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8题,每题1分;第29~35题,每题2分,共24分。
1.(2021·连云港)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2.(2021·连云港)下图示意的是西周的(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3.(2021·连云港)下图书法作品的原创者是( )
A. 王羲之 B. 顾恺之 C. 颜真卿 D. 欧阳询
4.(2021·连云港)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当时( )
A. 改进了造纸术 B. 农业生产发展 C. 出现活字印刷术 D. 商业贸易繁荣
5.(2021·连云港)某同学收集了有关“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的资料,这些资料有利于学习( )
A. 鸦片战争 B. 天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戊戌变法
6.(2021·连云港)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流亡到内地的东北作家,创作了一批描写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利于激发(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国民抗战
7.(2021·连云港)出现下面图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8.(2021·连云港)下面图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开国大典 B. 香港回归 C. 澳门回归 D. 中日建交
9.(2021·连云港)下面图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新进展,取得这一进展的前提是美国( )
A. 认同“一国两制”制度 B. 同意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0.(2021·连云港)“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额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己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该法典编纂的目的是( )
A. 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B. 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C. 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D. 确立后世立法规范
11.(2021·连云港)下图所示知识建构反映了清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
A. 新疆 B. 西藏 C. 台湾 D. 蒙古
12.(2021·连云港)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
A. 自强求富 B. 变法维新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13.(2021·连云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A.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 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 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2021·连云港)下面是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对某位历史人物的看法,最符合下列看法的历史人物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15.(2021·连云港)19世纪6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变革,其共同原因是( )
A. 国家独立遭到威胁 B. 南北矛盾影响国家统一
C. 专制统治遇到危机 D.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16.(2021·连云港)下图中摘选的史事的主题是( )
A. 科技无国界 B. 世界多极化 C. 和平与发展 D. 信息时代到来
17.(2021·连云港)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B. 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 我国在深圳建立了经济特区
D. 2008年我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38题各13分,共36分。
18.(2021·连云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摘自《贞观政要》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有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有关治国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否得到实施?列举相关史实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实现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
19.(2021·连云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1959年,王进喜在北京大街上看到汽车顶上背着个巨大的煤气包,心想:“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工人阶级的责任。”1960年,王进喜率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
——摘编自《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人民日报》1972年1月27日)
(1)据上图,逐条归纳其中的历史信息。选择一条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王进喜的崇高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其激励下,在石油工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3)从上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20.(2021·连云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产生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效显著。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之后,欧洲大陆已经达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具有战争。
——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欧洲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8题,每题1分;第29~35题,每题2分,共24分。
1.【答案】 D
【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项中的北京人没有种植农作物,还是依靠采集和打猎生存;故A项错误。
B项的山顶洞人没有种植农作物,还是依靠采集和打猎生存,会磨制石器但还不能制作彩陶;故B项错误。
C项河姆渡遗址位于南方长江流域,种植农作物为水稻,能制作黑陶;故C项错误
D项中半坡遗址位于北方黄河流域,种植农作物为粟,能制作彩陶;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原始农业社会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相关内容,注意区分两个地方的农作物。
2.【答案】 B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图中的等级制度为西周的分封制;故选项B正确。
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故选项A错误
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故选项C错误
皇帝制是秦朝开始设立到辛亥革命废除;故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注意和其他朝代制度的区分。
3.【答案】 A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A项符合题意;
顾恺之是东晋的画家,排除B项;
颜真卿和欧阳询是唐朝的书法家,其代表作分别是为《临川集》和《九成宫醴泉铭》,CD两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注意与顾恺之和颜真卿以及欧阳询人物的区分。
