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3.4 世界的聚落 一课一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3.4 世界的聚落 一课一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24 10:14:4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3.4 世界的聚落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青岛) 从空中俯瞰我国某地,可以看到这样的聚落:屋前开院坝,屋后种林竹,河渠绕田地。如图示意该地聚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聚落景观反映的是(  )
①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 ③农业生产 ④工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关于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崎岖 B.气候干旱 C.土壤贫瘠 D.水源充足
3.(2021·常州)非洲典型传统民居对应的图片是(  )
A. B.
C. D.
(2021·昆明)下图是一组反映不同地区建筑风格的邮票,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地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居住在④地的居民主要信仰(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
6.下图为“意大利某聚落景观及当地居民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下图聚落为(  )
A.乡村聚落,因为周边空气很清新
B.城市聚落,因为景色美丽
C.乡村聚落,因为周边有大面积农田
D.城市聚落,因为房屋高大
7.(2021六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非洲北部 B.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C.北美洲北部 D.南美洲的赤道地区
8.(2021七下·沙河开学考)造成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聚落所在的地形差异 B.聚落所在的气候差异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聚落中人们的文化水平不同
9.(2021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是(  )
A.北极地区﹣﹣平顶屋
B.热带雨林区﹣﹣高架屋
C.黄土高原﹣﹣冰屋
D.撒哈拉沙漠﹣﹣斜顶屋
10.(2021七上·茌平期末)下面不属于聚落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的是(  )
A.交通便利 B.水源充足 C.地势平坦 D.土壤肥沃
11.(2021七上·梁山期末)古老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古村落被发掘并加以保护,其中位于陕西省西安郊的半坡村落遗址是距今6800-6200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居住场所。读“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及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古文明时期的村落在最初选址时,人们一般不考虑的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矿产丰富
(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半坡原始村落属于乡村聚落
B.半坡原始村落属于城市聚落
C.半坡村落遗址有多种研究价值
D.半坡村落遗址应开发与保护并重
12.(2021七上·郓城期末)下图反映的是聚落的演变过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2)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犯罪率上升
d空气质量好 e教育条件好 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A.abce B.cdef C.abdf D.abef
13.(2021七上·娄星期末)关于保护传统民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传统民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B.传统民居又旧又小,不能满足人们住房的需要,都应拆掉改成楼房
C.保护传统民居是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
D.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14.(2021七上·邓州期末)“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歌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15.(2021八上·梅州期末)读下图,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乡村景观,且以种植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①优越的位置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峡谷④气候湿热⑤靠近河流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二、综合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城市的等级为:人口超过   万的特大城市。
(2)图中英国城市密集带,位于   洲的   部地区,濒临   洋。
(3)从纬度位置上看,世界的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______。(选择填空)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4)南回归线以南的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靠近   (沿海/内陆)地区。
(5)下列景观图片能够反映上图中主要聚落特征的是______。(选择填空)
A. B.
C. D.
(6)通布图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梦幻之都”。因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建筑主要用泥土修筑。由于来自北方的风沙侵蚀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面临着被损毁的危险。
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古城的是______。(双项选择)
A.整修古建筑 B.限制游客人数
C.古城内修建酒店 D.大量使用当地木材修葺
(7)城市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热量难以散发,使得市区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局部气候恶化。
下列措施中能改善城市局部气候的有______。(双项选择)
A.增加绿地面积 B.保护地面水系
C.扩宽城市道路 D.加强PM2.5的监测
17.(2021八上·郏县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回答与图相关的地理问题:①A图所示房屋的屋顶是尖的,原因是   ②B图为平顶屋,说明该地降水   ,该民居主要布在我国的   地区。③C图民居的名称是   ,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④D图所示,该地区居民采用这种居住结构的原因是   
(2)选择上述四幅图的代号填入下面相应诗句后:
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18.(2021七上·伊通期末)下图是某沿海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中有A、B、C三个聚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A聚落所在地的海拔在   米以下,A、B、C三聚落中,所在地形最平坦开阔的是   聚落,位于河谷地带的是   聚落。
(2)甲、乙两条河流,水容易被污染的可能是   河;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的是   河。
(3)A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4)与A聚落相比,C聚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5)B聚落规模最小的原因是   
