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临漳期中)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严重,国家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建设了( )
A.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 B.“三北”防护林工程
C.沿海生态林工程 D.黄河防护林工程
【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头近,风沙危害严重,国家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建立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以阻挡日益严重的风沙危害,该工程被称为“绿色长城”,故答案为:B。
【点评】“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
2.(2021八下·长垣期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答案】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而集中,加上当地地势平缓,水流下泄相对迟缓,影响当地最严重的是洪涝灾害。故答案为:A。
【点评】(1)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南北支流汇入多;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2)治理措施: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3.(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究其成因,错误的是( )
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 B.西南山区广大,多陡坡
C.降水丰富,常有暴雨 D.深受台风影响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处,地震多发,地形崎岖、山区面积广,多陡坡,加上降水丰富且多暴雨,使西南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离海较远,受台风影响小,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各种地貌单元当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我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其次还有地面沉降、冰崩、雪崩等。四川成为我国发育最多、规模最大、类型最全、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大省,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同时也享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
4.(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的防灾措施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来临,顺山坡往下跑 B.寒潮来临,衣着注意防寒保暖
C.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D.台风来临,站在广告牌下躲避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A叙述错误。当寒潮来临时,我们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故B叙述正确。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跳楼,跳楼有死伤的危险,应躲在狭窄的空间里,或是躲在桌子下面,故C叙述错误。台风来临时,应远离广告牌,以免被砸伤,故D叙述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旁侧山坡跑去,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2) 地震时不要惊慌,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
(3)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
5.(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
A.地震—台风—雷暴 B.干旱—山崩—泥石流
C.暴雨—山洪暴发—海啸 D.寒潮—暴雪—大气能见度降低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种类很多,许多灾害之间往往有着关联性,如地震会引发山崩、泥石流、海啸告示,台风会引发暴雨,暴雨又会引发山洪等,但地震不会引发台风,干旱也不会引发山崩、泥石流,暴雨与海啸无关,寒潮会引发暴雪,会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故答案为:D。
【点评】寒潮是强冷空气入侵的过程,灾害特点是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且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冬天影响范围大,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不易影响到。另外,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受到阴山、秦岭等东西走向山脉的层层阻挡,势力大减,所以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一带很少受寒潮影响。
6.(2021八上·枣阳期末)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与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风灾害
B.河南省——干旱灾害
C.西藏自治区——洪涝灾害
D.海南省——寒潮灾害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关于我国各省区自然灾害的说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不受台风的影响,故A错误。河南省主要位于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导致降水不均匀,容易出现春旱天气,故B正确。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受洪涝灾害影响小,故C错误。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受寒潮影响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台风灾害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到一定影响 ;暴雨洪涝灾害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寒潮冬天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除外)。
7.(2021八上·南丹期末)2016年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 台风、洪涝 B.火山、地震
C.雾霾、沙尘暴 D.滑坡、泥石流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2016年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持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因为南方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落差大,降水量大时,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故答案为:D.
【点评】(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8.(2021八上·富拉尔基期末)当发生泥石流时,我们选择的正确的逃生方向是( )
A.迎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
B.顺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
C.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两侧山坡上跑
D.站在原地,等待救援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山区引发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就不会被掩埋。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是各类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主要影响,泥石流发生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高出爬。
9.(2021八上·乾县期末)当地震发生时,教室里学生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立刻跑向室外
B.坐在教室里,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C.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震动结束后迅速有秩序撤离
D.立即跳窗逃生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待地震结束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 地震时不要惊慌,冷静面对。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10.(2020八上·剑阁月考)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福建多山地、丘陵,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
A.地面沉降 B.火山、地震 C.土地荒漠化 D.滑坡、崩塌
