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之分,共40分。
1.(2021·宿迁)《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日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行省制
2.(2021·宿迁)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重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 )
A.“推恩令” B.废除丞相制度
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2021·宿迁)《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
A.平城文化落后 B.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4.(2021·宿迁)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哪一选项体现宋朝是一个“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
A.改进造纸术 B.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编写《天工开物》
5.(2021·宿迁)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6.(2021·宿迁)“这一条约的签订,侵略者就可以对清政府随时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一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2021·宿迁)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有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成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2021·宿迁)下表反映了大生纱厂发展最迅速的“黄金时段的情况。大生纱厂在这一时期得到如此空前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
1912年以后大生两厂经营概况表
年份 大生一厂 大生二厂
生产纱锭数 利润(两) 生产纱锭数 利润(两)
1912年 40800 326985.232 26000 257410.967
1914年 40800 347573.760 26000 302974.451
1917年 60000 796768.530 26000 406866.676
1919年 60000 2644451.615 26000 1349623.549
1920年 60000 2077007.445 26000 1087284.009
A.社会上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B.张謇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
C.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9.(2021·宿迁)观察图。下列关于百团大战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彭德怀指挥下
B.发生在东北广阔的地域
C.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
D.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0.(2021·宿迁)邓小平在总结这段历史时反复强调:'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是挑这个担子。”这是刘邓大军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实现毛泽东战略决策的伟大壮举。“伟大壮举”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1.(2021·宿迁)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这是因为(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2.(2021·宿迁)“宝安(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经过40年建设,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1500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因为深圳被划为(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自由贸易区 D.自由贸易港
13.(2021·宿迁)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D.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14.(2021·宿迁)2001年11月11日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了中国加人某世界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该组织议定书上签字。这一组织 ( )
A.联合国 B.华约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5.(2021·宿迁)对于当时雅典的政治制度,他曾经作过这样的表述:“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在他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他是( )
A.伯里克利 B.查士丁尼 C.彼得一世 D.查理一世
16.(2021·宿迁)“当英国人从海外请来一位荷兰人做国王的时候,随同新的王朝的建立,开始了新的纪元。”哪一部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英国“开始了新的纪元”(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权利法案》
17.(2021·宿迁)在1923--1924年度,国家共收工业税5800万卢布,其中私人企业就缴纳了4110万卢布。在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做买卖的商人,包括:工厂主、金融家、投机商、店主、工匠等)的工业企业共收直接税2.9亿元卢布(包括工业税、附加税、所得税),占当年度全国共收直接税6亿卢布的一半。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苏联模式的形成 B.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
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18.(2021·宿迁)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纳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材料主要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A.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B.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D.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19.(2021·宿迁)“1921年7月,美国国务卿休斯向英、法、日、意、中五国提议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即限制海军军备问题、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下列选项与材料有关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
20.(2021·宿迁)杜德在《今日印度》中写道:”他把我们吓了一大跳!他的计划使我们把监狱塞满了。决不能永远逮捕人民,你也知道一何况他们有三亿一千九百万人。要是他们竟采取了他的下一步而拒绝纳税呢!天晓得我们要怎么样了!”“他”是( )
A.甘地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1题8分,第22题8分,第23题7分,第24题7分,共30分。
21.(2021·宿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3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到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生动写实。街面上整齐划一的蓝白灰着装,更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的匮乏。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编写《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 那时候,从国际范围来看,也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机会:许多西方国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产业结构正处于大调整的过程中,许多生产设备和资金闲置,市场萎缩,需要寻求出路,愿意同新中国打交道;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调整的机会,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
2011至2018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经济落后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主要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用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重大意义。
22.(2021·宿迁)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成,打出了国威、军威,我们国家从此今非昔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毛泽东、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作出重大决策一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的七个多月里,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以运动战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志愿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粉碎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进攻。并于1953年发动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歼灭了美军和南朝鲜军12万余人。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 七成烈士牺牲时不到30岁,约18万烈士长眠朝鲜。美军眼中的中国军人一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令美军瞠目结舌的是,面对重达55吨的坦克,中国士兵竟毫无惧色。第三十九军中一个叫王有的中国士兵,在激战中爬上了正在疯狂射击的美军坦克,高举手榴弹寻找可以王有投进去的缝隙,距离坦克不远有五名美国兵,眼看着这个场面他们一枪不发地惊呆了,等王有把这辆坦克炸毁之后向他们冲过来的时候,他们向这位中国士兵举起了双手。”
——《远东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伟大意义。
23.(2021·宿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青春是多么美丽啊,
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
得欢乐时且欢乐吧,
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维特鲁威人“(见下图)
“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根据公元前1世纪的建筑大师维特鲁的观点和描述,同时参照自己的实验和经验,绘制的“体型优美的人”。这幅手稿展现了一个力图解开人自身的秘密,并将艺术和科学融合的达·芬奇。
——许斌总主编《教学设计与指导》