(6)三地中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图中聚落屋前开院坝,屋后种林竹,河渠绕田地,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乡村聚落,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屋前开院坝,屋后种林竹,河渠绕田地”,可以看出水网密集,竹林生长在降水丰富的南方等,可以判断,该地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形平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农耕,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茅草屋是非洲典型传统民居,非洲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气候炎热,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房屋多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既可以就地取材又能隔热,D正确;A选项是傣族竹楼,B选项是北极雪屋,C选项是我国南方地区坡顶屋,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4.A
5.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点评】(1)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说阿拉伯语,多为白种人。
(2)宗教建筑特点:基督教建筑:尖顶,十字架;伊斯兰教建筑:圆形穹顶,新月标志;佛教建筑:佛塔、寺庙、石窟等。
4.读图分析可知:
A.①是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中东地区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A符合题意;
B.②是高架屋,位于东南亚,B不符合题意;
C.③是佛教的庙宇,中东地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C不符合题意;
D.④是基督教的教堂,中东地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读图可知, ④地的建筑是十字架,是教堂。因此居住在④地的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图中所示的是乡村聚落,其原因是该地周边有大面积农田,该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7.【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密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最优越,所以是世界上聚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形成的条件包括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聚落通常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8.【答案】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两种聚落的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聚落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聚落以工商业活动为主,故答案为:C。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9.【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A、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房屋墙厚、门窗小、多雪地区屋顶高耸,A错误;
B、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房屋门窗大、下层架空,高架屋,B正确;
C、黄土高原,典型的房屋是窑洞,当地气候无法建造冰屋,C错误;
D、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窗户小、平顶,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不同民居反应的环境特点:
1、寒冷地区民居:墙厚、门窗小、多雪地区屋顶高耸;气候严寒;
2、东南亚高脚屋:墙薄、门窗大、斜顶、下层架空;气候湿热;
3、北非的平顶屋:墙厚、窗小、平顶;气候干旱、日温差大、光照强、炎热。
10.【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往往是在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在这些条件中,交通便利属于社会经济条件,其他三个属于自然条件。
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1.【答案】(1)D
(2)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没有工业,因此他们在聚落选址时不会考虑矿产是否丰富。
(2)半坡原始村落是原始社会的乡村聚落,当时还没有出现城市,因此不属于城市聚落,故B错误,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1)D;(2)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2.【答案】(1)C
(2)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乡村与城市间演变的一般过程是村庄-集镇-城镇-城市;读图可得,②为村庄,③为集镇,①为城镇,④为城市,C符合题意。
(2)大量乡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带来的问题是: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入学、医疗紧张;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3.【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保护传统民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保护传统民居是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选项B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
14.【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题干中描述的该聚落表示的乡村聚落,CD错;田野、小河、炊烟、村庄、冬麦等,表明该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B对,A错。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5.【答案】(1)C
(2)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读图可知,乙是城市聚落,甲、丙和丁属于乡村聚落,根据生产方式看,甲是以牧业为主的乡村,丙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乡村,丁是以渔业为主的乡村。故根据题意选C。(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在位置优越、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容易形成聚落。所以根据题意选D。
【点评】(1)聚落的分类:
聚落类型 聚落规模 生产活动
乡村 较小 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城市 较大 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聚落与自然环境: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
聚落的分布:
密集区 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
稀疏区 高山、荒漠地区。
16.【答案】(1)100
(2)欧;西;大西
(3)B
(4)沿海
(5)A
(6)A
(7)B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图中表示城市的等级为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
(2)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地区,据图可知,图中英国城市密集带位于欧洲的西部地区,濒临大西洋。
(3)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的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4)据图可知,南回归线以南的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靠近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沿岸地区。
(5)据图可知,A高楼林立,是城市聚落,B从事的是畜牧业,C从事的是种植业,D从事的是渔业,BCD属于乡村聚落。题干图中是城市聚落,故答案为:A。
(6)据材料可知,通布图古城由于来自北方的风沙侵蚀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面临着被损毁的危险。为了保护古城应整修古建筑,但如果大量使用当地木材修葺,就会破坏古城原貌,要限制游客人数,若在古城内修建酒店会加剧古城的破坏程度。A符合保护古城的措施。
(7)增加绿地面积,保护地面水系,可以有效的吸收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热量,改善气候,扩宽城市道路会加剧局部气温的升高,加强PM2.5的监测,只能监测不能改善城市局部气候。AB符合题意。
【点评】(1)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2)世界城市分布规律,海陆位置:现代社会有影响力的的特大型城市往往位于沿海地区。河湖位置:一般位于较大河流附近,尤其是中下游。地形:一般位于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矮的高原。气候:世界级特大城市大多数位于温带气候内,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各类季风气候。
