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7 19:2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2019)必修一《苏轼与辛弃疾词作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课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的同时,要熏陶感染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任务群中有建立合作理念,开展合作学习,团体有了共同的任务,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积极思考,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探讨、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质疑和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下,学生能够得到能力培养,在此基础上,学生更应该学会比较阅读,通过任务群建构,鉴赏相同体裁的诗词不同的风格特点,或者不同的写作体裁存在的感情差异。《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通过对两首词的比较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格豪放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通过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新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词,把握朗读节奏,感受豪放词的语言和意境。提高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3.价值目标:体悟苏辛的豪放词风,用比较法探讨两首词的异同。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从豪放风格入手,探讨两首词写作上的异同。体会两首词的感情主旨。
难点:分别把握两首词主旨的基础上比较鉴赏。
教法设计:
1.讲授法:可以系统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点拨法:点拨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诗歌,分析两首词的艺术手法及思想感情,比较苏辛豪放风格的异同。
教学设想:
1.在反复朗读,听读中感受苏辛的豪放词风,在分析内容的过程中走进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2.鉴赏艺术手法,掌握怀古诗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情境探究:
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古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宋词,透过历史的沧桑,穿越时空的隧道,走入了我们的心间。长长短短间,淋漓尽致地进行了一次次心灵的会话。宋词有一种外在的魅力和内在的韵味,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蕴藉含蓄,还是酣畅淋漓,都会使我们着迷,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遐想。让我们走进宋词,感受其中的羁旅之思、离恨之苦、国破之恨,体会其中高超的表达技巧。我们就以《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进行比较鉴赏(课件展示)
二、明确素养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生大声齐读)
三、走近作者:风雨任平生的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的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多媒体展示,教师进行讲解补充)
四、写作背景被贬黄州创千古名篇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思想异常苦闷于是轼又来到赤壁,此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登山苦谏诉衷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
1205年词人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的作者已经
66岁。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多媒体展示(师读)五、解题“念奴娇”、“永遇乐”是词牌名
,“赤壁”、“
京口北固亭”是地点也是所观之景,“怀古”是这两首词的内容。提到“怀古”二字,方若虚说“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吴乔说“古人怀古,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通过这两句话,概括怀古词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六、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定学生有感情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明确字音的同时,注意断句。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点评
2、观看视频,听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3、教师范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然后学生齐读。
4、正字音
学生齐读,多媒体展示
5、分别感受两首词的写作特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点:赏析诗歌的语言
1.试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乱”“穿”“惊”“拍”“卷”“雪”等字的表现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点:赏析诗歌的用典艺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学生回答。
师:对,乱写出岩石之险怪,穿写出山崖之高俊,惊写出江水之澎湃,拍和卷写出浪涛之浩大。这几个字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学生回答:乱和穿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惊和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卷和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这些修辞手法分别从“形”“声”“色”描写赤壁。多媒体展示
师:辛弃疾的词又有什么样的写作特色呢?......(引导生答)
生:运用大量典故多媒体展示找出辛弃疾使用的典故的具体诗句,并分析典故的作用。
师:大家自读诗歌,找同学来回答
生: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师:找出关键词语,分析其作用。
生:表现了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表达了作者决心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师:表达了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不得,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师引导作答,进行必要补充)
七:诗歌研读,鉴赏异同整体把握了两首词的写作特色,我们来赏析两首词的豪放风格的异同。师:归纳解说两首词的主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
整合探究,比较分析两首词豪放风格的异同。引导学生分析的角度。小组谈论,合作探究,形成小组统一的看法与班级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小组成果分享后有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师总结指导,多媒体展示。
八、探究诗歌,迁移运用
师:充分体会了两首词的思想情感,然后我们走近高考真题,研读高考试题,将比较赏析的方法实践运用。多媒体展示陈与义写墨梅的两首诗。
问题出示: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学生充分思考,书写答案,老师引导,指定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答案
师:我们通过学习两首词学会比较鉴赏,又进行了真题演练,进一步学会了诗歌比较阅读。从而提高了鉴赏能力。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的两首词,再次齐读两首词。
师:读出情感和感悟。
九、课堂结语多媒体课件展示我想握住你的手,稼轩。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
——节选自《我想握住你的手》
师:课后,大家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背诵我们学的两首词,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