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1.(2021·百色)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由此可知,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 )
A.加强了西周统治 B.实现了中央集权
C.避免了割据分裂 D.加强了思想控制
2.(2021·百色)历代王朝的变革,都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汉武帝用惊人的“智慧”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在其多种“智慧”中,思想上推崇的是(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3.(2021·百色)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进行了有效管辖,到清朝时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4.(2021·百色)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英国的考试制度却源于我国的科举制度,而我国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5.(2021·百色)120年前,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的《辛丑条约》。此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2021·百色)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2021·百色)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取得的全国抗战以来首次胜利,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8.(2021·百色)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思想”。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9.(2021·百色)“新中国诞生刚年,就和朝鲜人民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明藏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做出以武方侵犯新中国的尝试。”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大大提高中国综合实力
C.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 D.雪洗了中国的百年耻辱
10.(2021·百色)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4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2021·百色)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 )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反对台独,武力统一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2.(2021·百色)下图《草地上的圣母》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传世作,画中没有丝毫宗教气味,作者借圣母之名歌颂普通女性美。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浪漫主义 B.理性主义 C.人文主义 D.民主主义
13.(2021·百色)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蒸汽为新动力 B.首先在英国发生
C.以电力为新动力 D.近代工厂 的 开端
14.(2021·百色)下表为1920年和1925年苏俄(联)粮食等部分经济指标,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20年 1925年
粮食(万吨) 4.519 95.7
牛(万头) 2.250 102.5
猪(万头) 1.750 104.3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斯大林模式推动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15.(2021·百色)下图为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统计图。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英国经济发展落后
C.各国经济增长比较均衡 D.日本经济发展迅速
16.(2021·百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传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步,到2035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材料二、二均摘编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体现了唐太宗 的 什么思想?请举-例他在经济上的措施加以说明。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初心和使命?
(4)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想?
17.(2021·百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78年12月18日……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冉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途中使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的重要会议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长征途中的那个重要会议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相同之处?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18.(2021·百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上半年,一群经验丰富、用意良善、赛智的政治家聚集巴黎,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当然,这完全不符合他们的本意。……与会储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防止类似战争再次爆发,这本该是一场旨在结束战争的论战。
——【英】菲利普。齐格勒著,周旭译,《战争之间1919-1939》
材料二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端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
——《华沙条约》
材料三 “这几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有时候还来势汹涵。但令人欣慰的是,面对这股逆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开站出来予以抵制和反对。……我们将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继续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一边,继续站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一边,与各国一道,本着多边主义的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摘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2019年3月8日两会记者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政治家聚集巴黎”的会议名称,为什么说这个会议“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指出此会与后来华盛顿会议的结果构成的国际关系格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由此形成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据题干材料“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起到了拱卫王室、治理天下的作用,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西周的统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实现了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
C.避免了割据分裂,不符合题意;
D.加强了思想控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回答,这是文言文,只有理解题干含义,才能进行理解回答。
2.【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的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被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C.道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D.墨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3.【答案】C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A.西域都护,不符合题意;
B.宣政院,不符合题意;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朝设置了驻藏大臣,参与西藏地方事务管理,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伊犁将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4.【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隋文帝时期,不符合史实;
B.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创建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唐太宗时期,不符合史实;
D.唐玄奘时期,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5.【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符合题意;
B. 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不符合史实;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不符合史实;
D.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等内容,这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6.【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联合各地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并于1898年掀起了一场戊戌变法运动,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改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从而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A
【知识点】平型关大捷
【解析】【分析】A.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C.台儿庄战役,不符合题意;
D.武汉会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8.【答案】B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A.瓦窑堡会议,不符合题意;
B.据所学知识,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会议,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 的 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不符合题意;
D.中共八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9.【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据题干信息“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做出以武方侵犯新中国的尝试”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大大提高中国综合实力 ,不符合题意;
C. 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 ,不符合题意;
D. 雪洗了中国的百年耻辱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土地改革运动,不符合题意;
B.据题干“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应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在1953-1956年三大改造中,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组织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从而实现了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等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符合题意;
B. 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不符合题意;
C.反对台独,武力统一,不符合题意;
D.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浪漫主义,不符合题意;
B.理性主义,不符合题意;
C.据题干信息“《草地上的圣母》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传世作,画中没有丝毫宗教气味,作者借圣母之名歌颂普通女性美”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精神,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教会用神权扼杀人性,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民主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3.【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以蒸汽为新动力,不符合史实;
B.首先在英国发生,不符合题意;
C.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近代工厂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4.【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农奴制度的废除,不符合题意;
B.表格中的时间信息是1920~1925年,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斯大林模式推动,不符合题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5.【答案】D
【知识点】战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A.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不符合题意;
B.英国经济发展落后,不符合题意;
C. 各国经济增长比较均衡 ,不符合题意;
D.据图示信息可知,1950--1970年,日本的经济年均增长近10%,说明日本此时期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出各国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回答,注意这是增长速度的比较,不是经济总量。
