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培优题典(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培优题典(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7 15:5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培优题典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一开学考试)2020年7月31号,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科技领域迈向新的台阶。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对我国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下列具有与北斗定位系统功能相似的是
A.造纸术的应用 B.指南针的应用 C.火药的应用 D.印刷术的应用
2.(2021·安徽高一开学考试)《蒙古秘史》把蒙古的历史记录下来并载入史册,是一本被各国专家、学者评价为“蒙古民族创世纪”的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经典著作。该著作最初使用的文字是
A.契丹文字 B.女真文字 C.八思巴字 D.畏兀体蒙古文
3.(2021·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历本是农民从事耕种的必需品,因为有广泛的需要,所以公元835年左右四川和江苏北部一带地方民间都曾“以板印历日”(历本),拿到市场上去出卖,因而出现民间所印历本“已满天下”的局面。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
A.源于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D.是商业繁荣的必然结果
4.(2021·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高一月考)“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5.(2021·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变成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材料表明理学(  )
A.溶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B.已上升到哲理化高度
C.冲破了儒家传统观念的束缚 D.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6.(2021·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高一月考)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理学的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提升儒学地位 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C.有利于批评佛道学说 D.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7.(2021·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元代科举考试被废除,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激发了他们创作情绪。仕途失落的知 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抒愤,大量涌向勾栏瓦肆,从事杂剧创作。材料表明,元曲兴盛的直接 原因在于
A.科举制度的废除 B.文人地位的变化
C.市民阶层的扩大 D.元代以词曲取士
8.(2021·安徽高一期末)南宋人创作的《虎溪三笑图》描绘的系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思想活跃文化多元 B.儒学信仰得到重建
C.佛教文化影响扩大 D.国家分裂导致文化分离
9.(2021·安徽宿州市·高一期末)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符合“史料实证”的是
A.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不仅有文学价值,作为舞台艺术成就也很高
B.南宋《梦粱录》记述“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说明当时指南针己应用于航海
C.明朝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D.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私自下海”,说明清政府完全禁止对外贸易和交往
10.(2021·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期末)朱熹指出,知识是道德的必要前提,道德也是知识的基础,并可范导知识。他将知识的直接目的与最终目的分别指向“明明德”与“明心之全体大用”,从而入于圣贤之域的道德境界,表明了其知识的依归与目的是为道德这一主张。由此可知,朱熹强调
A.知识对于道德的重要性 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1.(2021·浙江高一期末)有学者在论及两宋文学艺术时说,“几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因此城市中就聚集了社会的领导阶层,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了市民化的特征。”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有
①城市经济的繁荣 ②追求个性的抒发
③儒家学说的僵化 ④市民阶层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1·河北邯郸市·)由于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在1500年,欧洲至少已经有2000万册书,被1000多个印刷所“生产”出来。意大利的印刷书籍量“占欧洲同期图书出版总量的45%”,威尼斯因其印刷业高度发展,更是成为欧洲的印刷中心和新思想的策源地。由此可见,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A.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B.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C.助推欧洲文明社会来临 D.冲击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13.(2021·广东高一期末)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干载寂寥披图可见"绘画最初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通过记录事件从而劝善戒恶,而最能体现这种作用的当属历史故事画,下表列举宋元时期部分有代表性的宫廷画家的故事画作品,可以推出
A.故事画受三纲五常影响 B.故事画逐渐成为绘画主流
C.故事画题材范围广泛 D.故事画的功能逐渐演变
14.(2021·北京东城区·高一期末)王祯《造活字印书法》记载:“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这反映了
A.雕刻印刷术已在唐朝普及 B.政府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
C.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发展 D.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15.(2021·乌苏市第一中学高一期中)宋代有大批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当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临危受命。据《宋季忠义录》所述,南宋末年抗元死节的英雄就有500多人。这种现象说明
A.理学注重个性自由的培养 B.理学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
C.理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D.理学格物致知的价值导向
16.(2021·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一开学考试)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两类,一是考文学(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义。蒙古统治者认为汉人文学没有实际用处,而对儒家经义比较赞赏,于是把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内容和标准。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有利于