4.【答案】 D
【考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图片中体现的是南宋时期的纸币,所以时间是南宋时期。
A选项的改进造纸术是东汉时期,故A选项错误
纸币体现的应是经济商业方面的内容,与B选项中提到的农业方面不符合,故B选项错误
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故C选项错误
南宋纸币的出现与发展体现的是经济的繁荣也体现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南宋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促使纸币的出现;注意该题中对应的时间以及商业与农业方面的区分。
5.【答案】 C
【考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企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所以该题体现的是洋务运动的内容。AB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内容,注意识记并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
6.【答案】 D
【考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从“20世纪30年代初”“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与九一八事变有关。A选项所述现象出现在1915~1923年;A项错误;
B选项所述现象出现在1919年;B项错误;
C项所述现象出现在1924~1927年;C项错误;
D项正确,东北沦陷是在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注意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及影响。
7.【答案】 A
【考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题中给出的“贫农分到了土地”土地由地主所有到农民所有,可知开展的是土地改革运动;故A项正确,
B中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在三大改造,土地为集体所有;故B项错误;
C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土地为集体所有;故C项错误;
D中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为集体所有,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内容,注意区分土地所有权的是归农民所有还是集体所有。
8.【答案】 B
【考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题中的图显示的三面旗帜,为上升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下降的英国国旗,体现的是香港在1997年回归的场景;故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香港回归的场景图,注意和澳门回归区分。
9.【答案】 D
【考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题中给出的图为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在1972年发布;
A项一国两制提出与1982年,美国至今都没有认同一国两制。故A项错误;
B中国于1971年加入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反对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故B项错误;
C中国加入世贸于2001年;故C项错误;
中美建交的前提,美国承认九二共识,只有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中美建交的内容,注意中美建交的时间、发布的公报,和中美建交的前提。
10.【答案】 B
【考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题中“为了将反应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己地位”体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目的是维护统治,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
A项不符题意,A项错误;
C项题目没体现;C项错误;
D项确立后世立法规范的是《拿破仑法典》;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查士丁尼法典》颁布的目的,注意和拿破仑法典区分,注意理解题目意思。
11.【答案】 B
【考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册封班禅,达赖,以及驻藏大臣,可知是对西藏的管辖;故B项正确;
管辖新疆清朝册封的是伊犁将军,故A项错误;
管辖台湾,清朝设置的是台湾府,C项错误;
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清朝对边疆的管辖,注意区分新疆,西藏,台湾等地设置的官。
12.【答案】 C
【考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题中“皇冠落地,帝制走向共和”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民主共和,其中辛亥革命的思想是三民主义,故C选项正确。
A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
B项是百日维新口号,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
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思想,注意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区分。
13.【答案】 A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题中的讲话发生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前的南方谈话,该谈话决定之后的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选项错误;
C项改革开放政策确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C项错误;
D项中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召开,故D项错误;
题中的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1992年的南方谈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南方谈话的时间以及影响。
14.【答案】 C
【考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题中“他把欧洲强盗带去了美洲”,说明“他”发现了美洲,说明他是哥伦布;故C项正确;
A项迪亚士去了好望角;A项错误;
B项达伽马去了印度,B项错误;
D项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人物以及带来的影响,注意区分四个人物分别去的地方。
15.【答案】 D
【考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南北战争是黑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明治维新是幕府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是资本主义受到阻碍;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国家独立遭到威胁的只有日本,美国和俄国没有遭到威胁,A项排除;
B项俄国和日本没有南北矛盾,B项排除;
C项美国没有专制主义,C项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该题考查19世纪60年代俄、美、日的改革,注意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
16.【答案】 C
【考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题中提到“合作、签署和平协议,促进和平利用核能普惠共享”体现的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A项项科技无国界没体现,A项排除;
B项世界多极化没体现,B项排除;
D项信息时代到来没体现,D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注意结合题干,理解题目意思。
17.【答案】 B
【考点】抗美援朝,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历史事实是指已经发生过的客观进程,包括了历史上各种人物和事件。
历史观点是指某人或某类人对历史的看法、观点。
选项A、C、D都是已经发生过的客观事件,故选项A、C、D都是历史事实,排除A、C、D。
