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测验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测验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24 10:20:45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测验卷
一、单选题
(2021·邛崃模拟)读某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种以黄种人为主 B.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
C.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D.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洲
2.该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
A.白令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答案】1.B
2.D
【知识点】大洲分界线;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点评】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西南邻非洲,东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1.图中可知,该大洲是欧洲,其人种以白种人为主,A错;B. 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B正确;
C.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不是欧洲,C错;
D. 南极洲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洲,欧洲人口密集,D错;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A. 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A不符合题意B. 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B不符合题意;
C.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C不符合题意;
D.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1·长沙模拟)“一颗印”是云南昆明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如左图),空间紧凑,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右图示意其四合院结构。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一颗印”无论在山区、平坝、城镇、村寨都宜修建。随着城市的改扩建,“一颗印”古民居建筑,已经越来越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一颗印”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重檐屋顶—防雨 B.小天井—防严寒酷暑
C.高墙小窗—挡风 D.二层楼房—节省用地
4.关于“一颗印”的去留问题,你的建议是(  )
A.加强保护,延续历史,传承文化
B.拆掉“一颗印”,加快开发少民族旅游产品
C.拆掉后建设新城镇,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D.在“一颗印”建商场以吸引游客提高收入
【答案】3.B
4.A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
3.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昆明当地传统的民居叫做“一颗印”,这种民居特点是:外围高墙小窗,用于防风;重檐屋顶,应对夏季多雨;地狭人稠,楼房节约空间;小天井是为了防酷暑。故答案为:B。
4.“一颗印”是典型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要加强保护,延续历史,传承文化。故答案为:A。
(2021八下·灵石期中)某地理兴趣小组就“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为辩题举行了一场辩论赛,正反方辩论小组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正方认为人口多好,下列论点中,符合正方的有(  )
①人是生产者,可以创造财富②解决社会劳动力不足 ③减轻养老负担 ④人是消费者,人多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反方认为人口过多会给环境造成压力、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所以还是人口少好。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问题是(  )
①就业困难 ②交通拥堵 ③国防兵源不足 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5.A
6.B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点评】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和社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粮食短缺,居住条件差,饥饿贫困,教育医疗问题难以解决等等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则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资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要解决人口问题,重要的是要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5.人是生产者,可以创造财富,故①正确,充足的人口可以解决社会劳动力不足,故②正确,充足的人口可以减轻养老负担,故③正确,人是消费者,人多资源消耗速度加快,这主要体现人口多的弊端,故④错误,故①②③正确,故答案为:A。
6.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021八下·山东期中)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滨州某中学同学为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她绘制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人口增长率 D.人口年龄结构
8.从该同学所绘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B.澳大利亚东南部人口稀疏
C.欧洲西部人口增长率高 D.非洲北部人口增长率低
9.下图能体现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影响是(  )
①求职不再难②水井的变迁③不堪重负的地球④托不住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7.B
8.A
9.C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7.图中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人口密度,密度大表示人口稠密,密度小表示人口稀疏,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8.亚洲东部和南部的人口稠密,A正确。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人口较稠密,B错误。C和D.不能看出人口的增长率高低,CD错误。故答案为:A。
9.“水井的变迁”、“不堪重负的地球”反映人口压力大;‘‘求职不再难” 和“托不住了”反映劳动力减少和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八下·咸宁月考)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a、b、c、d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中,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a B.b C.c D.d
11.e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高寒气候 B.降水过多 C.气温较高 D.地势较低
【答案】10.C
11.A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
【解析】【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南部.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西部和北部,以及欧洲东部和南部。
10.读图,根据世界人中的分布可知,a地是欧洲,以白种人为主,b地是印度,以白种人为主,c地位于亚洲东部,以黄种人为主,d地位于北美洲东部,以白种人为主。故根据题意选C。故答案为:C。
11.读图可得,e处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高寒,人口稀少。故答案为:A。
(2021七下·滦州开学考)图为某四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据此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
A.住房拥挤 B.资源紧张 C.污染严重 D.劳动力短缺
1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2.D
13.C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点评】(1)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速度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等,这就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和环境等问题的解决。而发达国家目前面临着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和负增长的情况,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人口自然增加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