材料三 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德】鲍尔生著,滕大春等译《德国教育史》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哪些方面思想?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4.(2021·宿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29年为125计算,1932年为58,1936年回升到121,工人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国民总收入1937年为1090亿美元比1929年危机前多46亿.元19331937年,政府拨款120亿美元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吸收了几百万失业大军,新建了740万英亩的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罗斯福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社会秩序......他的结论来自对200多年自由市场经济和大萧条的重新审视,充满了创新性的思维...因此,这篇演讲也被人们誉为“某种意义上的“新政’宪章”,事实上这一演讲影响了此后70多年美国经济政策。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美国》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斯政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哪些重要举措与这些作用密切相关。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及你对改革创新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根据“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C.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D.行省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需要学生先读懂题干含义,这是文言文,只有读懂题干信息含义,才能顺利理解回答。
2.【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推恩令”,不符合题意;
B.废除丞相制度,不符合题意;
C.抑制豪强势力,不符合题意;
D.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对董仲舒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3.【答案】B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A. 平城文化落后 ,不符合题意;
B.材料对平城与洛阳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并未涉及到北方各民族交融的情况,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不符合题意;
D. 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看看材料说了哪些方面内容,再细心分析备选项,看看备选项是否出现在题干中进行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属于”字样。
4.【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A.改进造纸术,不符合题意;
B. 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不符合题意;
C.题干强调的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编写《天工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进行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知道备选项出现的时间。
5.【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A.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于求成。故答案选项B符合题意;
C. 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不符合题意;
D. 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尼布楚条约》,不符合题意;
B.《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C.《马关条约》,不符合题意;
D.根据“侵略者就可以对清政府随时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条款是《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内容,这一内容也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A.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C.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D.根据材料“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所呈现的特点是由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政治)层面再到思想(精神)层面。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文化运动则提出了“民主”“科学”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企图从人们内心深处上根除封建专制思想。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新文化运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注意读懂题干含义是关键。
8.【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A. 社会上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不符合题意;
B. 张謇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 ,不符合题意;
C.材料反映了1912年-1920年大生纱厂利润大幅增长,经营良好,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西方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表格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A. 在彭德怀指挥下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的指挥下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故答案选项B错误,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 ,不符合题意;
D. 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题干中的“错误”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10.【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A.辽沈战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刘邓大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掀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淮海战役,不符合题意;
D.平津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答案】C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A. 土地改革的推行 ,不符合题意;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三大改造完成有关,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认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2.【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A.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后,“经过40年建设,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1500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特别行政区,不符合题意;
C.自由贸易区,不符合题意;
D.自由贸易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13.【答案】A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A.据材料“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可知,材料强调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必须依靠中国力量,这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的影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不符合题意;
C. 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不符合题意;
D. 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答案】D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联合国,不符合题意;
B.华约组织,不符合题意;
C.亚太经合组织,不符合题意;
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在2001年加入的国际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即时间,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5.【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查士丁尼,不符合题意;
C.彼得一世,不符合题意;
D.查理一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6.【答案】D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A.《人权宣言》,不符合题意;
B.《独立宣言》,不符合题意;
C.1787年宪法,不符合题意;
D.据材料可知,这是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颁布的法令。
17.【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 苏联模式的形成 ,不符合题意;
B. 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 ,不符合题意;
C.据题意可知,1923—1925年,苏联的私人企业和工业企业等上缴大量赋税,说明这一时期苏俄允许私人工商业的发展,由此可知这些现象的出现的原因应该是新经济政策的史实,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政策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8.【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据材料“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中,农民所获的土地交付的赎金,高出当时地价许多,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不符合题意;
C. 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不符合题意;
D. 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9.【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A.凡尔赛体系,不符合题意;