B项是对抗美援朝的看法,故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该题考查历史观点和历史事实的理解,注意区分历史观点和历史事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38题各13分,共36分。
18.【答案】 (1)西汉国力上升;郡县制成为国家主体;西汉走向强盛。
(2)想法:要务本;以人为本;用人要各尽其才;用人注重德才兼备。是(得到实施)。说明: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举,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
(3)国家统一;注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以人为本;等等。
【考点】“贞观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初期经过汉高祖、文景帝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基础上到汉武帝接着发展,从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的权利。经济上:收归铸币权,盐铁官营。文化上: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文化统一。从这些方面使得汉武帝时期到全盛时期了,又根据材料体现出汉武帝时期国力上升、进入强盛;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权利,加强中央集权,联系材料可知推行推恩令使郡县制成为主体。
正确答案是;西汉国力上升;郡县制成为主体;西汉走向强盛。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非常会用人。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而在选拔人才方面也非常注重,所以在唐朝科举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对各级官吏的管理方面也从各个方面去考查。再根据材料二“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道,为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可知,唐太宗治国思想为;要务本,以人为本,用人要各尽其才;用人注重德才兼备。说明:有重用魏征,房玄龄等人才,增加科举考试,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
(3)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和唐朝的强盛,都离不开的是有能力的的统治者,如西汉的汉高祖、文景帝、汉武帝,唐朝的唐高祖、唐太宗;并且都是统一的国家,统一安定更适合国家的发展并走向强盛;而其中的统治者非常善用人才,如汉朝的张良,霍去病等,唐朝的魏征、房玄龄等。也注重培养人才;如汉朝兴办太学,唐朝完善科举制等。从这些再联系材料可得国家强盛因素有;有能力的领导者,国家统一;注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以人为本等等。
正确答案是;国家统一,注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以人为本等等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归纳总结能力,根据所学内容结合材料归纳,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注意理解题目意思,不要少答。
19.【答案】 (1)历史信息:答案不唯一,可从歼敌时间、地点、人数、方式等角度获取历史信息。原因:任选一条加以分析即可。示例:三大战役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原因: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奋战;等等。
(2)精神品质:有社会责任感;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等等。成就:建成大庆油田等,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3)只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坚持党的领导;等等。
【考点】三大战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得是三大战役,根据所学知识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最先开始的是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一个共产党人数超过国民党人数的一个战场。通过“关门打狗”的方式取胜解放东北。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同时进行,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以及人民的援助支持取得胜利解放长江中下游,淮海战役也被称为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平津战役通过先去两头,后取中间的方式最终解放华北地区。最终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而这些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以及共产党得领导。
正确答案是;三大战役歼灭了大量国民党的军队。原因;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支持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是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国家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及苏联与我国关系破裂,可得我们国家在那个时期的发展是比较艰难曲折的,但是即便是这样的艰苦的时期,我们的人民还是没有放弃,坚持开发出来大庆油田,其中最为代表的人物王进喜,雷锋等,再根据材料二中“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工人阶级的责任,再到井喷时,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可得他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甘于奉献的精神。成就,据所学内容可得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建成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不需要再依赖外来洋油。
(3)从三大战役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离不开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等,所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
【点评】该题考查三大战役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人物的内容,以及体现的精神。注意看图,根据所学知识去答题。
20.【答案】 (1)特点:开拓世界市场;使用机器生产(或大工厂生产)。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等。
(2)变化:创建了共同市场;加速走向联合;出现转折点。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国际地位。
(3)扩大市场;发展科技;加强合作;等等。
【考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欧美资产阶级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再通过工业革命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再根据题中“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工业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产品也不仅供本国消费”可知特点是;开拓世界市场,使用机器生产。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
(2)从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到统一进程成效显著,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具有战争”可得变化是;由之前的战争对立到创建共同市场;加速走向联合。 影响可以联系所学知识欧盟形成带来的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3)根据材料一可得扩大市场,材料三可得从欧洲走向联合之后国际地位得到提升,经济得到发展,所以要加强合作等;联系所学知识,欧洲重视发展科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世界市场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以及欧洲共同体和欧盟的内容。注意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材料。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8题,每题1分;第29~35题,每题2分,共24分。
