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梧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7 09:04:07

文档简介

广西梧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梧州)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西汉政府在西北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2.(2021·梧州)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A.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
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
3.(2021·梧州)下图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这反映出(  )
A.经济重心南移 B.海外贸易拓展
C.疆域面积扩大 D.商品经济繁荣
4.(2021·梧州)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为此洋务派(  )
A.开办新式学堂 B.创办军事工业
C.建立新式海陆军 D.创办民用工业
5.(2021·梧州)下表是一位伟人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的部分贡献。据此判断,他是(  )
1905年 1907年 1912年 1924年
成立中国同盟会 领导广西起义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办黄埔军校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李大钊 D.陈独秀
6.(2021·梧州)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章济济一堂,各抒已见。共商建国大---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7.(2021·梧州)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调整国民经济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8.(2021·梧州)下图是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9.(2021·梧州)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遭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袁隆平传奇) B.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C.电影作品《袁隆平》 D.某同学的课堂笔记
10.(2021·梧州)在《利维坦》中,霍布斯谈到:“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据此可知,古希腊崇尚(  )
A.人人平等 B.法律至上 C.城邦利益 D.道德风尚
11.(2021·梧州)“白银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这现象开始于(  )
A.丝绸之路开通 B.郑和下西洋
C.英荷殖民争霸 D.新航路开辟
12.(2021·梧州)美国在1859年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改进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现代炸药的发明 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13.(2021·梧州)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是选民间接选出: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6年: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出,每州所选出的众议员人数与该州的人口成正比,这项规定体现了(  )
A.联邦制 B.分权制衡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14.(2021·梧州)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当时所处的世界格局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发展
15.(2021·梧州)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为特征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有必要建立(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上海合作组织 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二、综合题
16.(2021·梧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頗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宋代重视文治,加之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考生的数量剧增,这对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的北宋政府来说,财政困难,兴办官学压力巨大。宋代士人团体承担起了培养人才和发展教育的历史使命,他们建院讲学,将传授儒家经典,助力生徒科举应试作为自身教学活动目标。茂询、茂先、梦升、子元等十位登甲科,均出自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
——摘编自杨乙丹《试论科举制与宋代书院的兴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办学创举。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士人兴办书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的办学创举与宋代上人兴办书院共同的积极作用。
17.(2021·梧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极大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启蒙……-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清帝国主又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开始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十月革命的成功,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摘编自田克勤、张泽强《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材料二 表1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
表1
阶段 时间 著作 实践成果
形成 井冈山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①
成熟 延安时期 《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 ②
发展 建国初期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等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上、下册
材料三 表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召开的重大会议(部分)
表2
时间 重大会议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摘编自部编版又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
清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时期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分别写出材料二表1中①②对应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8.(2021·梧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起的贫困等问题。1723年,英国在各教会区设立济贫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由放任理论认为对贫困劳工不宜帮扶过多,因而1834年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迫使多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经济危机与二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1942年,英国颁布《贝弗里奇报告》,指出摆脱“贫国之路”方案,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
——摘编自杨敏《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等
材料二 1946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1948年颁布的《国民扶助法》把经济扶助的责任从地方移交给中央。……福利制度的运作,耗费了大量政府资金,加重国家负担:税收增加,影响了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劳责矛盾加剧,这一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阻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7世纪以来引发英国社会贫困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二战前济贫措施相比,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有哪些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地区以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也标志着新疆等西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伊犁将军,不符合题意;
C.北庭都护府,不符合题意;
D.安西都护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C
【知识点】遣唐使;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A.审美观念一致,不符合史实;
B.文明相互借鉴,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可知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明显是仿造唐朝开元通宝的形制和重量,说明当时中日之间文明交流频繁,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铸银水平相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两者的共同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3.【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中国古代到北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黄河流域人口所占的比重,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大量北方人口迁入南方,改变了人口布局,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海外贸易拓展,不符合题意;
C.疆域面积扩大,不符合题意;
D.商品经济繁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这两个时期的人口分布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开办新式学堂,不符合题意;
B.创办军事工业,不符合题意;
C.建立新式海陆军,不符合题意;
D.依据“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可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强调的是创办民用工业,这是解题的关键,读懂题干信息之后来分析备选项回答。
5.【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A.康有为,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他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07年领导广西镇南关起义,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后孙中山又创办著名的黄埔军校,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李大钊,不符合题意;
D.陈独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识记回答。
