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王祯在其《农书·木棉序》中形容棉布的状况,“夫木棉诸种艺制作之法,驳骏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元政府为劝种棉花和适应棉纺织的规模生产,“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棉布十万匹”。明代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摘编自王东、陈玲《宋元棉花东进的技术社会形成理论研究》
材料二 16世纪以后,葡萄牙、荷兰把印度棉布贩卖到欧洲。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控制了棉布贸易。印度棉布热引起来英国毛纺织业的破产和失业,1721年,政府颁布进口禁令。印度棉布更多地销往非洲、美洲等市场。因民众对棉布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力纺纱机、“骡机”等专利技术设备不断涌现,到18世纪80年代,英国生产的棉布出口额的94%销售到了之前印度棉布所占领的市场。英国对原棉需求量的急剧上升,使越来越多的非洲奴隶被运往美洲的棉花种植园。英国通过进口原棉出口棉布等制成品,迫使西印度群岛、美国南方诸州以及亚洲一些地区依附于英国的工业化。19世纪,随着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加强,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制成品销售市场,英国棉布便顺理成章地取代印度棉布主导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晋兰天《国家与市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取代印度棉布主导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棉布贸易”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各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而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16世纪也是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的时期,这二者都庇护了新生的、远非像后来那样强大的资本主义。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伦布这样勇敢的水手们,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更重要的是归功于在城市中特别是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聚合的特权集团。地理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欧洲史近代史》
材料二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富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一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材料“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物种交流对人类物质生活的影响,B正确,A排除;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C错误;材料与世界贸易发展无关,D排除。故选B。
2.B
【详解】
材料“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体现的是14世纪中叶后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加,因此在饮食及生存状况上与贵族没有太大的不同,B正确;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A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排除。故选B。
3.A
【详解】
根据材料“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可知,茶在英国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说明茶叶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所以A正确;根据材料“如果在用餐时间,一脚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可知,材料没有涉及其他阶级,不能体现“淡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别”,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地域间分布不平衡的结论,所以C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所以D错误。
4.A
【详解】
美洲农作物引进中国引起中国农业生产领域的变化,说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A正确;B错在“开始”,排除;区域分工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明清时期依然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
5.C
【详解】
根据材料观点可知,学者认为美洲的作物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加和土地的开发,而欧洲的牲畜传入美洲,促进了美洲的开发,这说明新航路推动了人类文明交流,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互补性而非依赖性,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D片面解读材料,排除。
6.D
【详解】
新航路开辟之前,地圆学说和世界地图的出现,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D正确;新航路开辟主要是由航海家主导完成,排除A;新航路开辟依赖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C表述绝对,而且材料并未提及技术条件,排除。
7.A
【详解】
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物种实现了交流,因此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A正确;B、C、D与题干信息中的“最早”限定不符,排除。
8.A
【详解】
新航路开辟后,玉米、马铃薯、豆类以及番茄等作物传播至欧亚,丰富了亚欧人的饮食内容和结构,A正确;机械化是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事情,排除B;价格革命表现为物价上升,排除C;玉米、马铃薯等是美洲作物,排除D。
9.A
【详解】
抓住关键信息“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前,因为受到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而新航路开辟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后来罗盘针的使用、航海技术的发展、地圆学说的提出等,才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项。
10.B
【详解】
外来移民带来的病菌导致印第安人口锐减,在今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联系密切,因此防控疫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B正确;A不是对今天的启示,排除;防控疫情人人有责,而非发达国家单独承担的责任,排除C;D不利于疫情防控,排除。
1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马铃薯、番茄、南瓜均原产于美洲地区,小麦、水稻、葡萄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已经是欧洲人的食物,欧洲移民将牛、马传入美洲,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史实,排除。
12.D
【详解】
17世纪初期,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在东亚海域商业活动的竞争,可用于探究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拓展,D正确;“价格革命”“黑奴贸易”和商业革命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对欧洲的影响,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A;17世纪初,英国和荷兰尚未争夺殖民霸主,排除B;“东方没落”与史实不符,排除C。
13.C
【详解】
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海外扩张导致了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故选C;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洲际贸易的范围扩大,A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B错误;材料未涉及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的问题,D错误。
14.A
【详解】
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并且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成为我国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会增加粮食产量,这有利于缓解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增长的压力,A正确;1368年明朝建立,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两者时间差距较大,明初高产作物尚未传入中国,排除B;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模式全面成熟,排除C;明代实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两者均非对外开放,排除D。
15.A
【详解】
