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2月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2月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26 18:00:56

文档简介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2月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有关下列五种不同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新冠病毒②酵母菌③硝化细菌④蓝藻⑤烟草
A.①只能在⑤中进行大量增殖
B.③④都是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②⑤都是异养生物,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五种生物遗传物质的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答案】D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①新冠病毒为动物病毒,其寄主为动物,不能寄生在⑤烟草中生长,A错误;
B、③(硝化细菌)和④(蓝藻)都是自养生物,③(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④(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②(酵母菌)是真菌,是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⑤(烟草)是高等植物,是自养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五种不同的生物,①的遗传物质是RNA,其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其余四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所以五种生物遗传物质的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病毒无自己的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内,借助宿主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生存;
2、同化作用类型的类型:①自养型的生物,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异养型的生物,不可以直接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3、生命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具体为DNA或者RNA,组成单位为核苷酸。
2.(2021·曲靖模拟)以下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的两极
B.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被的小泡,内含多种由高尔基体合成的水解酶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D.花瓣、叶片、果实的颜色都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
【答案】C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解析】【解答】A、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倍增并在前期移向细胞的两极,A错误;
B、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被的小泡,内含多种由核糖体合成的水解酶,B错误;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进而体现二者之间的间接联系,C正确;
D、花瓣、果实的颜色主要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叶片的颜色主要由叶绿体中的色素决定,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相关物质的合成。
2、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
3、生物膜系统之间的膜可以一定程度的交换、替换等,完成生物膜的更新。
4、叶绿体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四种光合色素,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几乎不吸收绿光,而反射出绿光,所以植物表面为绿色。
5、液泡里面含有多种花青素,使植物可以呈现五颜六色。
3.(2021·曲靖模拟)实验室培养的抗体可激活骨髓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生长,最终将通常发育成白细胞的骨髓干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前体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骨髓干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前体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B.骨髓干细胞增殖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C.神经前体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缩小
D.若骨髓干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其遗传物质一定 发生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干细胞的概念、应用及研究进展
【解析】【解答】A、骨髓干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前体细胞的过程为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A正确;
B、骨髓干细胞增殖过程为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因为同源染色体联会是减数分裂过程特有的现象,B正确;
C、神经前体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C错误;
D、若骨髓干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其遗传物质一定发生变化,因为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1、骨髓干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前体细胞, 是由于细胞分化形成的结果,细胞遗传物质不会改变。
2、联会和形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有现象。
3、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
(3)细胞内的 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 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固缩,染色加深。
(5)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4.(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关于基因和性状及中心法则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RNA以自身为模板进行自我复制
B.囊性纤维病的发病原因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某些RNA中也含有基因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不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C
【知识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
【解析】【解答】A、真核细胞中的RNA不能进行自我复制,A错误;
B、人类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导致CFTR蛋白缺少一个氨基酸进而使蛋白质结构改变,使人患有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错误;
C、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对于某些病毒,如HIV和流感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C正确;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中心法则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在某些病毒体内,遗传信息也可由RNA传递给DNA,称为逆转录过程;在某些病毒体内也可以发生RNA自我复制过程;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①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②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5.(2021·曲靖模拟)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以来,人们普遍接受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这-科学观点,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在逐步深入,并且不乏争论。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但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生物进化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再发生生殖隔离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
【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A、有利突变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也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物种之间存在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不必经过隔离,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物种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地球上不仅出现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6.(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甲、乙两图为两个不同实验的结果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条带Ⅰ、Ⅱ中镁的含量丰富
B.收获后的水稻叶片中,甲中的条带Ⅲ会变宽
C.利用洋葱的不同部位可获得甲、乙两图的实验结果
D.将乙图中的细胞置于清水中,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C
【知识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析】【解答】A、甲中的条带Ⅰ、Ⅱ分别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不含有镁元素,A错误;
B、条带Ⅲ为叶绿素a,收获后的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很少或没有,甲中的条带Ⅲ会变窄或没有,B错误;
C、利用洋葱的叶和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材料,可以分别获得甲、乙两图的实验结果,C正确;
D、若乙图中的细胞过度失水,已失去活性,则不会在清水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 绿叶中的色素存在叶绿体中,是一种有机物,种类和功能如下:
色素种类 色素颜色 主要吸收光谱 滤纸上位置和层析图谱
叶绿素a 蓝绿色 蓝紫光、红光 中下层,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蓝紫光、红光 最下层,黄绿色
胡萝卜素 橙黄色 蓝紫光 最上层,橙黄色
叶黄素 黄色 蓝紫光 中上层,黄色
2、质壁分离为植物细胞常有的现象,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成分)分开。质壁分离的原理为:①浓度差的存在,引起细胞失水,②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因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同,浓度越大,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大,而有些物质能够被细胞选择性吸收,因而在质壁分离后还会出现复原的现象。
7.(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细胞衰老和干细胞耗竭是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转录激活因子YAP是发育和细胞命运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定向分化技术来产生YAP特异性缺失的人胚胎干细胞,YAP缺失的干细胞会表现出严重的加速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推测YAP在维持人体干细胞年轻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B.转录激活因子YAP的合成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
C.YAP缺失的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
D.CRISPR/Cas9 基因编辑过程中,不会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衰老的原因探究
【解析】【解答】A、根据“YAP缺失的干细胞会表现出严重的加速衰老”,可推测YAP在维持人体干细胞年轻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A正确;
B、转录激活因子YAP是一种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
