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培优题典(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培优题典(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8 08: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培优题典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期中)计量化研究对抗日战争史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较项
1937年军队人数
1945年军队人数
消灭日(伪)军人数
自身伤亡人数
作战次数
大规模战争
共产党
5.6万人
120多万人
日军52.7万人
伪军171万人
60万人
5万次
1次
国民党
200万人
450万人
80万人
321万人
2万次
22次
据上表可知
A.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日主战场
B.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国民党的战斗力远超共产党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2.(2021·安徽高一月考)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决定:陕甘宁边区实行由乡代表和区、县、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各级政权;其他根据地则以陕甘宁边区为楷模,选举产生各级政权。抗日根据地选举制度的改革
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保障了全国各阶级的民主权利
C.削弱了国民政府在根据地的势力 D.确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新体制
3.(2021·安徽高一期末)如图为1944年9月中美两国士兵展示所缴获的日军旗帜、作为历史的见证,这张照片最有助于说明
A.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4.(2021·安徽淮北一中高一月考)1937年8月,中国提出修建滇缅公路计划,次年8月底,公路提前通车,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运输通道。滇缅公路的修建
A.减轻了英美在欧洲战场的压力 B.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有助于中国获得抗战所需物资 D.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产物
5.(2021·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高一期末)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①有助于理解日本侵华本质和危害
②有助于了解中国人民抗战全过程
③有助于认识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④有助于重点强调国民党在抗战中领导地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2021·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高校分布情况,对该图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  )
A.经济与文教发展步调一致 B.抗战胜利的精神基础得以奠定
C.人才培养适应工业化需求 D.教育发展取决于地区开放程度
7.(2021·安徽蚌埠市·高一期末)罗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支援了二战各个战场的军事行动
B.罗斯福夸大了中国对二战结局的影响
C.中国抗战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D.罗斯福强调了中美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8.(2019·安徽高一月考)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林则徐、安德馨、邓世昌、彭德怀
B.徐骧、蔡廷锴、邓世昌、彭德怀
C.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
D.徐骧、谢晋元、左宝贵、彭德怀
9.(2021·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期中)下图是华裔王小亭于1938年8月28日在被日军轰炸的上海南站拍摄的一张名为“Chinese Baby的照片。这张“幼童孤身哭泣于废墟之中”的照片及相关新闻在欧美媒体刊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这
A.直接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用事实揭露了日军滥杀无辜的罪行
C.表明日本侵华遭到国际社会普遍反对 D.说明中国军民的抗日征途艰难而漫长
10.(2021·安徽高一期末)二战结束后,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美、英、苏、中、澳、加、法等,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位按照美、中、英、苏、法等次序排列。这种变化反映了
A.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 B.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
C.西方大国之间矛盾重重 D.中国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
11.(2020·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一月考)1937~1941年,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减息政策,规定民间农贷的年利率一律不得超过或1.但1942年,中共中央宣布除抗战以前的旧债不得超过年利1,外,抗战开始后的新债由债权人和债务人“自由议定”。这一政策变化
A.促成了各阶层团结抗战 B.适应了抗战形势的变化
C.导致了封建债务的废除 D.减轻了农民的债务负担
12.(2021·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一期中)中国社会惯有“好男不当兵”的观念。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因征兵问题在多地引发严重民怨,但根据地的状况却截然不同。下表是太行抗日根据地黎城县参军数据统计情况,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年份
民兵数
(人)
民兵参军数
(人)
其他参军数
(人)
民兵参军
比例
民兵参军占
参军人数比例
1941
1624
102
153
6.3%
40.0%
1942
2006
226
173
11.3%
56.6%
1943
3306
208
169
6.3%
55.2%
1944
3943
313
121
7.9%
72.1%
1945
5155
623
232
12.1%
72.9%
A.国民党忽视政治动员 B.国人思想觉悟的提高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中共抗战路线的感召
13.(2021·重庆北碚区·西南大学附中高一期末)如图为抗战时期内迁高校分布省份图。当时,高校内迁
A.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B.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C.延续和保存了教育文化事业
D.巩固和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14.(2021·云南昆明市·高一期末)1944年12月3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有非以共党主政则不能抗战之谬见,因之无论军事外交在华人员,在言论宣传上与物质行动上,皆一致协助共匪,以推倒我国民政府为其惟一目的。”据此可知,当时
A.敌后抗战得到国际认可 B.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C.国民政府丧失统治基础 D.美国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
15.(2021·广东揭阳市·高一期末)1942年春,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力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罗斯福的这段话表明
A.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兵力 B.中国坚持抗战使美国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C.打败日本是美国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D.中国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日军
16.(2021·河北曹妃甸一中)据史料统计,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进行大小战斗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44%,军队伤亡人数达137万,占整个抗战期间的43%。材料旨在说明( )
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 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17.(2021·福建高一期末)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中收复被日军占领滇缅公路。此后,共有49.5万吨战略物资通过这条公路输入中国。这场战役
A.有力支援了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B.为抗日战争争取最后胜利提供了条件
C.体现了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8.(2021·湖北高一期末)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