B.据材料“1921年7月,美国国务卿休斯向英、法、日、意、中五国提议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即限制海军军备问题、远东和太平洋问题。”可知,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通过了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五国海军条约》、远东和太平洋问题的《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两极格局,不符合题意;
D.多极化趋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答案】A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他的计划使我们把监狱塞满了”可知他对殖民者采取了非暴力的策略,结合“《今日印度》”可知“他”应该是印度的民族解放领袖甘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玻利瓦尔,不符合题意;
C.章西女王,不符合题意;
D.圣马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1.【答案】(1)我国GDP以及人均GDP低下;物资匮乏,人们生活得不到满足。
(2)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
(3)趋势:不断增长。主要成就:全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提升;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加等。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3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到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可知,我国GDP以及人均GDP低下;根据材料“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生动写实。”可知,物资匮乏,人们生活得不到满足;
(2)根据材料“许多西方国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方面进行回答;
(3)趋势:根据图表并结合材料可知,经济不断增长。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从全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提升;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加等方面进行回答;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答案为:(1) 我国GDP以及人均GDP低下;物资匮乏,人们生活得不到满足。
(2) 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
(3) 趋势:不断增长。主要成就:全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提升;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加等。
(4)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都是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时,紧贴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或信息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不要向外延伸;最后一题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22.【答案】(1)国内背景:新中国刚成立,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际背景:美苏冷战,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原因:朝中军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战略的正确性;中朝军队的英勇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献身精神。
(3)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和侵略扩张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和独立,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国内背景是新中国刚成立,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据材料“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背景是二战后,美苏之间开始了冷战,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依据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毛泽东、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作出重大决策一抗美援朝”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朝中军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据材料“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以运动战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志愿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粉碎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进攻”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中朝军队的英勇奋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战略的正确性;据材料二“七成烈士牺牲时不到30岁,约18万烈士长眠朝鲜”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献身精神;
(3)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和侵略扩张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和独立,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故答案为:(1) 国内背景:新中国刚成立,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际背景:美苏冷战,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 原因:朝中军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战略的正确性;中朝军队的英勇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献身精神。
(3) 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和侵略扩张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和独立,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点评】本题的前两题,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归纳回答,不要向外延伸;最后一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3.【答案】(1)追求现实生活幸福
(2)促进了人性及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
(3)推动了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深化思想解放。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据材料“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可知,文艺复兴主张追求现实生活幸福;
(2)据材料可从促进了人性及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等方面回答;
(3)据材料“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可知,推动了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据材料“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可知,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4)结合所学可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深化思想解放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1) 追求现实生活幸福
(2) 促进了人性及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
(3) 推动了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4)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深化思想解放 ;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回答,这需要学生理解;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注意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结合;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4)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理解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回答。
24.【答案】(1)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美国经济缓慢复苏;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公园,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等。
(2)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必须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措施;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29年为125计算,1932年为58,1936年回升到121,…….”可得出罗斯福斯政的作用:工业生产有所恢复;根据材料“工人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可得出:根据材料“国民总收入1937年为1090亿美元比1929年危机前多46亿.元19331937年,…….”可得出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中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工业生产有所恢复。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公园,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等;
(2)根据材料一“政府拨款120亿美元……新建了740万英亩 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和材料二“罗斯福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社会秩序......”可得出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必须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措施;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
故答案为:(1) 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美国经济缓慢复苏;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公园,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等。
