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430012471400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5km=7×103m B.5mm=5×10-6m C.2.5h=25min D.120s=2min
2.下列几种估测最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成年人走140步的距离约90m B.人的脉搏1min跳动70次
C.课桌的高度约750m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3.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步行10m D.人打一个哈欠
4.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薄的不锈钢直尺。关于这个直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量程为15cm B.分度值为1mm
C.没有零刻度 D.两边刻度的分度值不同
5.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71.2mm B.1.712dm C.1.712×10-4km D.1712m
6.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裁判员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
A.刻度尺 B.停表 C.温度计 D.米尺
7.如图是小同同学在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时的几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长度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
B.测量时,课本的左边未对准“0”刻度线,就把课本右边所对的刻度值当作课本的长度
C.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D.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
9.在图中,物理实验室常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
A. 停表 B. 沙漏
C. 钟表 D. 日晷
10.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只要认真规范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其量程越大的测量工具越好
C.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其分度值越小的测量工具越好
D.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11.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C. D.
12.物理课上老师请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物理书的长度,记录的结果分别是25.82cm、25.81cm 、25.72cm、25.80cm,则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
A.25.788cm B.25.79cm C.25.81cm D.25.82cm
13.如图所示,机械秒表的示数
A.1min9.8s B.9.8s C.1min39.8s D.2min9.8s
14.小伟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1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测量结果的数据都是正确的 B.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25m
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15.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D.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二、多选题
16.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false B.false
C.false D.false
17.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环节,物理实验的结果要通过测量才能达到.但测量时会产生误差且不可避免,下面哪些方法能减小误差(??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换一把分度值小的刻度尺
C.使用零刻度线没有磨损的刻度尺?????? D.先测量出一本书的厚度,然后除以纸张数
18.如图所示的方法中能够正确测出物体长度的是( )
A. B. C. D.
19.很多同学都有佩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00:01,隔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则两次时间差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h 1min 2s B.1min 1s C.1h 1min 1s D.11h 1min
20.如图所示,将铜丝直径密绕在铅笔上测铜丝直径时,先后测量三次,每次都将铜丝重新密绕,并放在直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测得的直径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
C.铜丝的粗细不均匀 D.每次读数的人不同
三、填空题
2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学生的身高为1.6______;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______;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______;
(4)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6______。
22.如图所示尺子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__,准确值是_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_。
23.如图1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s,图2A物长度为_____m。
四、实验题
24.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 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 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 ________,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如图所示是停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停表的量程是 ________;
(2)停表的分度值是 ________;
(3)图中停表的示数是 ________
25.物理课本宽度的测量
测量方法
图中A是是小雨观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
分析
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实验探究: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步骤与方法
小雨想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false;
B.用铜丝圈的总长度false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false;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
数据分析
如图所示为小雨实验过程中用分度值为false的刻度尺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得到的数据,所绕线圈的宽度为______,铜丝的直径为______false.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7.如果需要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可以选用游标卡尺.某规格游标卡尺的构造如图甲:①是主尺(最小刻度是毫米);②是游标尺(10个等分刻度),它是套在主尺上可移动的部件;③是测量爪.移动游标尺,把被测物体夹在两测量爪之间,两爪之间的距离等于被测物体的长度.
(1)图甲中,当测量爪对齐时,游标尺上的0刻线与主尺上的0刻线对齐,游标尺的第10刻线与主尺上9mm刻线对齐,其它刻线都与主尺上的刻线不对齐,则游标尺上每小格比主尺上每小格的长度少_____毫米.
(2)如果将1张厚度为0.1mm的A4纸夹在测量爪间,游标尺的第1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读数为0.1mm;如果将2张这样的A4纸夹在测量爪间,游标尺的第2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读数为0.2mm;依次类推,如果将10张这样的A4纸夹在测量爪间,游标尺与主尺刻线对齐的情况如图乙,读数为1.0mm;……
如图丙,如果将一个小钢球夹在测量爪间,则这个小钢球的直径为_______毫米.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只能准确地读到毫米,而用本题中的游标卡尺测量时,就能准确地读到____毫米,这个数值叫做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如果用L表示待测物体的长度,用L0表示主尺的整毫米数,k表示与主尺刻线对齐的游标尺上的刻线序数,a表示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则待测物体的长度表达式可归纳为:false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1km=1000m,故
false
故A错误;
B.1m=1000mm,故
false
故B错误;
C.1h=60min,故
false
故C错误;
D.1min=60s,故
120s=2min
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A.成年人走一步的长度约0.6m,所以走140步的距离约90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的脉搏1s大约跳动60次,1min大约跳动70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约0.8m,与750mm接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0.1mm,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
A.人的眼睛迅速眨一下的时间约0.3s,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次左右,因此人心脏跳动一次约1s,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C.人正常不行速度为1m/s,步行10m用时约10s,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3s以上,故D不符合题意。
4.B
详解:
A.该直尺的最大刻度值为15cm,量程为false,故A错误;
B.该直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为1mm,故B正确;
C.直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有零刻度,直尺最左端为零刻度,故C错误;
D.直尺两边刻度的分度值相同,都为1mm,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时,应估读到mm下一位,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1.712dm=171.2mm,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1.712×10-4km=171.2mm,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1712m不符合毫米刻度尺的读数规则,D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
百米跑时裁判员需要测时间,所以需要停表。
故选B。
7.C
详解:
A.该选项中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A不符合题意;
B.该选项中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尺面垂直,B不符合题意;
C.该选项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尺有刻度一侧紧贴被测物体,且读数方法正确,C符合题意;
D.该选项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测物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
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会导致测量不正确,是错误,不是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左边没有对准零刻度时,读数时应该用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减去左边缘对应刻度,而直接读数是由于测量者的失误造成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B不符合题意;
C.记录长度测量结果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C符合题意;
D.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尺垂直,如果不垂直造成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D不符合题意。
9.A
详解:
物理实验室常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要求精确度比较高,停表能精确到0.1s,而沙漏比较粗略地计算时间,钟表只能精确到1s,日晷能精确到刻(15min),故选A.