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B.稳定伦理道德秩序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消解各民族间矛盾
17.(2021·河北邯郸市·高一期末)蒙古大军南下过程中,忽必烈的重要谋士姚枢从南宋俘虏中尽得程朱传注诸书。在姚枢、许衡等人的传播与努力下、元朝逐步将理学定为官学。元朝推祟理学旨在
A.推动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B.吸纳“南人”增加劳动力
C.确立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D.统一思想强化政权认同感
18.(202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一期末)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攻汴京,宋将李纲下令放霹雷炮,此炮可能就是由露雷火球发展而来的。南宋时,霹虏炮经常用于作战中。13世纪初,金人发明了用铁制外壳装火药的爆炸性火器叫震天雷,南宋曾大量仿制,叫铁火炮。南宋铁火炮有小型和大型多种,威力很大,在与金、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资料说明
A.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非常频繁 B.宋元时期火药武器使用较为普遍
C.少数民族的火器技术优于汉族 D.火药武器使用不当导致宋朝灭亡
19.(2021·福建泉州市·高一期末)“将家将”故事在北宋中叶开始流传。南宋民间艺人把它编成话本,创造出杨宗保,构想了杨家将父子舍命救援宋太宗的情节。元代又出现《吴天塔孟良盗骨》等杂剧,构想了杨六郎从吴天塔取回杨令公骨殖的情节。这反映出
A.正统思想依赖文学传播 B.文艺折射时代主流思想
C.文学艺术倾向于世俗化 D.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
20.(2021·东莞市光明中学)下图为南宋绘画大师马远的《江亭楼雁图》。马远的画作在构图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面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此种独特画风反映了南宋
A.偏安东南的政治局面 B.市民阶层素养的提升
C.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强
21.(2021·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三月考)明代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是烧盐为业的灶丁出身,曾从事贩运,后师从王阳明。他曾说:“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一观点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意识 B.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得到重构
C.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D.西学东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其他模拟)下表为唐到宋各绘画题材画家人数汇总,推动唐宋绘画之变的原因主要是
人物
山水
花鸟
唐朝(上)
40
16
7
唐朝(下)
10
34
15
建隆元年一熙宁七年
56
31
43
熙宁八年一乾道三年
42
91
84
A.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B.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穷理尽性的时代精神 D.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23.(2021·天津高三二模)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判断,元杂剧
A.以歌舞为艺术表现形式 B.最终演变为流行的京剧
C.完全取材于宫廷的生活 D.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24.(2021·北京高三一模)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 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主流
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 D.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25.(2021·湖南邵阳市·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忽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随之减弱。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的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句话的理解。
26.(2021·福建三明一中)关于唐宋时期社会的研究,吸引着不少国内外的历史学家,因为唐宋时代是个特殊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放”应为“被”;“软”应为“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幅图所示政治现象之间的历史联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与唐代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7.(2021·曲靖市第二中学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试从文化、经济现象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导航服务,指引方向,指南针功能也是指引方向,二者功能相似,故答案为B项;利用造纸术生产纸张,提供书写材料,排除A项;火药可以用于制造热兵器,排除C项;印刷术的应用推动文化传播,排除D项。
2.D
【详解】
根据“蒙古民族创世纪”可得出是畏兀体蒙古文,D项正确;契丹文字与蒙古族无关,排除A;女真文字是女真族的,排除B;八思巴字是元朝建立后创立的,不符合“最初”的表述,排除C。
3.A
【详解】
据题意可知,历本是农民从事耕种的必需品,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出现民间所印历本“已满天下”的局面,说明印刷术的发展源于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A;材料所反映的历本都是民间自印,没有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历本的印刷得到宋明理学的推动,排除C;历本的印刷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商业繁荣的结果,排除D。
4.C
【详解】
依据题干,孟子本人及其著作《孟子》的地位在南宋之后至元朝- -直在提高,并且最终《孟子》成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孟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将《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集为《四书》,并且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家经典,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宋元及之后各朝代的官方正统思想,孟子以及《孟子》的地位日益提高,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重文轻武”是宋代的思想理念,与题意时间信息“汉至唐”“元朝” 不符,故A项错误;民本思想是孟子的思想主旨,与题意无关,故B项排除;陆王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和“致良知”,是程朱理学的一种表现,不能全面概括题旨,故D项错误。
5.B
【详解】
根据材料“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变成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说明理学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过程,即已经已上升到哲理化高度,答案为B;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6.D
