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7 23: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8839001111250010.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物理量中,表示物质特性的是(  )
A.比热容 B.内能 C.热量 D.温度
2.下列物理量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①质量 ②功率 ③比热容 ④密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表中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false。

false

false

false
干泥土
约false
沙石
约false

false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B.false水的比热容是false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一般情况下,我们把false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约false的能量
4.从冰柜里拿出一瓶冰冻的矿泉水,不打开瓶盖放置一段时间,肯定不会变化的物理量是瓶内物质的(  )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比热容
5.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和铜块(c铝>c铜), 吸收相等热量后,则(  )
A.铝块的温度高 B.铜块的温度高 C.两者温度相等 D.无法判断
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7.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这有助于生物体调节自身的体温,以免因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其主要原因是水的(  )
A.比热容大 B.沸点高 C.密度小 D.凝固点低
8.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c铝>c铜),相互接触后,则(  )
A.内能由铜转移给铝 B.最终铝、铜温度相同
C.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判断
9.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加热,液体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C.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甲、乙两物质的比热容会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10.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有关的是(  )
A.在较大的河流水建水电站,用水来发电
B.夏天,在教室内经常洒水来降温
C.冬天,让热水流过暖气片来取暖
D.冬天,北方菜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窖里菜冻坏
11.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是花粉颗粒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番茄炒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番茄和蛋的内能增加
C.夏天在河岸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12.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两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不计热量损失,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加热相同时间,a液体升高温度多,吸收热量多
B.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则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C.若两种液体比热容相等,则a液体的质量较大
D.若吸收相同的热量,b液体升高温度较大
13.在“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时升温快慢”的实验中,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14.保持体温恒定有利于生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保持体温恒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恒温动物体内水分的含量比变温动物大得多。比如,水就大约占成人人体的70%,水之所以能够帮恒温动物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维持恒定的体温,主要是因为水(  )
A.比热容大 B.凝固点低 C.液化时放热 D.密度较大
15.为了通过实验比较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小明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且在烧杯里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他用同一个“热得快”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加热,并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关于这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实验中是用升高的温度来false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的
B.小明每次实验中所研究问题的自变量是液体的比热容
C.液体A的比热容大于液体B的比热容
D.升高相同的温度,A、B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相等
二、多选题
16.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有关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B.夏天室内地面上洒水降温
C.夜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用流动的热水通过散热器供暖
17.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false和false的纯净水,并用不同加热器同时对其加热,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分别得到图丙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A和B不计热量损失)。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杯中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false
B.加热时间相同,甲、乙两杯水升高的温度之比为false
C.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false
D.将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从20℃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之比是false
18.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false

