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5400116332002.1 动与静
一、单选题
1.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青山、青山 B.竹排、青山 C.青山、竹排 D.竹排、竹排
2.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村边的小树经过多年以后长成了大树 B.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C.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D.公路上飞驰的汽车
3.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 )
A.月亮 B.地球 C.太阳 D.火星
4.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B.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
C.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怎样选取参照物,其结果一定相同
5.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机械运动是指各种机械的运动 D.植物的开花结果是机械运动
6.在东西向直线轨道上的观光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广州塔相对于车向东运动 B.车处于静止状态
C.车向东运动 D.车向西运动
7.判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是( )
A.看速度的大小 B.看路程的长短 C.选定参照物 D.看时间多少
8.如图所示是运动中的自动扶梯,小明和小红站在正上升的扶梯上,旁边的扶梯正在下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B.以小红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C.以旁边下落的扶梯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D.以上升的扶梯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9.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观光升降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升降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升降机上升,乙看见甲的升降机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升降机都上升,则升降机相对于地面的运行情况可能是( )
A.甲、乙上升,丙下降 B.甲上升,乙、丙均下降
C.甲、丙下降,乙静止 D.甲、乙、丙均上升
10.如图所示为我国“神舟九号”飞船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在轨对接后的示意图,对接完成后的组合体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飞行。关于这个组合体,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九号”是静止的
C.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
D.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
11.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B.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C.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D.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2.下列诗句中描述“加点的部分”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正确的是( )
A.轻舟已过万重山——船上的人
B.一行白鹭上青天——同行的其它白鹭
C.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牛
D.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舫)船
13.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一辆汽车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竖直下落,那么正确的说法是( )
A.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东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西风
B.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东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东风
C.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西风
D.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东风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行船
B.“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流水
C.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
D.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月亮相对于地面上的山来说,它是静止的
15.如图所示是各插一面彩旗的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房子为参照物,两车均是运动的,甲向右运动,乙向左运动
B.以房子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右运动的,乙车一定是静止的
C.以甲车为参照物,房子一定是向左运动的,乙车可能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房子可能是向右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二、多选题
16.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歼一2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静止的( )
A.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B.“歼一20”战斗机
C.天空的云彩 D.地面的房屋
17.宋代诗人陈与义在《襄邑道中》一诗中写到“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及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船为参照物,诗人是运动的 B.“云不动”是以两岸“飞花”为参照物
C.以“两岸”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D.“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为参照物
18.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一定是静止不动的
B.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
C.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D.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我们常选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19.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甲上升 B.乙下降,但比甲快
C.乙下降,但比甲慢 D.丙下降,但比甲快
20.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悬线,则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B.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
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D.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
三、填空题
21.“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___________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22.“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这是陶渊明的诗句。用物理知识分析,诗句中“沦”和“出”分别是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参照物。
2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这两句歌词中,竹排的“游”是以______为参照物,青山的“走”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24.物体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所以运动是绝对的,______是相对的。
25.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抵达人民大会堂,如图所示,钟南山院士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红毯,这是选择了______为参照物,电视观众看到他始终在电视屏幕上,这是选择了______为参照物。
四、简答题
26.母亲节那天,小雨和妈妈去看奶奶。在高速公路上,坐在汽车车窗旁的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疾速后退。小雨对妈妈说:我的速度很快呀!而妈妈对小雨说:你没动啊!根据以上情景和对话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疾速后退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2)小雨对妈妈说:我的速度很快呀!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3)妈妈对小雨说:你没动啊!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4)小雨和妈妈的结论不同,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_。
27.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顺序向北行驶,甲车比乙车快.问:
false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false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false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28.如图所示为学校运动会接力赛交接棒情景,此时小铭同学发现在4×100 m 的接力赛交接棒的过程中有两种交接方式:
第一种:下一棒的同学站在原地不动,上一棒的同学快速跑过来立即停下,再交接棒.
第二种:下一棒的同学在上一棒的同学快到时也向前跑,在都向前跑的过程中交接棒.