16.【答案】(1)思想: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经济措施:轻徭薄赋。盛世:“贞观之治”。
(2)原因:党与人民心连心,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3)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古往今来,只有重视人民的利益,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勿忘来时路,为中华民族献出我们自己的绵薄之力。
【知识点】“贞观之治”;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梦”
【解析】【分析】(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他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依据材料二信息“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可知,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有人民的支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我国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这点;
(4)综合上述问题可知,古往今来,只有重视人民 的 利益,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勿忘来时路,为中华民族献出我们自己的绵薄之力。(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思想: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经济措施:轻徭薄赋。盛世:“贞观之治”。
(2) 原因:党与人民心连心,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3) 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 古往今来,只有重视人民的利益,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勿忘来时路,为中华民族献出我们自己的绵薄之力。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紧贴材料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读懂材料含义,这是文言文,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含义进行理解回答;后面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回答,主要是依据材料信息概括;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会议及影响: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内容: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相同之处:都是党纠正“左”倾错误的会议;都起到重大的历史转折作用。认识:要善于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等。
【知识点】红军长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会议及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途中使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的重要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根据材料“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相同之处:结合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从二者都纠正了“左”倾错误、都起到重大的历史转折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要善于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等方面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1)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会议及影响: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 内容: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 相同之处:都是党纠正“左”倾错误的会议;都起到重大的历史转折作用。认识:要善于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概括回答,这其实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掌握;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把两次会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共同点进行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1)巴黎和会。对战败国德国的宰割激起了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后来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并发动二战创造了条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美国,苏联。美苏两极格局
(3)多极化趋势加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1919年上半年”可知与之相关的会议是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列强召开的巴黎和会。结合所学,巴黎和会通过了宰割德国的《凡尔赛条约》,激起了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后来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并发动二战埋下了隐患。巴黎和会确立了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等地的秩序凡尔赛体系,与后来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秩序华盛顿体系,共同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国联合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约组织,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签署了《华沙条约》,建立了华约组织。这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依据材料三“这几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有时候还来势汹涵。但令人欣慰的是,面对这股逆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开站出来予以抵制和反对。……”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依据材料三“……我们将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可知中国的应对措施是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材料三“本着多边主义的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可知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故答案为:(1) 巴黎和会。对战败国德国的宰割激起了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后来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并发动二战创造了条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美国,苏联。美苏两极格局
(3) 多极化趋势加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点评】(1)本题的前两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
1 / 1广西百色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1.(2021·百色)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由此可知,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 )
A.加强了西周统治 B.实现了中央集权
C.避免了割据分裂 D.加强了思想控制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据题干材料“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起到了拱卫王室、治理天下的作用,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西周的统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实现了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
C.避免了割据分裂,不符合题意;
D.加强了思想控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回答,这是文言文,只有理解题干含义,才能进行理解回答。
2.(2021·百色)历代王朝的变革,都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汉武帝用惊人的“智慧”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在其多种“智慧”中,思想上推崇的是(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的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被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C.道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D.墨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3.(2021·百色)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进行了有效管辖,到清朝时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答案】C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A.西域都护,不符合题意;
B.宣政院,不符合题意;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朝设置了驻藏大臣,参与西藏地方事务管理,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伊犁将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4.(2021·百色)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英国的考试制度却源于我国的科举制度,而我国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隋文帝时期,不符合史实;
B.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创建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唐太宗时期,不符合史实;
D.唐玄奘时期,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5.(2021·百色)120年前,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的《辛丑条约》。此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符合题意;
B. 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不符合史实;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不符合史实;
D.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等内容,这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6.(2021·百色)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联合各地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并于1898年掀起了一场戊戌变法运动,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改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从而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2021·百色)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取得的全国抗战以来首次胜利,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答案】A
【知识点】平型关大捷
【解析】【分析】A.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C.台儿庄战役,不符合题意;
D.武汉会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8.(2021·百色)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思想”。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答案】B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A.瓦窑堡会议,不符合题意;
B.据所学知识,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会议,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 的 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不符合题意;
D.中共八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9.(2021·百色)“新中国诞生刚年,就和朝鲜人民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明藏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做出以武方侵犯新中国的尝试。”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大大提高中国综合实力
C.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 D.雪洗了中国的百年耻辱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据题干信息“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做出以武方侵犯新中国的尝试”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大大提高中国综合实力 ,不符合题意;
C. 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 ,不符合题意;
D. 雪洗了中国的百年耻辱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10.(2021·百色)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4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土地改革运动,不符合题意;