【详解】
依据材料中“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信息可知,理学家不信仰虚无缥缈的来世与轮回,而是强调与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和生存意义,追求现实世界的价值和理想,体现了较强的理性主义,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理学对儒学地位提升的作用;B选项错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其积极作用;C选项错误,理学只是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其他方面也有所借鉴和吸收,并未反映出对佛道学说的批判。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7.B
【详解】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不再像唐宋以来那样重视汉族固有文化,更不尊重读书人,这使得很多文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而恰在此时,出现了杂剧这一新的文学体裁,因此他们开始进行杂剧的创作,说明文人地位的变化加之杂剧的出现,使元曲走向兴盛,故B项正确;ACD选项说法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
8.A
【详解】
通过观察《虎溪三笑图》,晋僧慧远、儒者陶潜和道士陆修静三人相谈甚欢,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儒学信仰得到重建,B项错误;佛教文化影响扩大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C项错误;国家分裂导致文化分离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错误。
9.B
【详解】
根据所学,通过“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的史料,得出当时指南针己应用于航海,这属于史料实证的内容,B正确;AC是历史解释,排除;D项“完全禁止”的说法以错误,排除D。
10.A
【详解】
在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上,朱熹认为知识是道德的必要前提,知识的目的是“明明德”“明天理”,即达到圣贤的道德境界,反映出朱熹强调知识对于道德的重要性, 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知识,不是“存天理,灭人欲”,B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项错误。
11.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追求个性的抒发和市民阶层的发展都是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出现市民化特征的重要原因,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宋代理学刚刚形成,并没有出现儒家学说僵化的情况,③说法错误,排除ACD。
12.B
【详解】
题干所示为1500年,欧洲大量图书被印刷出来,这都使得人们可以有条件阅读书籍,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进程,故B项正确;“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和题干主旨不符,A项不选;CD两项既不符合题干主旨,也不符合史实,CD两项排除。
13.D
【详解】
宋朝的《晋文公复国图》、《文姬归汉图》等体现了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教化功能,而元时《归庄图》《消夏》等则体现了归隐文化,这说明故事画的功能逐渐演变,故D正确;《归庄图》《消夏》等不符合三纲五常,故A错误;古代绘画主流是文人画和山水画,故B错误;材料不是强调的故事画题材范围,故C错误。
14.C
【详解】
根据“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可知雕版印刷术的实行使“天下书籍遂广”,即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发展,故选C;“已经普及”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A;活字印刷术在宋代才出现,排除B;D项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D。
15.B
【详解】
材料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们恪守道德规范、舍生取义,抗元死节英雄达500多人。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强调三纲五常,注重培养人们社会责任感,所以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选B;理学强调恪守儒家伦理纲常,忽视个性自由,故排除A;理学认为“理”是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而万物由“理”派生,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倾向,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格物致知强调探究事物原理,进而从中获得智慧,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
1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治者推崇儒家经义,把程朱理学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强调伦理道德,有利于稳定其统治秩序,B项正确;元朝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主要原因不是程朱理学可以提高官员文化素养,A项错误;元朝统治者赞赏程朱理学,不是为了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项错误;“消解”各民族间矛盾的说法绝对,D项错误。
17.D
【详解】
据材料可知,蒙古政权继续沿用宋代产生的程朱理学,同时定理学为官学,可知其日的是统一思想、强化政权认同,故D选项正确。A、B两项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这两项。儒家正统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已经确立,故排除C选项
18.B
【详解】
根据材料描述可知,两宋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使用火器,而且南宋政府的火器类型较多,这说明宋元时期火药武器使用较为普遍,B正确;A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题干没有对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火器进行比较,排除C;宋朝灭亡不是因为技术原因,排除D。
19.B
【详解】
材料反映出从北宋到南宋再到元代,各民族政权之间矛盾不断激化,“杨家将”故事情节也随之不断变化,折射出当时汉民族反抗少数民族进攻是社会主流思想,故选B;正统思想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播,而不是依赖于文学,故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出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故排除C;材料未涉及到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故排除D。
20.A
【详解】
通过观察《江亭楼雁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远绘制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反映了南宋偏安东南的政治局面对画家绘画意境的影响,A项正确;马远的画属于文人画,与市民阶层素养的提升无关,B项错误;画家的独特画风不能说明南宋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C项错误;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强在马远的画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21.A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可知,王艮认为日常生活即是理,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反映了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对理学的思想活跃局面,故A正确;社会伦理秩序仍以儒学为主,明清时期的儒学得到继承与发展,没有重构,故B错误;传统经济结构仍以自然经济为主体,鸦片战争后才逐渐解体的,故C错误;西学东渐虽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故D错误。
