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恩施州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7 09:04:08

文档简介

湖北省恩施州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2021·恩施)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夏商周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周确立分封制 ②商朝用甲骨文记事
③夏朝的建立 ④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我国朝代的演变顺序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故①西周确立分封制,②商朝用甲骨文记事,③夏朝的建立,④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按顺序排列为③②①④。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重要史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2021·恩施)“过去我们有许多,许多世界之最,四大发明有口皆碑,有口皆碑……”一曲《中华美》唱出了中华儿女的自豪之情。四大发明中,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北宋时人们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远洋航海没有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2021·恩施)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从五代十国到元朝的朝代更替。据所学知识,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两宋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没有实现统一,直到元朝才完成统一。故图片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宋代的民族关系,知道图片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4.(2021·恩施)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B.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C.清朝在西北设置伊犁将军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答案】A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的真实情况,观点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BCD三项都是发生的历史的真实情况的叙述,属于史实;
A项是有关台湾府设置意义的评述,属于观点。所以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的相关内容。学会区分史实与观点是初中历史学习的要求之一。
5.(2021·恩施)2021年3月19日,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上,面对美国代表的无端指责,我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掷地有声地回答:“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然而,120年前,中国却饱受屈辱,陷入了黑暗的深渊。这里的“深渊”是指(  )
A.《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据题干材料,“120年前”指的是1900年,据此联系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故答案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6.(2021·恩施)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材料描述了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经过 C.意义 D.目的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或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题文描述了辛亥革命的意义。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近代列强对华侵略的过程和影响,其次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影响。
7.(2021·恩施)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某历史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出“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专题栏目系列资料,其中史实与结论不符的是(  )
栏目名称 史实 结论
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 ①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西安事变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③七七事变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④武汉会战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正面战场的抗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西安事变和平解放,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故②史实与结论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8.(2021·恩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从这首战歌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战争(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C.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D.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由题干材料中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即可看出,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保家卫国,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掌握。
9.(2021·恩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2021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不幸去世,以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将是对袁老最深切的怀念。下列选项与袁隆平相符的是(  )
①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③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④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⑤获得“两弹元勋”荣誉称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航天事业的发展;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袁隆平的历史贡献。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排除ABD,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突出贡献。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0.(2021·恩施)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下列有关世界古代法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B.《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独立的司法特权,教会无权干涉
D.《查士丁尼法典》收录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所有法令
【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与有关世界古代法治的叙述正确的说法一致,B正确;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的说法正确,但不能体现古代法治的内容,只适合于庄园内部,A不选;
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独立的司法特权的说法正确,但教会有权干涉,C不选;
《查士丁尼法典》收录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所有法令的说法绝对,D不选。
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11.(2021·恩施)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的相关史实。14世纪中叶以后,领土大规模出租领直直营地,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这一时期,手工业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资本主义变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以及为市场而生产的经营特征,使生产组织形式逐渐资本主义化。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
故答案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的相关史实。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资本主义变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12.(2021·恩施)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都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C.都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据此可知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据所学知识,彼得一世改革不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A错误;
俄国1861年改革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废除农奴制为目标,B错误;
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C错误。
故答案选D。
【点评】 本题以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3.(2021·恩施)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图1 图2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五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唐太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2)材料三中图1水利工程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请写出该工程的名称。图2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它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
(4)根据材料五,说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或理念。
(5)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景之治。
(2)都江堰;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3)原因: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著作:《齐民要术》。
(4)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5)国家的稳定、政策的合理、兴修水利等。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 (1)由“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描述的是汉初的文景之治。
(2)由图1“岷江、内江、外江”可知,图1工程是都江堰。图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若想了解南北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农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4)由“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可以看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5)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国家的稳定、政策的合理、兴修水利等。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都江堰、隋朝大运河、江南开发、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
14.(2021·恩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某校同学开展了“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活动,为丰富活动内容,设置了以下探究环节,请你来参与。
【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六三运动时……有广大无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全心全意为了人民】
材料三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时间 成就
1955年 新中国第一套6000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已经健康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也已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
——《新年的展望》(社论)《人民日报》1957年1月1日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五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与“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材料四中“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这里的“划时代意义”应该如何理解?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什么?中共十四大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什么样的目标?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明的语言说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中的作用。
(6)“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答案】(1)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6)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到六三运动时……有广大无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可知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准备;目标: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确立党的奋斗目标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根据材料二“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一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结合所学可知道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是在革命危急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并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3)任务:根据材料三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万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结给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理解:根据材料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结合所学可知道1956年找国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以这里的划时代意义"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根据材料五"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共十四大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5)根据材料五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程。.....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结合所学,可从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富强繁荣进行回答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中的作用。
(6)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在"学党史、感党思跟党走”中一名中学生的做法可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方面来回答。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5.(2021·恩施)世界历史在不断对抗与合作中演绎,大国关系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驱赶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与贩来的黑奴。……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统编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材料二
图1签署《凡尔赛条约》 图2华盛顿会议
材料三 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而走向分裂,并在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最近几年,美国一直在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华为进行打压,甚至公开“警告”其他国家也不要使用华为的相关产品。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封杀”华为的做法,其实是与国际法背道而驰的。
——中新网5月17日电
(1)17世纪末,英国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体制?哪一文献的发表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2)材料一中的“黑奴”是通过哪一罪恶的事件来到美洲的?美国通过一场战争解放了这些“黑奴”,请问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在材料二图1和图2反映的两次会议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请写出这一秩序的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合作者们”是因什么“共同的危险”开始合作的?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5)材料四中美国的做法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什么宗旨背道而驰?
