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河南)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
陕西宝鸡出土的小口尖底陶瓶 (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河南陕县出土的陶釜、陶灶 (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山东泰安出土的白陶鬶 (约公元前4200~前2500年)
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D.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2.(2021·河南)甲骨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王 臣 劓 刖
注:劓、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
3.(2021·河南)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4.(2021·河南)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
A.南下灭陈 B.营建东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5.(2021·河南)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6.(2021·河南)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这些史事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7.(2021·河南)明代某著作,记载了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部著作应该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8.(2021·河南)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南昌起义
9.(2021·河南)随着近代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随之产生。这表明近代企业的创办( )
A.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B.维护了封建统治
C.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D.改变了社会性质
10.(2021·河南)《辛丑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 )
A.划分“势力范围” B.增设通商口岸
C.废除科举制度 D.进行心理征服
11.(2021·河南)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12.(2021·河南)这次会议是在红军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的,它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次会议( )
A.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D.为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斗争方向
13.(2021·河南)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对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14.(2021·河南)下图人物被称赞为“象征中国粮食安全的科学家”“亚洲的英雄”。下列属于他的贡献的是( )
A.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青蒿素 D.研发神舟系列飞船
15.(2021·河南)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起初为半天饭钱,后增加到一天半饭钱。这样做是为了( )
A.鼓励公民参政议政 B.扩大妇女权利
C.调动外邦人积极性 D.提高奴隶待遇
16.(2021·河南)迈尔斯教授认为,阿拉伯人几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再传到欧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儒略历”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阿拉伯数字”
17.(2021·河南)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会议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基本完成了“破旧”工作,它的主要任务还有“立新”。这里的“立新”首先体现在( )
A.攻占巴士底狱 B.颁布《人权宣言》
C.惩办路易十六 D.打退反法联军
18.(2021·河南)下表中的战争形势相继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战役 主要交战国 结果
1942年 中途岛战役 美国和日本 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1942年 阿拉曼战役 英国和德国、意大利 北非战场形式发生了转折
1942~1943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苏联和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A.法西斯“轴心国”的形成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19.(2021·河南)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讲话时表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尼克松这样说的背景是( )
A.冷战序幕的拉开 B.多极力量的成长
C.两极格局的瓦解 D.欧洲联盟的成立
20.(2021·河南)迫于环境的压力,生物会使自己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往往会出现某一群生物可以更适合于某一小环境的变化,使得它们击溃另一群并取而代之。这段话描述的观点出自( )
A.牛顿 B.法拉第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21.(2021·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的北宋汴京虹桥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拱结构,这种构造不仅很好地发挥了木材自身抗拉能力强的特点,而且弧形的桥身有着相当大的跨越空间的能力。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汴京虹桥
材料二 罗马大竞技场在吸收希腊建筑特点的同时,它的拱券构造很好地发挥了石材延展能力弱、抗挤压力强的特点,赋予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
罗马大竞技场遗址
——摘编自[日]佐藤达生《图说西方建筑简史》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汴京虹桥和罗马大竞技场在“构造”上的相同之处,并概括影响建筑风格的因素。
(2)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结合上述探究,你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22.(2021·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摘自郭晔旻《敢问路在何方?民初十年的彷徨》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12~1921年“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的史实。
(2)请为材料二中的年代尺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并再写出一种整理史实的方法。
(3)任选材料二中的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23.(2021·河南)请结合下列图片中人物的活动和所处的时代,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人物所处时代的关系;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王进喜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杨利伟走出舱门
24.(2021·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的前40年,伦敦发生了14次毒雾事件。城市里生活污水随意泼洒,垃圾随意倾倒。由于缺乏厕所,人们随处便溺,泰晤士河也变得肮脏浑浊不堪。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城市治理的措施。184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灶炉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后来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控制、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后来又成立了首都公务委员会,监督和管理全国供水、排水系统。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公共卫生法》,开辟了国家监管公共卫生的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努力,英国政府的环境治理卓有成效。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据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针对城市环境的哪些问题进行了治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出现上述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
(3)综上所述,英国城市环境治理呈现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25.(2021·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2001年,联合国先后进行了55次维和行动。在联合国支持和努力下,成员国达成了众多裁军协议。联合国还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公约,如《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宣言》等,敦促各国政府尽最大努力保证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消除贫困、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等方面做出了承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世界贸易组织徽标 “一部手机走天下”
(1)据材料一,概括联合国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或主要趋势?
