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一)第五章燃烧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
D.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2.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B.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3.可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是( )
A.木炭还原氧化铜
B.木炭燃烧
C.大理石分解
D.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示仪器甲是长颈漏斗
B.④说明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③可用于收集和检验气体
D.④⑤⑥只能验证其化学性质
5.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把燃着的木条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石蕊试液
6.鉴别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吸入该气体,看是否感到气喘、头疼
C.将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
7.下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固体药品
C.收集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验满
8.如图分别是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收集和验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作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但不可用作氧气的发生装置
B.装置②干燥二氧化碳时,气体由b管进a管出
C.装置③可用作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
D.装置④是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
9.俗称“干冰”的物质是( )
A.二氧化锰
B.固体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钙
D.碳酸钠
10.下列实验或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
A.收集二氧化碳
B.塑料瓶变瘪
C.气球漂浮
D.右侧纸袋下沉
11.对比实验指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的实验。图2对比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作燃料
B.用作气体肥料
C.用于灭火
D.生产碳酸饮料
13.“低碳”生活开启现代生活新方式,“低碳”中的“碳”是指( )
A.碳元素
B.碳单质
C.二氧化碳
D.含碳物质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b
.
(2)写出A图中产生气体的化学表达式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和
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
.
(4)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
(5)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
.
(6)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起码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
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请你分析回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是由于
引起的.
15.实验室里有下列仪器:
(1)仪器⑧的名称是
。
(2)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16.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符号表达式)是
,现象是
。
17.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某稀酸溶液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在实验中很难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其原因可能是(
)
A、酸溶液为浓盐酸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导气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
D、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O2制取和性质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2)收集少量CO2气体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
(3)若A与D连接,则D中出现的现象是
,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A与F连接,则F中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由此说明了CO2的性质有
、
。
19.如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也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一)第五章燃烧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
D.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制取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B.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分析】根据题意,该同学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本题应从实验目的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相违背时,应尊重实验事实考虑产生此结果的原因,不能一味追求与实验目的一致;考虑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来解决.
【解答】解:A、人体呼吸作用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违背实验目的(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太少,通少量空气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应该继续通空气,直到现象明显为止,故选项说法正确。
C、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贸然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不能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当实验的结果同理论值不一致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
3.可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是( )
A.木炭还原氧化铜
B.木炭燃烧
C.大理石分解
D.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所用药品是否廉价、易得,反应是否容易发生,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否易于操作,节约能源等。
【解答】解:A.木炭与氧化铜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浪费能源,不能选用。
B.木炭燃烧,不便于收集二氧化碳,不能选用。
C.大理石分解,反应在高温下反应,浪费能源,不能选用。
D.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就可以比较快速地发生化学反应,原料廉价易得,易于操作,可选用。
故选:D。
【点评】熟悉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示仪器甲是长颈漏斗
B.④说明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③可用于收集和检验气体
D.④⑤⑥只能验证其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提供的信息、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图可知,①所示仪器甲是长颈漏斗,说法正确;
B、④中使石蕊试液变红的为碳酸,而非CO2,说法错误;
C、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则③不可用于收集和检验气体,故说法错误;
D、④⑤能验证其化学性质,而⑥不仅能验证其化学性质,还能验证其物理性质,故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化学性质、密度等特点,属于基础知识类题目,较好做.
5.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把燃着的木条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石蕊试液
【分析】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观察选项,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物质的鉴定题,一定要根据物质的特性确定鉴定的方法,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了解熟悉常见物质的特点性质.
