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7 15:3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通过了解民国初年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的变化,认识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历史事件,进一步认识为争取民主,先进的中国人做出的努力。
2.分析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通过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并进一步感悟近代中国人对民主政治和救亡图存的不断探索。
学习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军阀割据的影响、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 导入
-1720854953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空前的拐点。晚清以来,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是由“家国”转为“民国”,政治生态的大换血,前所未有的。政治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波诡云谲,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整个国家就好像成了一一个大江湖。许多“创造”历史的大人物,无不是韦小宝式的人物。他们或者穿着长袍马褂,或者穿着西装革履,或者拖着大辫子,或者梳着中分头,
或者固守着皇权的迷梦,
或者掘挖着共和的坟墓,
却无不在中国这个大江湖上,
表演着匆匆过客式的人间闹剧,
最后统统归于“俱往矣”的湮灭。
第一目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20年代,用近代军事武器装备,按近代军事制度组建起来的军事集团,创立者为袁世凯,袁死后掌权的部下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等也统称为北洋军阀。
1、专制与共和的第一场斗争
袁世凯政府:
① 1912.3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 1913.3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
拓展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享年三十二岁。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国民党人物中,袁之最忌者唯宋教仁。……饵以官,不受;啖以金,不受。日奔走于各政党间,……一时声望大哗。”
——《谭人凤集》
国民党方面:宋教仁组建责任内阁制; “二次革命” ,结果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尚未充分暴露,欺骗舆论,笼络人心。
袁世凯位居“总统”高位,掌握北洋军优势兵力。
革命党人组织乏力,实力单薄,被各个击破。
2、专制与共和的第二场斗争
袁世凯政府:
①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②1913年11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③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④1915年5月25日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拓展 1915年5月9日,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经过与日本达105天的谈判和周旋之后,被迫接受日本《二十一条》中的二十条内容之事件。(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条约签订后,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举行纪念,借此警励国人毋忘此日,誓雪国耻这一天被民众称为“国耻日”。另有以日本提出的最后通牒日期5月7日为国耻纪念日。商界通常以5月7日为国耻日
⑤1915年底称帝,改1916为洪宪元年。
拓展 辛亥革命发生前后,袁世凯和梁启超两者关系又出现了反复。梁启超一开始是希望袁世凯实现君主立宪,也和袁世凯有些交流。但是梁启超毕竟和乃师不同,康有为顽固些,但是梁启超对民主共和,并非一味排斥。面对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梁启超是支持的,并且还提供了不少袁世凯当政时的政策建议。比如说理财、治政、组党等问题,梁启超都给了袁世凯不少建议。
经过几年,梁启超的思想其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时的梁启超,已经不再对君权有向往,认为时代不同,再出现皇帝并不靠谱。但是袁世凯在周围人的劝诱下,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最终在袁世凯称帝后,梁启超彻底和袁世凯决裂了。
为准备黄袍加身的袁世凯加紧了对舆论的控制。1月,他通令各地政府派员进驻当地邮局,检查往来邮件,发现反袁报纸、书刊,立即没收。袁世凯复辟,梁启超在上海《大中华》月刊发表了明确反对称帝的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从理论层面对袁氏意欲复辟帝制的行径进行猛烈抨击。同时梁启超还支持自己学生蔡锷发起反袁运动。袁世凯发布命令,禁止报纸刊载议论国体的文电。湖南、广东等地无不秉承袁世凯的旨意,严禁议论国体。反对帝制的报纸受到严重摧残,北京只剩下20家报纸、上海幸存5家,汉口只有2家,全国报纸销量从4200万份下降为3900万份。。十天以后(8月20日),梁启超就在上海《大中华》月刊发表了明确反对称帝的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申报》、《时报》等大报迅速转载,风行一时,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
国民党方面:护国运动
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存共和二字存耶?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
— 孙中山《讨袁宣言》
护国运动成功的原因:
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遭到全国人民反对。
革命力量组织有力,护国军声势浩大,全国响应。
袁世凯失去民心,北洋军阀众叛亲离,弃袁而去。
帝国主义列强见袁世凯失去利用价值,不予支持。
第二目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时代特征
1)军阀独裁专制、政治动乱、社会动荡。
05467352)辛亥革命开创的民主共和制度虽名不副实,但民主共和思潮却始终影响并主导着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缓缓前进。
奉系 张作霖 地区:东北三省 支持国:日本
直系:冯国璋 地区:直隶、江苏、江西、湖北 支持国:英、美
皖系:段祺瑞 地区:安徽、浙 江 、福建、山东、陕西 支持国:日本
2、专制与共和的第三场斗争
北洋政府方面:
① “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
② 张勋复辟 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③ 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 拒绝恢复国会。
国民党方面:1917.08 护法运动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认识到“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护法运动失败。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材料: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思考】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问题?
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
说明:说明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时代呼唤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道路。
3、中国参加“”一战”
1917.08中国向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作战,为“一战”协约国胜利作出贡献
第三目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952541910
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1912—1919)
材料 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到1919年,茂新、福新面粉系统共有8个厂。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时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荣氏兄弟因此获得了“面粉大王”的称号。
1916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其1918年的盈利额为1916年盈利额的11倍。
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封建束缚和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兴办实业;
③一战期间,西方国家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2、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改用阳历、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改称谓。
特点:移风易俗、破旧立新
意义:体现自由平等、追求文明进步
拓展 1931年,文绣为争取个人自由,宣布与溥仪离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抛弃皇帝的女人。末代皇帝“被”离婚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皇宫。1925年3月淑妃文秀等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8月文秀从天津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到法庭,遂经双方律师交涉决定“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秀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离婚后,为挽回面子,于9月在京、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第四目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原因:
1.原因:人们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着。
五四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
1923年梁启超的文章对革命的失望,陈独秀认为:中国由于缺乏普及性的启蒙教育,从上到下不知民主共和为何物,西洋的制度过来了却不会用,中国人还是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理解问题,于是民主走形,变样。如果不彻底改造国人的精神文化,以适应物质和制度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便无从谈起。
兴起
(1)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杂志。
(4)核心内容: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拥护德先生、赛先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代表人物和作品: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
拓展 委婉拒绝别人的请求
胡适授课时,北大的学生抵触白话文,嫌其啰嗦。于是胡适出题目: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请替我用最少的字复电拒绝。
结果:文言用字最少的是12个字“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胡适只用了5个字“ 不去了,谢谢“
探究 1:“打倒孔家店”是要打倒孔子吗?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为了打倒孔子(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复古,封邦建国,并未提出君主专制),
探究2“打倒孔家店”的实际上是反对什么?
“打倒孔家店”的实际上是反对被董仲舒、程朱理学改造后的儒学, 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旧道德。 旧道德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 。 新道德是: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探究 3“打倒孔家店”德影响?
积极:解放思想、推动反封建斗争
消极:易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探究 4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精华: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提倡“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
糟粕: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
3.影响 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局限性?
意义:①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
②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①对东酉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倾向。
②没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
本课小结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果实,之后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思想上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常。1916年袁世凯败亡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但是,这一时期,特殊的内外环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机会;社会风俗方面也出现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针对旧思想、旧道德的新文化运动,使得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传入中国,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