(3)综上所述,请举一例中国顺应上述时代发展所做的努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中国古代重要工程
【解析】【分析】题干所示图片,均为远古时期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期我国先民在陶器方面的代表,这些文物反映出我国陶器文化历史悠久。题干图片所示均为生活中日用陶器,不是农耕工具,故答案选项A排除;
远古时期还没有出现商品贸易,故答案选项B排除;
这些陶器并不完全是彩陶,选项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题干所示图片,“王、臣”所示国家政权,“劓、刖”所示为维护政权建立的刑罚,这些均反映出商周时期的政治状况。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
3.【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 D 正确;
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思想方面的措施,故 A 错误;
BC 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但是与货币无关,故 BC 错误;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以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4.【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故 C 正确;
隋文帝南下灭陈,故 A 错误;
隋炀帝营建东京洛阳,进一步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故 B 错误;
隋炀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打破门第束缚,创立科举制,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伴随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所以材料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故 B 正确;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明朝国威,同时也用自己的货物换取其他国家奇珍异宝, AC 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戚继光抗倭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故 D 错误。
故选 B 。
【点评】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7.【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 D 正确;
《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故 A 错误;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药学书籍,故 B 错误;
《农政全书》为明徐光启所著的农业书籍,故 C 错误。
综上故选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知道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中国明代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8.【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故 B 正确;
AC 没有反清反封建性质,故错误;
南昌起义是1927年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此时清王朝已灭亡,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9.【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据题干材料中的“近代企业的创办”导致“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产生,可知近代企业的创办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0.【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并且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反映出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并对中国人民运用心理征服手段,故 D 正确;
《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东交民巷成为列强“势力范围”,故 A 错误;
《辛丑条约》没有增设通商口岸,故 B 错误;
1905年科举制度正式废除,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故 C 错误。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
11.【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也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但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尤其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而五四运动却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因此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斗争的彻底性。选项 C 符合题意;
革命的复杂性,与题干内容不符,A 排除;
制度的创新性,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 B 排除;
五四运动时期,抗战没有爆发,D 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2.【答案】B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据题干材料“这次会议是在红军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的,它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选项B正确;
1928年,朱、毛两部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AC 与题意不符,故错误;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由材料“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内容,C 正确;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发生在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A 不选;
土地改革与支援前线没关系,B 不选;
“一五计划”,工业起步发生在1953年,与题干信息不符, D 不选;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的正确解读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故 B 正确;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故 A 错误;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故 C 错误;
神舟飞船是中国科学家们共同研制,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的贡献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题干所示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公民参政议政。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题中的关键信息是“向与会者发放补贴”。
16.【答案】D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题干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把古印度的十个数字加以改进后形成的,最终阿拉伯人将其传到欧洲,这一史实符合题干所示观点。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7.【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立新”,故 B 正确;
ACD 是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破旧“工作,故 ACD 错误。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的相关知识。
18.【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1941年1月,反法西斯26国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此后各国相互配合、共同作战,这才出现1942~1943年的战争形势,故答案选B;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被称为“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与题干“1942年以后”不符,排除 A 项;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与题干“1942一1943年”不符,排除 C 项;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与题干“1942一1943年”不符,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知道《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19.【答案】B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1971年时,日本崛起,欧洲走向联合,在经济方面极大冲击着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这才使美国感受到“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故尼克松这样说是因为伴随着日欧崛起世界多极力量在成长。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题干所示观点即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阐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观点,故答案选C;
牛顿是物理学家,提出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故 A 错误;
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故 B 错误;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达尔文。题干关键信息“迫于环境的压力,生物会使它们自己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往往会出现某一群生物可以更适合于某一小环境的变化,使得它们击溃另一群并取而代之”。
21.【答案】(1)相同之处:都有拱形结构;充分发挥了建筑材料的优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因素:建筑传统;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等等。
(2)东西方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都注重传承;各具特色;等等。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二中的“木拱结构”“拱券构造”即可看出汴京虹桥和罗马大竞技场构造上的相同之处之一是都有拱形结构,由“发挥了木材自身抗拉能力强的特点”“发挥了石材延展能力弱、抗挤压力强的特点” 即可看出汴京虹桥和罗马大竞技场构造上的相同之处之二是都充分发挥了建筑材料的优点,同时综合两则材料可看出相同之处其三是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影响建筑风格的因素,由中国的“木拱结构”、罗马的石材“拱券构造”等,可以看出建筑传统、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等。