C、 “YAP缺失的干细胞会表现出严重的加速衰老”,而细胞衰老过程中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所以YAP缺失的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C正确;
D、CRISPR/Cas9基因编辑过程中,基因中的磷酸二酯键会断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转录激活因子YAP是发育和细胞命运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需要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1、转录的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A、U、C、G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其产物有的是mRNA,有的是tRNA,有的还是rRNA;
2、翻译的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8.(2020·西安模拟)PD-1是位于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与癌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质PD-L1结合后,会使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无法识别癌细胞,并可使T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 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成熟于胸腺
B.癌症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力降低,但不影响体液免疫
C.抑制PD-L1的活性,可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途径
D.PD-1的抗体可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
【答案】B
【知识点】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T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于胸腺,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可使T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T细胞既可以参与细胞免疫也可以参与体液免疫,所以癌症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力降低,体液免疫也降低,B错误;
C、PD-L1活性被抑制,可减少PD-1和PD-L1的结合,从而使免疫细胞发挥正常功能,以清除癌细胞,C正确;
D、给癌症患者注射PD-1的抗体,可使T细胞表面与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的PD-1减少,T细胞凋亡减少,从而使免疫功能增强,进而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PD-1是位于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它会与癌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质PD-L1发生作用,PD-1和PD-L1一旦结合,会使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无法识别癌细胞,并使T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所以T细胞可能会减少,细胞免疫降低,T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故体液免疫也会降低。
9.(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人体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质子泵来维持,胃酸过多会导致患者出现烧心、反酸、胃部疼痛等症状。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过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质子泵既能催化化学反应又能转运H+
B.H+、K+等离子进出胃壁细胞都需要消耗ATP
C.利用药物抑制质子泵的活性可以改善胃反酸等症状
D.该质子泵的合成与加工依赖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被动运输
【解析】【解答】A、该质子泵即可催化ATP的水解,又可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A正确;
B、K+经过通道蛋白顺浓度由胃壁细胞进入胃腔,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利用药物抑制质子泵的活性,可以减少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避免胃酸过多,改善胃反酸等症状,C正确;
D、该质子泵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与加工依赖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需要 水、CO2、O2、N2、乙醇等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需要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2、合成分泌蛋白需要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
①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机器;
②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③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分类、包装和发送;
④线粒体提供能量。
10.(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研究发现,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而其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膨大形成可食用部分,因此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
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C.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
【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
【解析】【解答】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转入番薯的部分农杆菌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即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A正确;
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的化学本质都是DNA,都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组成的,但是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错误;
C、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说明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1、基因的本质通常是是具有遗传效应上的DNA片段,属于DNA的一部分,碱基长度小于DNA,基因是遗传和进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酸,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空间上呈螺旋状,由于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故DNA具有多样性,由于每个DNA分子有自己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故DNA具有特异性;
3、遗传信息蕴含在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之中。
11.(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控制作用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所有性状
C.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褐色=13:3
D.若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可以产生4种精子
【答案】D
【知识点】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图示三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
B、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毛色这一性状,B错误;
C、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ddaa_ _)∶褐色(ddA_bb)∶黑色(ddA_B_)=4∶3∶9,C错误;
D、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如果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则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4种4个精子,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①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②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2、一个含有n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2种基因型类型的4个精细胞,若考虑基因重组,可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
12.(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如图是生长素和乙烯相互作用的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使植物茎秆增高
B.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高浓度生长素的抑制作用与其诱导乙烯的增多有关
D.生长素与乙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
【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解答】A、图示信息显示,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所以可以使茎秆增高,A正确;
B、图中不能看出乙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错误;
C、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增多,从而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C正确;
D、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增多,一方面抑制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另一方面促进细胞横向扩大,两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体每个生命阶段往往存在多种激素,可以共同协调进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其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例如既促进生长,亦抑制生长。其他植物激素往往没有两重性,例如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13.(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交换是基因重组的基础,A、B两基因交换的3种模式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B.乙和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C.甲和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D.甲、乙和丙的交换都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C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解答】AB、据图可知,乙图中A和B基因间发生了两次交换,不会产生Ab配子,AB错误;
C、甲和丙的AB基因之间只发生了一次交换,所以会产生aB的配子,C正确;
D、甲、乙和丙发生的交叉互换,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二倍体生物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导致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配子种类为2n,n表示等位基因对数。
14.(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一氧化氮(NO)是最早发现能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气体。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O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B.NO与乙酰胆碱均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NO与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
D.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可用NO剂治疗
【答案】D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
【解析】【解答】A、NO不贮存于突触小泡中,它的释放不依赖于胞吐作用,而是通过弥散,A错误;