false

false
酒精
false
砂石
false
煤油
false

false
水银
false

false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都比固体的大
B.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砂石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砂石升高的温度较大
D.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较多
19.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砂石的比热容约是0.92×103J/(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
C.1kg的水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
D.1kg的砂石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约为0.92×103 J/(kg·℃)
20.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false、false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若不计热量散失,分别用false、false、false、false表示两种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甲和图乙中的信息,作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若false,则false B.若false, 则false
C.若false,则false D.若false,则false
三、实验题
21.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不计热量损失)
(1)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 B.使用相同的烧杯
C.水和煤油的初温一定相等 D.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3)已知a的比热容是4.2×103J/(kg·°C),由乙图可知b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 J/(kg·°C);
(4)下列选项中与本实验研究物质特性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
A.用热水袋取暖 B.汽车的水箱
C.用冰袋为病人退烧 D.利用空调降温
22.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文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g
升温10°C所需时间/s
升温20°C所需时间/s
升温30°C所需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30
96
163
220
(1)在实验前应控制水和沙子的初温和______相同;
(2)在此实验中用______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沙子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
2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在试管中分别放入初温相同的A、B两种物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加热。
(1)开始实验后,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某一时刻B物质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__℃,搅拌的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通过分析图象可知B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______。加热到第6min时,B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
(3)已知两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关系为:false,由图象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其质量关系为:mA______mB。
(4)从第6min到第10min,A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将______(填“不变”、 “增加”或 “减弱”)。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一定的;而物质的内能、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比热容和密度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们都和物质的种类有关,所以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计算密度和比热容来鉴别物质。
故选D。
3.C
详解:
A.表中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故A错误;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无关,故B错误;
C.铝的比热容大于铜,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false可知铜块温度变化较大,故C正确;
D.根据false,若初温为常温约20℃,则将1kg水烧开吸收的热量约为
false
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冰冻的矿泉水不打开瓶盖放置一段时间会熔化成水,体积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故B符合题意;
C.冰熔化成水,体积变小,根据false ,密度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冰熔化成水,比热容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因铜和铝的质量、温度均相同,c铝>c铜,所以根据Q=cmfalse可得
false
则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升高的温度值比铝升高的温度大,所以铜的温度会高于铝的温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
A.由图,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公式false,质量、升高的温度一定时,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甲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甲的比热容大,故A符合题意;
B.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故B不符合题意;
C.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乙的温度升高值更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因此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故A正确。
故选A。
8.B
详解:
因为c铝>c铜,由false可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铝块的温度比铜块高,相互接触后,内能将由铝块转移给铜块,且最终二者温度相同时不再发生热传递。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A.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相同热源加热说明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等。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由公式c=false可知,甲液体比热容较小;故A错误;
BC.用同一热源加热,加热时间相同,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温度时,甲需要的时间较短,也就是甲需要的热量少,故C正确,B错误;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甲、乙两物质的比热容不会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
A.在较大的河流水建水电站,用水来发电,是利用水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发电,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在教室内经常洒水是通过蒸发吸热来降温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冬天,让热水流过暖气片来取暖,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
D.冬天,北方菜窖里放几桶水,是通过水凝固放热的特点,防止窖里菜冻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
A.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粉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做番茄炒蛋时,番茄和鸡蛋从锅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番茄和蛋的内能增加,故B错误。
C.沙子发烫而水不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大,故C正确;
D.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增大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AB.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所以加热相同时间两液体吸热相同,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热量b温度上升少,吸热能力强,所以b比热容较大,故A错误,B正确;
C.加热相同时间,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若两种液体比热容相等,由图乙可知,a的温度升高得多,由比热容公式可知,a的质量较小,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时间),b液体升高温度较小,故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
物质的比热容不能直接测量,探究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升高温度的多少来体现比热容的大小.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跟物体的质量和种类有关,还跟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控制液体的质量相等,为防止热量散失的影响要用相同的容器,为了保证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还应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综上所述,不需要控制的是B。
故选B.
14.A
详解:
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因此当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温度较低,当释放相同热量时,降低温度较低,因此温度变化较小,保持恒温,故选A。
15.C
详解:
A.由题知,用同一个电加热器分别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即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两液体升高温度的大小来比较两液体的比热容,故A错误;
B.比较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每次实验中所研究问题的自变量是液体种类,故B错误;
C.由图知,加热相同时间,A液体的升高的温度比B液体升高的温度低,根据false可知,A液体的比热容比B液体的比热容大,故C正确;
D.由图知,升高相同的温度,A液体所需的加热时间比B液体所需的加热长,故A吸收的热量比B液体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误。
故选C。
16.ACD
详解:
A.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故A符合题意;
B.夏天室内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收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夜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故C符合题意;
D.用流动的热水通过散热器供暖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7.ACD
详解:
A.根据图像可知,乙中的水3min内升高了20℃,则乙杯中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
false
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甲中的水加热2min,温度升高20℃,平均每分钟升高10℃,乙杯中水加热3min内升高了20℃,平均每分钟升高false,则加热时间相同,甲、乙两杯水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甲中的水加热2min,温度升高20℃,平均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
false
甲、乙中的水吸收的热量即为加热器放出的热量,故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
false
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将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从20℃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为
false
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8.CD
详解:
A.由表格中数据知,水银为液态,几种固态物质的比热容都大于水银的比热容,故A错误;
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它们的比热容不相同,故B错误;
C.根据false,等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的热量也相等的情况下,温度的变化量的大小与比热容成反比,故沙石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量大,故C正确;
D.根据false,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比热容大,放热多,故D正确。
故选CD。
19.BC
详解: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其比热容保持不变,故A错误;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小,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故B正确;
C.根据false可知,1kg的水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故C正确;
D.1kg的砂石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约为
false
热量的单位是J,故D错误。
故选BC。
20.BC
详解:
根据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即可列出等式
false
从图像可以看出
false
那么可以得出
false
AC.若false,则false,故A错误,C正确;
BD.若false,则false,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21.加热时间 D 2.1×103 AB
详解:
(1)[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利用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反映。
(2)[2] AB.要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热源(加热器)、承载液体的容器和液体的质量一定,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要观察并记录温度变化的多少,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应该控制初温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质的多少是用质量来反映的,而不是用体积来反映,所以不需要控制体积相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3]由图乙可知,a、b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a的加热相同时间是b的两倍,即升高相同的温度时,a吸收的热量是b的两倍,根据false有
false
代入数据有
false
(4)[4] AB.根据false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越大吸(放)热越多,故汽车的水箱、用热水袋取暖均与本实验研究的特性(比热容)有关,故AB符合题意;
C.用冰袋为病人退烧是利用冰熔化吸热进行降温,与比热容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空调降温,利用的是制冷剂的汽化吸热来降温的,与比热容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2.质量 加热时间 大于
详解:
(1)[1]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在实验前应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和初温相同。
(2)[2]实验采用相同的酒精灯对水和沙子加热,加热时间越长,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就多,因此实验利用转换法采用加热时间来比较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3)[3]由表格数据分析知: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所需的加热时间比沙子所需的加热时间长,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23.36 均匀受热 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 增加
详解:
(1)[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6℃。
[2] 搅拌可以使试管内的物质均匀受热,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
(2)[3]由图像可知,B物质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由图像知,加热到第6min时,B物质正在熔化,所处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
(3)[5]根据false ,在B开始熔化之前,两种物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像知,刚开始时B物质比A物质升温快,因为false ,false ,所以false 。
(4)[6]由图像知,6min到10min中A物质的温度一直升高,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剧烈,所以A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