B.据题干“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应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在1953-1956年三大改造中,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组织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从而实现了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等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2021·百色)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 )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反对台独,武力统一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符合题意;
B. 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不符合题意;
C.反对台独,武力统一,不符合题意;
D.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2021·百色)下图《草地上的圣母》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传世作,画中没有丝毫宗教气味,作者借圣母之名歌颂普通女性美。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浪漫主义 B.理性主义 C.人文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浪漫主义,不符合题意;
B.理性主义,不符合题意;
C.据题干信息“《草地上的圣母》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传世作,画中没有丝毫宗教气味,作者借圣母之名歌颂普通女性美”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精神,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教会用神权扼杀人性,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民主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3.(2021·百色)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蒸汽为新动力 B.首先在英国发生
C.以电力为新动力 D.近代工厂 的 开端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以蒸汽为新动力,不符合史实;
B.首先在英国发生,不符合题意;
C.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近代工厂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4.(2021·百色)下表为1920年和1925年苏俄(联)粮食等部分经济指标,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20年 1925年
粮食(万吨) 4.519 95.7
牛(万头) 2.250 102.5
猪(万头) 1.750 104.3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斯大林模式推动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农奴制度的废除,不符合题意;
B.表格中的时间信息是1920~1925年,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斯大林模式推动,不符合题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5.(2021·百色)下图为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统计图。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英国经济发展落后
C.各国经济增长比较均衡 D.日本经济发展迅速
【答案】D
【知识点】战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A.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不符合题意;
B.英国经济发展落后,不符合题意;
C. 各国经济增长比较均衡 ,不符合题意;
D.据图示信息可知,1950--1970年,日本的经济年均增长近10%,说明日本此时期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出各国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回答,注意这是增长速度的比较,不是经济总量。
16.(2021·百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传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步,到2035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材料二、二均摘编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体现了唐太宗 的 什么思想?请举-例他在经济上的措施加以说明。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初心和使命?
(4)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想?
【答案】(1)思想: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经济措施:轻徭薄赋。盛世:“贞观之治”。
(2)原因:党与人民心连心,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3)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古往今来,只有重视人民的利益,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勿忘来时路,为中华民族献出我们自己的绵薄之力。
【知识点】“贞观之治”;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梦”
【解析】【分析】(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他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依据材料二信息“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可知,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有人民的支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我国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这点;
(4)综合上述问题可知,古往今来,只有重视人民 的 利益,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勿忘来时路,为中华民族献出我们自己的绵薄之力。(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思想: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经济措施:轻徭薄赋。盛世:“贞观之治”。
(2) 原因:党与人民心连心,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3) 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 古往今来,只有重视人民的利益,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勿忘来时路,为中华民族献出我们自己的绵薄之力。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紧贴材料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读懂材料含义,这是文言文,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含义进行理解回答;后面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回答,主要是依据材料信息概括;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2021·百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78年12月18日……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冉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途中使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的重要会议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长征途中的那个重要会议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相同之处?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会议及影响: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内容: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相同之处:都是党纠正“左”倾错误的会议;都起到重大的历史转折作用。认识:要善于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等。
【知识点】红军长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会议及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途中使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的重要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根据材料“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相同之处:结合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从二者都纠正了“左”倾错误、都起到重大的历史转折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要善于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等方面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1)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会议及影响: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 内容: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 相同之处:都是党纠正“左”倾错误的会议;都起到重大的历史转折作用。认识:要善于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概括回答,这其实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掌握;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把两次会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共同点进行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2021·百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上半年,一群经验丰富、用意良善、赛智的政治家聚集巴黎,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当然,这完全不符合他们的本意。……与会储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防止类似战争再次爆发,这本该是一场旨在结束战争的论战。
——【英】菲利普。齐格勒著,周旭译,《战争之间1919-1939》
材料二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端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
——《华沙条约》
材料三 “这几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有时候还来势汹涵。但令人欣慰的是,面对这股逆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开站出来予以抵制和反对。……我们将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继续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一边,继续站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一边,与各国一道,本着多边主义的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摘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2019年3月8日两会记者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政治家聚集巴黎”的会议名称,为什么说这个会议“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指出此会与后来华盛顿会议的结果构成的国际关系格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由此形成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答案】(1)巴黎和会。对战败国德国的宰割激起了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后来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并发动二战创造了条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美国,苏联。美苏两极格局
(3)多极化趋势加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1919年上半年”可知与之相关的会议是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列强召开的巴黎和会。结合所学,巴黎和会通过了宰割德国的《凡尔赛条约》,激起了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后来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并发动二战埋下了隐患。巴黎和会确立了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等地的秩序凡尔赛体系,与后来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秩序华盛顿体系,共同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国联合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约组织,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签署了《华沙条约》,建立了华约组织。这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依据材料三“这几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有时候还来势汹涵。但令人欣慰的是,面对这股逆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开站出来予以抵制和反对。……”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依据材料三“……我们将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可知中国的应对措施是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材料三“本着多边主义的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可知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故答案为:(1) 巴黎和会。对战败国德国的宰割激起了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后来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并发动二战创造了条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美国,苏联。美苏两极格局
(3) 多极化趋势加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点评】(1)本题的前两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