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8 07:3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后练习
一、
选择题
1.
对《次北固山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2.
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句写景,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第二句直接抒情,“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C.后两句直抒胸臆,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已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
D.“夜郎”古夜郎国,在现在贵州西北部及云南、四川省部分地区。这里联想到夜郎国,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关心之切。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古道西风瘦马”中“西风”,即“秋风”“瘦马”写出了路途的辛劳奔波,也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B.“断肠人在天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之上直接抒情,抒发了常年在外漂泊的游子深切思乡之情。
C.《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歌表达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为好友李白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慨,寄以慰藉的一首诗。?
4.
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感到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二、
填空题
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孤村落日残霞”中的“孤”、“落”、“残”体现了村庄________的特点,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字营造出的缤纷绚烂的秋天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这首元曲前半部分景色苍凉,后半部分景色明丽,表现了作者心情________的变化。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首曲既写了秋日黄昏的冷寂,又写出了秋日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
B、这首曲子的情感全蕴含在景物的描写中。
C、曲中用动态写秋景的句子“一点飞鸿影下”。
D、这首曲子写的秋天凄清悲凉之景。从凄凉悲伤到乐观开朗。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是小曲的标题。
B、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游子的寂寞。
C、“一点飞鸿影下”句使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D、小曲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是篇写秋的杰作。
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作家、__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
8.
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________,________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其诗以________见称。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三、
古诗词鉴赏
?
9.
选出下面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首小令是叙事写景作品,生动地描绘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作品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C.布局上前三句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个景物细节都意味他的存在。
D.“断肠人在天涯”,结尾抒情揭示主题,全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巧妙结合。?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
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多谢西风
????????刘雨农
????????①多谢西风!
????????②它把后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③我曾徘徊池边:那池中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地站着,恰似一个披蓑衣的钓叟。
????????④我曾小立断桥:天末彩霞,倒影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断桥,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摇摇欲坠。
????????⑤我曾慢步登梯:郊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树叶青青,有如春草之争妍;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许有蝶儿成双的飞舞,也许有莺儿歌唱,燕子裁衣。
(1)通读全文,概括说明作者为什么要“多谢西风”?
(2)文中第②段描写秋景,可谓“有声有色有味”,你能找出相应的语句么?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①A句: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B句: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高远而湛蓝,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②A句:那池中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
B句:那池中的游鱼,一群一群地游过去了。
③A句: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报道晨妆才了;
B句:长着绿色羽毛的翠鸟儿,嘤然一声,鸣声悦耳动听。
(4)作者在第⑤段中写秋天的残荷、树叶、雁阵、苍烟轻云等景物,都想像作春夏的景物,你认为这样写好么,为什么?
?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题.
????????秋?颂
????????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文章是具体抓住“秋”的哪几方面来进行描述的?
(2)作者笔下的秋除了“明澈”外,还有些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本文与《天净沙?秋思》相比较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不同?
(4)说说本文的结构方式。
(5)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具有这份秋之美”。
五、
综合读写
?
13.
意象,是被作者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马致远选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凄凉肃杀,你是否也能选取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意象,来表现对某个季节的感受?
?
14.
综合性学习:某班准备开展“走进秋天”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同学,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请为本次班会设计两个有关“秋天”的活动。
六、
写作
?
15.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路上,总会遇见不同的风景,你会遇见春夏秋冬,那里诉说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美景;你会遇见亲情友情,那里流淌着小日子赤诚相伴的温馨;你会遇见自己,那里安放着单纯、童真等美好的事情……“你”可以是风景,是一个人,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本书,是一种品质等。
以“与你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规范,600字左右;
?
?
?
?
?
②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信息;
?
?
?
?
?
③语言流畅,感情真挚,表达有新意。
【参考答案】
D
B
D
A
萧瑟,白草,红叶,黄花
由凄凉悲伤到开朗乐观
D
B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小令,曲牌名,题目
马致远,元,戏曲,散曲,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孟德
,东汉,慷慨悲壮
A
(1)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辽阔无边,和风吹来,恰好把帆儿高悬,船一路顺风行去。
(2)表达了诗人思乡思亲之情。
11.
因为西风吹送给作者一个多姿多彩的秋天。
有声:一切虫儿的歌唱;有色:水的澄清;有味:花的芬芳。
①A句中写天,“庄严而纯洁”,赋予天空精神内涵,作者传达给读者的就不只是客观的天色,而同时包含了自己对天空的景仰与喜爱,所以A句更好。
②A句写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联想丰富,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鱼儿们活泼可爱的情态,所以A句更好。
③A句运用了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翠鸟比作“绿衣仙女”,又相应地写“她”清晨的啼鸣,“仿佛报道晨妆才了”,更显得娇媚可爱,而天地间也因此显得情趣横生,所以A句更好。
作者将秋天的残荷、树叶、雁阵、苍烟、轻云等景物都想象作春夏的景物,表明在作者心目中,秋天与春夏一样,都有盎然生机。这样写,才更突出“感谢西风”的主题。
树、日、云、风,雨
飒爽。透彻与洒脱。?
“闲”与“逸”
《秋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对不追名逐利人的赞美(
2分)天净沙秋思》对秋的伤感,
对家人的思念。
总一-分一一总
那些取得了“成功”,
却把“功名”看得很淡的人
冰雪刚刚融化,小草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调皮地伸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那么细弱,那么娇小,但它们不畏严寒,迎着春风跳起欢乐的舞。
描绘秋天,朗诵秋天,歌唱秋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