(2)由两则材料所示东西方建筑艺术,可知东西方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都注重传承,各具特色。该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影响建筑风格的因素及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
22.【答案】(1)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等等。
(2)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方法:示意图;大事年表;等等。
(3)示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凝聚了抗战的力量。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洋政府;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由题目中的“1912~1921年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即可联系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等史实。
(2)由材料二年代尺上的“1921”到“1949”这段时间,可知年代尺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其他整理史实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编制示意图,整理大事年表等。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结合材料二年代尺,从中选取任意一个史实即可说明,例如,出于中华民族利益考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战争中发动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等等。答案不唯一。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新中国成立。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
23.【答案】该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即可。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 不能忘却的国家英雄。从破败凋敝、举步维艰到冠绝全球,中国的腾飞离不开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王进喜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典型代表之一。他在面对油田井喷的危急关头,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水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天空,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中国千年飞天梦实现。同时,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在新世纪翻开航天事业新篇章。杨利伟代表着 不怕牺牲、勇于牺牲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王进喜和杨利伟都是国家英雄,我们要永远铭记并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尽自己绵薄之力。
【点评】 此题是开放题型,需注意观点明确,紧扣人物与所处时代的关系;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王进喜和杨利伟都是国家英雄,我们要永远铭记并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尽自己绵薄之力。
24.【答案】(1)大气污染;水污染;公共卫生问题;等等。
(2)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发展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制定法律;成立机构;常抓不懈;等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通过材料中的“14次毒雾事件。城市里生活污水随意泼洒,垃圾随意倾倒。由于缺乏厕所,人们随处便溺,泰晤士河也变得肮脏浑浊不堪”即可看出当时英国存在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公共卫生问题。
(2)结合材料中的“19世纪的前40年”这个时间点,可知英国当时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的发展等等。
(3)英国城市环境治理值得借鉴的做法,可从材料中归纳概括,由“英国议会通过了灶炉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控制、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等可看出做法之一是制定法律,由“成立了首都公务委员会”可看出做法之二是成立相关机构,由“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可看出做法之三是常抓不懈。
【点评】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和英国对环境的治理。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英国通过努力治理了环境污染。
25.【答案】(1)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致力于解决贫困等全球性问题。
(2)经济全球化;合作与交流;“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平与发展。
(3)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20年,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等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中的“进行了55次维和行动……达成了众多裁军协议”可以看出联合国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由“《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宣言》”可以看出联合国保障了妇女和儿童权益,由“在消除贫困、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等方面做出了承诺”可以看出联合国致力于解决贫困等全球性问题。
(2)世贸组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合作与交流、和平与发展等特点,“手机”及互联网的普及反映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3)该问答案不唯一,只有符合题意即可,例如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等等。
【点评】 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联合国成立、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河南)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
陕西宝鸡出土的小口尖底陶瓶 (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河南陕县出土的陶釜、陶灶 (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山东泰安出土的白陶鬶 (约公元前4200~前2500年)
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D.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中国古代重要工程
【解析】【分析】题干所示图片,均为远古时期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期我国先民在陶器方面的代表,这些文物反映出我国陶器文化历史悠久。题干图片所示均为生活中日用陶器,不是农耕工具,故答案选项A排除;
远古时期还没有出现商品贸易,故答案选项B排除;
这些陶器并不完全是彩陶,选项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21·河南)甲骨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王 臣 劓 刖
注:劓、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题干所示图片,“王、臣”所示国家政权,“劓、刖”所示为维护政权建立的刑罚,这些均反映出商周时期的政治状况。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
3.(2021·河南)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 D 正确;
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思想方面的措施,故 A 错误;
BC 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但是与货币无关,故 BC 错误;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以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4.(2021·河南)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
A.南下灭陈 B.营建东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故 C 正确;
隋文帝南下灭陈,故 A 错误;
隋炀帝营建东京洛阳,进一步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故 B 错误;
隋炀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打破门第束缚,创立科举制,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2021·河南)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伴随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所以材料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
6.(2021·河南)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这些史事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答案】B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故 B 正确;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明朝国威,同时也用自己的货物换取其他国家奇珍异宝, AC 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戚继光抗倭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故 D 错误。
故选 B 。
【点评】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7.(2021·河南)明代某著作,记载了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部著作应该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 D 正确;
《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故 A 错误;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药学书籍,故 B 错误;
《农政全书》为明徐光启所著的农业书籍,故 C 错误。
综上故选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知道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中国明代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8.(2021·河南)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南昌起义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故 B 正确;
AC 没有反清反封建性质,故错误;
