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氧气(一)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某小组同学对空气和氧气的性质进行比较,下列有关比较的结果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空气和氧气都没有颜色和气味
B.空气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空气和氧气都可以供给呼吸
D.空气和氧气都可以支持可燃物燃烧
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3.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其中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是( )
A.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B.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水的吸收
B.动植物的呼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烧
5.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动物的呼吸
B.盐酸除铁锈
C.铁制品锈蚀
D.天然气燃烧
6.镁带能在CO2气体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
A.Mg
B.CO2
C.MgO
D.C
7.小红收集一瓶氧气,她应如何放置这瓶气体于实验台上( )
A.瓶口朝上并盖上玻璃片
B.瓶口朝下并盖上玻璃片
C.瓶口朝上不盖玻璃片
D.瓶口朝下不盖玻璃片
8.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能支持燃烧
B.能使铁生锈
C.供给呼吸
D.液氧呈蓝色
9.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10.下列是化学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有关氧气的性质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 )
A.小周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B.小吴准备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他未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收集
C.小郑在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之前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光亮
D.小王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引燃细铁丝底端的木条后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11.如图所示为氧气的几种用途,其中利用氧气能支持燃烧性质的是( )
A.宇航
B.医疗
C.潜水
D.登山
12.康康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氧气可以燃烧
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1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硫
D.铁丝
14.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5.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
体,它
溶于水;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
色液体,在﹣218℃时变为雪花状的
色固体.
17.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
。
消耗氧气的方式主要是
和
。
18.下列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
。
①镁+氧气氧化镁
②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③碳酸钠+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钠
④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
⑤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19.向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立即塞紧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P处,装置如图所示。
(1)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
(填“上升”、“下
降”或“不变”)。
(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b.可不需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c.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
20.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集气瓶里的水,其优点除了使实验更简便外,还有
。
(2)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
,并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①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标准状况下,氧气是
色、
味
体;
②密度比空气
;
③
溶于水,能
(填支持或不支持)可燃物燃烧,液态和固态的氧气均为
色.
22.物质有“生”也有“灭”,有“利”也有“弊”。
(1)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自然界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
。
(2)请举出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利和弊的各一项:A:利(用途):
;B:弊(危害):
。
课题二氧气(一)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某小组同学对空气和氧气的性质进行比较,下列有关比较的结果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空气和氧气都没有颜色和气味
B.空气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空气和氧气都可以供给呼吸
D.空气和氧气都可以支持可燃物燃烧
【分析】了解空气与氧气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可判断此题,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空气不能.
【解答】解:氧气与空气均是没有颜色及气味的气体,都能供给呼吸且支持燃烧,但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
故选:B。
【点评】该题是对氧气与空气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氧气与空气性质的掌握与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分析】本题考查氧气的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中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具有可燃性的金属、非金属和甲烷等有机物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明了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A叙述不正确;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故B叙述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故C叙述正确;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的化学性质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应该认真掌握,综合应用。
3.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其中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是( )
A.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B.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析】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燃烧的常识等进行分析解答,自然界中由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唯一的方法是光合作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海水能吸收部分二氧化碳,但不能放出氧气,故选项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动植物的呼吸,是将氧气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燃烧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水的吸收
B.动植物的呼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烧
【分析】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燃烧的常识等进行分析解答,自然界中由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唯一的方法是光合作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能吸收部分二氧化碳,但不能放出氧气,故选项错误;
B、动植物的呼吸,是将氧气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选项正确;
D、燃料的燃烧,是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燃烧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动物的呼吸
B.盐酸除铁锈
C.铁制品锈蚀
D.天然气燃烧
【分析】根据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动物的呼吸,是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盐酸除铁锈,是铁锈的主要成分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铁制品锈蚀,是铁与空气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燃烧,是天然气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的分类和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镁带能在CO2气体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
A.Mg
B.CO2
C.MgO
D.C
【分析】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氧的物质是还原剂进行解答.
【解答】解:在2Mg+CO22MgO+C反应中,二氧化碳失去氧变成碳是氧化剂,镁得到氧变成氧化镁是还原剂。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小红收集一瓶氧气,她应如何放置这瓶气体于实验台上( )
A.瓶口朝上并盖上玻璃片
B.瓶口朝下并盖上玻璃片
C.瓶口朝上不盖玻璃片
D.瓶口朝下不盖玻璃片
【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得出氧气收集的方法.
【解答】解: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收集一瓶氧气应该瓶口朝上并盖上玻璃片,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氧气的性质,关键是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解答.