10.D
详解:
A.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A错误;
BCD.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而不是量程越大越好,也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故BC错误、D正确。
11.C
详解:
A.测量直径时没有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硬币的最下端对齐,不能准确测量硬币直径,故A错误;
B.测量直径时没有准确的找到硬币的直径,不能准确测量硬币直径,故B错误;
C.借助三角板与桌面卡住硬币,能找准直径,零刻度线与硬币下端对齐,能准确测量硬币直径,故C正确;
D.此方法不能准确找到硬币的直径,零刻度线也没有与硬币最下端对齐,不能准确测量硬币直径,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四次测量数据中,25.72cm明显错误,应该剔除,将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则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false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
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9.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9.8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39.8s.
故选C
14.D
详解:
A.测量的数据中,18.11cm是错误的,故A错误;
B.最后结果应记作
false
精确程度应该与原测量数据保持一致,故B错误;
C.18.50cm中最后一位“0”不可以去掉,它反映 了测量的精确程度,故C错误;
D.根据测量结果,最后一位为估读位,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故D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时,若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或者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以及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这都是错误;而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这会产生误差,故选B。
16.BD
详解:
A.“false”得到的单位不存在,A错误;
B.进率和过程都正确,故B正确;
C.“false”没有换算单位,故C错误;
D.进率和过程都正确,故D正确。
故选BD。
17.AB
详解: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的减小误差,故A正确;B. 换一把分度值小的刻度尺,即是通过采用精密仪器的方法,这样也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C. 使用零刻度线没有磨损的刻度尺进行测量是可以的,若使用零刻度磨损的刻度尺,我们是通过让刻度尺上的任意可得做为零刻度进行测量的,所以这样和原来是没有区别的,故不能减小误差,故C错误;D. 先测量出一本书的厚度,然后除以纸张数,这样可以粗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但不能减小误差,故D错误.故选AB.
18.BC
详解:
A. 被测物体的最左端没有与0刻度线对齐.此方法错误;B. 如图所示能够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此方法正确;C. 如图方法能够测量圆锥体的高度.此方法正确;D. 刻度尺没有与被测部分对齐,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此方法错误.
故选BC
19.ABD
详解:
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00:01,第二次观察电子手表,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则两次时间差异为11:01:02?10:00:01=1h1min1s.
故选ABD。
20.ABCD
详解:
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认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造成的,由题,每次都将铜丝重新密绕,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读数时准确程度不同;还有铜丝的粗细不均匀;每次读数的人不同,估计值不同;这些都是产生误差的原因,故答案为ABCD。
21.m dm mm s
详解:
(1)[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即1.7m左右,学生的身高应该为1.6m。
(2)[2]中指指尖到大拇指指尖大约是2d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比此数值略小一些,为1.75dm。
(3)[3]一般纸张的厚度在100μm即0.1mm。
(4)[4]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所以一般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6s。
22.0.1cm 2.35cm 2.3cm 0.05cm
详解:
[1] 尺子的一大格为1cm,平均分成了十等分,故每一等分为0.1cm,故分度值为0.1cm。
[2]木块左端与刻度尺6cm处对齐,右端处在8.3cm和8.4cm之间正中处,故木块长度为2.35cm。
[3][4]由上可知,准确值是2.3cm,0.05cm是估读值。
23.337.5 2.85
详解:
[1]由图1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即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分度值为0.1s,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所以该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2.0cm,读数12.00cm,末端在14.8cm和14.9cm刻度线之间居中,读数是14.85cm,物体的长度为
false
24.刻度尺米停表秒0-15min0.1s3min38.4s
详解:
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时间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停表,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
(1)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最大示数为“15”,所以秒表的量程为0~15min,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
(2)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即秒表的分度值为0.1s;
(3)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指针在38.4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8.4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38.4s。
25.零刻度线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线开始测量 刻度尺没有放正 有刻度线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详解:
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数据要写单位,所以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1] 零刻度线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线开始测量;
[2] 刻度尺没有放正;
[3] 有刻度线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4] 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26.CDAB false false 偏小
详解:
[1]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采用累积法,即测量多个直径的总长度,再求平均值,步骤为:
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
用铜丝圈的总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故正确顺序为:CDAB;
[2]如图,线圈左端对应刻度为5.00cm,右端对应刻度为6.85cm,则绕线圈的宽度为:
L=6.85cm-5.00cm=1.85cm,
[3]由图数出线圈的圈数为25,则铜丝的直径为:
false;
[4]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线圈的宽度会偏小,所计算出的细铜丝的直径也将偏小.
27.0.1 3.5 0.1 L0+ak
详解:
(1).9mm平分为10小格,则每格长度相差:
false;
(2).刻度5处刚好上下对齐,由分析可得计算小球直径:
false;
(3).最小值可读到0.1mm,由题目分析可得,每小格相差0.1mm,则根据刚好对齐的刻度线处可计算相差多少0.1mm,再加上可直接读出的毫米数,则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