南昌起义是1927年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此时清王朝已灭亡,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9.(2021·河南)随着近代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随之产生。这表明近代企业的创办( )
A.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B.维护了封建统治
C.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D.改变了社会性质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据题干材料中的“近代企业的创办”导致“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产生,可知近代企业的创办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0.(2021·河南)《辛丑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 )
A.划分“势力范围” B.增设通商口岸
C.废除科举制度 D.进行心理征服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并且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反映出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并对中国人民运用心理征服手段,故 D 正确;
《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东交民巷成为列强“势力范围”,故 A 错误;
《辛丑条约》没有增设通商口岸,故 B 错误;
1905年科举制度正式废除,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故 C 错误。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
11.(2021·河南)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也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但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尤其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而五四运动却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因此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斗争的彻底性。选项 C 符合题意;
革命的复杂性,与题干内容不符,A 排除;
制度的创新性,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 B 排除;
五四运动时期,抗战没有爆发,D 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2.(2021·河南)这次会议是在红军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的,它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次会议( )
A.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D.为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斗争方向
【答案】B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据题干材料“这次会议是在红军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的,它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选项B正确;
1928年,朱、毛两部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AC 与题意不符,故错误;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13.(2021·河南)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对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由材料“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内容,C 正确;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发生在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A 不选;
土地改革与支援前线没关系,B 不选;
“一五计划”,工业起步发生在1953年,与题干信息不符, D 不选;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的正确解读分析。
14.(2021·河南)下图人物被称赞为“象征中国粮食安全的科学家”“亚洲的英雄”。下列属于他的贡献的是( )
A.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青蒿素 D.研发神舟系列飞船
【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故 B 正确;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故 A 错误;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故 C 错误;
神舟飞船是中国科学家们共同研制,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的贡献的相关史实。
15.(2021·河南)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起初为半天饭钱,后增加到一天半饭钱。这样做是为了( )
A.鼓励公民参政议政 B.扩大妇女权利
C.调动外邦人积极性 D.提高奴隶待遇
【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题干所示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公民参政议政。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题中的关键信息是“向与会者发放补贴”。
16.(2021·河南)迈尔斯教授认为,阿拉伯人几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再传到欧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儒略历”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阿拉伯数字”
【答案】D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题干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把古印度的十个数字加以改进后形成的,最终阿拉伯人将其传到欧洲,这一史实符合题干所示观点。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7.(2021·河南)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会议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基本完成了“破旧”工作,它的主要任务还有“立新”。这里的“立新”首先体现在( )
A.攻占巴士底狱 B.颁布《人权宣言》
C.惩办路易十六 D.打退反法联军
【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立新”,故 B 正确;
ACD 是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破旧“工作,故 ACD 错误。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的相关知识。
18.(2021·河南)下表中的战争形势相继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战役 主要交战国 结果
1942年 中途岛战役 美国和日本 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1942年 阿拉曼战役 英国和德国、意大利 北非战场形式发生了转折
1942~1943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苏联和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A.法西斯“轴心国”的形成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1941年1月,反法西斯26国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此后各国相互配合、共同作战,这才出现1942~1943年的战争形势,故答案选B;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被称为“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与题干“1942年以后”不符,排除 A 项;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与题干“1942一1943年”不符,排除 C 项;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与题干“1942一1943年”不符,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知道《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19.(2021·河南)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讲话时表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尼克松这样说的背景是( )
A.冷战序幕的拉开 B.多极力量的成长
C.两极格局的瓦解 D.欧洲联盟的成立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1971年时,日本崛起,欧洲走向联合,在经济方面极大冲击着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这才使美国感受到“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故尼克松这样说是因为伴随着日欧崛起世界多极力量在成长。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21·河南)迫于环境的压力,生物会使自己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往往会出现某一群生物可以更适合于某一小环境的变化,使得它们击溃另一群并取而代之。这段话描述的观点出自( )
A.牛顿 B.法拉第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题干所示观点即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阐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观点,故答案选C;
牛顿是物理学家,提出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故 A 错误;
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故 B 错误;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达尔文。题干关键信息“迫于环境的压力,生物会使它们自己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往往会出现某一群生物可以更适合于某一小环境的变化,使得它们击溃另一群并取而代之”。
21.(2021·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的北宋汴京虹桥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拱结构,这种构造不仅很好地发挥了木材自身抗拉能力强的特点,而且弧形的桥身有着相当大的跨越空间的能力。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汴京虹桥
材料二 罗马大竞技场在吸收希腊建筑特点的同时,它的拱券构造很好地发挥了石材延展能力弱、抗挤压力强的特点,赋予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
罗马大竞技场遗址
——摘编自[日]佐藤达生《图说西方建筑简史》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汴京虹桥和罗马大竞技场在“构造”上的相同之处,并概括影响建筑风格的因素。
