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古诗二首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古诗至少三遍,标出句子序号。2.把课后要求会认会写的“绝”、“鹂”等7个生字在诗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3.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绝、含、岭、吴”4个生字,边书空,边说出笔画名称。
教学内容
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识字等方式,学生能正确认读“绝”、“鹂”等7个生字和多音字“行”在本课的读音,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绝、含、岭、吴”4个字。2.通过观赏图片、抓住诗句重点字词等方法理解《绝句》的诗意。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感受到诗人杜甫对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喜爱。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识字等方式,学生能正确认读“绝”、“鹂”等7个生字和多音字“行”在本课的读音,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绝、含、岭、吴”4个字。
教学难点
通过观赏图片、抓住诗句重点字词、教师的指导等方法理解《绝句》的诗意,并感受到诗人杜甫对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喜爱。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首古诗《绝句》。
新授
探究一:懂诗题,知作者。1.
了解什么是“绝句”(出示课件):绝句是一种古诗的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2.介绍诗人杜甫(出示课件)。探究二:知诗意,晓诗情。1.学会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2.认读生字“绝”、“鹂”、“鸣”、“行”、“含”、“岭”、“泊”。3.理解诗意。4.感受诗情。探究三:背古诗,写生字。1.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古诗。2.提炼出诗中“绝、含、岭、吴”4个字,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的注意点。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练习
1.同桌互读古诗。2.背诵比赛。3.找一找其他古诗中的“虚数”。
小结
总结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并鼓励学生以后写作时用一用这样的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1)课后“绝、含、岭、吴”余下的空格各写一个,口头组词各两个。(2)背诵古诗《绝句》。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1)默写古诗《绝句》。★(2)背诵一首诗人用上“虚数”来表现事物的其他的诗。★★
[详案]
【课前预习】
1.朗读古诗至少三遍,标出句子序号。
2.把课后要求会认会写的“绝”、“鹂”等7个生字在诗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
3.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绝、含、岭、吴”4个生字,边书空,边说出笔画名称。
【教学内容】
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识字等方式,学生能正确认读“绝”、“鹂”等7个生字和多音字“行”在本课的读音,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绝、含、岭、吴”4个字。
2.通过观赏图片、抓住诗句重点字词等方法理解《绝句》的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感受到诗人杜甫对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喜爱。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识字等方式,学生能正确认读“绝”、“鹂”等7个生字和多音字“行”在本课的读音,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绝、含、岭、吴”4个字。
【教学难点】
通过观赏图片、抓住诗句重点字词、教师的指导等方法理解《绝句》的诗意,并感受到诗人杜甫对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喜爱。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首古诗《绝句》。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上一首古诗的背诵导入课堂,既巩固了之前的内容,又为后面的内容做了良好的衔接。
二、新授
探究一:懂诗题,知作者。
1.
了解什么是“绝句”(出示课件):绝句是一种古诗的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2.介绍诗人杜甫(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
绝句这种古诗体裁在小学阶段会多次出现,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同时,了解作者的生平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古诗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探究二:知诗意,晓诗情。
1.学会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尝试自由朗读古诗,指名读时教师相机指导读错的字音。
(2)教师再次范读古诗,学生根据教师朗读标出节奏。课件出示古诗正确的朗读节奏,学生划一划,指名读一读,教师做点评。
(3)同桌互相,配乐齐读。
2.认读生字。
(1)出示6个会认生字,学生说说认字方法,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口头组词。
(2)出示多音字“行”,联系生活实际组词、造句。
3.理解诗意。
(1)说一说:诗歌前两行写了什么景物?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①课件出示并小结:色彩鲜明、亮丽。
②连起来说一说前两行诗句写了什么。
(2)从诗歌后两行里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①学生指名说,教师补充“西岭”、“千秋”、“东吴”等词。
②讨论:“千秋”和“万里”是整整一千年和一万里吗?你还学过这样的诗句吗?
③这两行诗中,哪个字用得好?(“含”字用得好。窗含,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雪山好似嵌在窗框中。)
4.感受诗情。
(1)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思考:上节课,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借六月西湖的美景抒发自己的喜爱与赞美,那杜甫写的这首《绝句》又表达了他什么情感呢?
(2)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介绍来说一说。
(3)小结写法:引导学生观察、品读前两行诗歌描写的是近景、动态,后两行诗歌描写的是远景,静态。运用了远近、动静结合的写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设计意图:
这首诗的教学方式与前一首不同,能让学生有新鲜的学习感。由感受色彩进入诗意理解,调动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同时再理解诗意中也普及了“西岭”、“东吴”等地理知识和“虚数”的概念,让学习的内容更丰富。体会诗情部分教授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让学生逐步对这个方法熟悉起来。
探究三:背古诗,写生字。
1.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古诗。
(1)自由背诵。
(2)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2.提炼出诗中“绝、含、岭、吴”4个字,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的注意点。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
用比赛的形式练习背诵,激发孩子的动力。背诵完后顺势提炼出本诗要写的字,水到渠成。
三、练习
1.同桌互读古诗。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给同桌听。
(2)互相当小老师,用手指打分,5分最高。如有扣分,要说明原因并让对方改正。
2.背诵比赛。
在理解诗意的情况下,背一背这首诗,最先正确、流利背出来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小诀窍。
3.找一找其他古诗中的“虚数”。
(1)从“千秋”、“万里”感受诗人夸张的写法,引出“虚数”的概念。
(2)学生思考其他古诗中有哪些数字是这样的“虚数”。(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学习古诗的重点便是读、背。本课的主要练习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虚数的概念通过丰富的例子让学生得以理解。
四、小结
杜甫通过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真巧妙。你们以后写作文时,也可以试着用一用这样的方法!
五、作业
1.基础作业:
(1)课后“绝、含、岭、吴”余下的空格各写一个,口头组词各两个。
(2)背诵古诗《绝句》。
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
(1)默写古诗《绝句》。★
(2)背诵一首诗人用上“虚数”来表现事物的其他的诗。★★
设计意图:
基础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点,布置分层作业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了铺垫。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