1.(2021·连云港)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答案】 D
【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项中的北京人没有种植农作物,还是依靠采集和打猎生存;故A项错误。
B项的山顶洞人没有种植农作物,还是依靠采集和打猎生存,会磨制石器但还不能制作彩陶;故B项错误。
C项河姆渡遗址位于南方长江流域,种植农作物为水稻,能制作黑陶;故C项错误
D项中半坡遗址位于北方黄河流域,种植农作物为粟,能制作彩陶;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原始农业社会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相关内容,注意区分两个地方的农作物。
2.(2021·连云港)下图示意的是西周的(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答案】 B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图中的等级制度为西周的分封制;故选项B正确。
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故选项A错误
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故选项C错误
皇帝制是秦朝开始设立到辛亥革命废除;故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注意和其他朝代制度的区分。
3.(2021·连云港)下图书法作品的原创者是( )
A. 王羲之 B. 顾恺之 C. 颜真卿 D. 欧阳询
【答案】 A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A项符合题意;
顾恺之是东晋的画家,排除B项;
颜真卿和欧阳询是唐朝的书法家,其代表作分别是为《临川集》和《九成宫醴泉铭》,CD两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注意与顾恺之和颜真卿以及欧阳询人物的区分。
4.(2021·连云港)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当时( )
A. 改进了造纸术 B. 农业生产发展 C. 出现活字印刷术 D. 商业贸易繁荣
【答案】 D
【考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图片中体现的是南宋时期的纸币,所以时间是南宋时期。
A选项的改进造纸术是东汉时期,故A选项错误
纸币体现的应是经济商业方面的内容,与B选项中提到的农业方面不符合,故B选项错误
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故C选项错误
南宋纸币的出现与发展体现的是经济的繁荣也体现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南宋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促使纸币的出现;注意该题中对应的时间以及商业与农业方面的区分。
5.(2021·连云港)某同学收集了有关“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的资料,这些资料有利于学习( )
A. 鸦片战争 B. 天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戊戌变法
【答案】 C
【考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企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所以该题体现的是洋务运动的内容。AB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内容,注意识记并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
6.(2021·连云港)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流亡到内地的东北作家,创作了一批描写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利于激发(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国民抗战
【答案】 D
【考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从“20世纪30年代初”“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与九一八事变有关。A选项所述现象出现在1915~1923年;A项错误;
B选项所述现象出现在1919年;B项错误;
C项所述现象出现在1924~1927年;C项错误;
D项正确,东北沦陷是在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注意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及影响。
7.(2021·连云港)出现下面图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A
【考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题中给出的“贫农分到了土地”土地由地主所有到农民所有,可知开展的是土地改革运动;故A项正确,
B中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在三大改造,土地为集体所有;故B项错误;
C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土地为集体所有;故C项错误;
D中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为集体所有,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内容,注意区分土地所有权的是归农民所有还是集体所有。
8.(2021·连云港)下面图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开国大典 B. 香港回归 C. 澳门回归 D. 中日建交
【答案】 B
【考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题中的图显示的三面旗帜,为上升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下降的英国国旗,体现的是香港在1997年回归的场景;故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香港回归的场景图,注意和澳门回归区分。
9.(2021·连云港)下面图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新进展,取得这一进展的前提是美国( )
A. 认同“一国两制”制度 B. 同意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答案】 D
【考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题中给出的图为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在1972年发布;
A项一国两制提出与1982年,美国至今都没有认同一国两制。故A项错误;
B中国于1971年加入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反对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故B项错误;
C中国加入世贸于2001年;故C项错误;
中美建交的前提,美国承认九二共识,只有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中美建交的内容,注意中美建交的时间、发布的公报,和中美建交的前提。
10.(2021·连云港)“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额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己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该法典编纂的目的是( )
A. 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B. 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C. 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D. 确立后世立法规范
【答案】 B
【考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题中“为了将反应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己地位”体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目的是维护统治,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
A项不符题意,A项错误;
C项题目没体现;C项错误;
D项确立后世立法规范的是《拿破仑法典》;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查士丁尼法典》颁布的目的,注意和拿破仑法典区分,注意理解题目意思。
