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蛙卖泥塘》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青蛙卖泥塘》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7 20:3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蛙卖泥塘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读:认读课后15个生字并组词,朗读课文至少3遍。划: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并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标:给自然段表上序号,要求书写端正。
教学内容
联系课题,质疑导入。认读本课“卖、烂”等1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喝”。指导朗读人物对话,分角色演一演,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教学目标
1.借助联系生活、组词、动作演示等方法认识“卖、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蛙、籽、搬、倒、破”5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根据故事情节,分角色表演故事。3.通过提取关键信息,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感受童话故事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提取关键信息,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能根据故事情节,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猜谜导入。(二)联系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三)相机认识“卖”,与“买”比较。(四)齐读课题。
新授
(一)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读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2.
归类出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识记字形。3.
认识多音字“喝”。4.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5.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指导正音。边读边找:都有哪
些小动物经过青蛙的泥塘呢?(二)探究二:学习第一次“卖泥塘”,理清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找出事情的起因。2.
出示第3-5自然段,理清青蛙第一次买泥塘的过程。3.
分角色演一演青蛙第一次买泥塘。4.
出示表格,填一填,总结第一次卖泥塘经过的结构。(三)探究三:学习第二次“买泥塘”,迁移运用。出示第6-9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任务。2.
分角色朗读第6自然段,读好对话。3.
学习青蛙引水的经过,抓住动作词语,感受青蛙为了改造泥塘所付出的努力。4.
师小结:为了卖泥塘,青蛙一一听取了老牛、野鸭的意见,又是种草,又是从山里引水,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最后青蛙把泥塘卖出了吗?
练习
(一)指导书写“蛙”“搬”“倒”“破”“籽”5个左右结构的生字。(二)组词练习。
小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读好人物对话,通过抓取关键信息,感受课文结构特点,体会童话故事的趣味。
作业
(一)基础作业:1.
书写本课生字,并抄写课后词语。2.
熟读课文。(二)拓展作业:和同学或者家长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详案】
【课前预习】
1.
读:认读课后15个生字并组词,朗读课文至少3遍。
2.
划: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并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3.
标:给自然段表上序号,要求书写端正。
【教学内容】
联系课题,质疑导入。认读本课“卖、烂”等1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喝”。指导朗读人物对话,分角色演一演,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那些事。
【教学目标】
1.借助联系生活、组词、动作演示等方法认识“卖、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蛙、籽、搬、倒、破”5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根据故事情节,分角色表演故事。
3.通过提取关键信息,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教学重点】
通过提取关键信息,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能根据故事情节,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猜谜导入。
(二)联系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青蛙为什么卖泥塘?青蛙是怎样卖泥塘的?青蛙的泥塘卖出去了吗?
(三)相机认识“卖”,与“买”比较识记。
(四)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通过质疑的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还能反复认读“卖”字。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新授
(一)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自读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
归类出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名词:烂泥塘、水坑坑
轻声词:牌子、吆喝、挺舒服
儿化音:缺点儿树、缺点儿花
动词:采集、播撒、灌水、游泳、愣住
ABB:绿茵茵
(1)带拼音朗读(小老师带读)
(2)去拼音朗读(开小火车朗读)
3.
认识多音字“喝”。
4.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5.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指导正音。边读边找:都有哪些小动物经过青蛙的泥塘呢?(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在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认识生字,提高识字能力。在初读课文时,能够说一说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锻炼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二:学习第一次“卖泥塘”,理清脉络。
1.
学习第一自然段,找出事情的起因。
2.
出示第3-5自然段,理清青蛙第一次卖泥塘的过程。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吆喝”的语气,读好青蛙说的话。
(2)抓住老牛慢吞吞的特点,读好老牛说的话。
(3)思考老牛为什么不想买泥塘,从老牛说的话中找到建议。
(4)抓住动词,知道青蛙为卖泥塘做的第一件事——种了草。
(5)通过图片,理解“绿茵茵”的意思。
3.
分角色演一演青蛙第一次卖泥塘。
(1)同桌合作,演一演。
(2)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
(3)师生共同评价、反馈。
4.
出示表格,填一填,总结第一次卖泥塘经过的结构。
第几次
顾客
泥塘的优点
泥塘的缺点
措施
第一次
老牛
打打滚挺舒服
周围没有草
种草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结构,通过对“吆喝”词语的理解和老牛的特点,读好对话。能从对话中提取童话内容,并能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部分的学习中。
(三)探究三:学习第二次“卖泥塘”,迁移运用。
1.
出示第6-9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2)根据表格,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
2.
分角色朗读第6自然段,读好对话。
3.
学习青蛙引水的经过,抓住动作词语,感受青蛙为了改造泥塘所付出的努力。
4.
师小结:为了卖泥塘,青蛙一一听取了老牛、野鸭的意见,又是种草,又是从山里引水,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最后青蛙把泥塘卖出了吗?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前一环节中所学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小组合作,通过表格的方式梳理第二次卖泥塘的经过。第二次卖泥塘的课文结构与第一次相似,因此在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练习
(一)指导书写“蛙”“搬”“倒”“破”“籽”5个左右结构的生字。
1.
交流讨论生字的书写要点:
搬:“舟”居竖中线左侧,横要变成提,不出头。“殳”第2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倒:“至”的最后一横改提。
籽:左右等宽,“米”的捺变点,“子”的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
破:左窄右宽,顶部“石”高,底部“皮”低。“皮”的笔顺:横钩、撇、竖、横撇、捺。
2.
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3.
反馈评价:出示优秀作品和有问题的作品,反馈后再次书写。
(二)组词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归类写字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书写规则,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搬”和“倒”对学生而言有难度,应重点指导。本课生字中形近字比较多,可通过比较组词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辨识。
4、小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读好人物对话,通过抓取关键信息,感受课文结构特点,体会童话故事的趣味。
五、作业
(一)基础作业:
1.
书写本课生字,并抄写课后词语。
2.
熟读课文。
(二)拓展作业:和同学或者家长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
这则童话故事内容有趣,结构清晰,人物形象生动。通过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模仿人物说话的有趣,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喜欢上阅读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第一次 老牛(没有草)
                      没有买
青蛙卖泥塘  第二次 野鸭(水太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