6.【答案】C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符合题意;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共商建国”,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民主党派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筹备成立新中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共商建国大业”,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
7.【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A.实行三大改造,不符合题意;
B.依据“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可知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1957年,新中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一五计划大力借鉴苏联的工业化经验,学习苏联的科学技术,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调整国民经济,不符合题意;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比如时间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正确答案。
8.【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A.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不符合题意;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 ,不符合题意;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数据图可知,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变化的原因;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9.【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A.《袁隆平传奇》,不符合题意;
B.依据“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遭迹等”和所学知识,袁隆平遗留的手稿是当事人直接记录或留下的珍贵资料,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电影作品《袁隆平》,不符合题意;
D. 某同学的课堂笔记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历史史料的分类标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理解第一手史料的含义。
10.【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A.人人平等,不符合题意;
B.法律至上,不符合题意;
C.依据“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强调城邦至上,崇尚城邦利益,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道德风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A.丝绸之路开通,不符合题意;
B.郑和下西洋,不符合题意;
C.英荷殖民争霸,不符合题意;
D.依据“白银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结合所学知识,15 、16世纪之交的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从此开启了美洲与欧洲、亚洲等地的联系,欧洲殖民者更是在美洲掠夺了大量的白银,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蒸汽机的改进,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内燃机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内燃机以石油作为燃料,因此推动了石油产量的猛增,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现代炸药的发明,不符合题意;
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这一时期发生的事件进行理解变化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A.联邦制,不符合题意;
B.分权制衡,不符合题意;
C.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总统是选民间接选出: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6年: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出,每州所选出的众议员人数与该州的人口成正比”可知,按照美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不是世袭君主,而是由选民选出的总统,国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参众两院的议员也由选举产生,这体现了民主共和制的特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另外还要理解备选项的含义。
14.【答案】C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A.凡尔赛体系,不符合题意;
B.华盛顿体系,不符合题意;
C.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欧洲不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中心,而美苏两个大国日益崛起,确立了美苏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展开了长期的冷战对抗和竞争,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多极化趋势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的时间,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回答,这就是要识记基础知识。
15.【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为特征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可知这表明有必要协调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推动世界各国减少关税、贸易壁垒,推动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欧洲共同体,不符合题意;
C.上海合作组织,不符合题意;
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6.【答案】(1)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2)宋代重视文治或重文轻武;科举制度的发展或科举考试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考生的数量急增导致对于教育的需求增加
(3)有利于培养人才、发展教育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有利于教育的公平,促进了“士”阶层的崛起;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士人兴办书院的原因,据“宋代重视文治”得出宋代重视文治或重文轻武,据“加之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得出科举制度的发展或科举考试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据“考生的数量剧增,这对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的北宋政府来说,财政困难,兴办官学压力巨大……”得出考生的数量急增导致对于教育的需求增加;
(3)据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和材料二“宋代士人团体承担起了培养人才和发展教育的历史使命……”,概括孔子的办学创举与宋代上人兴办书院共同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培养人才、发展教育;
故答案为:(1) 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2) 宋代重视文治或重文轻武;科举制度的发展或科举考试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考生的数量急增导致对于教育的需求增加
(3) 有利于培养人才、发展教育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回答,难点是理解材料含义;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回答,这些都是材料中的内容,要紧贴材料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两者的共同点来回答。
17.【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有利于抗日战争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知识点】五四运动;邓小平理论;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时期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据“……-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清帝国主又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开始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可得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据“十月革命的成功,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可得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表1中①对应的内容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发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②对应的内容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答案为:(1)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 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有利于抗日战争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 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找出来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按照表格内容的提示,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8.【答案】(1)原因:英国近代社会转型导致的失业问题严重、阶级矛盾突出;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社会的破坏。
(2)变化:高度重视健康和失业保险;社会福利覆盖面广;经济扶助从地方移交中央;高福利开支成为国家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发展。
(3)认识:英国福利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知识点】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起的贫困等问题”可知,引发英国社会贫困问题的原因是英国近代社会转型导致的失业问题严重、阶级矛盾突出;据材料“……由于经济危机与二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可知,引发英国社会贫困问题的原因是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社会的破坏;
(2)依据材料一信息二战前英国济贫措施并结合材料二“1946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可知,二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发生了变化,表现为高度重视健康和失业保险;社会福利覆盖面广;据材料二“1948年颁布的《国民扶助法》把经济扶助的责任从地方移交给中央。……福利制度的运作,耗费了大量政府资金,加重国家负担:税收增加,影响了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劳资矛盾加剧,这一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阻力”可知,经济扶助从地方移交中央;高福利开支成为国家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发展;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故答案为:(1) 原因:英国近代社会转型导致的失业问题严重、阶级矛盾突出;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社会的破坏。
(2) 变化:高度重视健康和失业保险;社会福利覆盖面广;经济扶助从地方移交中央;高福利开支成为国家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发展。