12.图中①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而且自然增长率是负增长,①国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会带来的人口问题是劳动力短缺,故D符合题意。选D。
1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中③和④出生率高,③死亡率低,所以自然增长率最高。故C符合题意。选C。
14.(2021七下·沙河开学考)2018年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举行。世界杯期间俄罗斯志愿者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 俄语、汉语 B.俄语、法语
C.俄语、英语 D.俄语、阿拉伯语
【答案】C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2018年的21届世界足球世界杯在俄罗斯举行,作为世界杯的志愿者,主要使用的语言是俄语和英语,俄语是当地的母语,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联合国的通用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与西班牙语。
15.(2021七上·茌平期末)如图中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最有可能位于欧洲西部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出生率约为0.5.%,死亡率约为1.0%,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一般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在欧洲西部多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②③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增长快,应是发展中国家,A符合题目要求。
故答案为:A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的总人口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2021七上·濮阳期末) 2019年4月15日下午6时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巴黎圣母院约建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观光名胜与宗教场所,每年约接待1300万名游客参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巴黎圣母院是哪种宗教的主要活动场所(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17.在巴黎圣母院做讲解的工作人员除说法语外,还会说英语,因为英语是(  )
A.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世界上使用早的语言 D.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答案】16.A
17.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点评】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联合国的通用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与西班牙语。
16.巴黎圣母院中的圣母是传说中基督教中耶酥的母亲,属于基督教的活动场所,欧洲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故答案为:A。
17.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主要在中国使用,故A错误;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使用英语,故B正确。世界上使用最早的语言是古埃及语,故C错误。联合国规定的工作语言除英语以外,还有汉语、阿拉伯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七上·南平期末)下图为梵高的油画《麦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景观属于乡村聚落中的(  )
A.牧村 B.渔村 C.农村 D.林场
19.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景观有较大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生产方式 B.气候差异 C.房屋高矮 D.道路宽窄
【答案】18.C
19.A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8.仔细读图可以发现,图中有成片的农田,固定的房屋,以及劳动的农民,说明这里是农村,C正确。故答案为:C。
19.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由于生产方式的差异,景观有较大的差异。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这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工厂,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有许多农田、果园、池塘等景观,A正确。故答案为:A。
(2021七上·长乐期末)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和甲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20.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在(  )
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 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21.图中ABC三处人口稀疏,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A处为热带雨林分布区,气候过于湿热
B.B处地处内陆,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C.C处地处高纬度,气候终年严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2.甲处人口稠密,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B.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C.终年高温多雨 D.终年温和多雨
【答案】20.A
21.C
22.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20.据图分析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这里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农业发达,适宜人口居住;结合题意,故答案为:A。
21.读图可知,A.A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极端干旱,所以人口稀疏,故A错误;
B. B地位于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气温偏低,交通不便,所以人口稀疏,故B错误;C.C地纬度偏高,气候寒冷,所以人口稀疏,故C正确,D错误;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C
22.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人口稠密,适宜人口居住;故答案为:D。
23.(2021七上·怀仁期末)下列关于保护传统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保护,不能利用
B.只能利用,不需要保护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不能任意破坏
D.年代久远的传统聚落,全部拆除有利于美化环境
【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对于传统的聚落,既不能只保护,不利用,也不能只利用,不保护,而是要在保护中利用,因为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随意破坏。
故答案为:C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2021七上·滕州期末)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4.甲地位于丁地的(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25.丙丁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那么两村的实际距离为(  )
A.9千米 B.900000米 C.900米 D.90千米
26.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了一条公路,选择了①线而不选②线的原因是(  )
A.从②线走需建桥,工程量大
B.①线大致沿等高线修建,起伏和缓
C.②线地势低平
D.①沿河谷修公路,工程量小
27.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24.C
25.D
26.B
27.C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4.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甲地位于丁地的西南方向,C正确。
25.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3000000厘米,即30千米,已知丙丁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30千米=90千米,D正确。
26.由图可知,路线①与图中等高线基本平行,沿等高线修建,起伏较为和缓,工程量较小;路线②坡度陡,工程量大,也不安全,B正确。
