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7 17:4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水的组成(一)第四章生命之源--水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说法不可取的是(  )
A.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D.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3.鱼能在水中生存的原因是(  )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B.常温下水是液体
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
D.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气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B.两电极均冒气泡,且两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C.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小金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
B.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D.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B.电解水制取氢气要消耗大量电能,应该寻找更好的方法使水分解出氢气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D.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
7.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8.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9.下列措施可以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后,能形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
B.水通直流电后,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和水
D.水受热沸腾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了很多倍
10.水在实验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水的作用解释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的水仅起到溶解二氧化硫的作用
B.实验②中的水仅起到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的作用
C.实验③中的水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D.实验④中的水仅起到作反应物的作用
11.下列描述的是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水是无色的液体
B.水可在0℃时结冰
C.水在4℃时密度最大
D.水通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
12.下列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过滤
D.蒸馏
13.用如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它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能杀菌消毒
B.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
C.能得到纯净水
D.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14.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可以直接排放
B.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C.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D.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15.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软水中不含钙和镁的化合物
B.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D.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增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 
 。
(2)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用 
 验证b管中的气体。
(3)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可推得水是由 
 组成的。
(4)若实验中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6.25%,则分解水的质量为 
 g。
17.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该实验得出水由 
 组成.
(2)电解水前往水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18.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2)通电可使水分解,在两电极可分别得到氢气和氧气.这一现象说明水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
(3)要确定某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实验方法是 
 .
(4)水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举两例)?
① 
 ,② 
 .
19.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
20.自然界的水硬度较高,需要经过:①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淀这些净化过程,其中处理顺序合理的是 
 (填序号).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用其制纯水,可采取的方法是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水是生命之源。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 
 。
(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
①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判断集水器里收集的淡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实验方法是 
 。
22.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气,b应接电源的 
 极。
(2)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经进行一段时间”? 
 。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 
 毫升。
(4)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5)该实验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
4.2水的组成(一)第四章生命之源--水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说法不可取的是(  )
A.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D.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分析】根据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较多。氢气的体积约是氧气体积的2倍进行解答。
【解答】解:A、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科学态度的,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故A错误;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的态度,故B正确;
C、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的态度,故C正确;
D、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不溶于水,导致了实验测得的数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提出的假设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在实验中,如果出现与理论值不一致的数据,应该多方面查找原因,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分析】水的组成属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可以用元素组成方面的知识进行表示,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解答】解:A、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不正确。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不正确。
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鱼能在水中生存的原因是(  )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B.常温下水是液体
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
D.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气
【分析】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的少量氧气.
【解答】解: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的少量氧气,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性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B.两电极均冒气泡,且两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C.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水通电可以分解出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气体体积之比为1:2;组成氢气的氢元素、氧气的氧元素都来自水,所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根据水的化学式H2O,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H、O元素质量比=1:8,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B.两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且体积比为2:1,说法正确,是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C.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故选:B。
【点评】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5.小金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
B.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D.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分析】A、根据a气体的体积较少为氧气进行解答;
B、根据b气体的体积较多为氢气进行解答;
C、根据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色进行解答;
D、根据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解答。
【解答】解:A、a气体的体积较少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A错误;
B、b气体的体积较多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气体b能燃烧,故B错误;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色,所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故C正确;
D、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水的实现现象和结论,属于实验性简答题,难度比较小,要求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要牢固准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B.电解水制取氢气要消耗大量电能,应该寻找更好的方法使水分解出氢气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D.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
【分析】A、氧气不易溶于水,一定量水溶解氧气的量有限;而电解一定量水却可以得到较多量的氧气;
B、电解水的反应条件为通电,使得此法获得氢气不够理想;
C、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之一,而燃放烟花爆竹时可产生该气体;
D、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解答】解:A、电解水所得到的氧气是由于水分解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氧气,而非不水中溶解的氧气;故A不正确;
B、电解水分解需要在通电条件下进行反应,因此需要消耗电能;故B正确;
C、烟花爆竹中含有的硫元素在燃放时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而污染空气;故C正确;
D、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任意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滥用化肥和农药,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是对一些基本的化学常识进行考查,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相关知识,为解答此类问题垫实基础.
7.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水通电可以分解出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而水中没有氢气、氧气和氢分子.
【解答】解:A、水通电可以分解出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水中没有氢气和氧气。故B错误;
C、水中没有氢分子。故C错误;
D、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水的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8.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水氢气+氧气,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解答】解:A、水是纯净物,不可能含有氢气和氧气。故A错。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构成水分子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水中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B错。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错。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应熟知水的组成和构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本题易错选A,主要是由于电解水的实验时,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不少学生把现象当做水组成的结论了。
9.下列措施可以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后,能形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
B.水通直流电后,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和水
D.水受热沸腾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了很多倍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解答;
B、根据水通直流电后,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和水进行解答;
D、根据水受热沸腾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不变,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进行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
B、水通直流电后,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可以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和水,不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
D、水受热沸腾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不变,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不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电解水实验的掌握情况,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水在实验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水的作用解释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的水仅起到溶解二氧化硫的作用
B.实验②中的水仅起到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的作用
C.实验③中的水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D.实验④中的水仅起到作反应物的作用
【分析】根据水的性质以及是在不同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即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其次时还能吸收硫燃烧产生的热量,故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温度很高,水仅起到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的作用,故正确;
C.实验③中的水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还能起到加热白磷的作用,故错误;
D.在实验④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起到了溶剂的作用,且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此实验中,水不是仅作为反应物,故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仔细观察图示,充分理解水在反应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下列描述的是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水是无色的液体
B.水可在0℃时结冰
C.水在4℃时密度最大
D.水通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可以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水是无色的液体,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水可在0℃时结冰,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水在4℃时密度最大,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水通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2.下列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过滤
D.蒸馏
【分析】根据蒸馏是通过把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然后把蒸气进行降温凝而得到水是纯净水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蒸馏得到的是水纯净水,是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故选D。
【点评】需要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的操作原理,才能正确掌握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方法为:沉降、吸附、过滤、消毒杀菌、煮沸、蒸馏等.