B、乙酰胆碱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B错误;
C、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而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不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C错误;
D、NO剂可引起平滑肌舒张,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题中, 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而神经递质的分子质量一般较大,由突触前膜合成,储存在突触小泡之中,经过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15.(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次生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不会改变
B.演替早期的种群不会在新形成的群落里出现
C.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D.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灌木的优势地位是因为灌木生长缓慢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A、群落演替过程中其优势种逐渐发生改变,如草本植物阶段优势种为草本植物,森林阶段的优势种为乔木,A错误;
B、演替早期的种群仍会在新形成的群落里出现,如森林阶段主要以乔木为主,但仍有早期出现的草本植物,B错误;
C、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C正确;
D、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灌木的优势地位是因为乔木比灌木高大,在利用阳光等资源方面占优势,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关于群落的演替:
1、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实质上是优势种的取代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群落)。
(2)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16.(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蛋白的形成都与高尔基体有关
B.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均与膜蛋白有关
C.细胞分化及癌变的过程中,膜蛋白可能会发生改变
D.细胞间进行的各种信息交流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解析】【解答】A、原核细胞中没有高尔基体,因此膜蛋白的形成和高尔基体无关,A错误;B、O2和CO2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
C、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可能合成不同种类的膜蛋白,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糖蛋白减少改变,C正确;
D、高等植物细胞间信息的交流通过细胞通道,如胞间连丝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蛋白质是由分子机器“核糖体”合成,由于结构和功能的原因,可能需要内质网的加工,高尔基体分类和包装。蛋白质的种类有很多,有胞内蛋白和分泌蛋白等。有一种类型的蛋白质,叫糖蛋白,在细胞膜表面,具有识别、润滑等作用,如果细胞发生癌变,糖蛋白含量将改变,利于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17.(2017·虹口模拟)如图表示人体发热到降温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cd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分别是(  )
A.血管舒张和血管收缩 B.添加衣服和减少穿着
C.立毛肌舒张和立毛肌收缩 D.寒战和出汗
【答案】D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解:ab段体温升高,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原因可能是非自主战栗、发热、剧烈运动或骨骼肌收缩.cd段体温下降,说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可能的原因是吹电风扇或处于寒冷环境,综合分析可得出D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如下:
二、多选题
18.(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关于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产生和消耗[H]的阶段均有ATP的产生
B.若只有葡萄糖作为底物,则CO2的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
C.肌肉细胞中ATP的消耗速率远高于其合成速率
D.糖类释放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答案】A,B,D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线粒体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均有ATP的产生,A正确;
B、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才产生二氧化碳,故只有葡萄糖作为底物,则CO2的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B正确;
C、肌肉细胞中ATP的消耗速率与ATP的合成速率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
D、糖类释放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若进行有氧呼吸时,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对应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分别产生少量、少量和大量能量,并把能量储存在ATP之中。若进行无氧呼吸时,则一般消耗葡萄糖,产生乳酸,产生少量能量。当需要耗能时,储存在ATP里面的能量迅速水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ADP和磷酸基团。
19.(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栽培苹果品种以二倍体为主,通过离体培养苹果成熟胚(2n),可诱导再生获得品质改良的四倍体苹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通过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处理获得四倍体
B.经诱导获得的再生苗都为纯合体
C.诱导获得的植株需经染色体倍性鉴定
D.通过二倍体的体细胞杂交方法也可获得四倍体植株
【答案】A,C,D
【知识点】多倍体育种
【解析】【解答】A、可通过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从而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加倍,进而获得四倍体,A正确;
B、若原二倍体植株为杂合子,则经诱导获得的再生苗也是杂合子,B错误;
C、诱导获得的植株不一定都能成为四倍体,所以需经染色体倍性鉴定,C正确;
D、通过二倍体的体细胞杂交方法也可获得四倍体植株,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 多倍体生物是体内含有多个染色体组,经过受精作用产生的生物,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常见的多倍体育种方法:①:低温处理;②:秋水仙素处理。若通过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也可以把细胞染色体组数加倍,获得多倍体生物细胞。
20.(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稻飞虱和二化螟都是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常发性害虫。稻虱瘿小蜂是一种寄生于稻飞虱卵中的寄生蜂,而受二化螟危害的水稻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稻虱瘿小蜂有显著的排斥作用。稻田中的青蛙可捕食稻飞虱和二化螟。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稻田中青蛙的种群密度
B.一株水稻上的稻飞虱和二化螟存在竞争关系
C.在没有受到二化螟危害的水稻田中稻飞虱密度更大
D.保护稻田青蛙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A,C
【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解析】【解答】A、青蛙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青蛙的种群密度不能用样方法,需要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
B、稻飞虱和二化螟都是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常发性害虫,所以一株水稻上的稻飞虱和二化螟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
C、由于受二化螟危害的水稻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稻虱瘿小蜂有显著的排斥作用,而稻虱瘿小蜂是一种寄生于稻飞虱卵中的寄生蜂,所以在没有受到二化螟危害的水稻田中,稻虱瘿小蜂更多,则稻飞虱密度会减少,C错误;
D、稻飞虱和二化螟都是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常发性害虫,而稻田中的青蛙可捕食稻飞虱和二化螟,所以保护稻田青蛙可减少水稻受到稻飞虱和二化螟的危害,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 1、常见的物种种群密度统计方法有:①样方法:适合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小动物或者植物;②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2、竞争关系的物种种间存在竞争资源、空间等行为;
3、保护有害生物的天敌,可以增加这些生物的环境阻力,从而降低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调节种间关系,减少流向有害生物的能量。
三、综合题
21.(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大豆起源于中国,现种植的裁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某科研人员利用大豆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据图可知适量施加氮素可以增产,从大豆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原因是与光合作用过程密切相关的多种物质都含有N元素,其中与暗反应直接相关的物质有   (至少答2点)。
(3)尿素是一种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必须在土壤中尿素分解菌分泌的   的作用下分解为   和   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4)即使不施用氮肥,大豆可以利用与其   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化合物。
(5)大豆种子和花生种子都含有大量的脂肪,在农业耕种上,花生等脂肪类种子的播种要浅播(种子表面覆盖土层较薄),而小麦等淀粉类种子则可适当深播,从细胞呼吸的角度分析脂肪类种子浅播的原因:   。
【答案】(1)种植土壤的类型和氮肥的施用量;单株子粒产量
(2)ATP、NADpH([H])、酶
(3)脲酶;NH3;CO2
(4)互利共生
(5)花生等脂肪类种子中脂肪含量高,脂肪氢元素含量高而氧元素含量低,有氧呼吸时耗氧量大,浅播时氧气供应充足(或深播时氧气供应不足)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种间关系;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1)分析图示可知,大豆的单株子粒产量与氮肥(尿素)的施用量和种植土壤的类型有关,因此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种植土壤的类型和氮肥的施用量,因变量是单株子粒产量。
(2)N元素可用于合成ATP、NADpH、酶等,暗反应需要多种酶的催化,且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所以与暗反应直接相关的含N物质有ATP、NADpH([H])、酶。
(3)尿素是一种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细胞直接吸收,必须在土壤中尿素分解菌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分解为NH3和CO2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4)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氮转化为含氮的养料,供给大豆利用,大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供给根瘤菌,所以大豆和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所以即使不施用氮肥,大豆可以利用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化合物。
(5)由于花生等脂肪类种子中脂肪含量高,脂肪氢元素含量高而氧元素含量低,有氧呼吸时耗氧量大,浅播时氧气供应充足(或深播时氧气供应不足),所以花生等脂肪类种子的播种要浅播(种子表面覆盖土层较薄),而小麦等淀粉类种子则可适当深播。
