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8 08: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840年之前
(康熙、雍正、乾隆
嘉庆、道光前中期)
康乾盛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期,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多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
康熙
(1662—1723)
乾隆
(1736—1796)
雍正
(1723—1736)
人口压力、社会动乱
西方列强潜在威胁
(一)奏折制度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自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周转、环节,形成奏折制度。
(一)奏折制度



广
(一)奏折制度
按照雍正的要求,军机大臣必须事必躬亲,无论事情多复杂,必须三句话说完,跪承旨意后,迅速回50米外的军机处。拟旨完毕,赶回养心殿报雍正批准。

(二)设军机处



(三)兴文字狱
清朝统治者通过实行奏折制、军机处、文字狱,实现了君主的高度集权,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和大清帝国的强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康 熙 雍 正 乾 隆
1.东南:
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 清朝统一台湾
1684 清朝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2.东北
(1) 17世纪清朝抗击沙俄
(2)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
楚条约》,划定中俄东
段边界。(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是中国领土)
3.西北、北方
(1)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
(2平定维吾尔族 大、小和卓
叛乱
(3)在蒙古族设立盟旗制度
(4)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4.西南
(1)册封达赖、班禅
(2)1727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以法律形式明确对西藏的管理权。
二、疆域的奠定 1、清朝前期对边疆的管辖
管理少数民族机构
管理少数民族政策
——理藩院
——因地制宜
康熙时期抗击沙俄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
——康熙
康熙
彼得一世
清福建省全图
台湾岛
澎湖列岛
赤尾屿
钓鱼岛
福建省
二、疆域的奠定 1、清朝前期对边疆的管辖
1683年,清军统一台湾
台湾: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二、疆域的奠定 2、疆域及行政区划
十八省 总督、巡抚
东北、外蒙、新疆则设立五个将军辖区
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朝疆域图(1820年)
二、疆域的奠定 3、版图的奠定
清朝(1820年)与现在中国版图的区别
二、疆域的奠定 3、版图的奠定
1.人口压力与社会动乱
(1)人口急剧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依据材料思考,清朝后期出现哪些统治危机?
——复旦大学经济系人口理论研究室 编《人口问题与理论》
清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人口压力与社会动乱
高、曾之时……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洪亮吉《意言·治平篇》
(2)贫富差距大
自乾隆四十五年以来,讫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珅……唯事贪婪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初以千百计者,俄而非万不交注矣,俄而万且以数计矣,俄而数十万计、或百万计矣。一时不能猝办,率由藩库代支,州县徐括民财归款。贪墨大吏胸臆习为宽侈,视万金呈纳,不过同于壶餐箪馈。
——章学诚《上执政论时务书》
依据材料思考,清朝后期出现哪些统治危机?
(3)政治腐败
1.人口压力与社会动乱
天理教攻入皇宫,战斗中所留下的箭头痕迹
(4)农民起义频发
白莲教之乱(绢本)
乾隆后期,农民起义频繁爆,发大部分是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进了北京故宫。
2.外部危机
(1)闭关锁国政策原因
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嘉庆帝的敕谕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政策内容
(≠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1686年,清政府设立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便无法外销。
——王珣:《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
2.外部危机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对西方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将自己与世界经济形式隔绝,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清朝“闭关守国”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及其历史教训》
利: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马克思
弊: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2.外部危机
课堂小结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统治危机的初显
推行奏折制度
设立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
疆域的奠定
治理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反击沙俄:《尼布楚条约》等
管辖西北: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等
共治西藏:册封达赖班禅、(改土归流)等
人口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固步自封终致落日余晖
课堂检测
1.“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  )
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
A
2.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保密性较强,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它一方面可参议军国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该机构是(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宣政院 D.军机处
D
3.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之一。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  )
A.驻藏大臣 B.台湾府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