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16 20:27:10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宁强期末)下列事实中,可以证明大陆漂移说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B.世界陆地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底层的相似性
D.青藏高原发现古代海洋生物化石
【答案】C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陆地主要分别在东半球和北半球,只表明了海陆的分布特点,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A错误;世界陆地都比较破碎,表明了陆地轮廓的形状,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B错误;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C正确;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是海陆变迁的证据,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古气候证据-南美洲和非洲一些地区有相同的气候产生的特征;古生物证据-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等;古矿物证据-有能够随着地理界限拼合的连续的煤带等;古地质证据-大洋两侧岩石的岩性构造都有惊人的相似。
2.(2021七上·怀仁期末)当地震发生时,错误的自救方式是(  )
A.在楼上,应跳出窗外逃生或使用电梯离开
B.在野外,应远离陡坡以防坠物滚落
C.在家里,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墙角或桌椅下
D.在教室,应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
【答案】A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在野外,应远离陡坡以防坠物滚落,在家里或在楼上,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墙角或桌椅下,在教室,应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故答案为:A。
【点评】地震自救措施: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3.(2021七上·勃利期末)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的是(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由于板块的张裂,红海在不断扩张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板块运动有碰撞挤压和张裂运动,碰撞挤压会形成山脉,张裂会形成海洋或裂谷。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版块张裂地带,所以会不断扩张。故ABC不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4.(2021七上·惠来期末)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分为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其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其余板块都包括了较大面积的陆地,故答案为:B。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5.(2021七上·鄂州期末)科学家发现一些事例,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下列事例不能作为例证的是(  )
A.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B.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
C.极地发现煤田
D.海南岛海边上礁石涨潮淹没,退潮露出
【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化的,以上四个例证中,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和极地发现煤田都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海南岛海边上礁石涨潮淹没,退潮露出是月球的引力作用引起,与海陆变迁无关,故答案为:D。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6.(2021七上·东莞期末)读"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丙处为喜马拉雅山脉,数据显示该山仍在升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念这是因为(  )
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
C.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张裂
D.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
(2)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较少的地区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1)D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板块的运动相关知识点内容,根据图示丙处位置可知,该处以北为亚欧板块,以南的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丙处位于这两大板块交界处。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交界处的板块运动方向箭头是相向的,所以两大板块发生了碰撞或挤压,才会导致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D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题意及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可知,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较少的地区应该是位于地壳较为稳定的板块内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是比较活跃的,易发生火山地震。又根据图中所示可知甲乙丙丁四处,只有甲是位于板块内部的,其他都位于板块交界处,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1)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7.(2021七上·蚌埠期末)读下面世界部分海陆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图中乙海洋的表述为(  )
A.乙为太平洋,面积居四大洋之首
B.乙为大西洋,由板块不断张裂而成
C.乙的西侧为北美洲,东侧为大洋洲
D.乙的西侧为南美洲,东侧为大洋洲
(2)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  )
A.生命的起源 B.地球的运动
C.大陆漂移假说 D.地球面貌自古不变
【答案】(1)B
(2)C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乙为大西洋,由板块不断张裂而成,大西洋西侧为南美洲和北美洲,东侧为非洲和欧洲,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故答案为:B。(2)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 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8.(2021七上·金寨期末)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运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气候变化不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9.(2021七上·金寨期末)两个板块发生张裂的地带,常形成(  )
①裂谷
②山脉
③火山
④海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交界地带,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故答案为:C。
【点评】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10.(2021七上·金寨期末)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主要位于(  )
A.板块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陆地与海洋交界 D.大陆内部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板块的划分与大陆、大洋的划分并不一致,所以陆地与海洋交界处和大陆内部地壳可能比较稳定,也可能比较活跃。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11.(2021七上·瑶海期末)下列实例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  )
A.钱塘江的潮涨潮落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以及和古河道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
【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壳不断运动导致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钱塘江的潮涨潮落是由于天体引潮力,导致的海水涨落,A错;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说明历史时期该地一个为陆地环境,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迁,该地被海水淹没,B正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C错;青藏高原海拔高,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再加上人口少,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小,所以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D错;故答案为:B。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12.(2021七上·汉寿期末)由两大板块挤压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并由于两大板块还在不断的运动,因此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A正确。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处于张裂拉伸,形成红海和东非大裂谷,B错误。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多火山地震,形成岛弧,C错误。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不在喜马拉雅山范围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而成,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021七下·沙河开学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山脉①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乌拉尔山脉 D.安第斯山脉
14.七大洲中最不可能发生地震的是(  )
A.大洋洲 B.非洲 C.亚洲 D.南极洲
15.没有位于印度洋周围的大州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答案】13.C
14.D
15.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13.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山脉以东是亚洲,山脉以西是欧洲,故答案为:C。
14.板块与板块之间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而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从图中板块的分布可以看出,七大洲中,最不可能发生地震的是南极洲,该大洲位于板块内部,而其余六个大洲都有位于板块边缘的部分,故答案为:D。
15.由图可以看出,印度洋周围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南美洲没有在印度洋周围,故答案为:C。
冰岛是一个冰与火的世界.这里冰川广布,火山众多,地热丰富.右图是冰岛火山、河流与公路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6.冰岛的公路分布具有(  )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 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
C.环岛分布的特点 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
17.冰岛多火山,由此可以推断冰岛可能(  )
①处于板块内部
②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③地壳不稳定
④地壳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6.C
17.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16.解:冰岛的公路分布具有环岛分布的特点,该岛屿位于北欧地区. 故答案为:C.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至800米之间,个别山峰可达1300至1700米,受地形的影响,冰岛的公路分布具有环岛分布的特点.