【分析】 1、生物实验中,可以改变的因素称为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且唯一改变的变量;因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其他除了自变量之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量,称为无关变量。 2、题目中尿素需要脲酶催化下产生氨和二氧化碳可以被机体利用。 3、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的曲线特征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22.(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瑜伽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瑜伽练习通常要先进行冥想活动,主要是通过腹式呼吸调节身心。我们平时的呼吸运动和睡眠时的呼吸运动主要是由   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而刻意进行腹式呼吸的过程还要受到   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人体细胞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和氧气消耗场所分别是   。
(2)瑜伽的拉伸动作,会使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   等方式散出,继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出汗还会导致该结构产生的   激素增多,减少尿液量,运动后应注意水分的补充。
(3)如图表示某人在进行瑜伽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与b点相比,c点时其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比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
【答案】(1)脑干;大脑皮层;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顺序)
(2)毛细血管散热(或毛细血管舒张);下丘脑;抗利尿
(3)减小;bc段的运动消耗了大量葡萄糖,导致血糖浓度降低,从而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促进了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脑干还有其他必要生命活动的中枢。我们平时的呼吸运动和睡眠时的呼吸运动主要是由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而刻意进行腹式呼吸受人体大脑皮层主观意识的支配,该过程还要受到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人体细胞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基质,氧气消耗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是汗腺分泌汗液和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和呼气等方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的动态平衡。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出汗还会导致下丘脑产生可以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新吸收,减少尿量。
(3)b点时开始运动,bc段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被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所以血糖浓度下降,从而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促进了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即c点时其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减小。
【分析】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3、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可以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等,以升高血糖。
23.(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农业农村部于今年初宣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且在长江泸州段和沱江泸州部分段实施永久性禁捕。禁捕后,专家预测长江鲢鱼的种群数量将呈现下图所示增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可知,鲢鱼种群增长曲线为   型,且种群密度为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为使鲢鱼种群快速增长,人们向长江水域中投放鲢鱼幼苗,与未投放鱼苗相比,该举措会使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   。
(3)由于环境改善,泸州水域成为了鸟类天堂,越冬的红嘴鸥(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东部沿海的一种候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待征分析,红嘴鸥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
【答案】(1)S;100尾/km2
(2)不变;环境容纳量(K值)由环境资源量决定,与鱼苗的投放量无关
(3)迁入率远远大于迁出率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1)据图分析,鲢鱼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在K/2时(100尾/km2),曲线的斜率最大,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K值(又叫环境容纳量),其大小取决于环境资源量,与鱼苗的投放量无关,所以为使鲢鱼种群快速增长,人们向长江水域中投放鲢鱼幼苗,与未投放鱼苗相比,该举措会使K值不变。
(3)由于环境改善,泸州水域成为了鸟类天堂,越冬的红嘴鸥(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东部沿海的一种候鸟)到此地越冬,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待征分析,红嘴鸥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迁入率远远大于迁出率。
【分析】 1、种群数量可以呈“S型增长”:
(1)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2)曲线中注意点: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2处增长率最大,若在该时刻进行捕捉,既能捕获较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
2、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24.(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2021年1月27日,是这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一个令人类感到刺痛的日子,这一天,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亿,死亡人数超过215万。数字是冰冷的,消失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疫苗正是终结病毒肆虐的一个有力武器。各国科研人员都在想方设法进行疫苗的研制,在科研攻关应急项目中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I和II都需要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病毒株。除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外,在动物细胞培养中,通过   来保证培养液的无菌、无毒。此外还要定期用酶处理细胞,使   的细胞脱落形成细胞悬液。途径I与途径II生产的疫苗安全性更高的是途径   。
(2)途径Ⅲ中,用到的酶至少有   和Taq酶等4种酶的参与。为检测步骤⑦所表达的蛋白与病毒抗原蛋白是否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工程菌表达的蛋白与   进行杂交实验。
(3)途径IV生产的DNA疫苗直接注入人体后,在人体细胞中表达出的   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该疫苗的产生主要应用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   。
【答案】(1)添加抗生素,及时更换培养液;贴壁生长;Ⅱ
(2)逆转录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康复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蛋白;基因工程
【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简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解析】【解答】(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中,对病毒的培养需要用活的宿主细胞来培养。途径I和II都需要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病毒株。为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净的培养物,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外,在动物细胞培养中,通过添加抗生素和及时更换培养液来保证培养液的无菌、无毒(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及时更换培养液可减少培养液中的有害代谢产物,提供足够营养物质)。在培养过程中,细胞会贴壁生长,需要定期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形成细胞悬液,避免细胞间的接触抑制。途径I是用灭活的病毒制成疫苗,途径II是将病毒裂解,提取病毒的抗原蛋白制成疫苗,途径II生产的疫苗安全性更高。
(2)途径Ⅲ中,过程①为获取目的基因(用逆转录法,需要逆转录酶);过程②为切割载体,需要限制酶;过程③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DNA连接酶。DNA片段的扩增至少需要Taq酶。抗原与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可用(康复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工程菌表达的蛋白(抗原)进行杂交实验,检测步骤⑦所表达的蛋白与病毒抗原蛋白是否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
(3)途径Ⅳ生产的DNA疫苗直接注入人体后,相应基因在人体细胞中转录、翻译,产生出抗原蛋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该疫苗的产生主要应用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基因工程。
【分析】 1、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健康的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3、途径Ⅲ中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取抗原蛋白。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5.(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大麦是高度自交植物,配制杂种相当困难。育种工作者采用染色体诱变的方法培育获得三体品系,该品系的一对染色体上有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基因,一个是雄性不育基因(ms),使植株不能产生花粉,另一个是黄色基因(r),控制种皮的颜色。这两个基因的显性等位基因Ms能形成正常花粉,R控制茶褐色种皮,带有这两个显性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连接到另一染色体片段上,形成一个额外染色体,其他染色体正常,成为三体,该品系的自交后代可分离出两种植株,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大麦的体细胞染色体是7对,育成的新品系三体大麦体细胞染色体为   条。
(2)三体大麦减数分裂时,其他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唯有这条额外的染色体,在后期随机分向一极,其中花粉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授粉能力。三体大麦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之比为   ,减数分裂结束后可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是   。
(3)三体大麦自花授粉后,雄性不育个体和雄性可育个体所对应的种皮颜色分别是   ,理论上二者的比例为   。
(4)由于种皮颜色不同,可采用机选方式分开,方便实用;而配制杂种中采用不育系的目的是   。
【答案】(1)15
(2)7:8(或8:7);MsmsRr和msr
(3)黄色和茶褐色;1:1
(4)对母本不用去雄处理,方便杂交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育成的新品系三体大麦体细胞中染色体比正常个体体细胞额外多一条,因此育成的新品系三体大麦体细胞染色体为15条。
(2)根据题意,正常大麦的体细胞染色体是7对,三体大麦减数分裂时,若其他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唯有这条额外的染色体,在后期随机分向一极,两极染色体数比为7:8,Ms与ms都处于同一极的分裂图象为丙,又由于ms、r两极均有,而Ms、R仅一极有,所以配子基因型为MsmsRr和msr。
(3)根据题意,该三体大麦的基因型为MsmsmsRrr,能产生2种类型的雌配子msr和MsmsRr,1种类型的雄配子msr,因此该三体大麦自花授粉,子代黄色种皮msmsrr的种子和茶褐色种皮MsmsmsRrr的种子的理论比值为=1:1。
(4)由于种皮颜色不同,可采用机选方式分开,方便实用,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在生产中采用不育系配制杂种的目的是对母本不用进行去雄环节降低劳动成本。
【分析】 1、三体可以指正常的生物的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导致生物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在生物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可以联会,而多余的染色体不能联会发生联会紊乱;
2、果实的发育过程:子房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的珠被发育成种皮,胚珠的卵子受精后发育成种子的胚,胚珠的极核受精后发育成种子的胚乳。