你觉得哪一种交接棒的方式较好?请分别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种交接方式的优点或缺点?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小小竹排江中游”,这句话研究的对象是竹排,竹排在江中游走;“巍巍青山两岸走”,研究对象是青山,竹排游走过程中,与青山的位置发生改变,青山相对于竹排在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
A.村边多年以后长成了大树,属于植物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蝴蝶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金鱼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公路上飞驰的汽车,汽车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
A.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月亮的位置发生改变,它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它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它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火星的位置发生改变,它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ABC.参照物可以按照需要任意选取(除研究对象外),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具体选择哪个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方便选择的,故AB错误,C正确;
D.因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所选取的参照物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可以选择任何物体作为参照物,故A选项错误;
B.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能不同,故B选项正确;
C.机械运动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故C选项错误;
D.植物的开花结果是生命运动,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广州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运动具有相对性,小明与小芳在车内相对静止,根据两张照片中小芳与广州塔间的距离变化可知二者是运动的,即车处于向东运动状态,而广州塔相对于车向西运动。
故选C。
7.C
详解:
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和静止,取决于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改变。跟速度大小、路程长短、时间长短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站在正上升的扶梯上,与地面有相对运动,则是运动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小明和小红站在正上升的扶梯上,二人无相对运动,则以小红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以旁边下落的扶梯为参照物,两扶梯是相对运动的,则小明和小红皆是运动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以上升的扶梯为参照物,小明没有相对运动,则是静止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丙看见楼房上升,可以判断丙的升降机一定下降;丙看到乙的升降机上升,则乙的升降机可能静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但速度小于丙;甲看见丙的升降机上升,则甲一定下降,且速度大于丙;乙看见甲的升降机下降,则乙的升降机可能静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但速度小于甲;综上分析可知,这几台升降机相对于地面的运行情况是甲、丙一定下降,乙可能静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
A.“神舟九号”飞船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在轨对接后相对无运动,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九号”无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B正确;
CD.以“神舟九号”或“天宫一号”为参照物,地球均是运动的,故C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
A.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当选择的参照物发生变化时,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结论也可能发生变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
A.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相对与船上的人静止,故A错误;
B.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与同行的其它白鹭间保持相对静止,故B错误;
C.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水相对于牛无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树相对于(舫)船有相对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
一辆汽车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竖直下落,说明雨滴相对于汽车在水平方向上无相对运动,则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东风(风从东边吹来)。
故选D。
14.D
详解:
A.以行船为参照物,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说明研究的对象是桥,而水不动,说明研究的对象可能是水;同时水相对于河岸、岸上的树、桥都是运动的,由此可知“桥流水不流”选择的参考系是流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轻舟相对于高山的位置不断变化,则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月落”指天将破晓,月亮落下山,以山为参照物,月亮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月亮是运动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D
详解:
因为房子的炊烟向右,所以风向右吹,而甲车的彩旗向左飘,所以甲车只能向右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对于乙车,乙车的彩旗向右飘,则乙车可能有三种情况:①向左运动,②静止,③向右运动,且车速小于风速。所以
AB.以房子为参照物,甲车向右运动,乙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左运动,也可能向右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
C.因为甲车只能向右运动,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房子向左运动,乙车可能向左运动,也可能向右运动,故C项不符合题意;
D.以乙车为参照物,当乙车向左运动时,房子是向右运动的;当乙车静止时,房子是静止的;当乙车向右运动时,房子是向左运动的;故D项符合题意。
16.AB
详解:
A.加油机相对于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位置不变,以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加油机相对于“歼﹣20”战斗机位置不变,以“歼﹣20”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加油机相对于天空的云彩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天空的云彩”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上的房屋位置不断变化,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7.CD
详解:
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位置不变就是静止。
A.以船为参照物,诗人是静止的,故该项错误;
B.“云不动”是以诗人为参照物的,故该项错误;
C.以“两岸”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故该项正确;
D.“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为参照物的,故该项正确。
故选CD。
18.CD
详解:
AB.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不一定是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故AB错误;
C.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故C正确;
D.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常选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故D正确.
19.BD
详解:
A.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匀速下降,故A错误;
BC.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相对于地匀速下降,且v乙>v甲,故B正确。C错误;
D.甲看到丙匀速下降,说明丙相对于地速下降,且v丙>v甲,故D正确;
20.AD
详解:
(1)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由于小球当对于电梯是静止的,剪断悬线,小球与电梯顶部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相对于电梯,立即下落,故A正确、B错误;
(2)相对于地面来说,由于小球还要继续向上运动,但上升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到达最高点后下落,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21.静止 流水
详解:
[1]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老树和参照物小桥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静止的;
[2]因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流水为参照物,小桥是运动的。
22.西河 东岭
详解:
[1]“白日沦西河”指明亮的夕阳沉落在西河,明亮的夕阳相对于西河位置发生改变,“沦”是以西河为参照物的。
[2]“素月出东岭”指皎洁的月亮从东岭升起,月亮相对于东岭的位置发生改变,“出”是以东岭为参照物的。
23.青山 竹排
详解:
[1][2]“小小竹排江中游”是说“竹排”在运动,竹排相对于青山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照物;“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的运动,两岸的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24.位置 静止
详解:
[1][2]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我们说的静止实质上是相对静止,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5.地面(或红毯) 电视机
详解:
[1]钟南山院士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红毯,是指钟南山院士是运动的,这是选择了地面(或红毯)为参照物,他与地面(或红毯)发生了位置的变化。
[2]电视观众看到他始终在电视屏幕上,是指钟南山院士是静止的,这是选择了电视机为参照物,他与电视机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
26.汽车 树木 妈妈 相对的
详解:
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变化就是运动,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就是静止。同一物体所选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1]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疾速后退是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
(2)[2]小雨对妈妈说:我的速度很快呀!是以树木为参照物;
(3)[3]妈妈对小雨说:你没动啊!是以妈妈(或汽车)为参照物。
(4)[4]小雨和妈妈的结论不同,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7.false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南运动;false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false若以向北行驶速度比甲车更快的丙车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详解:
(1)甲车比乙车快,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应是向后退的,即向南运动.(2)甲车比乙车快,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北的距离越来越大,故向北运动.(3)若有比甲车更快的向北运动的丙汽车,则甲乙相对丙车均向后退,即向南运动.
28.第二种方法更好一些.第一种方法容易接到棒,但停下来会影响成绩;第二种方法成绩会好一些,但如果不能保持相等的跑步速度容易掉棒.
详解:
接力赛交接棒的两个同学要保持相对静止,才能接到棒.第一种:下一棒的同学站在原地不动,上一棒的同学快速跑过来立即停下,再交接棒.这样由于停下来交接棒会耽误时间,影响成绩,但是容易接到棒.第二种:下一棒的同学在上一棒的同学快到时也向前跑,在都向前跑的过程中交接棒.没有停止跑步时间,成绩会更好一些,如果两个同学的跑步速度大小不同,容易掉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