27.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丙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C正确。
故答案为:
28.(2021七上·长春期末)“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  )
A.地表崎岖的山区 B.冰天雪地的高原
C.干旱缺水的荒漠 D.灌溉便利的平原
【答案】(1)B
(2)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有田野、小河、小麦、高粱等,以农业生产为主,因此是乡村。故B符合题意。
(2)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有田野、小河、小麦、高粱等,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应该地处灌溉便利的平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
【点评】(1)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根据规模大小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9.(2021七上·桂林期末)下列属于世界上人口密集区的是(  )
A.气温较高的低纬度地区 B.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C.气候温和的温带地区 D.气候寒冷的高山、高原地区
【答案】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温和、交通便利,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而气温高的低纬度地区气候湿热,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寒冷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二、综合题
30.(2021七上·恩平期末)某校学生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同学们沿等高线地形图中虚线所示线路进行考察。读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的地形应该是   。
(2)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3)读图并根据所学的聚落相关知识,分析两村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答案】(1)丘陵/山地
(2)山脊;150米
(3)分布河流沿岸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图示地区,等高线密集,且海拔大于200米,小于500米,图示区域的地形应该是丘陵地形为主。
(2)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山脊。由图可知,A点海拔是350米,B点海拔是2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150米。
(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两村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分布河流沿岸。
【点评】(1)地形特征主要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起伏大小)两方面来描述。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3)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1.(2021七上·东莞期末)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地形类型以   为主,虚线A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图中C、D两处适合修建水库大坝的是   。
(2)乙村位于度假村的   方向。在乙村,测得最低温为2℃,则山顶B   (有或者没有)结冰现象。
(3)虚线E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4)丙村计划修建①②两条引水路线,其中更合理的路线是   线路。
(5)简要分析图中丁村镇形成的有利条件   。
【答案】(1)山地;山谷;D
(2)西南;有
(3)山脊
(4)①
(5)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运便利,水源丰富等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该地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虚线A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图中C、D两处适合修建水库大坝的是D,原因在于D位于盆地出口处,在此建大坝省时、省力、蓄水量大。
(2)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乙村位于度假村的西南方向;图示等高距为100米,乙村海拔位于300-400米之间,山顶B海拔为1004米,两地高差位于604-704米之间,温差约位于3.6-4.2℃之间;若在乙村,测得最低温为2℃,则山顶B有结冰现象。
(3)虚线E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4)丙村计划修建①②两条引水路线,其中更合理的路线是①线路,原因在于①线路自高处流向低处,可实现水的自流。
(5)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丁村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点评】(1)(3)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5)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2.(2021·开远模拟)读“世界地图和欧洲某国著名宗教建筑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填字母)所在大洲。
(2)图中的宗教建筑属于   教建筑,信仰该宗教的居民主要属于   人种,
“十字架”是其主要标志。
(3)D地大部分居民使用的语言是   ,它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D地区的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其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和    生产。
(4)2021年3月23日,台湾超大型货轮“长赐”号在A、C两洲分界线   运河中搁浅,给全球海运贸易带来极大影响。
(5)A大洲东部、南部及B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其稠密的原因是   等。(任答一点)
【答案】(1)A
(2)基督;白色
(3)英语;区域化(或专业化)
(4)苏伊士
(5)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1)图中A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总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
(2)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是基督教的活动场所-教堂,主要分布在欧洲,这里的居民多属于白色人种。“十字架”是其主要标志。
(3)依据位置,图中D地区位于北美洲,该大洲大多数居民使用英语,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其农业实现了高度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有专门的农业带,如玉米带、棉花带、小麦带等。
(4)苏伊士运河是亚非欧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021年3月23日,台湾超大型货轮“长赐”号在A、C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中搁浅,给全球海运贸易带来极大影响。
(5)图中A、B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主要是由于两地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等
【点评】(1)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2)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 悉达多。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33.(2021六上·东平期末)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相关问题。
(1)A地区属于人口   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B地区属于人口   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2)据上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   (填“平衡”或“不平衡”)的特点。按半球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   半球;按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纬度地区;按地形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3)A地区居民主要是   人种,C地区居民主要是   人种。
【答案】(1)稠密;工业发展历史早,经济发达;稀疏;气候湿热,为热带雨林气候区
(2)不平衡;北;中、低;平原