(2)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种植茶树、果树②发展山区生态旅游③陡坡地开辟梯田④禁止开采矿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D
(2)A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福建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但不在板块交界处,多山地、丘陵,降水丰富,所以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崩塌、泥石流。故答案为:D。(2)联系实际可知,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山地丘陵,适合种植茶树和果树,风景秀丽,适合发展山区生态旅游。陡坡地开辟梯田、禁止开采矿产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所以根据题意选A。
【点评】(1)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呈“依山傍海”态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1.(2020八上·南丹期中)我国最频繁、影响范围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旱涝 C.滑坡 D.地震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由于我国受季风影响明显,故我国最频繁、影响范围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涝灾害,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夏季风的强弱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容易出现洪灾;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容易出现旱灾。
12.(2020八上·铁力期末)下列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地震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一般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以上四种灾害中,干旱、洪涝和台风都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如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海洋灾害如风暴潮、海啸、赤潮等;生物灾害如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13.(2020八上·运城期末) 2019年6月28日前后,我国重庆涪陵发生特大暴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此次特大暴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
①洪涝 ②地震 ③泥石流 ④滑坡 ⑤台风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2)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多发生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节。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 )
A.东部季风区 B.西部非季风区
C.西北内陆区 D.青藏高原区
【答案】(1)D
(2)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重庆市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和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境内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这次特大暴雨会诱发洪涝、泥石流和滑坡灾害,与地震、台风无关,故答案为:D。(2)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包括常见的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多发生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节,多发生在降水不均的季风气候区,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台风灾害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到一定影响 ;暴雨洪涝灾害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寒潮冬天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除外)。
14.(2019八下·容县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
B.陕西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我国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C.东北地区河流的相对含沙量是我国北方河流中最小的
D.新疆位于西北内陆,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答案】C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新疆;我国的特殊天气;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A. 宁夏平原位于中温带,农作物可以一年一熟,A不符合题意;
B. 陕西省地跨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B不符合题意;
C. 东北地区降水多,植被茂密,河流的相对含沙量是我国北方河流中最小的,故C符合题意;
D. 新疆位于西北内陆,降水少,但人口少、经济不发达,用水量小,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地区,水量较小,汛期短,含沙量大,冬季河流结冰,且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2021·延庆模拟)从14日开始到15日,北京、内蒙、山西、河北、宁夏等12省区市出现明显的沙尘天气,部分地区现沙尘暴。这是近10年我国遭遇强度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暴范围也是近10年最广,道路能见度低,走在马路上,黄沙漫天,扬尘弥漫。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角“沙尘暴”属于哪一种自然灾害( )?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生物灾害
16.此次沙尘暴南下,有中国脊梁的山阻挡了沙尘南下,它在去年11月份,也成功阻挡了南下的强冷空气,( )不愧为我国的重要地理界限。
A.昆仑山 B.祁连山 C.秦岭 D.淮河
17.针对此次近10年以来最强沙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本次沙尘暴,说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仍然有限,我国生态脆弱问题依然严重,生态环保任重道远。以下行为践行了“生态文明”的是( )
A.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 B.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C.开垦陡坡,减少粮食压力 D.退耕还林,大力植树造林
【答案】15.B
16.C
17.D
【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农牧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生态农业)
【解析】【点评】(1)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如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海洋灾害如风暴潮、海啸、赤潮等;生物灾害如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2)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3)生态文明建设,是指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建设美丽福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从事的各项建设及其相关活动。
15.我国是自然灾害比较多发的国家,沙尘天气的主角“沙尘暴”是气象灾害,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故B符合题意。选B。
16.图中可知,东西走向的秦岭阻挡了沙尘南下,它在去年11月份,也成功阻挡了南下的强冷空气。故C符合题意。选C。
17.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会导致林地减少,是破坏生态的做法,A错误。 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态,B错误。开垦陡坡,会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态,C错误。退耕还林,大力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的做法,D正确。故D符合题意。选D。
二、综合题
18.(2021八上·克东期末)图1“影响中国的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图2“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 洋,主要发生季节: 季;
(2)读图2,寒潮属于 灾害(气象或地质),主要发生在 (夏/冬)半年;
(3)读图2,寒潮西路经① 省(全称)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 高原(地形区)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 平原(地形区);
(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 级阶梯,其原因是 。
【答案】(1)太平;夏