17.解:冰岛多火山的原因是冰岛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故答案为:C.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8.(2021七上·甘孜期末)地中海不断缩小,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的运动有关(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中海因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中海将不断缩小,最终非洲大陆与欧洲大陆会连在一起,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二、综合题
19.(2021七上·勃利期末)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六大板块中,基本为大洋板块的是   板块。
(2)澳大利亚位于   板块。
(3)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分布在板块的哪里   。
(4)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   。
【答案】(1)太平洋
(2)印度洋
(3)板块的交界处
(4)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构成,其中基本为大洋板块的是太平洋板块。
(2)根据图中板块的名称可以判断,澳大利亚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4)全球火山地震集中在两大地带,即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这两大地带位于多个板块交界处,地壳非常活跃。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当活跃。
20.(2021七上·邛崃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半球的名称:B是   半球;C是   半球。
(2)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填序号),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填序号),被三个大洲所包围的大洋是   (填洋名)。
(3)填大洲名和大洋名:图中数字⑩是   ,②是   ,③是   ,⑦是
   。
(4)   是②和④两大洲的分界线,   是④和⑥两大洲的分界线。
(5)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还在持续“长高”。珠穆朗玛峰持续“长高”的原因是由于   板块与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
【答案】(1)北;西
(2)⑨;④;北冰洋
(3)南美洲;非洲;印度洋;太平洋
(4)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5)亚欧;印度洋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有亚洲、欧洲、非洲等大洲,是东半球;B有亚洲、欧洲、北美洲,是北半球;C有北美洲、南美洲,是西半球;D有南极洲、大洋洲,是南半球。
(2)读图可知,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即图中⑨大洲 ;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即图中④大洲 ;被三个大洲所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3)读图可知,图中⑩是南美洲,是世界第四大洲;②是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③是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⑦是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
(4)读图可知, ②是非洲,④是亚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④是亚洲,⑥是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5)根据六大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因此持续“长高”。
故答案为:(1)北;西;(2)⑨;④;北冰洋;(3)南美洲;非洲;印度洋;太平洋;(4)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5)亚欧;印度洋。
【点评】(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3)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世界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轮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4)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的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1.(2021七上·镇赉期末)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印度少年派出海遭遇风暴后,与一只孟加拉虎漂流的经历。图中甲是漂流的起点,乙是漂流的终点。读图回答问题。
(1)少年派漂流穿越的大洋是   。
(2)A与B两大洲所在的板块   。科迪勒拉山系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3)B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②   海峡,北美洲与D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4)C大洲绝大多数人的肤色黝黑,头发卷曲。被称作   种人的故乡。
(5)少年派漂流从甲地到乙地所穿过的温度带是   。
【答案】(1)太平洋
(2)亚欧板块;环太平洋
(3)白令;巴拿马
(4)黑
(5)北温带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少年派由甲地出发到乙地,穿越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
(2)由图可知,A是位于非洲北部的欧洲,B是世界最大的洲——亚洲,亚洲与欧洲同属于亚欧板块。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图可知,科迪勒拉山系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3)由图可知,B洲是世界最大的洲——亚洲,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白令海峡位于图中的②处。由图可知,D洲是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4)C大洲是位于欧洲南部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
(5)23.5°N—23.5°S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S—90°S为南寒带,根据五带的划分标准,结合少年派从甲地到乙地所穿过路线可知,少年派漂流经过北温带。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洲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3)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宁强期末)下列事实中,可以证明大陆漂移说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B.世界陆地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底层的相似性
D.青藏高原发现古代海洋生物化石
2.(2021七上·怀仁期末)当地震发生时,错误的自救方式是(  )
A.在楼上,应跳出窗外逃生或使用电梯离开
B.在野外,应远离陡坡以防坠物滚落
C.在家里,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墙角或桌椅下
D.在教室,应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
3.(2021七上·勃利期末)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的是(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由于板块的张裂,红海在不断扩张
4.(2021七上·惠来期末)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5.(2021七上·鄂州期末)科学家发现一些事例,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下列事例不能作为例证的是(  )
A.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B.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
C.极地发现煤田
D.海南岛海边上礁石涨潮淹没,退潮露出
6.(2021七上·东莞期末)读"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丙处为喜马拉雅山脉,数据显示该山仍在升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念这是因为(  )
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
C.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张裂
D.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
