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预习(3分钟)
1.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2.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
【名词解释】
◎建康
◎洛阳
◎长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匈奴、鲜卑、羯、氐、羌
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洛阳
◎长安
◎建康
前秦
东晋
376年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对峙
战前:强征各族人民,拼凑士兵八十万
战时:军队阵脚大乱,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
战后:迅速土崩瓦解,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无意愿
无斗志
无认同感
项
目
内
容
时间
地点
对战双方
经过
(成语)
结
果
战争特点
影响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383年
前秦(87万)东晋(8万)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以少胜多
东晋胜利
淝水
北方再度陷入混乱
北魏政权的建立
四世纪后期(386年),鲜卑族的一支建立北魏。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拓拔珪
译:北方长期以来受到少数民族的战乱之苦,赋税征收不上来,农民破产严重。
译: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
01│迁都
……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平城春天)野无青草,……“饿死衢[qú]路,无人收识”。
——《魏书·高祖纪》
④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①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②保守势力阻挠改革
⑤倾慕汉族文化
③统治中原需要
【史料实证】
02│汉化措施
《孝文帝出行图》
北魏文官俑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
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民意;
魏晋时期民族关系的总体表现: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魏经典拓碑
实行汉族君主专制制度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汉人胡食画像砖
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汉代讲经图》
北朝乐府《木兰诗》
《敕勒歌》鲜卑语译成汉语
敦煌飞天乐舞壁画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文学
歌舞
胡旋舞
当时(北魏)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是也。
——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论从史出】
【古今贯通】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
北方地区
淝水之战
分裂
孝文帝
改革
民族交融
北魏
统一
【课堂小结】
奠定全国
统一基础
1.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活学活用】
B
2.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A
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特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