8.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能支持燃烧
B.能使铁生锈
C.供给呼吸
D.液氧呈蓝色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使铁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能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液氧呈蓝色,描述的是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9.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分析】根据题意,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据此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含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10.下列是化学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有关氧气的性质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 )
A.小周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B.小吴准备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他未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收集
C.小郑在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之前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光亮
D.小王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引燃细铁丝底端的木条后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小周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有利于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故A正确;
B、小吴准备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瓶底应留有沙量的水,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他未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收集,故B正确;
C、小郑在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之前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光亮,除去表面的锈,有利于铁的燃烧,故C正确;
D、小王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引燃细铁丝底端的木条后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这样火柴燃烧消耗了较多的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即可分析解答。
11.如图所示为氧气的几种用途,其中利用氧气能支持燃烧性质的是( )
A.宇航
B.医疗
C.潜水
D.登山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氧气能支持燃烧,能帮助呼吸,据此解答.
【解答】解:A、宇航事业使用氧气利用氧气能支持燃烧放出热量,故A正确;
B、医疗使用氧气是利用氧气帮助呼吸的性质,故B错误;
C、潜水使用氧气是利用氧气帮助呼吸的性质,故C错误;
D、登山使用氧气是利用氧气帮助呼吸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氧气的性质进行.
12.康康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氧气可以燃烧
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来考虑本题,知道严重的高原反应是指的什么。
【解答】解:氧气的性质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严重的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气量少,吸氧是为了供给人类呼吸。
故选:D。
【点评】要了解氧气的用途和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1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硫
D.铁丝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14.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5.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分析】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做实验,则会导致氧气的浓度不同;
B、浓度不同,没法比较;
C、在氧气的浓度中,可以根据燃烧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D、题目中要求的是探究铁丝的粗细程度对燃烧的影响.
【解答】解:探究粗细的影响,所以要在粗细上对比,其他要素保持一致。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做实验,这样就使反应的条件不同,而难以比较,故A错误
B、氧气的浓度不同,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故B错误
C、氧气的浓度相同,根据两种铁丝的燃烧的剧烈情况来得出结论,故C正确
D、浓度不同的氧气中,比较同种铁丝的燃烧,与探究的实验目的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解答该类题目时要注意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来比较不同状态的物质的反应,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无 色 无 味 气 体,它 不易 溶于水;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 淡蓝 色液体,在﹣218℃时变为雪花状的 淡蓝 色固体.
【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氧气是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故答案为:无;无;气;不易;淡蓝;淡蓝.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属于基础题,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17.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 植物光合作用 。
消耗氧气的方式主要是 动植物呼吸 和 燃料的燃烧 。
【分析】根据氧气的产生和消耗途径来考虑。
【解答】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所以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燃料的燃烧也能消耗大量的氧气。
故答案为:植物光合作用;动植物呼吸;燃料的燃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界中氧气的消耗和产生途径,要了解它的全过程。
18.下列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 ①④ 。
①镁+氧气氧化镁
②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③碳酸钠+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钠
④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
⑤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分析】根据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镁+氧气氧化镁,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②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③碳酸钠+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钠,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④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⑤锌+硫酸→硫酸锌+氢气,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
①④。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向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立即塞紧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P处,装置如图所示。
(1)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 下降 (填“上升”、“下
降”或“不变”)。
(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c 。
a.可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b.可不需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c.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1)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下降,这是因为一部分氧气溶于水后,导致集气瓶中的压强减小。
故填:下降。
(2)a.玻璃管中的液面将下降,可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该选项说法正确;
b.应保证装置有良好的气密性,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或实验结果不准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0.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集气瓶里的水,其优点除了使实验更简便外,还有 双氧水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让铁丝燃烧更持久 。
(2)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并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分析】(1)根据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集气瓶里的水,其优点除了使实验更简便外,还有双氧水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让铁丝燃烧更持久。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
(1)双氧水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让铁丝燃烧更持久;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①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标准状况下,氧气是 无 色、 无 味 气 体;
②密度比空气 略大 ;
③ 不易 溶于水,能 支持 (填支持或不支持)可燃物燃烧,液态和固态的氧气均为 淡蓝 色.
【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析回答.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具有助燃性等.
【解答】解:①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③氧气不易溶于水;,能支持可燃物燃烧,液态和固态的氧气均为淡蓝色.
故答为:无,无,无,略大,不易,支持,淡蓝.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即可分析解答.
22.物质有“生”也有“灭”,有“利”也有“弊”。
(1)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自然界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 呼吸作用 。
(2)请举出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利和弊的各一项:A:利(用途): 人的呼吸需要氧气 ;B:弊(危害): 氧气会氧化金属,使金属生锈 。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利的方面:人的呼吸需要氧气,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等;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害的方面:氧气会氧化金属,使金属生锈;氧气会使人变老等。
【解答】解:(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利的方面:人的呼吸需要氧气,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等;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害的方面:氧气会氧化金属,使金属生锈;氧气会使人变老等;故答案为:人的呼吸需要氧气;氧气会氧化金属,使金属生锈;(合理即可)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氧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的化学性质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应该认真掌握,综合应用。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