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升华和凝华 高频易错同步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3.在冬季,某_??°?????°????°????_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21*cnjy*com
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4.今年我省发_??????????¤§??°???_,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21cnj*y.co*m】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
5.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_????·?é??é?¨??????_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6.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7.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_???é??é???????????_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
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能增加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
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吸放热过程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放热过程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汽化﹣﹣吸热过程
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升华﹣﹣放热过程
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会“出汗”﹣﹣液化﹣﹣吸热过程
9.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_???é??é???????????_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D.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10.《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11.小金用如图装置,通过沸水加热碘锤来观察碘晶体的物态变化,下列描述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与小金相同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正在熔化的冰块
B.窗户上的冰窗花
C.被冰块“粘住”的湿抹布
D.干冰放入水中,水“沸腾”
12.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21教育网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钻石尘奇观。钻石尘是低空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时直接 成微小冰晶漂浮在空中,该过程需要 热量。www.21-cn-jy.com
14.“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_??±????°????????°?_蒸气 (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融化时要 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2·1·c·n·j·y
15.如图所示,晓梅将气_????????¨??????é??_量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试管口上,很快看到干冰变小,而气球膨胀,且管内无液体产生,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干冰 (选填“升华”或“凝华”),发生此物态变化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得周围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21·世纪*教育网
16.阳光照射下,海洋、_é????°???????°????_不断地 成水蒸气;在很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会结冰,这是 现象,在此环境下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现象;冬天,夜晚气温若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21*cnjy*com
三、实验探究题
17.有霜的季_è?????????????????_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霜”形成的条件是 和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_è?°???????????????_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 。
18.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_??????????????????_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21·cn·jy·com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_?°??????¨??§??????_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的气泡中是 ,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 (选填“空气”、“水蒸气”、“小水珠”或“二氧化碳气体”).水面上“白雾”的形成原因是: 。
1.4 升华和凝华 高频易错同步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①冰袋降温,是利用冰熔化吸热。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的升华现象。
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的升华现象。
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可见,物态变化相同的是②③,故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2.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解:
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B、夏天,积水干涸,属于汽化过程中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C、秋天,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符合题意;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_???è??????°???·?°?_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解:
AB、根据题意可知,“冰花”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正确;
C、水的凝固点为0℃,_è???????°è?±??????_成时的气温为0℃,则水的温度降低到0℃不能放热,不能凝固成“冰花”,所以“冰花”形成时的气温应低于0℃,故C错误;www-2-1-cnjy-com
D、“冰花”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升华吸热,故D错误。
答案:B。
4.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_??°é??è???????????_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
解:无雨的现象排除了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化,无雪的现象排除了由固态向其他状态转化的情况。
在寒冷的夜晚,气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直接形成固态的冰,聚集在电线和高压电塔原有冰柱上,叫做凝华。
答案:B。
5.利用干冰(_??????????°§??????_)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解:
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此选项正确;
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
答案:B。
6.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解:由图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
甲到乙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乙到丙是凝华,会放出热量;丙到甲是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D。
7.如图所示,将冰_?????????????±????_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
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能增加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
解: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
B、西瓜汁变成冰棍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内能减小,故B错误;
C、盆外壁出现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
D、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熔化吸热,热量是过程量,不能描述为“含有热量”,故D错误。
答案:C。
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吸放热过程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放热过程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汽化﹣﹣吸热过程
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升华﹣﹣放热过程
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会“出汗”﹣﹣液化﹣﹣吸热过程
解: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灯丝直接升华为气态,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过程吸热,故B正确;
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故C错误;
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故D错误。
答案:B。
9.如图将冰_??????????????????_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D.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解: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放出热量,故B错误;
C、加盐后,混合物的熔点降低,水_è???°?é????°??????_更低的罐底会凝华为小冰晶;如果不加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水蒸气遇到罐底会液化为小水珠而不是白霜,故C正确;21cnjy.com
D、冰中加盐形成了混合物,降低了冰的熔点,故D错误。
答案:C。
10.《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答案:C。
11.小金用如图装置,通过沸水加热碘锤来观察碘晶体的物态变化,下列描述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与小金相同的是( )2-1-c-n-j-y
A.正在熔化的冰块
B.窗户上的冰窗花
C.被冰块“粘住”的湿抹布
D.干冰放入水中,水“沸腾”
解:通过沸水加热碘,固态碘直接变成气态碘,是升华现象,从选项中找到升华现象即可。
A、正在熔化的冰,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窗户上的冰窗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被冰块粘住的湿布,是湿布上的水变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_??????????????°??¨_常温下很快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干冰放入水中,有大量的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水好像沸腾了,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D。
12.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解: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为气体跑掉了,而不是蒸发。此选项错误;
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镜片上液化成为小水珠。此选项正确;
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液滴。此选项正确;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_??°??????????????°_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是水分子由固态变液体的缘故。此选项正确。
答案:A。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钻石尘奇观。钻石尘是低空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时直接 凝华 成微小冰晶漂浮在空中,该过程需要 放出 热量。
解:钻石尘是低空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时直接凝华为小冰晶,凝华过程放热。
答案:凝华;放出。
14.“瑞雪兆丰年”_?????????é???????±_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融化时要 吸收 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
解:
(1)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
(2)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
答案:凝华;吸收。
15.如图所示,晓梅将_?°?????????¨??????_适量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试管口上,很快看到干冰变小,而气球膨胀,且管内无液体产生,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干冰 升华 (选填“升华”或“凝华”),发生此物态变化需要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得周围温度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
解: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会升华为气态;
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
答案:升华; 吸热; 降低。
16.阳光照射下,海洋、陆_??°???????°???????_断地 汽化 成水蒸气;在很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会结冰,这是 凝固 现象,在此环境下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升华 现象;冬天,夜晚气温若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 凝华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 内侧 选填“内侧”或“外侧”)。【版权所有:21教育】
解:阳光照射下,海洋、陆_??°???????°???????_断地汽化成水蒸气;在很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会结冰,这是凝固现象,在此环境下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固态变为气态,这是升华现象;
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这层冰花在窗户玻璃的内侧。
答案:汽化;凝固;升华;凝华;内侧。
三、实验探究题
17.有霜的季节,_????????????è?????_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水蒸气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凝华 。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霜”形成的条件是 空气湿润 和 气温在0℃以下 。
(3)小明为了验_è???°??????????è?°_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 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
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
(3)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_10????????°???_,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故不能验证猜想;
答案:(1)水蒸气;凝华;(2_???????°??????????_气温在0℃以下;(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18.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_??????????????????_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
(3)为了进一步_????????¤?±???°è±?_,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的气泡中是 二氧化碳 ,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 小水珠 (选填“空气”、“水蒸气”、“小水珠”或“二氧化碳气体”).水面上“白雾”的形成原因是: 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
解:
(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
(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3)干冰在温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所以水中的气泡中是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白雾其实就是小水珠。
答案:(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二氧化碳;小水珠;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