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29 15:5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某班进行地理知识擂台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贝贝说: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英语
B.
法语仅法国人使用
C.
俄语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D.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大多数人使用西班牙语
2.下图中的聚落,建有多座尖顶的宗教建筑物--“教堂”,居民皮肤白皙,头发多呈波状且色浅,鼻梁高,嘴唇薄…试判断该聚落可能地处(  )
A.
非洲南部
B.
亚洲东部
C.
欧洲西部
D.
非洲北部
3.在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许多国家中居民通用的语言和宗教分别是(  )
A.
英语、基督教
B.
法语、伊斯兰教
C.
汉语、佛教
D.
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4.某年某市人口出生率为7‰,死亡率为7.73‰,据此判断该市未来面临的人口问题可能是(

A.
人口增长过快
B.
劳动力过剩
C.
人口老龄化
D.
性别比例失调
5.宋徽宗当年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肇庆之名沿用至今,这说明(  )
A.
聚落可能会被人们放弃
B.
人们常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聚落
C.
聚落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发生性质的改变
D.
聚落的名称一旦确立,一般不会改变
6.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2025年人口数为预测值),到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约是2011年的(  )
A.
1.5倍
B.
1.3倍
C.
1.1倍
D.
0.8倍
7.世界人口密集区中,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
①地区
B.
②地区
C.
③地区
D.
④地区
8.玲玲的理想是当一名翻译,长大后到西亚的中资机构工作,她除了要学好母语外,还应努力学好哪种语言(  )
A.
英语
B.
法语
C.
西班牙语
D.
阿拉伯语
9.从2011年开始,联合国将在每年的4月20日举办“中文语言日”纪念活动。下列关于汉语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语言
B.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C.
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D.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10.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色人种都信奉基督教
B.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
C.
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人口稠密
D.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11.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
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
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
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12.关于亚洲及欧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和欧洲
B.
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小
C.
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D.
除南极洲外,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
1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
A.
在崇文塔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B.
官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
C.
洞山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
商贩在陶渊明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
14.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属于(  )
A.
白色人种
B.
黑色人种
C.
混血人种
D.
黄色人种
15.从下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
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D.
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16.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大洋洲
B.
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
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展越慢越好
D.
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17.读下图,该聚落呈条带状分布,影响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交通
18.据下图分析,从地形类型看,世界约有56%的人口分布(  )
A.
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B.
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C.
在海拔500米上地势波状起伏的山区
D.
在海拔200米以上的丘陵
19.下列河流沿岸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是(  )
A.
尼罗河下游平原
B.
密西西比平原
C.
亚马孙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0.“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句歌词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A.
农村
B.
牧村
C.
渔村
D.
林场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根据下列材料,思考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材料一:新疆地区聚落多分布在绿洲上,广大沙漠地区人烟稀少。
材料二:我国大庆地区原来荒草丛生,自从开采了石油之后,就迅速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的城市。
材料三:深圳原来是个小渔村,因紧邻香港,受政策扶持得以迅速发展为窗口城市。
材料四:山区中的城市一般呈条带状分布而且规模较小。
材料一说明______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材料二说明______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说明______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说明______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__________聚落,乙图表示__________聚落。
(2)从出现的时间来看,__________聚落早于
__________聚落形成。
(3)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交通条件要
__________(填“好”或“差”)。
(4)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环境状况要__________(填“好”或“坏”)。
(5)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人口密度要__________(填“大”或“小”)。
(6)试描述图中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很大。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亚洲的和、欧洲的、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2)图中A、B、C、D四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
B。
C。
D。
(3)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很多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至少2条)
(4)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产生的问题是。解决的措施是。
2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上面甲图表示_________聚落,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乙图表示
_________聚落,居民主要从事
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聚落的变化发展是从甲到乙还是从乙到甲?