13.用如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它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能杀菌消毒
B.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
C.能得到纯净水
D.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分析】根据简易净水器中各层物质的作用可知:小卵石可过滤河水中较大的不溶性固体颗粒,石英沙可除去较小的不溶性固体颗粒,活性炭主要吸附杂质、色素等杂质,蓬松棉用于防止过滤层随水漏下;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简易净水器中的物质不具有杀菌的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简易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得不到纯净的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装置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简易净水器的知识,掌握净化水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可以直接排放
B.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C.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D.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分析】A、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
B、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
C、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
D、根据水的污染源分析。
【解答】解:A、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要严禁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故错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
C、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正确。
D、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很简单为基础考查,只要根据书本所学知识即可解答,但一定要明白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并养成好的环保习惯。
15.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软水中不含钙和镁的化合物
B.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D.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增大
【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特点分析;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C、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硬水中含有较多钙离子、镁离子,软水中含较少钙离子、镁离子,故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使海水淡化,故说法错误;
C、通常区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向水中分别滴入等量的肥皂水,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很少的为硬水,故说法正确;
D、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了,而水分子本身的体积、质量、数目不变,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2)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负 (填“正”或“负”)极。用 带火星的木条 验证b管中的气体。
(3)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氢气+氧气 ,可推得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4)若实验中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6.25%,则分解水的质量为 36 g。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a、b两管内气体的体积比为2:1,则A为电源的负极,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3)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设分解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4%=(100g﹣x)×6.25%
x=36g。
故答案为:
(1)增强水的导电性;
(2)负;带火星的木条;
(3)水氢气+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4)3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1:2 ;该实验得出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2)电解水前往水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分析】(1)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回答;
(2)根据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该实验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由于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电解水前往水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故答为:(1)氧气;氢气;1:2;氢元素和氧元素;
(2)增强水的导电性.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电解水的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即可分析
18.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水分子 .
(2)通电可使水分解,在两电极可分别得到氢气和氧气.这一现象说明水是由 氢 元素和 氧 元素组成的.
(3)要确定某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实验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
(4)水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举两例)?
①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②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 .
【分析】(1)根据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可作答;
(2)根据元素守恒: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即可作答;
(3)利用氧气可以助燃的性质即可作答;
(4)为防止水污染有多种方法,即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等.
【解答】解:(1)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的微粒是水分子,
故答案为:水分子;
(2)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必定有氢氧两种元素,
故答案为:氢、氧.
(3)因为氧气可以助燃,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取检验该无色气体是否是氧气,
故答案为: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若可以燃烧则证明是氧气;
(4)防止水污染有多种方法,即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等,
故答案为: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点评】要理解质量守恒,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19.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正确 .
【分析】根据水的组成、性质、应用等知识要点,逐个分析讨论选项即可.
【解答】解: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即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故正确.
【点评】掌握水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应用,记住水的组成的描述方法.
20.自然界的水硬度较高,需要经过:①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淀这些净化过程,其中处理顺序合理的是 ④③②① (填序号).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用其制纯水,可采取的方法是 蒸馏 .
【分析】根据净水的知识进行分析,除杂时可以采用先除去易除的杂质,再除去难除的杂质的顺序.水中含有的不溶性固体大颗粒杂质可以通过沉降除去,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投药消毒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加热煮沸可以除去可溶性固体杂质.
【解答】解:水中含有的不溶性固体大颗粒杂质可以通过自然沉降除去,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投药消毒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加热煮沸可以除去可溶性固体杂质,所以合理的除杂顺序是自然沉降、过滤、投药消毒、加热煮沸.
蒸馏获得的是蒸馏水,不含有其它的杂质,制得的是纯水.
故答案为:④③②①;蒸馏.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水的净化的方法和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水是生命之源。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 氧气 。
(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H2O2H2↑+O2↑ 。
(3)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
①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判断集水器里收集的淡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实验方法是 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为软水,泡沫较少为硬水 。
【分析】(1)根据电解水试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3)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以及硬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图可知,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氧气;
(2)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3)蒸气冷凝器中发生的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判断集水器里收集的淡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实验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为软水,泡沫较少为硬水。
故答案为:
(1)氧气;
(2)2H2O2H2↑+O2↑。
(3)物理;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为软水,泡沫较少为硬水。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即可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22.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氧 气,b应接电源的 正 极。
(2)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经进行一段时间”? 已经进行一段时间 。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 16 毫升。
(4)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
(5)该实验结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生成的气体A的体积大于气体B的体积,所以气体B是氧气,则b应接电源的正极;故填:氧;正;
(2)图中现象是生成了一部分气体,表明,实验已经进行一段时间;
(3)电解水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生成8毫升氧气的同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6毫升;故填:16;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5)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该实验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
(1)氧;正;
(2)已经进行一段时间;
(3)16;
(4)水氢气+氧气;
(5)氢元素和氧元素;
【点评】本题就考查的内容不难,但由于生成气体的体积用图象描述,需要有较好的数学知识,还要经过认真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答案,所以本题出错率很高,应引起注意。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