A.赢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B.赢得了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
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D.为世界赢得和平作出突出贡献
19.(2021·福建)下表是抗战期间国际援华抗日英烈简表(部分),对下表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马尔琴科夫
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战士。在1938年的武汉空战中壮烈牺牲。
威廉·瑞德
美国援华航空队战士,曾参与开辟”駝峰航线”。1944年作战返航时壮烈牺牲。
宫川英男
由一名侵华日军身份转化为投诚共产党的抗战勇士。1945年,同日作战中壮烈牺牲。
柯棣华
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曾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1942年因病在华牺牲。
A.中国抗战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援助
B.进一步拓展了抗日统一战线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D.各国援华是抗战胜利的前提保障
20.(2021·福建)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说明
A.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B.共产党敌后战场起了至关重要作用
C.中国极大的支援了美国太平洋战争
D.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起了主要作用
21.(2021·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高三三模)下表为抗战时期创办的漫画期刊所登载的部分漫画名称。据表可知,这些抗战漫画旨在
作者
漫画名称
蔡若虹
《全民抗战的巨浪》
廖冰兄
《筑起我们钢铁长城》
陆志库
《青纱帐里活跃的东北义勇军》
黄伟强
《保卫自己的土地》
A.推动国共再次合作的实现 B.凝聚民心激发抗日意志
C.宣传民主党派的抗日主张 D.宣扬抗日民族英雄事迹
2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图1、图2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
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
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
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23.(2021·合肥市第六中学)1943年,毛泽东在组织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时强调:“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我们要战胜日本侵略者,除其他一切外,还必须努力于经济工作。”这说明大生产运动开展的依据是
A.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B.国民党军队的经济封锁
C.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 D.日军对华北的疯狂扫荡
24.(2021·辽宁高三一模)下表所示为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党派统计(单位: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这一结构
A.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 B.适应了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二、主观题
25.(2021·长春市第二十中学高一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德)拉贝《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
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送选录》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全面侵华犯下的暴行。
材料二 “敌机的轰炸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但是也未尝不是可喜的。轰炸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凭他在那个角落儿里,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这是第一回,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
——1942年朱自清在《论轰炸》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6.(2021·渝中区·重庆巴蜀中学高一期中)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苏德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抗日战争期间的地图任选两幅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指出地图所示历史事件,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要素,事件的主要影响。)并给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确立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27.(2021·湖南邵阳市·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前已经萌生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流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民国初年,孙中山将“五族共和”思想作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少数民族在观念上第一次被置于平等地位,从而令统一多民族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本身,就极大地增强了国人对“中华”一词所代表的中华民国共同体内涵的认同感与自觉归属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如“中华革命党”“中华实业团”“中华书局”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形式将人民平等规定下来,如第一章总纲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继续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护,各民族至少实现了法律上平等的联合。
——摘编自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
材料二 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摘自《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1)依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年中华民族观念广泛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据表格数据可知,中共的军队发展迅速,不断壮大,消灭日(伪)军数量更多,自身伤亡更少,说明中共逐渐成为抗战的主力,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故选B;国民党消灭敌军人数少,自身伤亡多,无法体现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日主战场,排除A;据表格数据可推知共产党的战斗力超过国民党,排除C;D项同样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
2.D
【详解】
材料中心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要求在各抗日根据地,作为政权重心的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均通过各级代表会或参议会选举产生,其结果是确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新体制,故D项正确;陕甘守边区出现于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A项错误;中共中央的决定适用于陕甘宁边区等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B项“全国各阶级”说法错误;陕甘宁边区等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并不存在国民政府的势力,C项错误。
3.D
【详解】
材料“如图为1944年9月中美两国士兵展示所缴获的日军旗帜、作为历史的见证”体现的是中美携手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D正确;1941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A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4.C
【详解】
据材料“成为了战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可知,中国通过滇缅公路获取外国提供的战略物资,为抗战战略相持发挥重要作用,C项正确;滇缅公路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通道,无法减轻欧洲战场的压力,排除A;滇缅公路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直接联系,而且滇缅公路修建完成之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B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D项错误。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其中“十四年抗战”的说法与强调国民党在抗战中领导地位无关,④错误,ACD排除;①②③均是“十四年抗战”提出的意义,B符合题意。故选B。