(3)白色;黑色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1)A欧洲西部人口稠密,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工业发展历史早,经济发达;B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由于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2)通过图中信息可知,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不平衡的特点;按半球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北半球;按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按地形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A地区位于欧洲西部,主要是白色人种,C地区位于非洲的中南部,主要是黑色人种。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34.(2021七下·沙河开学考)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半球。
(2)从纬度位置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中高或中低)纬度。
(3)从海陆位置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内陆或近海)地区。
(4)从地形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在   地区。
(5)从①、③、④人口分布情况看,这些地方具备的共同优势是:地形   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气候   湿润,交通   。
(6)图中⑤、⑥、⑦处人口稀疏的原因分别是⑤极端   ⑥过于   ⑦终年   。
【答案】(1)北
(2)中低
(3)近海
(4)平原
(5)平坦;温暖;便利
(6)干旱;湿热;严寒(寒冷)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南北半球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比较温和湿润。
(3)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该地区交通运输便利。
(4)读图可知,从地形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该地区地形平坦。
(5)从①、③、④的人口分布情况看,这些地区具备的共同优势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广,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
(6)图中⑤、⑥、⑦处人口稀疏的原因各不相同,⑤撒哈拉沙漠是气候极端干旱;⑥是亚马孙平原,气候过于湿热;⑦北极附近是由于纬度高、气温过低导致。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2021七上·南安期末)下左图示意“某四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右图“人口漫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  )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36.面临右图所示人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是(  )
A.甲国 B.乙图 C.丙国 D.丁国
【答案】35.B
36.C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如果结果为正,则说明人口在增加,如果结果为负,则说明人口在减少。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和社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粮食短缺,居住条件差,饥饿贫困,教育医疗问题难以解决等等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则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资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要解决人口问题,重要的是要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5.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成为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给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压力,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根据图中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较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中,人口出生率较高,增长过快的国家是乙国,B正确。故答案为:B。
36.右图漫画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这是由于人口出生率较低,增长缓慢造成的,甲乙丙丁四国中,人口增长最慢的是丙,C正确。故答案为:C。
1 / 1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测验卷
一、单选题
(2021·邛崃模拟)读某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种以黄种人为主 B.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
C.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D.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洲
2.该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
A.白令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021·长沙模拟)“一颗印”是云南昆明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如左图),空间紧凑,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右图示意其四合院结构。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一颗印”无论在山区、平坝、城镇、村寨都宜修建。随着城市的改扩建,“一颗印”古民居建筑,已经越来越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一颗印”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重檐屋顶—防雨 B.小天井—防严寒酷暑
C.高墙小窗—挡风 D.二层楼房—节省用地
4.关于“一颗印”的去留问题,你的建议是(  )
A.加强保护,延续历史,传承文化
B.拆掉“一颗印”,加快开发少民族旅游产品
C.拆掉后建设新城镇,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D.在“一颗印”建商场以吸引游客提高收入
(2021八下·灵石期中)某地理兴趣小组就“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为辩题举行了一场辩论赛,正反方辩论小组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正方认为人口多好,下列论点中,符合正方的有(  )
①人是生产者,可以创造财富②解决社会劳动力不足 ③减轻养老负担 ④人是消费者,人多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反方认为人口过多会给环境造成压力、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所以还是人口少好。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问题是(  )
①就业困难 ②交通拥堵 ③国防兵源不足 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1八下·山东期中)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滨州某中学同学为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她绘制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人口增长率 D.人口年龄结构
8.从该同学所绘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B.澳大利亚东南部人口稀疏
C.欧洲西部人口增长率高 D.非洲北部人口增长率低
9.下图能体现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影响是(  )
①求职不再难②水井的变迁③不堪重负的地球④托不住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1八下·咸宁月考)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a、b、c、d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中,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a B.b C.c D.d
11.e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高寒气候 B.降水过多 C.气温较高 D.地势较低
(2021七下·滦州开学考)图为某四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据此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
A.住房拥挤 B.资源紧张 C.污染严重 D.劳动力短缺
1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21七下·沙河开学考)2018年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举行。世界杯期间俄罗斯志愿者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 俄语、汉语 B.俄语、法语
C.俄语、英语 D.俄语、阿拉伯语