(2)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必须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措施;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归纳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其实就是平时的学习中的知识点,注意理解识记;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之分,共40分。
1.(2021·宿迁)《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日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行省制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根据“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C.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D.行省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需要学生先读懂题干含义,这是文言文,只有读懂题干信息含义,才能顺利理解回答。
2.(2021·宿迁)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重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 )
A.“推恩令” B.废除丞相制度
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推恩令”,不符合题意;
B.废除丞相制度,不符合题意;
C.抑制豪强势力,不符合题意;
D.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对董仲舒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3.(2021·宿迁)《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
A.平城文化落后 B.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答案】B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A. 平城文化落后 ,不符合题意;
B.材料对平城与洛阳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并未涉及到北方各民族交融的情况,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不符合题意;
D. 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看看材料说了哪些方面内容,再细心分析备选项,看看备选项是否出现在题干中进行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属于”字样。
4.(2021·宿迁)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哪一选项体现宋朝是一个“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
A.改进造纸术 B.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编写《天工开物》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A.改进造纸术,不符合题意;
B. 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不符合题意;
C.题干强调的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编写《天工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进行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知道备选项出现的时间。
5.(2021·宿迁)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A.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于求成。故答案选项B符合题意;
C. 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不符合题意;
D. 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2021·宿迁)“这一条约的签订,侵略者就可以对清政府随时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一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尼布楚条约》,不符合题意;
B.《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C.《马关条约》,不符合题意;
D.根据“侵略者就可以对清政府随时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条款是《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内容,这一内容也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2021·宿迁)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有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成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A.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C.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D.根据材料“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所呈现的特点是由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政治)层面再到思想(精神)层面。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文化运动则提出了“民主”“科学”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企图从人们内心深处上根除封建专制思想。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新文化运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注意读懂题干含义是关键。
8.(2021·宿迁)下表反映了大生纱厂发展最迅速的“黄金时段的情况。大生纱厂在这一时期得到如此空前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
1912年以后大生两厂经营概况表
年份 大生一厂 大生二厂
生产纱锭数 利润(两) 生产纱锭数 利润(两)
1912年 40800 326985.232 26000 257410.967
1914年 40800 347573.760 26000 302974.451
1917年 60000 796768.530 26000 406866.676
1919年 60000 2644451.615 26000 1349623.549
1920年 60000 2077007.445 26000 1087284.009
A.社会上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B.张謇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
C.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A. 社会上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不符合题意;
B. 张謇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 ,不符合题意;
C.材料反映了1912年-1920年大生纱厂利润大幅增长,经营良好,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西方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表格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
9.(2021·宿迁)观察图。下列关于百团大战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彭德怀指挥下
B.发生在东北广阔的地域
C.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
D.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答案】B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A. 在彭德怀指挥下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的指挥下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故答案选项B错误,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 ,不符合题意;
D. 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题干中的“错误”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10.(2021·宿迁)邓小平在总结这段历史时反复强调:'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是挑这个担子。”这是刘邓大军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实现毛泽东战略决策的伟大壮举。“伟大壮举”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A.辽沈战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刘邓大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掀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淮海战役,不符合题意;
D.平津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2021·宿迁)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这是因为(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A. 土地改革的推行 ,不符合题意;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三大改造完成有关,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认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2.(2021·宿迁)“宝安(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经过40年建设,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1500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因为深圳被划为(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自由贸易区 D.自由贸易港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A.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后,“经过40年建设,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1500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特别行政区,不符合题意;
C.自由贸易区,不符合题意;
D.自由贸易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13.(2021·宿迁)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D.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A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A.据材料“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可知,材料强调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必须依靠中国力量,这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的影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不符合题意;