(2)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结合上述探究,你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答案】(1)相同之处:都有拱形结构;充分发挥了建筑材料的优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因素:建筑传统;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等等。
(2)东西方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都注重传承;各具特色;等等。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二中的“木拱结构”“拱券构造”即可看出汴京虹桥和罗马大竞技场构造上的相同之处之一是都有拱形结构,由“发挥了木材自身抗拉能力强的特点”“发挥了石材延展能力弱、抗挤压力强的特点” 即可看出汴京虹桥和罗马大竞技场构造上的相同之处之二是都充分发挥了建筑材料的优点,同时综合两则材料可看出相同之处其三是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影响建筑风格的因素,由中国的“木拱结构”、罗马的石材“拱券构造”等,可以看出建筑传统、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等。
(2)由两则材料所示东西方建筑艺术,可知东西方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都注重传承,各具特色。该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影响建筑风格的因素及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
22.(2021·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摘自郭晔旻《敢问路在何方?民初十年的彷徨》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12~1921年“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的史实。
(2)请为材料二中的年代尺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并再写出一种整理史实的方法。
(3)任选材料二中的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1)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等等。
(2)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方法:示意图;大事年表;等等。
(3)示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凝聚了抗战的力量。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洋政府;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由题目中的“1912~1921年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即可联系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等史实。
(2)由材料二年代尺上的“1921”到“1949”这段时间,可知年代尺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其他整理史实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编制示意图,整理大事年表等。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结合材料二年代尺,从中选取任意一个史实即可说明,例如,出于中华民族利益考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战争中发动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等等。答案不唯一。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新中国成立。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
23.(2021·河南)请结合下列图片中人物的活动和所处的时代,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人物所处时代的关系;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王进喜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杨利伟走出舱门
【答案】该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即可。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 不能忘却的国家英雄。从破败凋敝、举步维艰到冠绝全球,中国的腾飞离不开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王进喜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典型代表之一。他在面对油田井喷的危急关头,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水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天空,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中国千年飞天梦实现。同时,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在新世纪翻开航天事业新篇章。杨利伟代表着 不怕牺牲、勇于牺牲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王进喜和杨利伟都是国家英雄,我们要永远铭记并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尽自己绵薄之力。
【点评】 此题是开放题型,需注意观点明确,紧扣人物与所处时代的关系;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王进喜和杨利伟都是国家英雄,我们要永远铭记并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尽自己绵薄之力。
24.(2021·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的前40年,伦敦发生了14次毒雾事件。城市里生活污水随意泼洒,垃圾随意倾倒。由于缺乏厕所,人们随处便溺,泰晤士河也变得肮脏浑浊不堪。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城市治理的措施。184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灶炉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后来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控制、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后来又成立了首都公务委员会,监督和管理全国供水、排水系统。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公共卫生法》,开辟了国家监管公共卫生的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努力,英国政府的环境治理卓有成效。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据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针对城市环境的哪些问题进行了治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出现上述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
(3)综上所述,英国城市环境治理呈现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答案】(1)大气污染;水污染;公共卫生问题;等等。
(2)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发展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制定法律;成立机构;常抓不懈;等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通过材料中的“14次毒雾事件。城市里生活污水随意泼洒,垃圾随意倾倒。由于缺乏厕所,人们随处便溺,泰晤士河也变得肮脏浑浊不堪”即可看出当时英国存在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公共卫生问题。
(2)结合材料中的“19世纪的前40年”这个时间点,可知英国当时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的发展等等。
(3)英国城市环境治理值得借鉴的做法,可从材料中归纳概括,由“英国议会通过了灶炉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控制、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等可看出做法之一是制定法律,由“成立了首都公务委员会”可看出做法之二是成立相关机构,由“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可看出做法之三是常抓不懈。
【点评】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和英国对环境的治理。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英国通过努力治理了环境污染。
25.(2021·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2001年,联合国先后进行了55次维和行动。在联合国支持和努力下,成员国达成了众多裁军协议。联合国还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公约,如《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宣言》等,敦促各国政府尽最大努力保证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消除贫困、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等方面做出了承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世界贸易组织徽标 “一部手机走天下”
(1)据材料一,概括联合国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或主要趋势?
(3)综上所述,请举一例中国顺应上述时代发展所做的努力。
【答案】(1)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致力于解决贫困等全球性问题。
(2)经济全球化;合作与交流;“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平与发展。
(3)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20年,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等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中的“进行了55次维和行动……达成了众多裁军协议”可以看出联合国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由“《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宣言》”可以看出联合国保障了妇女和儿童权益,由“在消除贫困、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等方面做出了承诺”可以看出联合国致力于解决贫困等全球性问题。
(2)世贸组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合作与交流、和平与发展等特点,“手机”及互联网的普及反映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3)该问答案不唯一,只有符合题意即可,例如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等等。
【点评】 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联合国成立、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