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5.1《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5.1《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7-27 19:2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高中信息技术
授课班级
高一
一.新课标和教材分析
对于本节课新课标是:熟悉声音素材的常用加工工具和方法。按照实际需要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组织和表达形式制作与集成多媒体作品。在教学中对Cool Edit,教师可安排适当的演示,让学生对其基本功能有所了解,但对具体操作不作具体要求。
从教材上来讲本节课位于视频和动画之前,因为音频是这两者的基础,可以说如果能理解和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对整个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内容上来看,本节课内容极少;从技术角度上来看,教材与新课标设计的技术难度要求不高,也很容易掌握。根据要求,我对这节课作如下定位:一堂轻松愉快而且有目的有规划的探究课。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音频采集和加工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将本节课和其他媒体以及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数字音频应用的普遍性。
2.了解处理数字音频的基本流程及所需的基本软硬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己对一个作品的制作体验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过程。
2.能够使用恰当的软件如cool Edit进行基本的音频采集和合成。
3.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音频的简单加工以及合成并归纳出一定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数字音频的录编,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能够主动客观地对生活和网络上常见数字音频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欣赏与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处理数字音频的基本流程及所需的基本软硬件。2.能够使用Cool Edit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音频的采集以及简单加工。
教学难点:培养音频加工的目的性和计划性,Cool Edit技术在作品综合制作中的使用。
四.学生和学法分析
从课程来讲,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积累了关于数字化的一些知识,如数字化图像;从生活经验来讲,学生对数字化音频有很强的兴趣,如mp3,这些都是上好这节课很好的条件。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学法:
1. 分析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素材和题材进行加工。
2. 主动探究---在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之上可以适当寻找适合自己作品的新方法新知识。
3. 合作学习---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旁边同学遇到瓶颈能够主动提供帮助。
4.归纳总结、主动构建---能理清楚音频处理的过程,归纳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能将音频与视频动画主动联系起来。
通过以上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五.教法分析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一个方法便是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心理要求、满足学生好奇心的情境。因此本节课将抓住数字化音频这一主角,充分利用他创设轻松、愉快、合理的情境
2.任务驱动法:网上很多有趣的音频作品深受同学们的喜爱,相信让他们自己制作此类作品也一定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六.教学环境分析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一个耳麦,每台电脑都已经安装了Cool Edit软件,已经具备了进行简单音频录入和加工合成的条件。
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在寻找素材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事先专门在学生ftp中准备了足够的音频素材。
七.教学过程
主要过程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引入音频概念[1]
在正式上课前5分钟,便开始播放网络上一些有名的改编歌曲和一些有趣的手机铃声,如《老鼠爱大米》,当学生走进机房便被深深地吸引。
正式上课时,用经过Cool Edit变过调的音频来代替常规的“上课”,“同学们好”,“坐下”,“开始行动”等语言,给学生们以全方位的体验。
聆听,联想(将要学习的东西和生活经验中类似的东西)
用本堂课将要学习的东西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同时,通过这些情境,将学生带入平常生活之中,与他们之前听过并感兴趣过的东西联系起来,可能会让学生在将要进行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原来如此”的感觉。
2.启发探究,引入音频采集的途径方法[3']
通过前面播放过的音频,提问可以将这些和他们平时生活中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听过的类似声音联系起来,已经基本上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时告诉他们,利用手头的电脑自己也可以制作,学生们肯定跃跃欲试,这时马上让他们自己做,他们很快就会遇到问题---做什么以及如何在电脑中得到想要处理的素材。这时引入数字化音频的几种采集方法:电脑和网络资源、模拟设备导入、现场采集(专业录音棚、录音笔mp3等便携式设备以及电脑采集),同时简单讲一下数字音频(二进制数字序列)与模拟音频(电信号)的区别。
问题1:刚才听到的声音以前有没有听过?
问题2:想不想自己制作这样的声音?
问题3:有没有同学尝试过将声音导入到电脑?
