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小马过河》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小马过河》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7 20: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小马过河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根据上节课的填空练习试着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教学目标
1.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
“该、伯、刻”。2.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通过教师引导、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字词的含义,并会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会简单运用。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检查预习情况:1.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新授
探究一:梳理事情的起因。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理解“马棚”、“一匹”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探究二:品读事情的过程1.自由读第3-6自然段,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3.分角色朗读课文。探究三:观察字形,美观书写。1.提炼会写字:该、伯、刻。2.指导书写生字“伯”。3.指导学生比较观察“该”、“刻”字形,小结字形特点。4.指导书写生字“该”、“刻”。
练习
1.口语练习:“把”字句。2.练习“地”字的搭配用法。3.换词造句:“立刻”和“马上”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书写生字,口头组词。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A.和家长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B.会说两个“把”字句,能正确用“立刻”造两个句子★★
2.详案(请参照“简案”修改)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根据上节课的填空练习试着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教学目标】
1.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
“该、伯、刻”。
2.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教师引导、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字词的含义,并会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会简单运用。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预习情况。
(1)用字词卡片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从第二课时开始,导入部分直接通过检查预习来了解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既有效率,又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过渡。
二、新授
探究一:梳理事情的起因。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精准使用数量词)等词。
2.
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汇报交流结果:小马过河的原因是老马让他把麦子驮到磨坊。
3.随情境进行知识点的教学。
(1)反问句: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2)通过“连蹦带跳地”,进行“地”字的搭配教学,并进行简单练习。
(3)口语练习:学说“把”字句。
①出示例句: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②学生练习说,预设: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妈妈把早餐做得很营养……
设计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对事情的起因进行梳理,培养孩子阅读时的条理性,另一方面将重点字词的教学渗透到情境中和生活实际中,不会让低段的孩子觉得枯燥。
探究二:品读事情的过程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问题: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第3自然段找到内容。
(2)遇到困难:相机讲解
“嗒嗒嗒”“哗哗”这两个拟声词及其好处。
(3)小马怎么想:相机讲解小马的心理描写,小结“小马依赖妈妈,做事情没主见。”
2.
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小马先后都问了谁?它们怎么说的?小马怎么做的?在文中用横线做出标记。
(1)汇报“问牛伯伯”部分。
①学生汇报后,标红课件“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②通过换词的方式法让学生体会“立刻”和“马上”的区别,并让学生分别造句。
(2)汇报“问松鼠”部分:学生汇报后,标红课件“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3)小结: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标红“深、浅”这对反义词,指名说)
3.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式读1-5自然段,旁白部分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这部分是本课品读的重点过程,教学的内容看似很多很碎,但是通过整合之后,分版块将拟声词、心理描写、体会“立刻”和“马上”的区别这些知识融入情境,每个知识点讲授结合孩子实际掌握的能力,达到初步理解运用即可。
探究三:观察字形,美观书写。
1.指导书写生字“伯”:通过“牛伯伯”一词提炼出“伯”,重点让学生观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特点,教师范写后,学生在课后描一个,写一个,教师进行示范、纠正。
2.指导学生书写:该、刻。
(1)出示两句话:“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和“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让学生找出相像的两个字。
(2)学生观察,说相同点和注意点:都有“亥”,“该”是“亥”左边加言字旁,表示应该听妈妈的话;“刻”是“亥”右边加利刀旁,表示刀刻下去很锋利。
(3)教师范写后,学生在课后描一个,写一个,教师进行示范、纠正。
设计意图:
原本“刻”字在探究二的松鼠片段可以相机教学,但是考虑到会割裂品读的过程,所以仍然放到后面集中进行。“伯”字较简单,学生自己就能很快总结特点,不需花太多时间。“刻”和“该”的比较让学生多说说两字的区别再写,有利于学生辨析和理解。
三、练习
1.
通过“连蹦带跳地”,进行“地”字的搭配教学,并进行简单练习:
(1)读一读,连一连
连蹦带跳地   跑去
哗哗地

飞快地
流着
(2)填上合适的词。
(
)地说
 (
)地说 
(
)地跑
(
)地跑
(
)地流
(
)地流
2.口语练习:“把”字句。
(1)出示课件例句: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标红“把”)
(2)指名学生说“把”字句。
3.换词造句:“立刻”和“马上”。
(1)出示: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2)想一想:“立刻”换成“马上”行不行?请你用它们分别造句。
设计意图:
这三个练习穿插在教学探索当中,学中练,练中学。不割裂学与练,充分利用文本资源进行学习内容的巩固。
四、小结
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小马会怎么做呢?后来又会发生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1.基础作业:书写课后生字“伯”、“该”、“刻”,口头组词。
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
A.和家长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B.会说两个“把”字句,能用“立刻”造两个句子,能用“地”说2个“(
)地(动词)”的搭配。★★
设计意图:
基础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点,布置分层作业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了铺垫。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