_________.
(2)请列举出两点说明甲图和乙图在景观上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外貌分析,当地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反映了由
_________演变为_________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说明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_________,占地规模不断_________;聚落的建筑群不断_________,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拥挤。
(3)聚落的常见形式有_________与_________。
(4)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
(5)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_________。(多选)
A.河流附近B.山麓地带C.公路、铁路附近
D.高山高原E.热带雨林F.南极大陆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汉语是我国汉族使用的语言,同时也为国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的华人华侨所使用。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总人数超过12亿。法语也是一种重要的国际语言,主要流行于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现在使用得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
2.【答案】C
【解析】居民皮肤白皙,头发多呈波状且色浅,鼻梁高,嘴唇薄为白种人的体质特征;欧洲西部以白种人为主,信仰基督教,宗教建筑物是教堂;非洲的南部属于黑种人;亚洲的东部主要属于黄种人;非洲的北部属于白种人,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物是清真寺。
3.【答案】D
【解析】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为阿拉伯国家,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4.【答案】C
【解析】根据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计算出该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3‰,说明该市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
5.【答案】C
【解析】肇庆古称端州,乃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产地。宋徽宗当年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肇庆之名沿用至今,这说明聚落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发生性质的改变。
6.【答案】C
【解析】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到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约是2011年的1.1倍。
7.【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种人,但是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亚洲东部。
8.【答案】D
【解析】西亚和北非的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
9.【答案】D
【解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10.【答案】D
【解析】阿拉伯人是白色人种,信奉伊斯兰教。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并不稠密。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美洲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黑色人种。
11.【答案】D
【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12.【答案】C
【解析】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除南极洲外,大洋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
13.【答案】B
【解析】A、C、D都会对文化遗产进行伤害或污染,只有B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
14.【答案】A
【解析】中东位于亚洲西部,在亚洲的南部和西部分布有白色人种。
15.【答案】D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16.【答案】D
【解析】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
17.【答案】D
【解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结合图示得知:影响该聚落条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利。
18.【答案】A
【解析】从地形类型看,世界约有56%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19.【答案】C
【解析】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故选项C符合题意。
20.【答案】B
【解析】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畜牧业较发达,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即为内蒙古高原上牧村的美丽景象。
21.【答案】水源;矿产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地形因素
【解析】材料一说明水源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材料二说明矿产资源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材料三说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材料四说明地形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2.【答案】(1)乡村
城市(2)甲
乙(3)差(4)好(5)小(6)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有一些居民住在城郊,乘汽车或地铁上下班。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解析】甲图表示乡村聚落,乙图表示城市聚落;从出现的时间来看,甲(乡村)聚落早于乙(城市)聚落形成,乡村聚落发展历史早,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出现社会分工,非农工业劳动从农业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人聚集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聚落;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交通条件要差,乡村聚落公路较窄小,城市聚落有宽敞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乡村聚落周围是田地和树木,空气新鲜;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人口密度要小,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分散,人口密度小;城市聚落人口集中,规模大,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有一些居民住在城郊,乘汽车或地铁上下班.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23.【答案】(1)东部
南部
西部
(2)苔原和冰原带,气候严寒
高原山区,地势高寒
沙漠地带,气候干旱
热带雨林,气候过度湿热
(3)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答对其中2条即可)
(4)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和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计划生育。
【解析】(1)读图可知,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南美洲的东部自然环境优越;欧洲的西部、北美的东部经济发展较早,所以这些地区人口稠密。(2)气候严寒的高纬度地区、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和气候干旱的沙漠地区等人口稀少。(3)人口增长过慢会产生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社会问题。(4)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和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等,所以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
24.【答案】(1)城市
非农业产业活动
乡村
农业生产活动
由乙到甲
(2)甲图为城市聚落,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乙图为乡村聚落,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
(3)降水丰富
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流泻
【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上面甲图居住高楼且整齐,属于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等工作;乙图房屋低矮,杂乱,表示乡村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工作。聚落的变化发展是先有乡村,后发展到城市的,故由乙到甲。甲图为城市聚落,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乙图为乡村聚落,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屋顶坡度大,当地气候特点是降水丰富,这样的房屋建筑便于雨水流泻。
25.【答案】(1)村庄
城市
(2)增多
扩大
变多
(3)乡村
城市
(4)C
(5)ACG
【解析】结合图示得知:该图反映的是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的增多,占地规模不断扩大,聚落的建筑群不断的变多,交通也会也来越拥挤;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结合各选项:并非所有的聚落都在变大,更不是越小越好;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聚落都在变大;有时也该尊重现有的格局,维护历史遗迹;容易形成城市的条件有河流附近、公路、铁路附近、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