1 / 1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2月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有关下列五种不同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新冠病毒②酵母菌③硝化细菌④蓝藻⑤烟草
A.①只能在⑤中进行大量增殖
B.③④都是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②⑤都是异养生物,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五种生物遗传物质的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2.(2021·曲靖模拟)以下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的两极
B.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被的小泡,内含多种由高尔基体合成的水解酶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D.花瓣、叶片、果实的颜色都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
3.(2021·曲靖模拟)实验室培养的抗体可激活骨髓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生长,最终将通常发育成白细胞的骨髓干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前体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骨髓干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前体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B.骨髓干细胞增殖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C.神经前体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缩小
D.若骨髓干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其遗传物质一定 发生变化
4.(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关于基因和性状及中心法则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RNA以自身为模板进行自我复制
B.囊性纤维病的发病原因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某些RNA中也含有基因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不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5.(2021·曲靖模拟)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以来,人们普遍接受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这-科学观点,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在逐步深入,并且不乏争论。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但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生物进化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再发生生殖隔离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
6.(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甲、乙两图为两个不同实验的结果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条带Ⅰ、Ⅱ中镁的含量丰富
B.收获后的水稻叶片中,甲中的条带Ⅲ会变宽
C.利用洋葱的不同部位可获得甲、乙两图的实验结果
D.将乙图中的细胞置于清水中,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7.(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细胞衰老和干细胞耗竭是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转录激活因子YAP是发育和细胞命运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定向分化技术来产生YAP特异性缺失的人胚胎干细胞,YAP缺失的干细胞会表现出严重的加速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推测YAP在维持人体干细胞年轻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B.转录激活因子YAP的合成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
C.YAP缺失的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
D.CRISPR/Cas9 基因编辑过程中,不会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8.(2020·西安模拟)PD-1是位于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与癌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质PD-L1结合后,会使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无法识别癌细胞,并可使T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 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成熟于胸腺
B.癌症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力降低,但不影响体液免疫
C.抑制PD-L1的活性,可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途径
D.PD-1的抗体可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
9.(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人体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质子泵来维持,胃酸过多会导致患者出现烧心、反酸、胃部疼痛等症状。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过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质子泵既能催化化学反应又能转运H+
B.H+、K+等离子进出胃壁细胞都需要消耗ATP
C.利用药物抑制质子泵的活性可以改善胃反酸等症状
D.该质子泵的合成与加工依赖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10.(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研究发现,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而其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膨大形成可食用部分,因此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
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C.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
11.(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控制作用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所有性状
C.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褐色=13:3
D.若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可以产生4种精子
12.(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如图是生长素和乙烯相互作用的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使植物茎秆增高
B.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高浓度生长素的抑制作用与其诱导乙烯的增多有关
D.生长素与乙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
13.(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交换是基因重组的基础,A、B两基因交换的3种模式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B.乙和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C.甲和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D.甲、乙和丙的交换都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14.(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一氧化氮(NO)是最早发现能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气体。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O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B.NO与乙酰胆碱均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NO与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
D.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可用NO剂治疗
15.(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次生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不会改变
B.演替早期的种群不会在新形成的群落里出现
C.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D.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灌木的优势地位是因为灌木生长缓慢
16.(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蛋白的形成都与高尔基体有关
B.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均与膜蛋白有关
C.细胞分化及癌变的过程中,膜蛋白可能会发生改变
D.细胞间进行的各种信息交流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17.(2017·虹口模拟)如图表示人体发热到降温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cd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分别是(  )
A.血管舒张和血管收缩 B.添加衣服和减少穿着
C.立毛肌舒张和立毛肌收缩 D.寒战和出汗
二、多选题
18.(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关于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产生和消耗[H]的阶段均有ATP的产生
B.若只有葡萄糖作为底物,则CO2的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
C.肌肉细胞中ATP的消耗速率远高于其合成速率
D.糖类释放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9.(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栽培苹果品种以二倍体为主,通过离体培养苹果成熟胚(2n),可诱导再生获得品质改良的四倍体苹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通过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处理获得四倍体
B.经诱导获得的再生苗都为纯合体
C.诱导获得的植株需经染色体倍性鉴定
D.通过二倍体的体细胞杂交方法也可获得四倍体植株
20.(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稻飞虱和二化螟都是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常发性害虫。稻虱瘿小蜂是一种寄生于稻飞虱卵中的寄生蜂,而受二化螟危害的水稻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稻虱瘿小蜂有显著的排斥作用。稻田中的青蛙可捕食稻飞虱和二化螟。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稻田中青蛙的种群密度
B.一株水稻上的稻飞虱和二化螟存在竞争关系
C.在没有受到二化螟危害的水稻田中稻飞虱密度更大
D.保护稻田青蛙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三、综合题
21.(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大豆起源于中国,现种植的裁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某科研人员利用大豆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据图可知适量施加氮素可以增产,从大豆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原因是与光合作用过程密切相关的多种物质都含有N元素,其中与暗反应直接相关的物质有   (至少答2点)。
(3)尿素是一种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必须在土壤中尿素分解菌分泌的   的作用下分解为   和   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4)即使不施用氮肥,大豆可以利用与其   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化合物。
(5)大豆种子和花生种子都含有大量的脂肪,在农业耕种上,花生等脂肪类种子的播种要浅播(种子表面覆盖土层较薄),而小麦等淀粉类种子则可适当深播,从细胞呼吸的角度分析脂肪类种子浅播的原因:   。