22.C
【详解】
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唐宋之际,山水画和花鸟画主题的画家数量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理学逐渐兴起,影响力绘画类型,C正确;唐宋时期的政治格局并没有大的变化,排除A;山水、花鸟绘画符合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排除B;D不是绘画主题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
23.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杂剧砖雕上的人物体现了元杂剧中的不同角色,有官人、士子和商人等,说明元杂剧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故D项正确;元杂剧是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故A项错误;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不是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故B项错误;“完全取材于宫廷的生活”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
24.D
【详解】
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八思巴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和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说明我国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故选D;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文化的信息,排除B;八思巴关于汉语拼音化的尝试,不能说明汉字出现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的趋势,排除C。
25.(1)形象: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备诸多美德;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宋代理学吸收佛道思想精髓,将“理”作为宇宙万物本原,形成哲学体系;理学将天理和社会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强化了伦理道德;理学摒弃佛道中彼岸世界思想,肯定现实生活,促进了儒学伦理道德的世俗化;理学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详解】
(1)形象:根据材料“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忽等诸美德”可归纳出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备诸多美德;根据材料“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归纳出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政治抱负是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理解:根据材料“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可归纳出宋代理学吸收佛道思想精髓,将“理”作为宇宙万物本原,形成哲学体系;根据材料“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可归纳出理学摒弃佛道中彼岸世界思想,肯定现实生活,促进了儒学伦理道德的世俗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将天理和社会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强化了伦理道德;理学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26.(1)唐朝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吸取历史教训,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
(2)北宋城市不讲究方正规划;城市格局根据河流流向而形成;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
(3)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宋词出现。
【详解】
(1)根据“节度使出行图”“文官出行图”,结合所学,可从唐朝设置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吸取历史教训,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等分析总结。
(2)由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从北宋城市不讲究方正规划、城市格局根据河流流向而形成、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等分析总结。
(3)根据“清明上河图中局部:说书老者”可得出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市民文化兴起;根据“圆盘针”“毕昇与活字印刷术”得出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根据“朱熹”“儒学体系得以建立”得出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根据“念奴娇·赤壁怀古”得出宋词出现。
27.(1)信息:西汉时,南方人口数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远远低于北方;从唐到宋南方人口数急剧增长,而北方人口数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迅速下降。北宋时南方人口数已经超越北方。(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2)表现: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答出三点
(3)经济:市打破时空限制;出现纸币交子;海运发达;经济重心的南移。答两点
文化角度: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文学上宋词、话本;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科技上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答两点
【详解】
(1)信息:根据材料数据,在西汉时,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为19.8%,而北方的比例达到80.2%,因此可以得出南方人口数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远远低于北方;根据材料数据,唐朝到北宋,南方人口比例从43.2%上升到 62.9%,北方人口比例下降为37.1%,因此可以得出从唐到宋南方人口数急剧增长,而北方人口数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迅速下降。根据数据可以得出,北宋时南方人口数已经超越北方。现象:人口的比例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
(2)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设立内朝,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实行察举制,推行有利于统治的选官制度、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坊市界限、突破时空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儒学融合了佛教和道教,兴起了理学并不断发展;宋词的不断发展;在科技上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大规模用于军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