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精品课件
9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四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
课文精讲
03
字词揭秘
02
课前导读
01
课堂小结
04
课堂练习
05
课前导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不同的角度观潮到的事物的样子也是不同的。我们领略过李白笔下庐山瀑布的壮观,今天我们再来欣赏苏轼诗中描写的庐山。
课前导读
课前导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我会写
字词揭秘
tí
书写指导:注意“是”字的最后一笔要写得长一些,把里面的“页”字包住。
结构:半包围
组词:问题 题字
造句:小明是一个非常爱问问题的小男孩。
部首:页
题
cè
书写指导:“侧”字虽然是左右结构,但是它有三部分,亻、贝、刂占的位置要差不多。
结构:左右
组词:侧面 侧卧
造句:圆柱形的侧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
部首:亻
侧
字词揭秘
fēng
书写指导:“山”做部首时,横笔要写成提,而且整个字要小一些,瘦一些。
结构:左右
组词:山峰 峰顶
造句:每次爬到峰顶,都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色。
部首:山
峰
字词揭秘
lú
书写指导:广下面的户不要写到外面,其中的“丿”也不能超过外面的大丿。
结构:半包围
组词:庐山 茅庐
造句:爸爸说,有时间一定带着我去参观庐山。
部首:广
庐
字词揭秘
yuán
书写指导:缘字右边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不能写太长,而且上面的撇折和横撇都是一画。
结构:左右
组词:缘由 缘分
造句:妈妈不问缘由的就批评了我一顿。
部首:纟
缘
字词揭秘
课文精讲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缘:因为。
课文精讲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译文
课文精讲
岭:相连的山。特点是:坡度缓和,连绵。
峰:高而尖的山。特点是: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看成岭
侧成峰
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课文精讲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课文精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课文精讲
诗的后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课堂小结
《题西林壁》
? 这首诗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去看庐山姿态不同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解释下列诗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
。
(2)只缘身在此山中:
。
课堂练习
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比一比,组词语。
侧( ) 峰( ) 庐( )
测( ) 锋( ) 芦( )
课堂练习
两侧
测量
山峰
锋利
庐山
芦苇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