22.(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瑜伽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瑜伽练习通常要先进行冥想活动,主要是通过腹式呼吸调节身心。我们平时的呼吸运动和睡眠时的呼吸运动主要是由   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而刻意进行腹式呼吸的过程还要受到   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人体细胞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和氧气消耗场所分别是   。
(2)瑜伽的拉伸动作,会使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   等方式散出,继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出汗还会导致该结构产生的   激素增多,减少尿液量,运动后应注意水分的补充。
(3)如图表示某人在进行瑜伽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与b点相比,c点时其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比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
23.(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农业农村部于今年初宣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且在长江泸州段和沱江泸州部分段实施永久性禁捕。禁捕后,专家预测长江鲢鱼的种群数量将呈现下图所示增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可知,鲢鱼种群增长曲线为   型,且种群密度为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为使鲢鱼种群快速增长,人们向长江水域中投放鲢鱼幼苗,与未投放鱼苗相比,该举措会使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   。
(3)由于环境改善,泸州水域成为了鸟类天堂,越冬的红嘴鸥(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东部沿海的一种候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待征分析,红嘴鸥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
24.(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2021年1月27日,是这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一个令人类感到刺痛的日子,这一天,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亿,死亡人数超过215万。数字是冰冷的,消失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疫苗正是终结病毒肆虐的一个有力武器。各国科研人员都在想方设法进行疫苗的研制,在科研攻关应急项目中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I和II都需要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病毒株。除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外,在动物细胞培养中,通过   来保证培养液的无菌、无毒。此外还要定期用酶处理细胞,使   的细胞脱落形成细胞悬液。途径I与途径II生产的疫苗安全性更高的是途径   。
(2)途径Ⅲ中,用到的酶至少有   和Taq酶等4种酶的参与。为检测步骤⑦所表达的蛋白与病毒抗原蛋白是否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工程菌表达的蛋白与   进行杂交实验。
(3)途径IV生产的DNA疫苗直接注入人体后,在人体细胞中表达出的   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该疫苗的产生主要应用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   。
25.(2021高三下·锦州开学考)大麦是高度自交植物,配制杂种相当困难。育种工作者采用染色体诱变的方法培育获得三体品系,该品系的一对染色体上有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基因,一个是雄性不育基因(ms),使植株不能产生花粉,另一个是黄色基因(r),控制种皮的颜色。这两个基因的显性等位基因Ms能形成正常花粉,R控制茶褐色种皮,带有这两个显性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连接到另一染色体片段上,形成一个额外染色体,其他染色体正常,成为三体,该品系的自交后代可分离出两种植株,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大麦的体细胞染色体是7对,育成的新品系三体大麦体细胞染色体为   条。
(2)三体大麦减数分裂时,其他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唯有这条额外的染色体,在后期随机分向一极,其中花粉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授粉能力。三体大麦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之比为   ,减数分裂结束后可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是   。
(3)三体大麦自花授粉后,雄性不育个体和雄性可育个体所对应的种皮颜色分别是   ,理论上二者的比例为   。
(4)由于种皮颜色不同,可采用机选方式分开,方便实用;而配制杂种中采用不育系的目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①新冠病毒为动物病毒,其寄主为动物,不能寄生在⑤烟草中生长,A错误;
B、③(硝化细菌)和④(蓝藻)都是自养生物,③(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④(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②(酵母菌)是真菌,是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⑤(烟草)是高等植物,是自养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五种不同的生物,①的遗传物质是RNA,其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其余四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所以五种生物遗传物质的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病毒无自己的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内,借助宿主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生存;
2、同化作用类型的类型:①自养型的生物,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异养型的生物,不可以直接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3、生命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具体为DNA或者RNA,组成单位为核苷酸。
2.【答案】C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解析】【解答】A、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倍增并在前期移向细胞的两极,A错误;
B、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被的小泡,内含多种由核糖体合成的水解酶,B错误;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进而体现二者之间的间接联系,C正确;
D、花瓣、果实的颜色主要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叶片的颜色主要由叶绿体中的色素决定,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相关物质的合成。
2、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
3、生物膜系统之间的膜可以一定程度的交换、替换等,完成生物膜的更新。
4、叶绿体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四种光合色素,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几乎不吸收绿光,而反射出绿光,所以植物表面为绿色。
5、液泡里面含有多种花青素,使植物可以呈现五颜六色。
3.【答案】C
【知识点】干细胞的概念、应用及研究进展
【解析】【解答】A、骨髓干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前体细胞的过程为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A正确;
B、骨髓干细胞增殖过程为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因为同源染色体联会是减数分裂过程特有的现象,B正确;
C、神经前体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C错误;
D、若骨髓干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其遗传物质一定发生变化,因为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1、骨髓干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前体细胞, 是由于细胞分化形成的结果,细胞遗传物质不会改变。
2、联会和形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有现象。
3、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
(3)细胞内的 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 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固缩,染色加深。
(5)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4.【答案】C
【知识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
【解析】【解答】A、真核细胞中的RNA不能进行自我复制,A错误;
B、人类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导致CFTR蛋白缺少一个氨基酸进而使蛋白质结构改变,使人患有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错误;
C、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对于某些病毒,如HIV和流感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C正确;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中心法则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在某些病毒体内,遗传信息也可由RNA传递给DNA,称为逆转录过程;在某些病毒体内也可以发生RNA自我复制过程;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①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②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5.【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A、有利突变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也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物种之间存在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不必经过隔离,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物种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地球上不仅出现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6.【答案】C
【知识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析】【解答】A、甲中的条带Ⅰ、Ⅱ分别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不含有镁元素,A错误;
B、条带Ⅲ为叶绿素a,收获后的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很少或没有,甲中的条带Ⅲ会变窄或没有,B错误;
C、利用洋葱的叶和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材料,可以分别获得甲、乙两图的实验结果,C正确;
D、若乙图中的细胞过度失水,已失去活性,则不会在清水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 绿叶中的色素存在叶绿体中,是一种有机物,种类和功能如下:
色素种类 色素颜色 主要吸收光谱 滤纸上位置和层析图谱
叶绿素a 蓝绿色 蓝紫光、红光 中下层,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蓝紫光、红光 最下层,黄绿色
胡萝卜素 橙黄色 蓝紫光 最上层,橙黄色
叶黄素 黄色 蓝紫光 中上层,黄色
2、质壁分离为植物细胞常有的现象,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成分)分开。质壁分离的原理为:①浓度差的存在,引起细胞失水,②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因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同,浓度越大,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大,而有些物质能够被细胞选择性吸收,因而在质壁分离后还会出现复原的现象。
7.【答案】D
【知识点】细胞衰老的原因探究
【解析】【解答】A、根据“YAP缺失的干细胞会表现出严重的加速衰老”,可推测YAP在维持人体干细胞年轻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A正确;
B、转录激活因子YAP是一种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