(6)当今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健康的新型国际关系?
【答案】(1)君主立宪制;《独立宣言》
(2)三角贸易;南北战争;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法西斯侵略;德国的分裂
(5)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6)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 (1)英国:根据所学可知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美国:根据材料一"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结合所学可知《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2)事件:根据材料一驱赶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与贩来的黑奴,结合所学可知"黑奴"被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贩运到美洲;影响: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的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维护了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作了条件进行回答。
(3)根据图5"签署《凡尔赛条约》 "、图6"华盛顿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列强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4) "共同危险" :根据材料三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结合所学可知"共同的危险指的是法西斯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标志: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特与竞争状态。 1949年德国的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5)根据材料四,“美国一直在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华为进行打压,甚至公开警告其他国家也不要使用华为的相关产品"可知美国对华为打压,违反了世界贸易的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宗旨。
(6)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构建健康的新型国际关系可从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国际间经济交流,面对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等方面进行回答。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三角贸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三角贸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等相关史实。
1 / 1湖北省恩施州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2021·恩施)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夏商周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周确立分封制 ②商朝用甲骨文记事
③夏朝的建立 ④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2.(2021·恩施)“过去我们有许多,许多世界之最,四大发明有口皆碑,有口皆碑……”一曲《中华美》唱出了中华儿女的自豪之情。四大发明中,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3.(2021·恩施)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4.(2021·恩施)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B.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C.清朝在西北设置伊犁将军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5.(2021·恩施)2021年3月19日,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上,面对美国代表的无端指责,我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掷地有声地回答:“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然而,120年前,中国却饱受屈辱,陷入了黑暗的深渊。这里的“深渊”是指(  )
A.《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2021·恩施)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材料描述了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经过 C.意义 D.目的
7.(2021·恩施)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某历史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出“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专题栏目系列资料,其中史实与结论不符的是(  )
栏目名称 史实 结论
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 ①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西安事变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③七七事变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④武汉会战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
A.① B.② C.③ D.④
8.(2021·恩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从这首战歌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战争(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C.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D.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9.(2021·恩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2021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不幸去世,以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将是对袁老最深切的怀念。下列选项与袁隆平相符的是(  )
①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③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④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⑤获得“两弹元勋”荣誉称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10.(2021·恩施)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下列有关世界古代法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B.《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独立的司法特权,教会无权干涉
D.《查士丁尼法典》收录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所有法令
11.(2021·恩施)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12.(2021·恩施)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都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C.都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3.(2021·恩施)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图1 图2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五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唐太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2)材料三中图1水利工程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请写出该工程的名称。图2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它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
(4)根据材料五,说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或理念。
(5)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4.(2021·恩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某校同学开展了“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活动,为丰富活动内容,设置了以下探究环节,请你来参与。
【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六三运动时……有广大无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全心全意为了人民】
材料三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时间 成就
1955年 新中国第一套6000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已经健康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也已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
——《新年的展望》(社论)《人民日报》1957年1月1日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五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与“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材料四中“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这里的“划时代意义”应该如何理解?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什么?中共十四大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什么样的目标?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明的语言说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中的作用。
(6)“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15.(2021·恩施)世界历史在不断对抗与合作中演绎,大国关系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驱赶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与贩来的黑奴。……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统编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材料二
图1签署《凡尔赛条约》 图2华盛顿会议
材料三 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而走向分裂,并在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最近几年,美国一直在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华为进行打压,甚至公开“警告”其他国家也不要使用华为的相关产品。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封杀”华为的做法,其实是与国际法背道而驰的。
——中新网5月17日电
(1)17世纪末,英国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体制?哪一文献的发表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2)材料一中的“黑奴”是通过哪一罪恶的事件来到美洲的?美国通过一场战争解放了这些“黑奴”,请问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在材料二图1和图2反映的两次会议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请写出这一秩序的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合作者们”是因什么“共同的危险”开始合作的?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5)材料四中美国的做法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什么宗旨背道而驰?