6.鉴别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吸入该气体,看是否感到气喘、头疼
C.将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鉴别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紫色的石蕊试液、燃着的木条、吸入该气体的方法。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固体药品
C.收集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验满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添加药品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该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无法用此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错误;
B.向试管中添加固体药品时,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即可,故正确;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错误;
D.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如图分别是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收集和验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作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但不可用作氧气的发生装置
B.装置②干燥二氧化碳时,气体由b管进a管出
C.装置③可用作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
D.装置④是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C、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装置①可作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也可用作氧气的发生装置,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装置①作发生装置,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装置②干燥二氧化碳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③可用作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俗称“干冰”的物质是( )
A.二氧化锰
B.固体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钙
D.碳酸钠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俗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实验或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
A.收集二氧化碳
B.塑料瓶变瘪
C.气球漂浮
D.右侧纸袋下沉
【分析】A、根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影响因素考虑;
B、根据振荡后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考虑;
C、根据气球浮起来的原因考虑;
D、根据纸袋下沉的原因考虑。
【解答】解:A、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与气体的密度有关,密度比空气大的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振荡后塑料瓶变瘪的原因: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故B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气球浮起来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聚集在烧杯的底部,使气球浮起来,故C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纸袋下沉的原因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在相同体积的空气和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比较,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大,故D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的评价方法,能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实验结论。
11.对比实验指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的实验。图2对比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色,喷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石蕊纸花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实验1中,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色。实验2中,喷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石蕊纸花变红色;说明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酸使石蕊溶液变色。
故②③结论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作燃料
B.用作气体肥料
C.用于灭火
D.生产碳酸饮料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用作气体肥料,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低碳”生活开启现代生活新方式,“低碳”中的“碳”是指( )
A.碳元素
B.碳单质
C.二氧化碳
D.含碳物质
【分析】根据“低碳”倡导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倡导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低碳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长颈漏斗 ;b 锥形瓶 .
(2)写出A图中产生气体的化学表达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
(3)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能燃烧 、 不支持燃烧 和 密度比空气大 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 灭火 .
(4)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引燃铁丝 .
(5)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 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等 .
(6)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起码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
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请你分析回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是由于 铁丝中含有的碳 引起的.
【分析】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因此能灭火;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等;由实验探究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是由于:铁丝中含有的碳引起的.
【解答】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3)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因此能灭火;故答案为: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灭火;
(4)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故答案为:引燃铁丝;
(5)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等;故答案为: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等;
(6)由实验探究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是由于:铁丝中含有的碳引起的;故答案为:铁丝中含有的碳;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性质和用途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5.实验室里有下列仪器:
(1)仪器⑧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是 ①②⑤⑧(或①②④⑥⑧等) (填序号)。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解:(1)仪器⑧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⑤⑧(或①②④⑥⑧等)。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①②⑤⑧(或①②④⑥⑧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符号表达式)是 CO2+Ca(OH)2=CaCO3↓+H2O ,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故填:CO2+Ca(OH)2=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17.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某稀酸溶液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在实验中很难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其原因可能是(
)
A、酸溶液为浓盐酸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导气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
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
【分析】A、根据浓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会使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进行分析;
C、根据导气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出气速度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A、浓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会使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不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故A错误;
B、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故B正确;
C、导气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出气速度,不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答案为: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制取中的注意事项,侧重学生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O2制取和性质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长颈漏斗
(2)收集少量CO2气体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
(3)若A与D连接,则D中出现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变红 ,原因是 CO2+H2O=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A与F连接,则F中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由此说明了CO2的性质有 密度比空气大 、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据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解:(1)标号仪器是长颈漏斗;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会看到D中石蕊变红,反应方程式是:CO2+H2O=H2CO3;
(4)F中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B;
(3)紫色石蕊变红;CO2+H2O=H2CO3;
(4)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点评】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难度不大。
19.如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石蕊试液变红色 .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也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灭火 .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c (填“c端”或“d端”)通入.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二氧化碳的性质,进一步可以判断二氧化碳有那些方面的用途.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可以判断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解答】解:(1)仪器a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液体;
A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进入石蕊试液中时,能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填: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石蕊试液变红色.
(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装置D中能够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故填: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灭火.
(3)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c端通入.
故填: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性质,应该注意的是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时,石蕊试液变红色,不是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而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