15.(2021七上·茌平期末)如图中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最有可能位于欧洲西部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七上·濮阳期末) 2019年4月15日下午6时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巴黎圣母院约建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观光名胜与宗教场所,每年约接待1300万名游客参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巴黎圣母院是哪种宗教的主要活动场所(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17.在巴黎圣母院做讲解的工作人员除说法语外,还会说英语,因为英语是(  )
A.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世界上使用早的语言 D.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2021七上·南平期末)下图为梵高的油画《麦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景观属于乡村聚落中的(  )
A.牧村 B.渔村 C.农村 D.林场
19.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景观有较大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生产方式 B.气候差异 C.房屋高矮 D.道路宽窄
(2021七上·长乐期末)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和甲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20.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在(  )
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 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21.图中ABC三处人口稀疏,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A处为热带雨林分布区,气候过于湿热
B.B处地处内陆,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C.C处地处高纬度,气候终年严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2.甲处人口稠密,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B.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C.终年高温多雨 D.终年温和多雨
23.(2021七上·怀仁期末)下列关于保护传统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保护,不能利用
B.只能利用,不需要保护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不能任意破坏
D.年代久远的传统聚落,全部拆除有利于美化环境
(2021七上·滕州期末)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4.甲地位于丁地的(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25.丙丁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那么两村的实际距离为(  )
A.9千米 B.900000米 C.900米 D.90千米
26.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了一条公路,选择了①线而不选②线的原因是(  )
A.从②线走需建桥,工程量大
B.①线大致沿等高线修建,起伏和缓
C.②线地势低平
D.①沿河谷修公路,工程量小
27.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8.(2021七上·长春期末)“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  )
A.地表崎岖的山区 B.冰天雪地的高原
C.干旱缺水的荒漠 D.灌溉便利的平原
29.(2021七上·桂林期末)下列属于世界上人口密集区的是(  )
A.气温较高的低纬度地区 B.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C.气候温和的温带地区 D.气候寒冷的高山、高原地区
二、综合题
30.(2021七上·恩平期末)某校学生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同学们沿等高线地形图中虚线所示线路进行考察。读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的地形应该是   。
(2)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3)读图并根据所学的聚落相关知识,分析两村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31.(2021七上·东莞期末)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地形类型以   为主,虚线A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图中C、D两处适合修建水库大坝的是   。
(2)乙村位于度假村的   方向。在乙村,测得最低温为2℃,则山顶B   (有或者没有)结冰现象。
(3)虚线E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4)丙村计划修建①②两条引水路线,其中更合理的路线是   线路。
(5)简要分析图中丁村镇形成的有利条件   。
32.(2021·开远模拟)读“世界地图和欧洲某国著名宗教建筑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填字母)所在大洲。
(2)图中的宗教建筑属于   教建筑,信仰该宗教的居民主要属于   人种,
“十字架”是其主要标志。
(3)D地大部分居民使用的语言是   ,它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D地区的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其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和    生产。
(4)2021年3月23日,台湾超大型货轮“长赐”号在A、C两洲分界线   运河中搁浅,给全球海运贸易带来极大影响。
(5)A大洲东部、南部及B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其稠密的原因是   等。(任答一点)
33.(2021六上·东平期末)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相关问题。
(1)A地区属于人口   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B地区属于人口   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2)据上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   (填“平衡”或“不平衡”)的特点。按半球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   半球;按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纬度地区;按地形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3)A地区居民主要是   人种,C地区居民主要是   人种。
34.(2021七下·沙河开学考)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半球。
(2)从纬度位置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中高或中低)纬度。
(3)从海陆位置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内陆或近海)地区。
(4)从地形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在   地区。
(5)从①、③、④人口分布情况看,这些地方具备的共同优势是:地形   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气候   湿润,交通   。
(6)图中⑤、⑥、⑦处人口稀疏的原因分别是⑤极端   ⑥过于   ⑦终年   。
(2021七上·南安期末)下左图示意“某四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右图“人口漫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  )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36.面临右图所示人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是(  )
A.甲国 B.乙图 C.丙国 D.丁国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识点】大洲分界线;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点评】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西南邻非洲,东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1.图中可知,该大洲是欧洲,其人种以白种人为主,A错;B. 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B正确;
C.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不是欧洲,C错;
D. 南极洲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洲,欧洲人口密集,D错;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A. 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A不符合题意B. 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B不符合题意;
C.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C不符合题意;