17.【答案】(1)当地降水多,屋顶是尖的,有利于泄水;少;西北;窑洞;水土流失严重;该地区居民过着游牧生活,经常搬家,蒙古包拆装方便
(2)B;D;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①读图可知,A图所示房屋是江南地区的民居,房屋的屋顶是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夏季炎热、冬季气温比较温和,为了便于排水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窗户较大,便于夏季通风散热,如浙江、福建一-带传统的民居。②读图可知,B图所示房屋是平顶屋,该民居主要是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是因为西北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气候干燥。③读图可知,C图民居是窑洞,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原因是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地表千沟万壑,坡面水土易流失。④读图可知,D图所示民居是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搭盖迅速,拆卸容易,装载搬迁轻便。
(2)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我国大西北沙漠地区气候特点的形象化写照,主要指新疆地区,主要表现在日温差大,早晚冷,中午热。B图所示民居符合诗句描述的内容。②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见,该地形区地势平坦开阔,是草原牧场。我国四大高原中,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D图所示民居符合诗句描述的内容。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描述的是我国江南地区的景象,江南水乡的水蓝得透明,花草繁盛,这首词以红花、绿水来描写江南的美景,色彩鲜明艳丽,情趣无限。A图的民居符合诗句描述的内容。
【点评】(1)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往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架空支撑的房屋一般是在气候湿热的热带地区;白色墙壁的房屋常见于撒哈拉地区,可以更好地反射阳光,以便于隔热;平顶屋常见于气候干旱的地区,比如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当地多平顶房屋;蒙古包常见于草原牧区,这里生活的居民靠游牧为主,蒙古包呈圆形可减少风的阻力且方便拆卸。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少,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自东向西由于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属于地势坦荡的内蒙古高原,地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 西北地区 ,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也是我国著名的牧区。
18.【答案】(1)100;C;A
(2)甲;乙
(3)附近有煤矿;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地处河流两岸,水源充足
(4)靠近海洋,海上交通便利
(5)位于坡地,地少且贫瘠;离水源地较远,水源不足
(6)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地的海拔在100米以下,A,B,C三地中,地形最平坦开阔的是等高线最稀疏的C地,位于河谷地带的是A。
(2)读图可知,甲、乙两条河流,水质容易被污染的可能是甲河,因为该河上游是城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读方向,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的是乙河。
(3)A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煤;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地处河流两岸,水源充足;
(4)C聚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近海洋,海上交通便利;
(5)B地聚落少的原因是位于坡地,地少且贫瘠;离水源地较远,水源不足。
(6)三个聚落中规模最大的是A地,附近有煤;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地处河流两岸,水源充足,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人的居住,这里条件最优越。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3.4 世界的聚落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青岛) 从空中俯瞰我国某地,可以看到这样的聚落:屋前开院坝,屋后种林竹,河渠绕田地。如图示意该地聚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聚落景观反映的是(  )
①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 ③农业生产 ④工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关于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崎岖 B.气候干旱 C.土壤贫瘠 D.水源充足
【答案】1.A
2.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图中聚落屋前开院坝,屋后种林竹,河渠绕田地,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乡村聚落,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屋前开院坝,屋后种林竹,河渠绕田地”,可以看出水网密集,竹林生长在降水丰富的南方等,可以判断,该地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形平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农耕,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3.(2021·常州)非洲典型传统民居对应的图片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茅草屋是非洲典型传统民居,非洲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气候炎热,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房屋多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既可以就地取材又能隔热,D正确;A选项是傣族竹楼,B选项是北极雪屋,C选项是我国南方地区坡顶屋,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021·昆明)下图是一组反映不同地区建筑风格的邮票,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地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居住在④地的居民主要信仰(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
【答案】4.A
5.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点评】(1)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说阿拉伯语,多为白种人。
(2)宗教建筑特点:基督教建筑:尖顶,十字架;伊斯兰教建筑:圆形穹顶,新月标志;佛教建筑:佛塔、寺庙、石窟等。
4.读图分析可知:
A.①是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中东地区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A符合题意;
B.②是高架屋,位于东南亚,B不符合题意;
C.③是佛教的庙宇,中东地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C不符合题意;
D.④是基督教的教堂,中东地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读图可知, ④地的建筑是十字架,是教堂。因此居住在④地的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下图为“意大利某聚落景观及当地居民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下图聚落为(  )
A.乡村聚落,因为周边空气很清新
B.城市聚落,因为景色美丽
C.乡村聚落,因为周边有大面积农田
D.城市聚落,因为房屋高大
