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数学(7)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数学(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5-22 17: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数学(7)
基础知识回顾
直线
1、直线的倾斜角:倾斜角的范围。
2、直线的斜率:
(1)斜率公式: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2)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斜率有何关系?
3、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1)点到直线的距离;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为。
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斜率)且(在轴上截距);
(2)相交;
(3)重合且。

1.以为直径端点的圆方程为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
有相交、相离、相切。可从代数和几何两个方面来判断:
(1)代数方法(判断直线与圆方程联立所得方程组的解的情况):相交;相离;相切;
(2)几何方法(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相交;相离;相切。
提醒: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般用几何方法较简捷。
3.圆的切线与弦长:
①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是:,
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是:

②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可先设切线方程,再根据相切的条件,运用几何方法(抓住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来求;过两切点的直线(即“切点弦”)方程的求法:先求出以已知圆的圆心和这点为直径端点的圆,该圆与已知圆的公共弦就是过两切点的直线方程;
③切线长:过圆()外一点所引圆的切线的长为();
(2)弦长问题:①圆的弦长的计算:常用弦心距,弦长一半及圆的半径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来解:;②过两圆、交点的圆(公共弦)系为,当时,方程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4.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切线长定理、割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等)!
圆锥曲线方程
1.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x2+Bx2=1;
2.抛物线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y2=2px(p<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
3.共渐进线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为参数,≠0);
4.计算焦点弦长可利用焦半径公式,
一般地,若斜率为k的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的弦为AB, A、B两点分别为A(x1,y1)、B(x2,y2),则弦长
,这里体现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
5.椭圆、双曲线的通径(最短弦)为,焦准距为p=,抛物线的通径为2p,焦准距为p; 双曲线(a>0,b>0)的焦点到渐进线的距离为b;
6.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为AB,A(x1,y1)、B(x2,y2),则有如下结论:(1)=x1+x2+p;(2)y1y2=-p2,x1x2=;
7.过椭圆(a>b>0)左焦点的焦点弦为AB,则,过右焦点的弦;
导数
1.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步骤为:(1)求函数的增量(2)求平均变化率;
3.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y=f(x)在点P(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是相应地,切线方程是
4.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5.导数的应用:(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f(x)为增函数;如果那么f(x)为减函数;如果在某个区间内恒有那么f(x)为常数;(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①求导数;②求方程的根;③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小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①求y=f(x)在(a,b)内的极值;②将y=f(x)在各极值点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和概率
1.二项式定理:(1)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2)注意第r+1项二项式系数与第r+1系数的区别;
2.二项式系数具有下列性质: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若n为偶数,中间一项(第+1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若n为奇数,中间两项(第和+1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3)
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1)P(A)=;(2)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A+B)=P(A)+P(B);(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AB)=P(A)P(B);(4)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Pn(k)=(5)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与、与及事件与也都是互斥事件;(6)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B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是1-P(AB)=1-P(A)P(B);
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与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1.掌握抽样的二种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包括抽签符和随机数表法);(2)分层抽样,常用于某个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形;(共性: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2.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1)学会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2)学会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及总体标准差;(两个重要符号:B(n,p),N(μ,σ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