11.(2021·连云港)下图所示知识建构反映了清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
A. 新疆 B. 西藏 C. 台湾 D. 蒙古
【答案】 B
【考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册封班禅,达赖,以及驻藏大臣,可知是对西藏的管辖;故B项正确;
管辖新疆清朝册封的是伊犁将军,故A项错误;
管辖台湾,清朝设置的是台湾府,C项错误;
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清朝对边疆的管辖,注意区分新疆,西藏,台湾等地设置的官。
12.(2021·连云港)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
A. 自强求富 B. 变法维新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答案】 C
【考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题中“皇冠落地,帝制走向共和”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民主共和,其中辛亥革命的思想是三民主义,故C选项正确。
A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
B项是百日维新口号,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
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思想,注意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区分。
13.(2021·连云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A.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 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 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 A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题中的讲话发生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前的南方谈话,该谈话决定之后的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选项错误;
C项改革开放政策确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C项错误;
D项中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召开,故D项错误;
题中的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1992年的南方谈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南方谈话的时间以及影响。
14.(2021·连云港)下面是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对某位历史人物的看法,最符合下列看法的历史人物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 C
【考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题中“他把欧洲强盗带去了美洲”,说明“他”发现了美洲,说明他是哥伦布;故C项正确;
A项迪亚士去了好望角;A项错误;
B项达伽马去了印度,B项错误;
D项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人物以及带来的影响,注意区分四个人物分别去的地方。
15.(2021·连云港)19世纪6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变革,其共同原因是( )
A. 国家独立遭到威胁 B. 南北矛盾影响国家统一
C. 专制统治遇到危机 D.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答案】 D
【考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南北战争是黑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明治维新是幕府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是资本主义受到阻碍;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国家独立遭到威胁的只有日本,美国和俄国没有遭到威胁,A项排除;
B项俄国和日本没有南北矛盾,B项排除;
C项美国没有专制主义,C项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该题考查19世纪60年代俄、美、日的改革,注意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
16.(2021·连云港)下图中摘选的史事的主题是( )
A. 科技无国界 B. 世界多极化 C. 和平与发展 D. 信息时代到来
【答案】 C
【考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题中提到“合作、签署和平协议,促进和平利用核能普惠共享”体现的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A项项科技无国界没体现,A项排除;
B项世界多极化没体现,B项排除;
D项信息时代到来没体现,D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注意结合题干,理解题目意思。
17.(2021·连云港)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B. 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 我国在深圳建立了经济特区
D. 2008年我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答案】 B
【考点】抗美援朝,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历史事实是指已经发生过的客观进程,包括了历史上各种人物和事件。
历史观点是指某人或某类人对历史的看法、观点。
选项A、C、D都是已经发生过的客观事件,故选项A、C、D都是历史事实,排除A、C、D。
B项是对抗美援朝的看法,故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该题考查历史观点和历史事实的理解,注意区分历史观点和历史事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38题各13分,共36分。
18.(2021·连云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摘自《贞观政要》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有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有关治国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否得到实施?列举相关史实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实现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
【答案】 (1)西汉国力上升;郡县制成为国家主体;西汉走向强盛。
(2)想法:要务本;以人为本;用人要各尽其才;用人注重德才兼备。是(得到实施)。说明: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举,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
(3)国家统一;注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以人为本;等等。
【考点】“贞观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初期经过汉高祖、文景帝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基础上到汉武帝接着发展,从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的权利。经济上:收归铸币权,盐铁官营。文化上: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文化统一。从这些方面使得汉武帝时期到全盛时期了,又根据材料体现出汉武帝时期国力上升、进入强盛;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权利,加强中央集权,联系材料可知推行推恩令使郡县制成为主体。
