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8 07:5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鲜卑族
(2)建国
条件:
契丹各部的统一(最主要条件)
农业的推广
接受汉文化
契丹国,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镔铁之意)。
(一)辽
(1)兴起
族源:
居地:
生活状况:
原住辽河上游
游牧、渔猎为主
时间:
916年称帝
人物: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都城:
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
国号:
一、辽与西夏
(3)统治特点:汉化政策(改革)
经济上:提倡农业
文化上:接受封建文化 创造契丹文字
政治上:蕃汉分治(内容特点原因作用实质)
南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 ,统治汉人与渤海人
北官: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北方少数民族
内容:
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是一种民族分治
原因:南北经文发展水平不同;统治者一时不能适应封建文明
作用:①肯定保护汉封建文明②促契向封建制过渡 ③利融合和经济发展。 ④(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 )但在少数民族区域实行旧制则不利社会进步。
实质:仍然是阶级统治。
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由秦汉时的东胡族一支发展而来。其主要活动地区是在潢河(今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一带,过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渔猎生活,逐渐发展为八个部落。唐朝初年,契丹八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接受唐朝的统辖。唐朝末年,契丹族势力发展起来。
画面上的契丹人,圆脸,短发,髡(kūn)发,额前左右各留一绺头发垂在耳前。他身穿圆领窄袖长袍,束腰带,腰间配一把精致的腰刀。脚穿黑色长筒高靴,这是典型的契丹人形象和装束。
契丹人引马图
(二)西夏
西夏的兴起
(1)族源
族源:党项为羌族的一支
居地: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
社会生活:过着游牧生活
(2)建国
时间:1038年
人物:首领元昊
国号:大夏国
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3)西夏政治制度——封建化政策(内容、特点)
夏宋金关系
(1)夏宋战争
(2)夏宋和议
时间:1044年
内容: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给西夏岁币 ,重开边境贸易
(3)夏向金称臣
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
? (1)社会进程相同。
  兴起之初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游牧生活。
? (2)封建化的原因相同。
?都是由于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
? (3)采取的措施相同。
???? 都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
? (4)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同。
???? 都采取“蕃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
? (5)和宋朝的关系相同。
??? ? 都有大规模的战争,都与宋议和,接受宋的“岁币”,议和后都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此间官方和民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进一步推动封建化进程。
?????????????????????????????????????????????????????
二、金朝入主中原
阅读史料,了解女真族的生活习惯。
宋人徐梦莘所撰史书《三朝北盟会编》卷3这样记载辽朝后期女真人的生活方式:
其地则至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末,宜麻谷。以耕为业,不事蚕桑“其人则饥,不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善骑,上下崖壁知飞。”济江不用舟浆,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将皮,或以草编缪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相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问题:与金并立的有哪些民族政权?请同学们列出金朝的大事年表,并结合大事年表、地图谈谈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1125年,
金灭辽。
1127年,
金灭北宋。
女真

金灭辽、北宋
1125年10月,金兵两路南下,宋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钦宗),自己逃往南方。
金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的?
中都
临安

南宋
西 夏
兴 庆
(二)兵农合一:猛安谋克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
凡女真民户,每300 户编为一谋克,10 谋克编为一猛安。
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一)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措施:
由盛转衰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世宗死后,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小尧舜”
(1161-1189在位)
宋孝宗
“乾淳之治”
(1162-1189在位)
南北方都出现了难得的国富民安局面,边境榷场贸易繁荣。然而,平衡很快又被打破……
1227灭西夏
1234灭金
1276灭南宋
1247吐蕃归顺
1271建元朝
1254灭大理
1279统一全国
统一全国的元朝统治
成吉思汗
忽必烈
“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驿之所,非燕不可。”
——《元史》
蒙古帝国版图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急递铺
行省制度:全国共设10个
吐蕃地区:萨班归附,设宣政院
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元代急递铺令牌
有利于中央管理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元朝对地方的管理
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中国现代省制的开端。
“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此四阶级在政治上之待遇,显分优劣。汉人、南人不为正官。
——钱穆《国史大纲》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等级
名称
民族

蒙古人
蒙古族

色目人
主要是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汉人
北方的汉族、契丹、女真人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四等人制”(后人概括)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直至今日。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课堂小结
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起源——契丹族
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
统治政策:南北面官
起源——党项族
建立:1038年,元昊,兴庆府
统治政策:基本模仿北宋制度
起源——女真族
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会宁府(上京)
统治政策:猛安谋克制
从大定之治到走向衰落
民族崛起: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
建立:1271年,忽必烈,大都
统治政策:行省制度等
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
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
元朝的灭亡
课堂检测
1. 史书载:“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一职官设置是在(  )
A.辽朝  B.西夏   C.金朝  D.元朝
A
2.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A
3.14世纪中叶,元朝灭亡。其主要原因是(  )
A.民族矛盾逐渐加剧 B.阶级矛盾尖锐
C.部分蒙古贵族回迁 D.外部势力入侵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