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课两次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实际,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鸦片战争的实质。
2.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
3.掌握和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主要成就,认识其历史影响。
【内容精要】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侵略规模扩大,侵略区域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攫取中国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导入】视频《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从视频中我们看到马戛尔尼使团通商的要求遭到天朝上国皇帝的断然拒绝。47年后,英国用坚船利炮再次叩响了中国的大门。让我们一起走进第 16课两次鸦片战争,体会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
【教学过程】
一、暮年篇——渐行渐远的中国(19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自主学习】问题:根据课本第一目内容并结合 PPT所展示图片说明中国渐行渐远的含义及具体表现,了解 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并完成表格。
英国
中国
政治
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
君主专制;主权独立
经济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
科技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科技落后
文化
思想解放
思想专制;盲目自大,愚昧无知
外交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军事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综合国力
世界强国
日趋衰落
过渡语:落后的中国是怎么也不愿意遇到先进的英国的,但是英国最终不期而至。1840年 6月英国的战舰如幽灵一般出现在广东的海面上,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二、悲歌篇——不期而至的英国(两次鸦片战争)
【探究学习·史料实证】
1.结合史料,思考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史料一:1929年,柏金汉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某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那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史料二:(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直接原因(导火索):虎门销烟在抵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我们从来不乏爱国英雄,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他们舍生取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2.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提示: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等角度思考)
材料一: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 ——董宗远
材料二: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包世臣《安吴四种》
材料三: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原叙》
政治方面: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
经济方面: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自然经济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思想文化方面:列强肆意破坏中国文化遗产,传播宗教和西方文化;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思想,促进了中国思想、教育的近代化。
外交: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对外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总之,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客观上也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政治: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自然经济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思想:列强肆意破坏中国文化遗产,传播宗教和西方文化;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思想,促进了中国思想、教育的近代化。
4.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自主学习】仿照第一次鸦片战争所学方法,浏览教材第 92-93页,完成下列表格。(五分钟后请同学展示回答)
项目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导火索
过程
两个阶段 P92
结果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探究: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两次鸦片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的灾难和屈辱,但是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中国人,从迷蒙中惊醒、开眼看世界,正是他们给绝望的中国重新带来了希望。
三、希望篇——梦中惊醒的先进国人(开眼看世界)
【自主学习·素养提升】
代表作品、内容及地位 主要思想及实践 影响
林则
徐魏源
徐继畬
启示:从鸦片战争的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你应该怎么做?
◎落后就要挨打
◎弱国无外交
◎大胆创新,改革开放,发展科技,重视国防
◎有国际视野,民族意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青年学生要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本课小结】一个对比:19世纪 40年代的世界与中国两场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三位先贤:林则徐、魏源、徐继畲三部经典:《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八个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感悟历史:从空前觉醒到伟大复兴鸦片战争与中华民族整个荣辱兴衰紧密相连,它是一块伤疤,记载着这个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和灾难;又是一种精神,昭示着中华儿女面对强敌永远的不屈不挠、无私无畏;还是一把号角,催促着一代代仁人志士探索强国御侮之路的匆匆脚步,更是一种使命和动力,激励着一辈辈中国人在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中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堂检测】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史料一]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 本质差异:西方已经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或封建社会)。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史料二]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思考] 史料二中的“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什么时间取得的?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19世纪 40年代(鸦片战争后)。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史料三]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 170周年反思》[教你读史] 史料三信息“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体现了鸦片战争对中国文明转型的影响。
[思考] 据史料三分析,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最大改变是什么?其评价的视角是什么?
[提示] 改变:鸦片战争促进中国文明转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视角:近代化史观。
【素养提升·唯物史观】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史观
解读
革命史观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代化史观
它在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文明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
社会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方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全球史观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
【概念解释】工业革命、两次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师夷长技以制夷”协定关税:一种是自主协定关税,即通过协议,在自愿对等的基础上相互给予对方以某种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另一种是片面协定关税,即一国在另一国胁迫下签订协议,片面给予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领事裁判权: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的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实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称“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在有些不平等条约中,往往只片面规定一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另一缔约国则无对等权利,因而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