(3) 认识:英国福利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谈认识,也就是谈对福利制度的评价看法,注意从正反面分析回答,这样回答才全面完整。
1 / 1广西梧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梧州)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西汉政府在西北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地区以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也标志着新疆等西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伊犁将军,不符合题意;
C.北庭都护府,不符合题意;
D.安西都护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021·梧州)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A.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
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
【答案】C
【知识点】遣唐使;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A.审美观念一致,不符合史实;
B.文明相互借鉴,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可知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明显是仿造唐朝开元通宝的形制和重量,说明当时中日之间文明交流频繁,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铸银水平相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两者的共同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3.(2021·梧州)下图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这反映出(  )
A.经济重心南移 B.海外贸易拓展
C.疆域面积扩大 D.商品经济繁荣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中国古代到北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黄河流域人口所占的比重,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大量北方人口迁入南方,改变了人口布局,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海外贸易拓展,不符合题意;
C.疆域面积扩大,不符合题意;
D.商品经济繁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这两个时期的人口分布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2021·梧州)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为此洋务派(  )
A.开办新式学堂 B.创办军事工业
C.建立新式海陆军 D.创办民用工业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开办新式学堂,不符合题意;
B.创办军事工业,不符合题意;
C.建立新式海陆军,不符合题意;
D.依据“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可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强调的是创办民用工业,这是解题的关键,读懂题干信息之后来分析备选项回答。
5.(2021·梧州)下表是一位伟人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的部分贡献。据此判断,他是(  )
1905年 1907年 1912年 1924年
成立中国同盟会 领导广西起义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办黄埔军校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李大钊 D.陈独秀
【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A.康有为,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他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07年领导广西镇南关起义,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后孙中山又创办著名的黄埔军校,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李大钊,不符合题意;
D.陈独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识记回答。
6.(2021·梧州)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章济济一堂,各抒已见。共商建国大---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C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符合题意;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共商建国”,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民主党派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筹备成立新中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共商建国大业”,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
7.(2021·梧州)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调整国民经济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A.实行三大改造,不符合题意;
B.依据“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可知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1957年,新中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一五计划大力借鉴苏联的工业化经验,学习苏联的科学技术,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调整国民经济,不符合题意;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比如时间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正确答案。
8.(2021·梧州)下图是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A.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不符合题意;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 ,不符合题意;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数据图可知,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变化的原因;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9.(2021·梧州)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遭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袁隆平传奇) B.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C.电影作品《袁隆平》 D.某同学的课堂笔记
【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A.《袁隆平传奇》,不符合题意;
B.依据“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遭迹等”和所学知识,袁隆平遗留的手稿是当事人直接记录或留下的珍贵资料,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电影作品《袁隆平》,不符合题意;
D. 某同学的课堂笔记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历史史料的分类标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理解第一手史料的含义。
10.(2021·梧州)在《利维坦》中,霍布斯谈到:“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据此可知,古希腊崇尚(  )
A.人人平等 B.法律至上 C.城邦利益 D.道德风尚
【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A.人人平等,不符合题意;
B.法律至上,不符合题意;
C.依据“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强调城邦至上,崇尚城邦利益,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道德风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2021·梧州)“白银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这现象开始于(  )
A.丝绸之路开通 B.郑和下西洋
C.英荷殖民争霸 D.新航路开辟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A.丝绸之路开通,不符合题意;
B.郑和下西洋,不符合题意;
C.英荷殖民争霸,不符合题意;
D.依据“白银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结合所学知识,15 、16世纪之交的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从此开启了美洲与欧洲、亚洲等地的联系,欧洲殖民者更是在美洲掠夺了大量的白银,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2021·梧州)美国在1859年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改进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现代炸药的发明 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蒸汽机的改进,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内燃机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内燃机以石油作为燃料,因此推动了石油产量的猛增,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现代炸药的发明,不符合题意;
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这一时期发生的事件进行理解变化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2021·梧州)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是选民间接选出: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6年: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出,每州所选出的众议员人数与该州的人口成正比,这项规定体现了(  )
A.联邦制 B.分权制衡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A.联邦制,不符合题意;
B.分权制衡,不符合题意;
C.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总统是选民间接选出: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6年: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出,每州所选出的众议员人数与该州的人口成正比”可知,按照美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不是世袭君主,而是由选民选出的总统,国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参众两院的议员也由选举产生,这体现了民主共和制的特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另外还要理解备选项的含义。
14.(2021·梧州)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当时所处的世界格局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发展
【答案】C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A.凡尔赛体系,不符合题意;
B.华盛顿体系,不符合题意;