(2)气象;冬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
(4)一;海拔高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是太平洋,主要发生夏季,台风影响我国的省区有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3)读图2可得,寒潮西路经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内蒙古高原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一级阶梯,其原因是海拔高,该阶梯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故答案为:(1)太平;夏;(2)气象;冬;(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4)一; 海拔高。
【点评】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其天气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19.(2021八上·临泉期末)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为影响我国的 (冬、夏)季风示意图,该季风气流的特点是 。
(2)受该季风气流影响,我国南方地区进入雨季比北方地区 (早、晚),河流汛期 (长、短);若该季风活动强度过大容易导致 灾害。
【答案】(1)夏;温暖湿润
(2)早;长;洪涝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
(1)我国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夏季风的影响,气流特点为温暖湿润,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气流特点为寒冷干燥;该图为影响我国的 夏季风示意图,气流的特点是温暖湿润。
(2)由于夏季风从我国南方地区登陆,逐渐向北方地区推进,受该季风气流影响,我国南方地区进入雨季比北方地区早,结束比北方地区晚,雨季长,河流汛期长;若该季风活动强度过大容易导致洪涝灾害。
【点评】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的气候特点是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内陆面积大,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而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受季风影响显著,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明显的地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不稳定的季风容易招致洪涝灾害。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而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20.(2018八下·钦州月考)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沙尘暴天气系统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此时西北和北方地区降水 ,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刮过时,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2)沙尘暴是在 季风的影响下形成,其分布地区主要是 气候(填气候类型)。
(3)图中数字所示的四大牧区中,未受到沙尘暴影响的是 牧区(填序号),该牧区特有的动物是 。
(4)北方路径经过 高原和 高原,由于 等治沙措施效果显著,影响华北地区的沙尘次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答案】(1)少
(2)冬;温带大陆性
(3)①;牦牛
(4)内蒙古;黄土;“三北”防护林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⑴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是因为此时西北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缺乏植被保护,容易被风侵蚀和搬运形成沙尘暴;
⑵沙尘暴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在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土质干燥松散,在大风的作用下,将其吹入空中,也就是因为这类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的原因;
⑶从图上所示的四大牧区来看,只有西藏牧区没有受到沙尘暴的影响,因西藏牧区所处的海拔高,并且在冬春季时,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吹的是西北风,所以西藏牧区受的影响较小。
⑷从图上可以看出,北方路径从蒙古吹进我国以后,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内蒙古的西部,也就是内蒙古高原,而再南下吹到黄土高原,由于我国多年前开始加强西北、华北、东北的防护林建设,已初见成效,所以目前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次数也在减少。
【点评】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使得沙地面积增加,在冬春季节时,北方强冷空气带来大风,加上西北的北方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过境时,将大量的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西藏牧区最有代表性的特有动物就是牦牛,因牦牛耐寒,牦牛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牦牛能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牧草资源,在空气稀薄、牧草生长期短、寒冷、枯草期长的恶劣环境下生活,繁衍后代,并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资料,是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主要来源。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临漳期中)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严重,国家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建设了( )
A.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 B.“三北”防护林工程
C.沿海生态林工程 D.黄河防护林工程
2.(2021八下·长垣期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3.(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究其成因,错误的是( )
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 B.西南山区广大,多陡坡
C.降水丰富,常有暴雨 D.深受台风影响
4.(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的防灾措施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来临,顺山坡往下跑 B.寒潮来临,衣着注意防寒保暖
C.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D.台风来临,站在广告牌下躲避
5.(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
A.地震—台风—雷暴 B.干旱—山崩—泥石流
C.暴雨—山洪暴发—海啸 D.寒潮—暴雪—大气能见度降低
6.(2021八上·枣阳期末)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与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风灾害
B.河南省——干旱灾害
C.西藏自治区——洪涝灾害
D.海南省——寒潮灾害
7.(2021八上·南丹期末)2016年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 台风、洪涝 B.火山、地震
C.雾霾、沙尘暴 D.滑坡、泥石流
8.(2021八上·富拉尔基期末)当发生泥石流时,我们选择的正确的逃生方向是( )
A.迎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
B.顺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
C.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两侧山坡上跑
D.站在原地,等待救援
9.(2021八上·乾县期末)当地震发生时,教室里学生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立刻跑向室外
B.坐在教室里,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C.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震动结束后迅速有秩序撤离
D.立即跳窗逃生
10.(2020八上·剑阁月考)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福建多山地、丘陵,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
A.地面沉降 B.火山、地震 C.土地荒漠化 D.滑坡、崩塌
(2)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种植茶树、果树②发展山区生态旅游③陡坡地开辟梯田④禁止开采矿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20八上·南丹期中)我国最频繁、影响范围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旱涝 C.滑坡 D.地震
12.(2020八上·铁力期末)下列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地震