(2)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较少的地区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7.(2021七上·蚌埠期末)读下面世界部分海陆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图中乙海洋的表述为(  )
A.乙为太平洋,面积居四大洋之首
B.乙为大西洋,由板块不断张裂而成
C.乙的西侧为北美洲,东侧为大洋洲
D.乙的西侧为南美洲,东侧为大洋洲
(2)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  )
A.生命的起源 B.地球的运动
C.大陆漂移假说 D.地球面貌自古不变
8.(2021七上·金寨期末)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
9.(2021七上·金寨期末)两个板块发生张裂的地带,常形成(  )
①裂谷
②山脉
③火山
④海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2021七上·金寨期末)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主要位于(  )
A.板块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陆地与海洋交界 D.大陆内部
11.(2021七上·瑶海期末)下列实例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  )
A.钱塘江的潮涨潮落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以及和古河道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
12.(2021七上·汉寿期末)由两大板块挤压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
(2021七下·沙河开学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山脉①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乌拉尔山脉 D.安第斯山脉
14.七大洲中最不可能发生地震的是(  )
A.大洋洲 B.非洲 C.亚洲 D.南极洲
15.没有位于印度洋周围的大州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冰岛是一个冰与火的世界.这里冰川广布,火山众多,地热丰富.右图是冰岛火山、河流与公路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6.冰岛的公路分布具有(  )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 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
C.环岛分布的特点 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
17.冰岛多火山,由此可以推断冰岛可能(  )
①处于板块内部
②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③地壳不稳定
④地壳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1七上·甘孜期末)地中海不断缩小,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的运动有关(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二、综合题
19.(2021七上·勃利期末)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六大板块中,基本为大洋板块的是   板块。
(2)澳大利亚位于   板块。
(3)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分布在板块的哪里   。
(4)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   。
20.(2021七上·邛崃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半球的名称:B是   半球;C是   半球。
(2)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填序号),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填序号),被三个大洲所包围的大洋是   (填洋名)。
(3)填大洲名和大洋名:图中数字⑩是   ,②是   ,③是   ,⑦是
   。
(4)   是②和④两大洲的分界线,   是④和⑥两大洲的分界线。
(5)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还在持续“长高”。珠穆朗玛峰持续“长高”的原因是由于   板块与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
21.(2021七上·镇赉期末)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印度少年派出海遭遇风暴后,与一只孟加拉虎漂流的经历。图中甲是漂流的起点,乙是漂流的终点。读图回答问题。
(1)少年派漂流穿越的大洋是   。
(2)A与B两大洲所在的板块   。科迪勒拉山系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3)B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②   海峡,北美洲与D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4)C大洲绝大多数人的肤色黝黑,头发卷曲。被称作   种人的故乡。
(5)少年派漂流从甲地到乙地所穿过的温度带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陆地主要分别在东半球和北半球,只表明了海陆的分布特点,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A错误;世界陆地都比较破碎,表明了陆地轮廓的形状,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B错误;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C正确;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是海陆变迁的证据,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古气候证据-南美洲和非洲一些地区有相同的气候产生的特征;古生物证据-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等;古矿物证据-有能够随着地理界限拼合的连续的煤带等;古地质证据-大洋两侧岩石的岩性构造都有惊人的相似。
2.【答案】A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在野外,应远离陡坡以防坠物滚落,在家里或在楼上,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墙角或桌椅下,在教室,应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故答案为:A。
【点评】地震自救措施: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3.【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板块运动有碰撞挤压和张裂运动,碰撞挤压会形成山脉,张裂会形成海洋或裂谷。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版块张裂地带,所以会不断扩张。故ABC不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4.【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分为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其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其余板块都包括了较大面积的陆地,故答案为:B。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5.【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化的,以上四个例证中,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和极地发现煤田都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海南岛海边上礁石涨潮淹没,退潮露出是月球的引力作用引起,与海陆变迁无关,故答案为:D。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6.【答案】(1)D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板块的运动相关知识点内容,根据图示丙处位置可知,该处以北为亚欧板块,以南的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丙处位于这两大板块交界处。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交界处的板块运动方向箭头是相向的,所以两大板块发生了碰撞或挤压,才会导致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D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题意及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可知,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较少的地区应该是位于地壳较为稳定的板块内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是比较活跃的,易发生火山地震。又根据图中所示可知甲乙丙丁四处,只有甲是位于板块内部的,其他都位于板块交界处,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1)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7.【答案】(1)B