D.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3.B
4.A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
3.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昆明当地传统的民居叫做“一颗印”,这种民居特点是:外围高墙小窗,用于防风;重檐屋顶,应对夏季多雨;地狭人稠,楼房节约空间;小天井是为了防酷暑。故答案为:B。
4.“一颗印”是典型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要加强保护,延续历史,传承文化。故答案为:A。
【答案】5.A
6.B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点评】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和社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粮食短缺,居住条件差,饥饿贫困,教育医疗问题难以解决等等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则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资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要解决人口问题,重要的是要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5.人是生产者,可以创造财富,故①正确,充足的人口可以解决社会劳动力不足,故②正确,充足的人口可以减轻养老负担,故③正确,人是消费者,人多资源消耗速度加快,这主要体现人口多的弊端,故④错误,故①②③正确,故答案为:A。
6.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7.B
8.A
9.C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7.图中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人口密度,密度大表示人口稠密,密度小表示人口稀疏,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8.亚洲东部和南部的人口稠密,A正确。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人口较稠密,B错误。C和D.不能看出人口的增长率高低,CD错误。故答案为:A。
9.“水井的变迁”、“不堪重负的地球”反映人口压力大;‘‘求职不再难” 和“托不住了”反映劳动力减少和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0.C
11.A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
【解析】【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南部.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西部和北部,以及欧洲东部和南部。
10.读图,根据世界人中的分布可知,a地是欧洲,以白种人为主,b地是印度,以白种人为主,c地位于亚洲东部,以黄种人为主,d地位于北美洲东部,以白种人为主。故根据题意选C。故答案为:C。
11.读图可得,e处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高寒,人口稀少。故答案为:A。
【答案】12.D
13.C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解析】【点评】(1)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速度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等,这就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和环境等问题的解决。而发达国家目前面临着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和负增长的情况,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人口自然增加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
12.图中①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而且自然增长率是负增长,①国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会带来的人口问题是劳动力短缺,故D符合题意。选D。
1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中③和④出生率高,③死亡率低,所以自然增长率最高。故C符合题意。选C。
14.【答案】C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2018年的21届世界足球世界杯在俄罗斯举行,作为世界杯的志愿者,主要使用的语言是俄语和英语,俄语是当地的母语,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联合国的通用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与西班牙语。
15.【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出生率约为0.5.%,死亡率约为1.0%,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一般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在欧洲西部多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②③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增长快,应是发展中国家,A符合题目要求。
故答案为:A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的总人口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答案】16.A
17.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点评】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联合国的通用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与西班牙语。
16.巴黎圣母院中的圣母是传说中基督教中耶酥的母亲,属于基督教的活动场所,欧洲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故答案为:A。
17.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主要在中国使用,故A错误;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使用英语,故B正确。世界上使用最早的语言是古埃及语,故C错误。联合国规定的工作语言除英语以外,还有汉语、阿拉伯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8.C
19.A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8.仔细读图可以发现,图中有成片的农田,固定的房屋,以及劳动的农民,说明这里是农村,C正确。故答案为:C。
19.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由于生产方式的差异,景观有较大的差异。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这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工厂,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有许多农田、果园、池塘等景观,A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20.A
21.C
22.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20.据图分析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这里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农业发达,适宜人口居住;结合题意,故答案为:A。
21.读图可知,A.A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极端干旱,所以人口稀疏,故A错误;
B. B地位于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气温偏低,交通不便,所以人口稀疏,故B错误;C.C地纬度偏高,气候寒冷,所以人口稀疏,故C正确,D错误;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C
22.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人口稠密,适宜人口居住;故答案为:D。
23.【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对于传统的聚落,既不能只保护,不利用,也不能只利用,不保护,而是要在保护中利用,因为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随意破坏。
故答案为:C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答案】24.C
25.D
26.B
27.C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4.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甲地位于丁地的西南方向,C正确。
25.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3000000厘米,即30千米,已知丙丁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30千米=90千米,D正确。
26.由图可知,路线①与图中等高线基本平行,沿等高线修建,起伏较为和缓,工程量较小;路线②坡度陡,工程量大,也不安全,B正确。
27.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丙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C正确。