6.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40年代,我国的高校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部分高等院校随着政府迁往西南地区。高等院校不仅仅培养了人才,还从理论思想层面构建了抗战精神,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B正确;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排除A;题干中高等院校的分布主要受到抗战形势影响,而非工业化影响,排除C;D中的“取决于”表述绝对,排除。
7.C
【详解】
根据题干中“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可以看出,罗斯福的话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他高度赞扬了中国在抗击世界法西斯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故答案为C项;A项中“支援了各个战场”的表述题干信息不能体现,排除;题干表述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而不是二战结局的影响,B项错误;题干信息未涉及“中美合作”,D项错误。
8.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徐骧领导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蔡廷锴领导十九路军反抗日军侵略,浴血奋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邓世昌任致远舰管带;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故B正确;林则徐与反割台斗争无关,排除A;百团大战是彭德怀指挥的,排除C;邓世昌任致远舰管带,排除D项。
9.B
【详解】
结合题干时间该照片反映的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对上海人民犯下的罪行,故答案为B项;题干“引起了强烈反响”表明西方的关注,不能体现“直接促进”,排除A项;题干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能体现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排除C项;上海南站现场照片不能说明抗日征途“漫长”,排除D项。
10.D
【详解】
根据材料“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位按照美、中、英、苏、法等次序排列”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的巨大贡献,材料与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是材料表象,不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B项错误;材料所述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国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而不是反映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C项错误。
11.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1942年敌后根据地减息政策的调整及对民间农贷利率的规定从严格限制转变为灵活处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以应对日本对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故B项正确;题干措施有利于团结富裕阶层,不能体现各个阶层的团结,排除A项;题干不能说明封建债务被废除,排除C项;变化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债务负担,排除D项。故选B。
12.D
【详解】
表格信息表明,太行抗日根据地黎城县参军人数以及民兵参军比例较高,说明黎城县积极参军参战,根据所学可知,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调动各阶层抗战积极性,在中共全民抗战路线的感召下,黎城县人民踊跃参军,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的态度,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黎城县参军情况,无法体现国人思想觉悟的提高,排除B;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3.C
【详解】
据图示内容可知,抗战时期大批高校內迁入内地,从而使得这些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免于战火,延续和保存了教育文化事业,故选C;高校的內迁主要是保存了教育资源,和物质基础的奠定不符,排除A;高校的內迁并没有能够改变西部地区落后的面貌,排除B;这些高校并不是迁入敌后抗日根据地,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
14.A
【详解】
根据材料“1944年12月31日”和“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有非以共党主政则不能抗战之谬见,因之无论军事外交在华人员,在言论宣传上与物质行动上,皆一致协助共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作用逐渐突显,影响在扩大,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所以A正确;三大战役后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民政府丧失统治基础”,所以C错误;材料体现美国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战,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D错误。
15.A
【详解】
从材料中的“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力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等信息可以看出,罗斯福认为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兵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坚持抗战对美国战略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美国的战略,联系史实可知,美国当时的战略是先打败德国再解决日本,排除C项;材料没有评价中国自身力量在抗战胜利中的作用,排除D项。
16.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故A正确;题干信息中没有涉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故排除B;在抗战期间,既存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故排除C;题干中没有涉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的信息,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故排除D。
17.B
【详解】
缅北滇西反攻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为抗日战争争取最后胜利提供了条件,故选B,排除C;这场战役与支援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作用有限,排除A;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D。
18.A
【详解】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故A项正确;尽管抗战胜利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威望,但是尚未与西方大国取得平等地位,故B项错误;抗战胜利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谈不上革命彻底胜利,故C项错误;材料要求分析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与赢得世界和平关系不大,故D项排除。
19.B
【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国际援华抗日英烈表中涉及的英烈来自各个国家,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突破了中华民族的范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故B正确;题干未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态度,排除A;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在欧洲,排除C;全民族抗战时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排除D。故选B。
20.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美国总统高度评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强调援助中国抗战才能战胜日本法西斯,说明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A项正确;共产党敌后战场起了至关重要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中国抗战与太平洋战争的关系,C项错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起了主要作用与“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必要的”不符,D项错误。