C.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欧洲不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中心,而美苏两个大国日益崛起,确立了美苏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展开了长期的冷战对抗和竞争,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多极化趋势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的时间,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回答,这就是要识记基础知识。
15.(2021·梧州)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为特征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有必要建立(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上海合作组织 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为特征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可知这表明有必要协调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推动世界各国减少关税、贸易壁垒,推动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欧洲共同体,不符合题意;
C.上海合作组织,不符合题意;
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二、综合题
16.(2021·梧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頗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宋代重视文治,加之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考生的数量剧增,这对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的北宋政府来说,财政困难,兴办官学压力巨大。宋代士人团体承担起了培养人才和发展教育的历史使命,他们建院讲学,将传授儒家经典,助力生徒科举应试作为自身教学活动目标。茂询、茂先、梦升、子元等十位登甲科,均出自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
——摘编自杨乙丹《试论科举制与宋代书院的兴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办学创举。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士人兴办书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的办学创举与宋代上人兴办书院共同的积极作用。
【答案】(1)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2)宋代重视文治或重文轻武;科举制度的发展或科举考试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考生的数量急增导致对于教育的需求增加
(3)有利于培养人才、发展教育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有利于教育的公平,促进了“士”阶层的崛起;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士人兴办书院的原因,据“宋代重视文治”得出宋代重视文治或重文轻武,据“加之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得出科举制度的发展或科举考试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据“考生的数量剧增,这对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的北宋政府来说,财政困难,兴办官学压力巨大……”得出考生的数量急增导致对于教育的需求增加;
(3)据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和材料二“宋代士人团体承担起了培养人才和发展教育的历史使命……”,概括孔子的办学创举与宋代上人兴办书院共同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培养人才、发展教育;
故答案为:(1) 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2) 宋代重视文治或重文轻武;科举制度的发展或科举考试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考生的数量急增导致对于教育的需求增加
(3) 有利于培养人才、发展教育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回答,难点是理解材料含义;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回答,这些都是材料中的内容,要紧贴材料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两者的共同点来回答。
17.(2021·梧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极大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启蒙……-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清帝国主又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开始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十月革命的成功,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摘编自田克勤、张泽强《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材料二 表1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
表1
阶段 时间 著作 实践成果
形成 井冈山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①
成熟 延安时期 《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 ②
发展 建国初期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等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上、下册
材料三 表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召开的重大会议(部分)
表2
时间 重大会议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摘编自部编版又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
清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时期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分别写出材料二表1中①②对应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有利于抗日战争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知识点】五四运动;邓小平理论;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时期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据“……-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清帝国主又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开始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可得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据“十月革命的成功,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可得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表1中①对应的内容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发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②对应的内容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答案为:(1)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 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有利于抗日战争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 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找出来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按照表格内容的提示,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8.(2021·梧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起的贫困等问题。1723年,英国在各教会区设立济贫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由放任理论认为对贫困劳工不宜帮扶过多,因而1834年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迫使多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经济危机与二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1942年,英国颁布《贝弗里奇报告》,指出摆脱“贫国之路”方案,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
——摘编自杨敏《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等
材料二 1946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1948年颁布的《国民扶助法》把经济扶助的责任从地方移交给中央。……福利制度的运作,耗费了大量政府资金,加重国家负担:税收增加,影响了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劳责矛盾加剧,这一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阻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7世纪以来引发英国社会贫困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二战前济贫措施相比,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有哪些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认识。
【答案】(1)原因:英国近代社会转型导致的失业问题严重、阶级矛盾突出;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社会的破坏。
(2)变化:高度重视健康和失业保险;社会福利覆盖面广;经济扶助从地方移交中央;高福利开支成为国家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发展。
(3)认识:英国福利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知识点】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起的贫困等问题”可知,引发英国社会贫困问题的原因是英国近代社会转型导致的失业问题严重、阶级矛盾突出;据材料“……由于经济危机与二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可知,引发英国社会贫困问题的原因是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社会的破坏;
(2)依据材料一信息二战前英国济贫措施并结合材料二“1946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可知,二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发生了变化,表现为高度重视健康和失业保险;社会福利覆盖面广;据材料二“1948年颁布的《国民扶助法》把经济扶助的责任从地方移交给中央。……福利制度的运作,耗费了大量政府资金,加重国家负担:税收增加,影响了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劳资矛盾加剧,这一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阻力”可知,经济扶助从地方移交中央;高福利开支成为国家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发展;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故答案为:(1) 原因:英国近代社会转型导致的失业问题严重、阶级矛盾突出;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社会的破坏。
(2) 变化:高度重视健康和失业保险;社会福利覆盖面广;经济扶助从地方移交中央;高福利开支成为国家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发展。
(3) 认识:英国福利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谈认识,也就是谈对福利制度的评价看法,注意从正反面分析回答,这样回答才全面完整。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