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光的传播》课件3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光的传播》课件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5-22 19:4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效果
说设计理念
说课流程:
这节课的内容是以光的传播特点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光世界,是学生学习光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光的直线传播贯穿本章的各节,对认识、解释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概括能力,学习悟性高,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探索欲强烈,但思维能力还有一定局限性,在设计时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简单化、注重引导。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0 x 108m/s
3、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试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重点: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主要运用多媒体观察和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分析课本的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和学法
学生通过平常的自己的知识、实验来分析问 题,并通过自己动手探究,从实验中找出新的知识。进一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1、教师演示实验:激光笔、烧杯
少量牛奶
2、学生分组实验:激光笔、烧杯、蜡烛、
少量牛奶、乒乓球
光具座、光屏、手电筒
三、教学流程图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产生
的自
然现

光的
传播
速度
影子
的形

日食
月食
小孔
成像
反馈练习
落实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无处不在的光
闪电
森林阳光
都市霓虹
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从中得到光是无处不在的结论
新课导入:
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学生自己总结)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电灯、燃烧的蜡烛)
学生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光源,感受物理和生活的关系。
演一:
演二:
演三:
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现察光怎样传播,启发
学生分析光的传播形式、条件,并结合多媒体,这
样,就能让全部学生都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
中沿直线传播。
1、演示实验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光在水中的传播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
2、学生做实验
实验:用激光电筒的光束分别穿过装牛奶水的烧杯、玻璃和有烟的杯子里边做实验边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树立合作探究的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画法: 光线
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得出结论:
做手影游戏
1、用手挡信手电筒或用手挡住激光电筒
2、用手电筒对着竖着的书照,这时把乒乓球放在手电筒与书的中间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模拟法再现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
小孔成像家庭小实验
实验器材:
光源:蜡烛 硬纸板 大头针
学生动手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概括光的速度
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0 x 108m/s
⑵、光在水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3/4
⑶、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
3.0 x 108m/s
⑷、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是最大的长度单位
1、光在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排队、打靶射击、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都是 产生的现象。
2、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
A、月亮 B、萤火虫 C、镜子
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
反馈练习
3、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
4、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则他的影子长短变化是( )
A、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5、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同地发生,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6、如果在看到闪电5S后听到雷声,你知道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有多远?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提示:光传播所需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速V=340m/s)
习题设计意图:
1、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2、在做题中容易进入误区的题。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知道了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知道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速度为C=3.0 x 108m/s;光年是最大的长度单位
作业:
课后1、2、3、4、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补充
作业:全面的运用知识点,有针对性
的练习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一、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2、画法: 光线
3、解释现象:⑴影子的形成 ⑵ 日食月食的成因
⑶ 小孔成像
三、光的速度
1、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是3.0 x 108m/s
2、水中的真空中的3/4 ,玻璃中的是真空中的2/3
3、光年:长度单位
五、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有关光现象的初步知识,通过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新方法。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探究,观察中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不足,有的学生实验不能很好的观察现象,有待继续培养。
六、设计理念
从实际开始,到现实结束。物理试题普遍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了物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口、动脑平台。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新课标、考纲进行知识的学习、通过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进行课堂教学,并对要点、重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光的知识得到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