C. 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不符合题意;
D. 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2021·宿迁)2001年11月11日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了中国加人某世界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该组织议定书上签字。这一组织 ( )
A.联合国 B.华约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联合国,不符合题意;
B.华约组织,不符合题意;
C.亚太经合组织,不符合题意;
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在2001年加入的国际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即时间,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5.(2021·宿迁)对于当时雅典的政治制度,他曾经作过这样的表述:“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在他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他是( )
A.伯里克利 B.查士丁尼 C.彼得一世 D.查理一世
【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查士丁尼,不符合题意;
C.彼得一世,不符合题意;
D.查理一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6.(2021·宿迁)“当英国人从海外请来一位荷兰人做国王的时候,随同新的王朝的建立,开始了新的纪元。”哪一部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英国“开始了新的纪元”(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权利法案》
【答案】D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A.《人权宣言》,不符合题意;
B.《独立宣言》,不符合题意;
C.1787年宪法,不符合题意;
D.据材料可知,这是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颁布的法令。
17.(2021·宿迁)在1923--1924年度,国家共收工业税5800万卢布,其中私人企业就缴纳了4110万卢布。在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做买卖的商人,包括:工厂主、金融家、投机商、店主、工匠等)的工业企业共收直接税2.9亿元卢布(包括工业税、附加税、所得税),占当年度全国共收直接税6亿卢布的一半。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苏联模式的形成 B.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
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 苏联模式的形成 ,不符合题意;
B. 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 ,不符合题意;
C.据题意可知,1923—1925年,苏联的私人企业和工业企业等上缴大量赋税,说明这一时期苏俄允许私人工商业的发展,由此可知这些现象的出现的原因应该是新经济政策的史实,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政策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8.(2021·宿迁)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纳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材料主要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A.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B.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D.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据材料“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中,农民所获的土地交付的赎金,高出当时地价许多,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不符合题意;
C. 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不符合题意;
D. 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9.(2021·宿迁)“1921年7月,美国国务卿休斯向英、法、日、意、中五国提议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即限制海军军备问题、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下列选项与材料有关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A.凡尔赛体系,不符合题意;
B.据材料“1921年7月,美国国务卿休斯向英、法、日、意、中五国提议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即限制海军军备问题、远东和太平洋问题。”可知,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通过了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五国海军条约》、远东和太平洋问题的《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两极格局,不符合题意;
D.多极化趋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2021·宿迁)杜德在《今日印度》中写道:”他把我们吓了一大跳!他的计划使我们把监狱塞满了。决不能永远逮捕人民,你也知道一何况他们有三亿一千九百万人。要是他们竟采取了他的下一步而拒绝纳税呢!天晓得我们要怎么样了!”“他”是( )
A.甘地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答案】A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他的计划使我们把监狱塞满了”可知他对殖民者采取了非暴力的策略,结合“《今日印度》”可知“他”应该是印度的民族解放领袖甘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玻利瓦尔,不符合题意;
C.章西女王,不符合题意;
D.圣马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1题8分,第22题8分,第23题7分,第24题7分,共30分。
21.(2021·宿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3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到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生动写实。街面上整齐划一的蓝白灰着装,更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的匮乏。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编写《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 那时候,从国际范围来看,也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机会:许多西方国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产业结构正处于大调整的过程中,许多生产设备和资金闲置,市场萎缩,需要寻求出路,愿意同新中国打交道;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调整的机会,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
2011至2018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经济落后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主要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用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重大意义。
【答案】(1)我国GDP以及人均GDP低下;物资匮乏,人们生活得不到满足。
(2)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
(3)趋势:不断增长。主要成就:全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提升;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加等。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3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到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可知,我国GDP以及人均GDP低下;根据材料“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生动写实。”可知,物资匮乏,人们生活得不到满足;
(2)根据材料“许多西方国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方面进行回答;
(3)趋势:根据图表并结合材料可知,经济不断增长。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从全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提升;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加等方面进行回答;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答案为:(1) 我国GDP以及人均GDP低下;物资匮乏,人们生活得不到满足。
(2) 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
(3) 趋势:不断增长。主要成就:全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提升;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加等。
(4)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都是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时,紧贴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或信息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不要向外延伸;最后一题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22.(2021·宿迁)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成,打出了国威、军威,我们国家从此今非昔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毛泽东、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作出重大决策一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的七个多月里,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以运动战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志愿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粉碎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进攻。并于1953年发动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歼灭了美军和南朝鲜军12万余人。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 七成烈士牺牲时不到30岁,约18万烈士长眠朝鲜。美军眼中的中国军人一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令美军瞠目结舌的是,面对重达55吨的坦克,中国士兵竟毫无惧色。第三十九军中一个叫王有的中国士兵,在激战中爬上了正在疯狂射击的美军坦克,高举手榴弹寻找可以王有投进去的缝隙,距离坦克不远有五名美国兵,眼看着这个场面他们一枪不发地惊呆了,等王有把这辆坦克炸毁之后向他们冲过来的时候,他们向这位中国士兵举起了双手。”