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这一步主要就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发现音频处理的过程,首先要明确主题,其次如何在电脑中得到想要处理的音频。书本上音频采集将在Cool Edit之前,但实际上两者需要交叉使用,因此并不完全按照书上顺序讲。
3.趁热打铁,引出音频利器Cool Edit[8']
通过前面的铺垫,引入音频处理的利器—Cool Edit。首先介绍Cool Edit的基本录音功能,通过简单的一句话的录入来集体调试(如一个很有趣的手机铃声“土豆土豆,我是地瓜”),
由于同学们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可以在打开这个软件的过程中对它的界面以及音频的一些基本知识(如采样)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字音频的概念理解。同时可以介绍一下还有一个无需另外安装的录音软件---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具体怎么用法不讲)
由于音频的采集是加工的基础,对于实际生活来讲,正确采集也比较实用,因此采集也是一个重点。
接受知识,合作实践,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保证在短时间内每台电脑都能进行正常的音频录入。
这个环节是为同学进行声音的编辑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软硬件准备,,因为有了前面的情境铺垫,这里主要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4.Cool Edit简单加工和合成技术介绍[6']
采集完后,便可以进行音频的加工和合成了,根据刚才采集的一句话,首先讲解一些基本知识点,主要是音频的选择、分割、移动与删除、单轨多轨的切换(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区别)、音量的调整、简单音效的添加(淡入淡出、回音、自动降噪、变调器的使用),注意与一开始播放的音频联系起来。最后要注意自己保存的文件类型,建议为mp3,简单讲一下几种文件类型的区别。
技术上的知识点不多,但是有一些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同时难免有个别同学遇到困难,需要发动学生积极互相帮助。
认真学习新知识
这个环节是能否在一堂课内完成简单音频合成与编辑的关键,因此一定要讲清
5.选取主题,规划内容,制作成品[15']
在学生掌握了采集和简单加工的基础上,开始音频作品的综合制作。为了避免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因为一时想不到主题而随便创作或者借机搞恶作剧造成课堂混乱,同时又要保证整堂课的氛围是轻松愉快的,我事先规定了朗诵、演唱、相声、广播短剧等四类不同方向的主题,并为每个主题准备了一些不同情境的文字以及音频素材,具体素材如下:
朗诵:不同情绪的文字和音乐,只有搭配适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演唱:若干歌词和伴奏,人声和音乐必须完美配合
相声:经典台词以及一些掌声、笑声、欢呼声的音效,需要同学们的表演才能
广播短剧:一些短剧台词和背景音效,需要同学们的表演才能
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进度,如有共性问题需要当场指出,一些好的经验和不好的习惯都要记下来作为经验。
同学们按照要求进行实践,也可以自由发挥,但是必须限时完成,而且内容要健康向上,同时允许相邻同学自由组合,但是必须各有任务,同样必须限时完成。
最后到时间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文件名保存到指定地址。
新课标要求能按照实际需要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组织和表达形式制作与集成多媒体作品,因此这一综合运用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6.成果展示,自我评价和总结交流[10']
对于成果展示,首先是自我推荐,其次是同学推荐,最后是老师推荐(对文件类型做一个简单说明,顺便让学生认识音频类型的区别)。
对于评价,主要要求评价以下几个方面:
1.作品完成度及创新度
2.素材搭配是否合理
3.技术应用恰不恰当
4.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总结交流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
1.音频处理基本过程总结
2.如何根据具体的素材和题材使用恰当的技术(为什么要用这些技术)
3.发现了哪些好玩的技术和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后老师总结,主要表扬优秀的作品和学生,然后总结好的经验和习惯,同时也要纠正一些不好的习惯,提醒学生不论做什么都要注意培养规划能力。
按要求进行评价
成果展示和评价是本堂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在这个环节中解决一些很实际的问题,
八.教学效果试分析
本节课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加上可以营造的情境,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是问题,只要处理好讲解和学生动手时间的比例问题,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和效率,相信这应该会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