21.B
【详解】
根据“《全民抗战的巨浪》”“《青纱帐里活跃的东北义勇军》”等标题可得出这都与团结抗战有关,是为了凝聚民心激发抗日意志,B项正确;A项不是主旨,排除A;材料没有针对民主党派,排除C;材料没有针对英雄个人,排除D。
22.B
【详解】
根据图1中的日军从杭州湾登陆入侵上海、中国守军坚守四行仓库及中国军队转移路线等信息,可得出,图1反映的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结合所学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了积极抵抗,其中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根据图2中的中国军队进攻方向、投入战斗的军队番号120师和129师及作战区域为晋察冀地区等信息,可得出,图2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可知,自1938年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改变了侵华策略,积极进攻国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此后,国民党消极抗日,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由此可知,从图1到图2,反映了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主转变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为主,故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使中国的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这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故C项错误;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发生在1945年,这与材料世间不符,故D项错误。
23.C
【详解】
材料中毛泽东强调开展大生产运动是与日本法西斯进行的一场长期经济竞赛,其理论依据是建立在持久抗战这一战略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故选C项;1938年秋抗战就已进入到相持阶段,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根据地经济封锁的信息,排除B项;日军对华北的疯狂扫荡与设问要求不吻合,排除D项。
24.B
【详解】
通过观察表格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五个县的参议员、政府委员等来自共产党、国民党和无党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建设上的体现,这一做法适应了当时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与国民党在政府和参议会中占一定比例不符,A项错误;1940年前后为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主要任务不是国民革命,C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不是反抗国民政府,D项错误。
25.(1)简述:①从战争的性质看,中日双方的战争是日本策划并发动的侵略战争。②从战争中对非武装人员的态度看,日本对我国手无寸铁的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武装人员进行屠杀,南京大屠杀就是例证。③从战争中使用的手段看,日本在战争中屠杀手段残忍,还使用细菌战、毒气战等违背国际公法的手段,并大量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破坏中国的城镇等。
(2)简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中华民族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详解】
(1)简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本小问作答可从战争的性质、日军对非武装人员的态度及战争中使用的手段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简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中华民族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26.(1)图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图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安。结束了国共两党对峙的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起来;图三:百团大战,1940年—1941年,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队抗日的信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吸引了日本陆军80%的兵力,使它不能转向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中国的军队还出国作战,直接配合和支援英、美军队的作战,这都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
【详解】
(1)根据“北大营”、“沈阳”等信息可知图一反映了九一八事变。时间是1931年九月十八日的沈阳,带来的影响是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根据“西安车站”、“蒋介石‘行辕’地点”可知图二反映了西安事变,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带来的影响则是结束了国共两党对峙的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起来;根据“太行山”、“石家庄”、“八路军进攻方向”等可知图三是百团大战,时间是1940年—1941年的华北地区,带来的影响是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队抗日的信心。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主题应该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根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苏德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吸引了日本陆军80%的兵力,使它不能转向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中国的军队还出国作战,直接配合和支援英、美军队的作战,这都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所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7.(1)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 “五族共和”思想有利于民族平等,使统一多民族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用“中华”一次来命名各种事物的行为,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的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有了法律保障。
(2)意义: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尊心、自信心、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民主意识的新觉醒;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和变革创立了条件)。
【详解】
(1)原因:根据“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前已经萌生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流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得出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根据“民国初年,孙中山将“五族共和”思想作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少数民族在观念上第一次被置于平等地位,从而令统一多民族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得出 “五族共和”思想有利于民族平等,使统一多民族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根据““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本身,就极大地增强了国人对“中华”一词所代表的中华民国共同体内涵的认同感与自觉归属感。”得出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的行为,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的流行;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形式将人民平等规定下来……”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有了法律保障。
(2)意义:根据“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可得出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尊心、自信心、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民主意识的新觉醒;根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可得出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