【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图中所示的是乡村聚落,其原因是该地周边有大面积农田,该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7.(2021六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非洲北部 B.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C.北美洲北部 D.南美洲的赤道地区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密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最优越,所以是世界上聚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形成的条件包括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聚落通常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8.(2021七下·沙河开学考)造成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聚落所在的地形差异 B.聚落所在的气候差异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聚落中人们的文化水平不同
【答案】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两种聚落的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聚落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聚落以工商业活动为主,故答案为:C。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9.(2021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是(  )
A.北极地区﹣﹣平顶屋
B.热带雨林区﹣﹣高架屋
C.黄土高原﹣﹣冰屋
D.撒哈拉沙漠﹣﹣斜顶屋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A、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房屋墙厚、门窗小、多雪地区屋顶高耸,A错误;
B、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房屋门窗大、下层架空,高架屋,B正确;
C、黄土高原,典型的房屋是窑洞,当地气候无法建造冰屋,C错误;
D、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窗户小、平顶,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不同民居反应的环境特点:
1、寒冷地区民居:墙厚、门窗小、多雪地区屋顶高耸;气候严寒;
2、东南亚高脚屋:墙薄、门窗大、斜顶、下层架空;气候湿热;
3、北非的平顶屋:墙厚、窗小、平顶;气候干旱、日温差大、光照强、炎热。
10.(2021七上·茌平期末)下面不属于聚落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的是(  )
A.交通便利 B.水源充足 C.地势平坦 D.土壤肥沃
【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往往是在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在这些条件中,交通便利属于社会经济条件,其他三个属于自然条件。
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1.(2021七上·梁山期末)古老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古村落被发掘并加以保护,其中位于陕西省西安郊的半坡村落遗址是距今6800-6200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居住场所。读“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及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古文明时期的村落在最初选址时,人们一般不考虑的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矿产丰富
(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半坡原始村落属于乡村聚落
B.半坡原始村落属于城市聚落
C.半坡村落遗址有多种研究价值
D.半坡村落遗址应开发与保护并重
【答案】(1)D
(2)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没有工业,因此他们在聚落选址时不会考虑矿产是否丰富。
(2)半坡原始村落是原始社会的乡村聚落,当时还没有出现城市,因此不属于城市聚落,故B错误,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1)D;(2)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2.(2021七上·郓城期末)下图反映的是聚落的演变过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2)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犯罪率上升
d空气质量好 e教育条件好 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A.abce B.cdef C.abdf D.abef
【答案】(1)C
(2)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乡村与城市间演变的一般过程是村庄-集镇-城镇-城市;读图可得,②为村庄,③为集镇,①为城镇,④为城市,C符合题意。
(2)大量乡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带来的问题是: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入学、医疗紧张;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3.(2021七上·娄星期末)关于保护传统民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传统民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B.传统民居又旧又小,不能满足人们住房的需要,都应拆掉改成楼房
C.保护传统民居是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
D.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保护传统民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保护传统民居是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选项B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
14.(2021七上·邓州期末)“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歌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题干中描述的该聚落表示的乡村聚落,CD错;田野、小河、炊烟、村庄、冬麦等,表明该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B对,A错。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5.(2021八上·梅州期末)读下图,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乡村景观,且以种植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①优越的位置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峡谷④气候湿热⑤靠近河流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1)C
(2)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读图可知,乙是城市聚落,甲、丙和丁属于乡村聚落,根据生产方式看,甲是以牧业为主的乡村,丙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乡村,丁是以渔业为主的乡村。故根据题意选C。(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在位置优越、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容易形成聚落。所以根据题意选D。
【点评】(1)聚落的分类:
聚落类型 聚落规模 生产活动
乡村 较小 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城市 较大 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聚落与自然环境: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
聚落的分布:
密集区 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
稀疏区 高山、荒漠地区。
二、综合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城市的等级为:人口超过   万的特大城市。
(2)图中英国城市密集带,位于   洲的   部地区,濒临   洋。
(3)从纬度位置上看,世界的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______。(选择填空)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4)南回归线以南的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靠近   (沿海/内陆)地区。
(5)下列景观图片能够反映上图中主要聚落特征的是______。(选择填空)