(2)C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乙为大西洋,由板块不断张裂而成,大西洋西侧为南美洲和北美洲,东侧为非洲和欧洲,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故答案为:B。(2)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 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8.【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运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气候变化不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9.【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交界地带,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故答案为:C。
【点评】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10.【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板块的划分与大陆、大洋的划分并不一致,所以陆地与海洋交界处和大陆内部地壳可能比较稳定,也可能比较活跃。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11.【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壳不断运动导致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钱塘江的潮涨潮落是由于天体引潮力,导致的海水涨落,A错;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说明历史时期该地一个为陆地环境,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迁,该地被海水淹没,B正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C错;青藏高原海拔高,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再加上人口少,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小,所以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D错;故答案为:B。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12.【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并由于两大板块还在不断的运动,因此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A正确。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处于张裂拉伸,形成红海和东非大裂谷,B错误。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多火山地震,形成岛弧,C错误。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不在喜马拉雅山范围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而成,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答案】13.C
14.D
15.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13.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山脉以东是亚洲,山脉以西是欧洲,故答案为:C。
14.板块与板块之间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而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从图中板块的分布可以看出,七大洲中,最不可能发生地震的是南极洲,该大洲位于板块内部,而其余六个大洲都有位于板块边缘的部分,故答案为:D。
15.由图可以看出,印度洋周围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南美洲没有在印度洋周围,故答案为:C。
【答案】16.C
17.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16.解:冰岛的公路分布具有环岛分布的特点,该岛屿位于北欧地区. 故答案为:C.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至800米之间,个别山峰可达1300至1700米,受地形的影响,冰岛的公路分布具有环岛分布的特点.
17.解:冰岛多火山的原因是冰岛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故答案为:C.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8.【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中海因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中海将不断缩小,最终非洲大陆与欧洲大陆会连在一起,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19.【答案】(1)太平洋
(2)印度洋
(3)板块的交界处
(4)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构成,其中基本为大洋板块的是太平洋板块。
(2)根据图中板块的名称可以判断,澳大利亚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4)全球火山地震集中在两大地带,即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这两大地带位于多个板块交界处,地壳非常活跃。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当活跃。
20.【答案】(1)北;西
(2)⑨;④;北冰洋
(3)南美洲;非洲;印度洋;太平洋
(4)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5)亚欧;印度洋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有亚洲、欧洲、非洲等大洲,是东半球;B有亚洲、欧洲、北美洲,是北半球;C有北美洲、南美洲,是西半球;D有南极洲、大洋洲,是南半球。
(2)读图可知,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即图中⑨大洲 ;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即图中④大洲 ;被三个大洲所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3)读图可知,图中⑩是南美洲,是世界第四大洲;②是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③是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⑦是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
(4)读图可知, ②是非洲,④是亚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④是亚洲,⑥是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5)根据六大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因此持续“长高”。
故答案为:(1)北;西;(2)⑨;④;北冰洋;(3)南美洲;非洲;印度洋;太平洋;(4)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5)亚欧;印度洋。
【点评】(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3)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世界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轮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4)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的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1.【答案】(1)太平洋
(2)亚欧板块;环太平洋
(3)白令;巴拿马
(4)黑
(5)北温带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少年派由甲地出发到乙地,穿越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
(2)由图可知,A是位于非洲北部的欧洲,B是世界最大的洲——亚洲,亚洲与欧洲同属于亚欧板块。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图可知,科迪勒拉山系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3)由图可知,B洲是世界最大的洲——亚洲,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白令海峡位于图中的②处。由图可知,D洲是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4)C大洲是位于欧洲南部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
(5)23.5°N—23.5°S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S—90°S为南寒带,根据五带的划分标准,结合少年派从甲地到乙地所穿过路线可知,少年派漂流经过北温带。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洲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3)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