13.(2020八上·运城期末) 2019年6月28日前后,我国重庆涪陵发生特大暴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此次特大暴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
①洪涝 ②地震 ③泥石流 ④滑坡 ⑤台风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2)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多发生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节。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 )
A.东部季风区 B.西部非季风区
C.西北内陆区 D.青藏高原区
14.(2019八下·容县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
B.陕西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我国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C.东北地区河流的相对含沙量是我国北方河流中最小的
D.新疆位于西北内陆,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2021·延庆模拟)从14日开始到15日,北京、内蒙、山西、河北、宁夏等12省区市出现明显的沙尘天气,部分地区现沙尘暴。这是近10年我国遭遇强度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暴范围也是近10年最广,道路能见度低,走在马路上,黄沙漫天,扬尘弥漫。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角“沙尘暴”属于哪一种自然灾害( )?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生物灾害
16.此次沙尘暴南下,有中国脊梁的山阻挡了沙尘南下,它在去年11月份,也成功阻挡了南下的强冷空气,( )不愧为我国的重要地理界限。
A.昆仑山 B.祁连山 C.秦岭 D.淮河
17.针对此次近10年以来最强沙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本次沙尘暴,说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仍然有限,我国生态脆弱问题依然严重,生态环保任重道远。以下行为践行了“生态文明”的是( )
A.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 B.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C.开垦陡坡,减少粮食压力 D.退耕还林,大力植树造林
二、综合题
18.(2021八上·克东期末)图1“影响中国的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图2“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 洋,主要发生季节: 季;
(2)读图2,寒潮属于 灾害(气象或地质),主要发生在 (夏/冬)半年;
(3)读图2,寒潮西路经① 省(全称)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 高原(地形区)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 平原(地形区);
(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 级阶梯,其原因是 。
19.(2021八上·临泉期末)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为影响我国的 (冬、夏)季风示意图,该季风气流的特点是 。
(2)受该季风气流影响,我国南方地区进入雨季比北方地区 (早、晚),河流汛期 (长、短);若该季风活动强度过大容易导致 灾害。
20.(2018八下·钦州月考)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沙尘暴天气系统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此时西北和北方地区降水 ,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刮过时,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2)沙尘暴是在 季风的影响下形成,其分布地区主要是 气候(填气候类型)。
(3)图中数字所示的四大牧区中,未受到沙尘暴影响的是 牧区(填序号),该牧区特有的动物是 。
(4)北方路径经过 高原和 高原,由于 等治沙措施效果显著,影响华北地区的沙尘次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头近,风沙危害严重,国家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建立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以阻挡日益严重的风沙危害,该工程被称为“绿色长城”,故答案为:B。
【点评】“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
2.【答案】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而集中,加上当地地势平缓,水流下泄相对迟缓,影响当地最严重的是洪涝灾害。故答案为:A。
【点评】(1)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南北支流汇入多;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2)治理措施: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处,地震多发,地形崎岖、山区面积广,多陡坡,加上降水丰富且多暴雨,使西南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离海较远,受台风影响小,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各种地貌单元当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我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其次还有地面沉降、冰崩、雪崩等。四川成为我国发育最多、规模最大、类型最全、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大省,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同时也享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
4.【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A叙述错误。当寒潮来临时,我们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故B叙述正确。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跳楼,跳楼有死伤的危险,应躲在狭窄的空间里,或是躲在桌子下面,故C叙述错误。台风来临时,应远离广告牌,以免被砸伤,故D叙述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旁侧山坡跑去,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2) 地震时不要惊慌,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
(3)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
5.【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种类很多,许多灾害之间往往有着关联性,如地震会引发山崩、泥石流、海啸告示,台风会引发暴雨,暴雨又会引发山洪等,但地震不会引发台风,干旱也不会引发山崩、泥石流,暴雨与海啸无关,寒潮会引发暴雪,会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故答案为:D。
【点评】寒潮是强冷空气入侵的过程,灾害特点是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且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冬天影响范围大,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不易影响到。另外,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受到阴山、秦岭等东西走向山脉的层层阻挡,势力大减,所以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一带很少受寒潮影响。
6.【答案】B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关于我国各省区自然灾害的说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不受台风的影响,故A错误。河南省主要位于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导致降水不均匀,容易出现春旱天气,故B正确。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受洪涝灾害影响小,故C错误。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受寒潮影响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台风灾害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到一定影响 ;暴雨洪涝灾害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寒潮冬天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除外)。
7.【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2016年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持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因为南方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落差大,降水量大时,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故答案为:D.