A. B.
C. D.
(6)通布图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梦幻之都”。因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建筑主要用泥土修筑。由于来自北方的风沙侵蚀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面临着被损毁的危险。
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古城的是______。(双项选择)
A.整修古建筑 B.限制游客人数
C.古城内修建酒店 D.大量使用当地木材修葺
(7)城市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热量难以散发,使得市区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局部气候恶化。
下列措施中能改善城市局部气候的有______。(双项选择)
A.增加绿地面积 B.保护地面水系
C.扩宽城市道路 D.加强PM2.5的监测
【答案】(1)100
(2)欧;西;大西
(3)B
(4)沿海
(5)A
(6)A
(7)B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图中表示城市的等级为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
(2)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地区,据图可知,图中英国城市密集带位于欧洲的西部地区,濒临大西洋。
(3)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的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4)据图可知,南回归线以南的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靠近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沿岸地区。
(5)据图可知,A高楼林立,是城市聚落,B从事的是畜牧业,C从事的是种植业,D从事的是渔业,BCD属于乡村聚落。题干图中是城市聚落,故答案为:A。
(6)据材料可知,通布图古城由于来自北方的风沙侵蚀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面临着被损毁的危险。为了保护古城应整修古建筑,但如果大量使用当地木材修葺,就会破坏古城原貌,要限制游客人数,若在古城内修建酒店会加剧古城的破坏程度。A符合保护古城的措施。
(7)增加绿地面积,保护地面水系,可以有效的吸收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热量,改善气候,扩宽城市道路会加剧局部气温的升高,加强PM2.5的监测,只能监测不能改善城市局部气候。AB符合题意。
【点评】(1)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2)世界城市分布规律,海陆位置:现代社会有影响力的的特大型城市往往位于沿海地区。河湖位置:一般位于较大河流附近,尤其是中下游。地形:一般位于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矮的高原。气候:世界级特大城市大多数位于温带气候内,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各类季风气候。
17.(2021八上·郏县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回答与图相关的地理问题:①A图所示房屋的屋顶是尖的,原因是   ②B图为平顶屋,说明该地降水   ,该民居主要布在我国的   地区。③C图民居的名称是   ,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④D图所示,该地区居民采用这种居住结构的原因是   
(2)选择上述四幅图的代号填入下面相应诗句后:
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答案】(1)当地降水多,屋顶是尖的,有利于泄水;少;西北;窑洞;水土流失严重;该地区居民过着游牧生活,经常搬家,蒙古包拆装方便
(2)B;D;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①读图可知,A图所示房屋是江南地区的民居,房屋的屋顶是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夏季炎热、冬季气温比较温和,为了便于排水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窗户较大,便于夏季通风散热,如浙江、福建一-带传统的民居。②读图可知,B图所示房屋是平顶屋,该民居主要是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是因为西北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气候干燥。③读图可知,C图民居是窑洞,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原因是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地表千沟万壑,坡面水土易流失。④读图可知,D图所示民居是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搭盖迅速,拆卸容易,装载搬迁轻便。
(2)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我国大西北沙漠地区气候特点的形象化写照,主要指新疆地区,主要表现在日温差大,早晚冷,中午热。B图所示民居符合诗句描述的内容。②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见,该地形区地势平坦开阔,是草原牧场。我国四大高原中,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D图所示民居符合诗句描述的内容。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描述的是我国江南地区的景象,江南水乡的水蓝得透明,花草繁盛,这首词以红花、绿水来描写江南的美景,色彩鲜明艳丽,情趣无限。A图的民居符合诗句描述的内容。
【点评】(1)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往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架空支撑的房屋一般是在气候湿热的热带地区;白色墙壁的房屋常见于撒哈拉地区,可以更好地反射阳光,以便于隔热;平顶屋常见于气候干旱的地区,比如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当地多平顶房屋;蒙古包常见于草原牧区,这里生活的居民靠游牧为主,蒙古包呈圆形可减少风的阻力且方便拆卸。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少,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自东向西由于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属于地势坦荡的内蒙古高原,地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 西北地区 ,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也是我国著名的牧区。
18.(2021七上·伊通期末)下图是某沿海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中有A、B、C三个聚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A聚落所在地的海拔在   米以下,A、B、C三聚落中,所在地形最平坦开阔的是   聚落,位于河谷地带的是   聚落。
(2)甲、乙两条河流,水容易被污染的可能是   河;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的是   河。
(3)A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4)与A聚落相比,C聚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5)B聚落规模最小的原因是   
(6)三地中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答案】(1)100;C;A
(2)甲;乙
(3)附近有煤矿;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地处河流两岸,水源充足
(4)靠近海洋,海上交通便利
(5)位于坡地,地少且贫瘠;离水源地较远,水源不足
(6)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地的海拔在100米以下,A,B,C三地中,地形最平坦开阔的是等高线最稀疏的C地,位于河谷地带的是A。
(2)读图可知,甲、乙两条河流,水质容易被污染的可能是甲河,因为该河上游是城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读方向,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的是乙河。
(3)A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煤;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地处河流两岸,水源充足;
(4)C聚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近海洋,海上交通便利;
(5)B地聚落少的原因是位于坡地,地少且贫瘠;离水源地较远,水源不足。
(6)三个聚落中规模最大的是A地,附近有煤;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地处河流两岸,水源充足,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人的居住,这里条件最优越。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