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
【积累与运用】
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星汉灿烂
(星星和月亮)
B.次北固山下(停泊)
C.我寄愁心与明月(给)
D.幸甚至哉
(达到极点)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枯藤/老树/昏鸦。
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下面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曹操——东汉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青莲居士
C.《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明代
5.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诗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将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几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愁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6.文学常识填空。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
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东汉末年
家、
家、诗人
。他的诗以
见称。
7.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8.为培养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仿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
分:
④按
分: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阅读提升】
(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10.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2.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13.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4.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1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面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参考答案
1.A解析:星汉—银河
2.D
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D解析:
A、B项诗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4.D解析:马致远是元代。
5.A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理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作者描绘的苍凉萧瑟的秋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A项说法错误。
6(1)小令
曲牌名
题目
(2)马致远
元
戏曲
散曲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秋思之祖
(3)曹操
孟德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7.(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
(1)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2)示例:③内容
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④朝代
唐诗、宋词、元曲……
(3)示例:①让报名的同学们上台朗诵;②让老师和同学评评谁朗诵得最好;③总结诗歌朗诵技巧;④颁奖;⑤结束。
9.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0.解析:A项“次”是停宿的意思。
11.拟人。将月亮人格化,借“明月”寄“愁思”,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12.诗人选取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点明了写诗的时令是暮春,渲染了离别凄凉伤感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悲苦哀愁的心情。
13本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14.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错,颈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烘茶蒸茗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来的缫丝声,并未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作答时要关注诗歌中的写景、抒情及表现手法。
15.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诗人描写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景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事物——烘茶与缫丝来开拓诗歌的意境。因此,C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是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