故答案为:
28.【答案】(1)B
(2)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有田野、小河、小麦、高粱等,以农业生产为主,因此是乡村。故B符合题意。
(2)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有田野、小河、小麦、高粱等,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应该地处灌溉便利的平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
【点评】(1)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根据规模大小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9.【答案】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温和、交通便利,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而气温高的低纬度地区气候湿热,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寒冷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30.【答案】(1)丘陵/山地
(2)山脊;150米
(3)分布河流沿岸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图示地区,等高线密集,且海拔大于200米,小于500米,图示区域的地形应该是丘陵地形为主。
(2)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山脊。由图可知,A点海拔是350米,B点海拔是2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150米。
(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两村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分布河流沿岸。
【点评】(1)地形特征主要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起伏大小)两方面来描述。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3)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1.【答案】(1)山地;山谷;D
(2)西南;有
(3)山脊
(4)①
(5)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运便利,水源丰富等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该地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虚线A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图中C、D两处适合修建水库大坝的是D,原因在于D位于盆地出口处,在此建大坝省时、省力、蓄水量大。
(2)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乙村位于度假村的西南方向;图示等高距为100米,乙村海拔位于300-400米之间,山顶B海拔为1004米,两地高差位于604-704米之间,温差约位于3.6-4.2℃之间;若在乙村,测得最低温为2℃,则山顶B有结冰现象。
(3)虚线E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4)丙村计划修建①②两条引水路线,其中更合理的路线是①线路,原因在于①线路自高处流向低处,可实现水的自流。
(5)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丁村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点评】(1)(3)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5)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2.【答案】(1)A
(2)基督;白色
(3)英语;区域化(或专业化)
(4)苏伊士
(5)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1)图中A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总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
(2)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是基督教的活动场所-教堂,主要分布在欧洲,这里的居民多属于白色人种。“十字架”是其主要标志。
(3)依据位置,图中D地区位于北美洲,该大洲大多数居民使用英语,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其农业实现了高度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有专门的农业带,如玉米带、棉花带、小麦带等。
(4)苏伊士运河是亚非欧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021年3月23日,台湾超大型货轮“长赐”号在A、C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中搁浅,给全球海运贸易带来极大影响。
(5)图中A、B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主要是由于两地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等
【点评】(1)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2)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 悉达多。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33.【答案】(1)稠密;工业发展历史早,经济发达;稀疏;气候湿热,为热带雨林气候区
(2)不平衡;北;中、低;平原
(3)白色;黑色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1)A欧洲西部人口稠密,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工业发展历史早,经济发达;B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由于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2)通过图中信息可知,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不平衡的特点;按半球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北半球;按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按地形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A地区位于欧洲西部,主要是白色人种,C地区位于非洲的中南部,主要是黑色人种。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34.【答案】(1)北
(2)中低
(3)近海
(4)平原
(5)平坦;温暖;便利
(6)干旱;湿热;严寒(寒冷)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南北半球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比较温和湿润。
(3)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该地区交通运输便利。
(4)读图可知,从地形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该地区地形平坦。
(5)从①、③、④的人口分布情况看,这些地区具备的共同优势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广,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
(6)图中⑤、⑥、⑦处人口稀疏的原因各不相同,⑤撒哈拉沙漠是气候极端干旱;⑥是亚马孙平原,气候过于湿热;⑦北极附近是由于纬度高、气温过低导致。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答案】35.B
36.C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如果结果为正,则说明人口在增加,如果结果为负,则说明人口在减少。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和社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粮食短缺,居住条件差,饥饿贫困,教育医疗问题难以解决等等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则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资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要解决人口问题,重要的是要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5.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成为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给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压力,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根据图中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较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中,人口出生率较高,增长过快的国家是乙国,B正确。故答案为:B。
36.右图漫画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这是由于人口出生率较低,增长缓慢造成的,甲乙丙丁四国中,人口增长最慢的是丙,C正确。故答案为:C。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