——《远东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伟大意义。
【答案】(1)国内背景:新中国刚成立,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际背景:美苏冷战,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原因:朝中军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战略的正确性;中朝军队的英勇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献身精神。
(3)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和侵略扩张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和独立,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国内背景是新中国刚成立,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据材料“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背景是二战后,美苏之间开始了冷战,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依据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毛泽东、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作出重大决策一抗美援朝”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朝中军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据材料“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以运动战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志愿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粉碎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进攻”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中朝军队的英勇奋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战略的正确性;据材料二“七成烈士牺牲时不到30岁,约18万烈士长眠朝鲜”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献身精神;
(3)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和侵略扩张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和独立,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故答案为:(1) 国内背景:新中国刚成立,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际背景:美苏冷战,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 原因:朝中军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战略的正确性;中朝军队的英勇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献身精神。
(3) 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和侵略扩张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和独立,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点评】本题的前两题,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归纳回答,不要向外延伸;最后一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3.(2021·宿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青春是多么美丽啊,
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
得欢乐时且欢乐吧,
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维特鲁威人“(见下图)
“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根据公元前1世纪的建筑大师维特鲁的观点和描述,同时参照自己的实验和经验,绘制的“体型优美的人”。这幅手稿展现了一个力图解开人自身的秘密,并将艺术和科学融合的达·芬奇。
——许斌总主编《教学设计与指导》
材料三 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德】鲍尔生著,滕大春等译《德国教育史》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哪些方面思想?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1)追求现实生活幸福
(2)促进了人性及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
(3)推动了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深化思想解放。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据材料“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可知,文艺复兴主张追求现实生活幸福;
(2)据材料可从促进了人性及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等方面回答;
(3)据材料“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可知,推动了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据材料“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可知,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4)结合所学可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深化思想解放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1) 追求现实生活幸福
(2) 促进了人性及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
(3) 推动了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4)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深化思想解放 ;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回答,这需要学生理解;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注意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结合;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4)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理解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回答。
24.(2021·宿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29年为125计算,1932年为58,1936年回升到121,工人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国民总收入1937年为1090亿美元比1929年危机前多46亿.元19331937年,政府拨款120亿美元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吸收了几百万失业大军,新建了740万英亩的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罗斯福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社会秩序......他的结论来自对200多年自由市场经济和大萧条的重新审视,充满了创新性的思维...因此,这篇演讲也被人们誉为“某种意义上的“新政’宪章”,事实上这一演讲影响了此后70多年美国经济政策。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美国》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斯政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哪些重要举措与这些作用密切相关。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及你对改革创新的认识。
【答案】(1)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美国经济缓慢复苏;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公园,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等。
(2)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必须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措施;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29年为125计算,1932年为58,1936年回升到121,…….”可得出罗斯福斯政的作用:工业生产有所恢复;根据材料“工人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可得出:根据材料“国民总收入1937年为1090亿美元比1929年危机前多46亿.元19331937年,…….”可得出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中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工业生产有所恢复。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公园,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等;
(2)根据材料一“政府拨款120亿美元……新建了740万英亩 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和材料二“罗斯福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社会秩序......”可得出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必须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措施;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
故答案为:(1) 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美国经济缓慢复苏;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公园,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等。
(2)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必须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措施;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归纳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其实就是平时的学习中的知识点,注意理解识记;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