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例文,能感受提问的不同角度。
2.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3.背通古诗《悯农(其一)》。
【教学过程】
学习“写话”
一、朗读例文,感受问法
1.
导入:学习了本单元有关“大自然的秘密”的这组课文,有位爱思考的小朋友一一小刚,头脑中一下子冒出了许多问题。(板书:?)
2.出示课本中的例句,学生自由读一读。思考:这些问题,他是怎么提出的呢?
3.引导学生认识疑问词,感受提问的不同角度。
(1)指名读第一至四句,其他同学边听边圈画:这四句都用到哪个词来提问?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是经常用到的疑问词,是针对现象产生的原因提问。
(3)引导比较疑问词“为什么”在句中的不同位置,并进行转换练习。如
◇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
◇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
◇为什么花是五颜六色的?
(4)
引导学生读后面三个例句,认识其他的疑问词
提问:后面的三个句子用到哪些词来提问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圈一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哪儿、谁、怎么)
(5)引导学生结合例句想一想:我们不知道什么地方,会用上“哪儿”提问。什么时候会用到“谁”“怎么”提问呢?
在交流点拨中让学生明白:“哪儿、谁、怎么”分别是针对“地点、人物、方式”来提问的。
(6)教师小结:看来提还真是一门学问,我们可以用上“为什么、哪儿、谁、怎么”等疑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疑问。
(7)出示句子:小蟋蟀在草地下挖了一条弯弯曲曲的隧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上不同疑间词提出疑问。
4.指导朗读例句和学生提出的疑问句。提示关注疑问词,读好疑问的语气。
5.引导学生关注提问的内容。提问:小刚提的这些问题和哪些事物有关?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他提出的问题有关于气象的,有关于植物、动物的,还有关于天文地理的。总之,是与奇妙的大自然有关系。
二、结合图文,引发思考
1.故事激趣:牛顿坐在树下,一个苹果落下来砸到了他的脑袋,他想:苹果为什么偏偏在下落,怎么就不往天上飞呢?经过探索研究,牛顿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所以,一个号可能会引出一个伟大的发明或发现。那面对奇妙的大自然,你的心中是不是也藏着许多问题呢?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出感兴趣的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把问题说清楚。
预设:
蝉是怎么唱歌的呢?
夏天为什么会打雷?
为什么太空中的水不会往下流?
是谁给彩虹穿上漂亮的外衣?
3.出示图片,拓展思路,规范表达
出示“璀璨的星空、茂密的森林、各种各样的鸟儿和昆虫、奇形怪状的植物”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平常对大自然的了解,提出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用上不同的疑问词,提示“为什么”“在哪里”等疑问词,既可以用在句子前面,也可以用在句子中间或后面。
4.练习说话。引导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大自然产生的疑问,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三、表达疑问,展示评比
1.导入:请大家拿起笔,把心中对大自然的“问号”写下来吧!
2.出示写话提示,引导明确写话要求。
提示:
(1)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一行写一个题,开头空两格。
(3)尝试从不同方面用多种疑问词提,尽可能多写几句。
3.学生自主写话。
4.展示评比,修改写话。
(1)展示几名学生的写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评一评:问句写得是否规范正确;谁提出的问题多,谁提出的问题有趣。
(2)学生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4、交流疑问,激发探索兴趣
1.
引导学生把问题做成卡片,同桌互相问一问,看看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
2.小结鼓励:大自然中藏着那么多那么多的小问号,正等着我们去解开。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小问号多多观察,多多思考,多多读书,去探索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
首先有效发挥例句的作用,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不同的疑问词以及提问的不同方式,明白该怎么;然后借助课文以及多彩的图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从而做到有问题可问;写后的交流评比,能让学生的提问更规范,更丰富。
学习“日积月累”
一、看图背诗,激趣导入
1.出示《悯农(其二)》的插图,提问:看到这幅图,同学们想到了哪首古诗?
2.交流:从《悯农(其二)》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农民劳动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3.导人:唐代诗人李绅非常关心和同情穷苦的农民,他以“悯农”为题,还写了另外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悯农(其一)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把《悯农(其一)》读正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分句朗读,相机正音:“悯”是前鼻音;“绅”是翘舌音“粟”是平舌音;注意“一”的变调。
3.同桌互读,要求读正确。
三、朗读古诗,读好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节奏和停顿。
2.学生跟读两遍,再指名读。
四、借助插图,了解大意
1.引导学生感受农田庄稼长得丰茂。
(1)引导学生看图,提问:田里长满了什么?预设:田里长满了庄稼,稻谷金灿灿。
(2)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说一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意思。
2.引导感受农民生活的穷苦。
(1)提问:农民辛勤劳动,庄稼要丰收了。那他们是不是就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呢?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流: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农民吃不饱饭,日子过得不好?
提示:从破烂的衣服、瘦弱的身体、两只空空的破碗去感受农民生活的贫苦。
(3)相机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四海无闲田,农夫犹死”的理解。
3.小结诗意,讲解题意。
诗的大意:春天播下种子,秋天粮食丰收了。尽管四海之内没有空地,还是有农民被活活饿死。可见劳动人民是多么地可怜啊!题目中的“悯”就是可怜、同情的意思,“悯农”就是同情农民。
设计意图:
古诗学习,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了解大意,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更加凸显背诵积累这一教学目标。
五、熟读古诗,背通古诗
1.采取多种形式熟读成通。如,师引生读,男、女生分行读、齐读等。
2.指名背,全班齐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