咖啡是美洲的作物,17世纪初期,世界已经连为一个整体,随着物种交流,咖啡在欧洲流行开来,A正确;B错在“同化”,排除;题干中没有罗列其它的社交媒介,无法得出咖啡馆是主要的设计媒介,排除C;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是在17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16.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薯、马铃薯均原产自美洲。据材料“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可知,美洲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B选项正确;材料只举了中国和爱尔兰两个 例子,无法证明美洲高产农作物已在全世界普遍种植,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16世纪末中国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无法证明美洲高产农作物最先在中国种植推广,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美洲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的信息,D选项错误。
17.C
【详解】
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物种实现了交流,说明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洲际之间的物种交流,C正确;交通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A;新航路开辟之后,美洲土著因为疾病、屠杀而大量减少,排除B;D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18.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马六甲出产香料,葡萄牙攻占马六甲之后获得了中国沿海地理的真实信息,这为后来葡萄牙最中国沿海进行殖民侵扰提供了条件,也说明早期殖民扩张的必然性,D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证实葡萄牙人率先到达马六甲,而且中国在这之前一直与马六甲存在来往,说明中国应当早于葡萄牙人到达马六甲,排除A;中国的沿海开发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国门被打开,排除C。
19.B
【详解】
马铃薯、凤梨、木薯等农作物原本产于美洲,而在17世纪欧洲的书中出现,说明洲际间的物种进行了交流,这一现象是源于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商业革命,B项正确;材料表达的是商品种类的增多,不是贸易中心的转移,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对美洲社会的破坏,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到由于新航路开辟引发的洲际间物种的交流,没有涉及欧洲资本原始积累,D项错误。
2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欧洲、美洲、中国、非洲的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使得不同洲际之间的物种实现了多向交流,并没有哪洲在物种交换中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实现的是物种交流,并未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故C项错误;题干说明新航路开辟实现了生物上的物种交流,并未涉及理性化,故D项错误。
21.(1)棉花推广受种植纺纱技术和社会的多重影响;海陆两路传人,两条传播路径;宋元是棉花在中国推广的重要时期;形成了棉花专业种植区域和规模化生产;政府政策和经济利益的刺激加快了传播。
(2)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政府贸易保护政策促进本地生产;生产技术的进步,大机器生产(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拥有广阔殖民地,拥有充足的原料;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传统经济遭到破坏;印度产品缺乏竞争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强制分工的国际贸易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各国联系的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初期加剧了黑奴贸易,给亚洲、美洲地区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促使该地区传统经济的瓦解。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北宋面对不断增多的人口,苎麻产量……桑柘,必夷伐焚荡”,可得出人们迫切需要寻找可替代的大众化织品的结论。据“夫木棉诸种艺制作之法”等,可见棉花的传播是受社会的影响和棉花种植技术和纺织技术的影响。据“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可知棉花由海陆两路传入。由宋朝传人,元朝推广,可知宋元时期是推广的重要时期。据“江东陕右亦多种”的局面,“适应棉纺织的规模生产”,可概括出形成了棉花专业种植区域和规模化生产。据“……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获其利”“既获其利”,可以概括出政府政策和利益推动传播。
(2)原因:由“16世纪”“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控制了棉布贸易",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进行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据“政府颁布进口禁令”,可知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促进本地化生产。由“水力纺纱……技术设备不断涌现”,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据“英国通过进口原棉出口棉布等制成品,迫使西印度群岛、美国南方诸州……,可知英国拥有广阔殖民地,拥有充足的原料。由“19世纪.原材料供应地和制成品销售市场”,可概括出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传统经济遭到破坏,印度产品缺乏竞争力。由英国“主导了世界市场”,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影响:由“水力纺纱.涌现",可以得出英国“棉布贸易”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英国通过进口原棉出口棉布等制成品,迫使西印度群岛、美国南方诸州以及亚洲一些地区依附于英国的工业化”,可以得出当时形成了强制分工的国际贸易体系。“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制成品销售市场”,可以得出英国“棉布贸易”给亚洲、美洲地区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促使传统经济的瓦解。据“英国棉布便顺理成章地取代印度棉布主导了世界市场”,可以得出英国“棉布贸易”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各国联系的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2.(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社会对黄金的需求增加;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播基督教的精神动力。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支持;科学和航海知识的进步(欧洲造船航海技术进步、中国指南针传入、地理知识的积累和地圆学说的流行);人文主义提倡进取的精神;航海家的航海经验和探险精神
(2)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商品、物种和人口形成世界性流动;人类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东半球人口增加,美洲土著居民锐减;世界连为一体,全球一体化进程开始。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可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欧洲各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可知,欧洲社会对黄金的需求增加;根据材料“由于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可知,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根据材料“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可知,传播基督教的精神动力。条件: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归功于在城市中特别是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聚合的特权集团”可知,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支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科学和航海知识的进步(欧洲造船航海技术进步、中国指南针传入、地理知识的积累和地圆学说的流行);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而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可知,人文主义提倡进取的精神;根据材料“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伦布这样勇敢的水手们”可知,航海家的航海经验和探险精神
(2)影响:根据材料“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可知,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商品、物种和人口形成世界性流动;根据材料“粮食作物、牲富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可知,人类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半球人口增加,美洲土著居民锐减;根据材料“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可知,世界连为一体,全球一体化进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