【点评】(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8.【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山区引发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就不会被掩埋。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是各类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主要影响,泥石流发生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高出爬。
9.【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待地震结束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 地震时不要惊慌,冷静面对。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10.【答案】(1)D
(2)A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福建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但不在板块交界处,多山地、丘陵,降水丰富,所以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崩塌、泥石流。故答案为:D。(2)联系实际可知,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山地丘陵,适合种植茶树和果树,风景秀丽,适合发展山区生态旅游。陡坡地开辟梯田、禁止开采矿产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所以根据题意选A。
【点评】(1)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呈“依山傍海”态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1.【答案】B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由于我国受季风影响明显,故我国最频繁、影响范围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涝灾害,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夏季风的强弱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容易出现洪灾;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容易出现旱灾。
12.【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一般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以上四种灾害中,干旱、洪涝和台风都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如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海洋灾害如风暴潮、海啸、赤潮等;生物灾害如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13.【答案】(1)D
(2)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重庆市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和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境内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这次特大暴雨会诱发洪涝、泥石流和滑坡灾害,与地震、台风无关,故答案为:D。(2)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包括常见的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多发生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节,多发生在降水不均的季风气候区,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台风灾害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到一定影响 ;暴雨洪涝灾害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寒潮冬天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除外)。
14.【答案】C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新疆;我国的特殊天气;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A. 宁夏平原位于中温带,农作物可以一年一熟,A不符合题意;
B. 陕西省地跨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B不符合题意;
C. 东北地区降水多,植被茂密,河流的相对含沙量是我国北方河流中最小的,故C符合题意;
D. 新疆位于西北内陆,降水少,但人口少、经济不发达,用水量小,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地区,水量较小,汛期短,含沙量大,冬季河流结冰,且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答案】15.B
16.C
17.D
【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农牧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生态农业)
【解析】【点评】(1)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如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海洋灾害如风暴潮、海啸、赤潮等;生物灾害如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2)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3)生态文明建设,是指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建设美丽福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从事的各项建设及其相关活动。
15.我国是自然灾害比较多发的国家,沙尘天气的主角“沙尘暴”是气象灾害,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故B符合题意。选B。
16.图中可知,东西走向的秦岭阻挡了沙尘南下,它在去年11月份,也成功阻挡了南下的强冷空气。故C符合题意。选C。
17.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会导致林地减少,是破坏生态的做法,A错误。 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态,B错误。开垦陡坡,会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态,C错误。退耕还林,大力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的做法,D正确。故D符合题意。选D。
18.【答案】(1)太平;夏
(2)气象;冬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
(4)一;海拔高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是太平洋,主要发生夏季,台风影响我国的省区有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3)读图2可得,寒潮西路经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内蒙古高原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一级阶梯,其原因是海拔高,该阶梯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故答案为:(1)太平;夏;(2)气象;冬;(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4)一; 海拔高。
【点评】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其天气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19.【答案】(1)夏;温暖湿润
(2)早;长;洪涝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
(1)我国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夏季风的影响,气流特点为温暖湿润,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气流特点为寒冷干燥;该图为影响我国的 夏季风示意图,气流的特点是温暖湿润。
(2)由于夏季风从我国南方地区登陆,逐渐向北方地区推进,受该季风气流影响,我国南方地区进入雨季比北方地区早,结束比北方地区晚,雨季长,河流汛期长;若该季风活动强度过大容易导致洪涝灾害。
【点评】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的气候特点是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内陆面积大,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而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受季风影响显著,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明显的地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不稳定的季风容易招致洪涝灾害。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而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20.【答案】(1)少
(2)冬;温带大陆性
(3)①;牦牛
(4)内蒙古;黄土;“三北”防护林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⑴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是因为此时西北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缺乏植被保护,容易被风侵蚀和搬运形成沙尘暴;
⑵沙尘暴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在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土质干燥松散,在大风的作用下,将其吹入空中,也就是因为这类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的原因;
⑶从图上所示的四大牧区来看,只有西藏牧区没有受到沙尘暴的影响,因西藏牧区所处的海拔高,并且在冬春季时,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吹的是西北风,所以西藏牧区受的影响较小。
⑷从图上可以看出,北方路径从蒙古吹进我国以后,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内蒙古的西部,也就是内蒙古高原,而再南下吹到黄土高原,由于我国多年前开始加强西北、华北、东北的防护林建设,已初见成效,所以目前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次数也在减少。
【点评】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使得沙地面积增加,在冬春季节时,北方强冷空气带来大风,加上西北的北方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过境时,将大量的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西藏牧区最有代表性的特有动物就是牦牛,因牦牛耐寒,牦牛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牦牛能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牧草资源,在空气稀薄、牧草生长期短、寒冷、枯草期长的恶劣环境下生活,繁衍后代,并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资料,是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主要来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