C、 “YAP缺失的干细胞会表现出严重的加速衰老”,而细胞衰老过程中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所以YAP缺失的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C正确;
D、CRISPR/Cas9基因编辑过程中,基因中的磷酸二酯键会断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转录激活因子YAP是发育和细胞命运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需要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1、转录的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A、U、C、G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其产物有的是mRNA,有的是tRNA,有的还是rRNA;
2、翻译的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8.【答案】B
【知识点】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T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于胸腺,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可使T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T细胞既可以参与细胞免疫也可以参与体液免疫,所以癌症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力降低,体液免疫也降低,B错误;
C、PD-L1活性被抑制,可减少PD-1和PD-L1的结合,从而使免疫细胞发挥正常功能,以清除癌细胞,C正确;
D、给癌症患者注射PD-1的抗体,可使T细胞表面与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的PD-1减少,T细胞凋亡减少,从而使免疫功能增强,进而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PD-1是位于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它会与癌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质PD-L1发生作用,PD-1和PD-L1一旦结合,会使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无法识别癌细胞,并使T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所以T细胞可能会减少,细胞免疫降低,T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故体液免疫也会降低。
9.【答案】B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被动运输
【解析】【解答】A、该质子泵即可催化ATP的水解,又可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A正确;
B、K+经过通道蛋白顺浓度由胃壁细胞进入胃腔,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利用药物抑制质子泵的活性,可以减少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避免胃酸过多,改善胃反酸等症状,C正确;
D、该质子泵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与加工依赖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需要 水、CO2、O2、N2、乙醇等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需要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2、合成分泌蛋白需要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
①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机器;
②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③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分类、包装和发送;
④线粒体提供能量。
10.【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
【解析】【解答】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转入番薯的部分农杆菌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即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A正确;
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的化学本质都是DNA,都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组成的,但是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错误;
C、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说明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1、基因的本质通常是是具有遗传效应上的DNA片段,属于DNA的一部分,碱基长度小于DNA,基因是遗传和进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酸,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空间上呈螺旋状,由于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故DNA具有多样性,由于每个DNA分子有自己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故DNA具有特异性;
3、遗传信息蕴含在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之中。
11.【答案】D
【知识点】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图示三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
B、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毛色这一性状,B错误;
C、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ddaa_ _)∶褐色(ddA_bb)∶黑色(ddA_B_)=4∶3∶9,C错误;
D、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如果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则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4种4个精子,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①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②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2、一个含有n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2种基因型类型的4个精细胞,若考虑基因重组,可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
12.【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解答】A、图示信息显示,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所以可以使茎秆增高,A正确;
B、图中不能看出乙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错误;
C、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增多,从而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C正确;
D、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增多,一方面抑制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另一方面促进细胞横向扩大,两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体每个生命阶段往往存在多种激素,可以共同协调进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其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例如既促进生长,亦抑制生长。其他植物激素往往没有两重性,例如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13.【答案】C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解答】AB、据图可知,乙图中A和B基因间发生了两次交换,不会产生Ab配子,AB错误;
C、甲和丙的AB基因之间只发生了一次交换,所以会产生aB的配子,C正确;
D、甲、乙和丙发生的交叉互换,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二倍体生物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导致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配子种类为2n,n表示等位基因对数。
14.【答案】D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
【解析】【解答】A、NO不贮存于突触小泡中,它的释放不依赖于胞吐作用,而是通过弥散,A错误;
B、乙酰胆碱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B错误;
C、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而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不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C错误;
D、NO剂可引起平滑肌舒张,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题中, 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而神经递质的分子质量一般较大,由突触前膜合成,储存在突触小泡之中,经过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15.【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A、群落演替过程中其优势种逐渐发生改变,如草本植物阶段优势种为草本植物,森林阶段的优势种为乔木,A错误;
B、演替早期的种群仍会在新形成的群落里出现,如森林阶段主要以乔木为主,但仍有早期出现的草本植物,B错误;
C、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C正确;
D、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灌木的优势地位是因为乔木比灌木高大,在利用阳光等资源方面占优势,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关于群落的演替:
1、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实质上是优势种的取代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群落)。
(2)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16.【答案】C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解析】【解答】A、原核细胞中没有高尔基体,因此膜蛋白的形成和高尔基体无关,A错误;B、O2和CO2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
C、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可能合成不同种类的膜蛋白,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糖蛋白减少改变,C正确;
D、高等植物细胞间信息的交流通过细胞通道,如胞间连丝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蛋白质是由分子机器“核糖体”合成,由于结构和功能的原因,可能需要内质网的加工,高尔基体分类和包装。蛋白质的种类有很多,有胞内蛋白和分泌蛋白等。有一种类型的蛋白质,叫糖蛋白,在细胞膜表面,具有识别、润滑等作用,如果细胞发生癌变,糖蛋白含量将改变,利于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17.【答案】D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解:ab段体温升高,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原因可能是非自主战栗、发热、剧烈运动或骨骼肌收缩.cd段体温下降,说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可能的原因是吹电风扇或处于寒冷环境,综合分析可得出D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如下:
18.【答案】A,B,D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线粒体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均有ATP的产生,A正确;
B、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才产生二氧化碳,故只有葡萄糖作为底物,则CO2的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B正确;
C、肌肉细胞中ATP的消耗速率与ATP的合成速率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
D、糖类释放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若进行有氧呼吸时,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对应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分别产生少量、少量和大量能量,并把能量储存在ATP之中。若进行无氧呼吸时,则一般消耗葡萄糖,产生乳酸,产生少量能量。当需要耗能时,储存在ATP里面的能量迅速水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ADP和磷酸基团。