(6)当今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健康的新型国际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我国朝代的演变顺序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故①西周确立分封制,②商朝用甲骨文记事,③夏朝的建立,④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按顺序排列为③②①④。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重要史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北宋时人们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远洋航海没有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从五代十国到元朝的朝代更替。据所学知识,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两宋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没有实现统一,直到元朝才完成统一。故图片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宋代的民族关系,知道图片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4.【答案】A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的真实情况,观点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BCD三项都是发生的历史的真实情况的叙述,属于史实;
A项是有关台湾府设置意义的评述,属于观点。所以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的相关内容。学会区分史实与观点是初中历史学习的要求之一。
5.【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据题干材料,“120年前”指的是1900年,据此联系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故答案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6.【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或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题文描述了辛亥革命的意义。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近代列强对华侵略的过程和影响,其次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影响。
7.【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正面战场的抗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西安事变和平解放,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故②史实与结论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8.【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由题干材料中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即可看出,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保家卫国,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掌握。
9.【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航天事业的发展;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袁隆平的历史贡献。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排除ABD,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突出贡献。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0.【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与有关世界古代法治的叙述正确的说法一致,B正确;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的说法正确,但不能体现古代法治的内容,只适合于庄园内部,A不选;
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独立的司法特权的说法正确,但教会有权干涉,C不选;
《查士丁尼法典》收录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所有法令的说法绝对,D不选。
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11.【答案】D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的相关史实。14世纪中叶以后,领土大规模出租领直直营地,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这一时期,手工业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资本主义变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以及为市场而生产的经营特征,使生产组织形式逐渐资本主义化。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
故答案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的相关史实。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资本主义变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12.【答案】D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据此可知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据所学知识,彼得一世改革不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A错误;
俄国1861年改革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废除农奴制为目标,B错误;
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C错误。
故答案选D。
【点评】 本题以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答案】(1)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景之治。
(2)都江堰;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3)原因: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著作:《齐民要术》。
(4)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5)国家的稳定、政策的合理、兴修水利等。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 (1)由“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描述的是汉初的文景之治。
(2)由图1“岷江、内江、外江”可知,图1工程是都江堰。图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若想了解南北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农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4)由“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可以看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5)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国家的稳定、政策的合理、兴修水利等。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都江堰、隋朝大运河、江南开发、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
14.【答案】(1)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6)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到六三运动时……有广大无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可知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准备;目标: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确立党的奋斗目标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根据材料二“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一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结合所学可知道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是在革命危急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并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3)任务:根据材料三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万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结给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理解:根据材料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结合所学可知道1956年找国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以这里的划时代意义"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根据材料五"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共十四大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5)根据材料五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程。.....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结合所学,可从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富强繁荣进行回答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中的作用。
(6)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在"学党史、感党思跟党走”中一名中学生的做法可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方面来回答。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5.【答案】(1)君主立宪制;《独立宣言》
(2)三角贸易;南北战争;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法西斯侵略;德国的分裂
(5)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6)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 (1)英国:根据所学可知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美国:根据材料一"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结合所学可知《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2)事件:根据材料一驱赶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与贩来的黑奴,结合所学可知"黑奴"被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贩运到美洲;影响: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的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维护了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作了条件进行回答。
(3)根据图5"签署《凡尔赛条约》 "、图6"华盛顿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列强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4) "共同危险" :根据材料三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结合所学可知"共同的危险指的是法西斯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标志: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特与竞争状态。 1949年德国的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5)根据材料四,“美国一直在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华为进行打压,甚至公开警告其他国家也不要使用华为的相关产品"可知美国对华为打压,违反了世界贸易的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宗旨。
(6)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构建健康的新型国际关系可从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国际间经济交流,面对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等方面进行回答。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三角贸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三角贸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等相关史实。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