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8 22:2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8课 百家争鸣
中国封建制度确立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的修筑
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商鞅变法
各国变法
生产技术的改进
春秋战国时期
大变革?
我国封建社会的是如何形成的?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夏朝
商朝
周朝
西周
东周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这段话讲了哪些人, 他们是些什么人?这些人生活在什么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我国涌现出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易中天先生所讲的就是其中的重要的代表人物。
新知导入
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
思想主张
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
概况及影响
学习目标
老子出关图
函谷关
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
老子(李耳)
春秋后期
楚国
《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
主要思想: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无为而无不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道德经》
老子思想
1.顺应自然
2.事务都有其对立面,且可相互转化
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特点:“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复古倒退到原始社会
《道德经》书影
朴素辩证法思想: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难——
长——
高——
强——
前——
生——






孔子问礼图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儒家学派代表人


生平
“仁”的学说:
核心思想是 “仁”
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政治主张:
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主张实行德政
合作探究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哪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教育:
(1)教育贡献:创办“私学”, 打破贵族和
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
(3)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4)教学方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5)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孔子讲学图
曲阜孔庙康熙手书万世师表匾
——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
w
澳大利亚
韩国
北欧
美国
截至2016年12月,全球已建立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40个国家 。
百家争鸣
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孟子
孔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家
道家
法家
儒家
老子
孙武
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尚贤”
提倡节俭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墨子》
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家学派代表人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儒家学派代表人
姓名: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思想主张
1. 提出“春秋无义战”,
2“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爱护自然资源。
3.民贵君轻的思想
4.反对战争
著作
《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
《庄子》
著作


道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三、百家争鸣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
庄子
战国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法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三、百家争鸣
法令、权术、威势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
战国
著作
孙子
兵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535-
姓名:孙子,名武,春秋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主张:“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孙武
孙膑
兵家 孙膑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兵家代表人物
“百家争鸣”的影响?
(1)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2)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3)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法、道的主张有何不同?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为什么?
儒家:以德治国
法家:以法治国
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
提出“礼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提出“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孟子
荀子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韩非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百家争鸣
法家!
法家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富国强兵,在战国争雄中立于不败之地
小结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最容易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接受?
孙武


墨子




韩非


法家
1.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2.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 《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B
A
课堂练习
1.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2.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 《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B
A
课堂练习
3.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孙子兵法》是孙武的著作
B
C
5.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