正确答案是;西汉国力上升;郡县制成为主体;西汉走向强盛。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非常会用人。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而在选拔人才方面也非常注重,所以在唐朝科举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对各级官吏的管理方面也从各个方面去考查。再根据材料二“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道,为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可知,唐太宗治国思想为;要务本,以人为本,用人要各尽其才;用人注重德才兼备。说明:有重用魏征,房玄龄等人才,增加科举考试,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
(3)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和唐朝的强盛,都离不开的是有能力的的统治者,如西汉的汉高祖、文景帝、汉武帝,唐朝的唐高祖、唐太宗;并且都是统一的国家,统一安定更适合国家的发展并走向强盛;而其中的统治者非常善用人才,如汉朝的张良,霍去病等,唐朝的魏征、房玄龄等。也注重培养人才;如汉朝兴办太学,唐朝完善科举制等。从这些再联系材料可得国家强盛因素有;有能力的领导者,国家统一;注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以人为本等等。
正确答案是;国家统一,注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以人为本等等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归纳总结能力,根据所学内容结合材料归纳,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注意理解题目意思,不要少答。
19.(2021·连云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1959年,王进喜在北京大街上看到汽车顶上背着个巨大的煤气包,心想:“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工人阶级的责任。”1960年,王进喜率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
——摘编自《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人民日报》1972年1月27日)
(1)据上图,逐条归纳其中的历史信息。选择一条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王进喜的崇高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其激励下,在石油工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3)从上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答案】 (1)历史信息:答案不唯一,可从歼敌时间、地点、人数、方式等角度获取历史信息。原因:任选一条加以分析即可。示例:三大战役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原因: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奋战;等等。
(2)精神品质:有社会责任感;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等等。成就:建成大庆油田等,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3)只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坚持党的领导;等等。
【考点】三大战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得是三大战役,根据所学知识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最先开始的是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一个共产党人数超过国民党人数的一个战场。通过“关门打狗”的方式取胜解放东北。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同时进行,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以及人民的援助支持取得胜利解放长江中下游,淮海战役也被称为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平津战役通过先去两头,后取中间的方式最终解放华北地区。最终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而这些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以及共产党得领导。
正确答案是;三大战役歼灭了大量国民党的军队。原因;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支持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是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国家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及苏联与我国关系破裂,可得我们国家在那个时期的发展是比较艰难曲折的,但是即便是这样的艰苦的时期,我们的人民还是没有放弃,坚持开发出来大庆油田,其中最为代表的人物王进喜,雷锋等,再根据材料二中“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工人阶级的责任,再到井喷时,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可得他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甘于奉献的精神。成就,据所学内容可得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建成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不需要再依赖外来洋油。
(3)从三大战役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离不开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等,所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
【点评】该题考查三大战役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人物的内容,以及体现的精神。注意看图,根据所学知识去答题。
20.(2021·连云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产生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效显著。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之后,欧洲大陆已经达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具有战争。
——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欧洲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1)特点:开拓世界市场;使用机器生产(或大工厂生产)。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等。
(2)变化:创建了共同市场;加速走向联合;出现转折点。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国际地位。
(3)扩大市场;发展科技;加强合作;等等。
【考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欧美资产阶级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再通过工业革命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再根据题中“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工业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产品也不仅供本国消费”可知特点是;开拓世界市场,使用机器生产。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
(2)从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到统一进程成效显著,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具有战争”可得变化是;由之前的战争对立到创建共同市场;加速走向联合。 影响可以联系所学知识欧盟形成带来的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3)根据材料一可得扩大市场,材料三可得从欧洲走向联合之后国际地位得到提升,经济得到发展,所以要加强合作等;联系所学知识,欧洲重视发展科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世界市场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以及欧洲共同体和欧盟的内容。注意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材料。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