19.【答案】A,C,D
【知识点】多倍体育种
【解析】【解答】A、可通过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从而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加倍,进而获得四倍体,A正确;
B、若原二倍体植株为杂合子,则经诱导获得的再生苗也是杂合子,B错误;
C、诱导获得的植株不一定都能成为四倍体,所以需经染色体倍性鉴定,C正确;
D、通过二倍体的体细胞杂交方法也可获得四倍体植株,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 多倍体生物是体内含有多个染色体组,经过受精作用产生的生物,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常见的多倍体育种方法:①:低温处理;②:秋水仙素处理。若通过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也可以把细胞染色体组数加倍,获得多倍体生物细胞。
20.【答案】A,C
【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解析】【解答】A、青蛙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青蛙的种群密度不能用样方法,需要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
B、稻飞虱和二化螟都是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常发性害虫,所以一株水稻上的稻飞虱和二化螟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
C、由于受二化螟危害的水稻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稻虱瘿小蜂有显著的排斥作用,而稻虱瘿小蜂是一种寄生于稻飞虱卵中的寄生蜂,所以在没有受到二化螟危害的水稻田中,稻虱瘿小蜂更多,则稻飞虱密度会减少,C错误;
D、稻飞虱和二化螟都是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常发性害虫,而稻田中的青蛙可捕食稻飞虱和二化螟,所以保护稻田青蛙可减少水稻受到稻飞虱和二化螟的危害,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 1、常见的物种种群密度统计方法有:①样方法:适合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小动物或者植物;②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2、竞争关系的物种种间存在竞争资源、空间等行为;
3、保护有害生物的天敌,可以增加这些生物的环境阻力,从而降低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调节种间关系,减少流向有害生物的能量。
21.【答案】(1)种植土壤的类型和氮肥的施用量;单株子粒产量
(2)ATP、NADpH([H])、酶
(3)脲酶;NH3;CO2
(4)互利共生
(5)花生等脂肪类种子中脂肪含量高,脂肪氢元素含量高而氧元素含量低,有氧呼吸时耗氧量大,浅播时氧气供应充足(或深播时氧气供应不足)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种间关系;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1)分析图示可知,大豆的单株子粒产量与氮肥(尿素)的施用量和种植土壤的类型有关,因此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种植土壤的类型和氮肥的施用量,因变量是单株子粒产量。
(2)N元素可用于合成ATP、NADpH、酶等,暗反应需要多种酶的催化,且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所以与暗反应直接相关的含N物质有ATP、NADpH([H])、酶。
(3)尿素是一种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细胞直接吸收,必须在土壤中尿素分解菌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分解为NH3和CO2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4)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氮转化为含氮的养料,供给大豆利用,大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供给根瘤菌,所以大豆和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所以即使不施用氮肥,大豆可以利用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化合物。
(5)由于花生等脂肪类种子中脂肪含量高,脂肪氢元素含量高而氧元素含量低,有氧呼吸时耗氧量大,浅播时氧气供应充足(或深播时氧气供应不足),所以花生等脂肪类种子的播种要浅播(种子表面覆盖土层较薄),而小麦等淀粉类种子则可适当深播。
【分析】 1、生物实验中,可以改变的因素称为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且唯一改变的变量;因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其他除了自变量之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量,称为无关变量。 2、题目中尿素需要脲酶催化下产生氨和二氧化碳可以被机体利用。 3、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的曲线特征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22.【答案】(1)脑干;大脑皮层;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顺序)
(2)毛细血管散热(或毛细血管舒张);下丘脑;抗利尿
(3)减小;bc段的运动消耗了大量葡萄糖,导致血糖浓度降低,从而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促进了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脑干还有其他必要生命活动的中枢。我们平时的呼吸运动和睡眠时的呼吸运动主要是由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而刻意进行腹式呼吸受人体大脑皮层主观意识的支配,该过程还要受到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人体细胞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基质,氧气消耗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是汗腺分泌汗液和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和呼气等方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的动态平衡。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出汗还会导致下丘脑产生可以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新吸收,减少尿量。
(3)b点时开始运动,bc段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被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所以血糖浓度下降,从而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促进了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即c点时其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减小。
【分析】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3、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可以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等,以升高血糖。
23.【答案】(1)S;100尾/km2
(2)不变;环境容纳量(K值)由环境资源量决定,与鱼苗的投放量无关
(3)迁入率远远大于迁出率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1)据图分析,鲢鱼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在K/2时(100尾/km2),曲线的斜率最大,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K值(又叫环境容纳量),其大小取决于环境资源量,与鱼苗的投放量无关,所以为使鲢鱼种群快速增长,人们向长江水域中投放鲢鱼幼苗,与未投放鱼苗相比,该举措会使K值不变。
(3)由于环境改善,泸州水域成为了鸟类天堂,越冬的红嘴鸥(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东部沿海的一种候鸟)到此地越冬,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待征分析,红嘴鸥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迁入率远远大于迁出率。
【分析】 1、种群数量可以呈“S型增长”:
(1)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2)曲线中注意点: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2处增长率最大,若在该时刻进行捕捉,既能捕获较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
2、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24.【答案】(1)添加抗生素,及时更换培养液;贴壁生长;Ⅱ
(2)逆转录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康复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蛋白;基因工程
【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简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解析】【解答】(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中,对病毒的培养需要用活的宿主细胞来培养。途径I和II都需要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病毒株。为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净的培养物,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外,在动物细胞培养中,通过添加抗生素和及时更换培养液来保证培养液的无菌、无毒(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及时更换培养液可减少培养液中的有害代谢产物,提供足够营养物质)。在培养过程中,细胞会贴壁生长,需要定期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形成细胞悬液,避免细胞间的接触抑制。途径I是用灭活的病毒制成疫苗,途径II是将病毒裂解,提取病毒的抗原蛋白制成疫苗,途径II生产的疫苗安全性更高。
(2)途径Ⅲ中,过程①为获取目的基因(用逆转录法,需要逆转录酶);过程②为切割载体,需要限制酶;过程③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DNA连接酶。DNA片段的扩增至少需要Taq酶。抗原与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可用(康复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工程菌表达的蛋白(抗原)进行杂交实验,检测步骤⑦所表达的蛋白与病毒抗原蛋白是否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
(3)途径Ⅳ生产的DNA疫苗直接注入人体后,相应基因在人体细胞中转录、翻译,产生出抗原蛋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该疫苗的产生主要应用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基因工程。
【分析】 1、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健康的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3、途径Ⅲ中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取抗原蛋白。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5.【答案】(1)15
(2)7:8(或8:7);MsmsRr和msr
(3)黄色和茶褐色;1:1
(4)对母本不用去雄处理,方便杂交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育成的新品系三体大麦体细胞中染色体比正常个体体细胞额外多一条,因此育成的新品系三体大麦体细胞染色体为15条。
(2)根据题意,正常大麦的体细胞染色体是7对,三体大麦减数分裂时,若其他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唯有这条额外的染色体,在后期随机分向一极,两极染色体数比为7:8,Ms与ms都处于同一极的分裂图象为丙,又由于ms、r两极均有,而Ms、R仅一极有,所以配子基因型为MsmsRr和msr。
(3)根据题意,该三体大麦的基因型为MsmsmsRrr,能产生2种类型的雌配子msr和MsmsRr,1种类型的雄配子msr,因此该三体大麦自花授粉,子代黄色种皮msmsrr的种子和茶褐色种皮MsmsmsRrr的种子的理论比值为=1:1。
(4)由于种皮颜色不同,可采用机选方式分开,方便实用,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在生产中采用不育系配制杂种的目的是对母本不用进行去雄环节降低劳动成本。
【分析】 1、三体可以指正常的生物的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导致生物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在生物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可以联会,而多余的染色体不能联会发生联会紊乱;
2、果实的发育过程:子房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的珠被发育成种皮,胚珠的卵子受精后发育成种子的胚,胚珠的极核受精后发育成种子的胚乳。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