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二首之池上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读读、背背关于写景的古诗。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二首》之《池上》,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象形字、形声字等方法认识“首、踪、迹、浮、萍”五个生字,正确书写“首、采”两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浮萍、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式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荷花,引出课题。教学“首”字,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新授
探究一:看图说话,初读古诗1.出示图片,练习说话。2.由景入诗,初读古诗。探究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习前两句——小娃偷采莲。学习“采”字,体会孩子的天真无邪、顽皮可爱。2.学习后两句-——景美童心纯。观察插图,图文结合,结合理解“踪迹”,认识“浮萍”。探究三:多样朗读,熟读成诵。1.上下联对接读,男女生对读,小组间对读。2.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3.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
练习
1.教师解释诗句的意思,学生接相应的诗句。2.
指导书写生字“首”和“采”。
小结
《池上》描绘的是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充满了童心童趣,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首。
作业
1.基础作业:回家背《池上》给爸爸妈妈听,并说说意思。2.拓展作业:查找积累描写荷花的诗句。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复习背诵一年级学过的古诗。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二首》之《池上》,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象形字、形声字等方法认识“首、踪、迹、浮、萍”五个生字,正确书写“首、采”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浮萍、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式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花图,提问:小朋友们,我们来欣赏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荷花的古诗,出示课题:古诗两首
2.
教学“首”字。
(1)“古诗两首”的首在这里是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两首曲子……
(2)课件出示首字的演变过程。这是一个象形字,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可以看出“首”字的本义就是头。
3.这节课,我们来学先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板书:池上。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由欣赏荷花引出课题,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好奇心。从课题入手,解决首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并利用“首”字象形字的特点帮助孩子识字。
二、新授
探究一:看图说话,初读古诗。
1.出示图片,练习说话。
(1)学生仔细观察课文配图,找出图中的景物。
反馈交流:小男孩、小船、荷叶、莲花、莲蓬、蜻蜓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描绘的景象。
学生交流后,总结:在一个莲花盛开、蜻蜓展翅的夏日里,一个头上扎着两个鬓、身穿红衣的男孩儿,拿着竹竿,划着小船,来到池塘中来莲花玩。
2.由景入诗,初读古诗。
过渡:这样有趣的画面,不仅我们看到了,一位叫白居易的老爷爷也看见了,他微微一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我们一起来读读。
(1)初读古诗,要求:
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读正音。
(2)逐句检查朗读。
①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②卡片认读“踪”“迹”——读好词组“藏踪迹”——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③卡片拼读“萍”——读好词组“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3.全班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要求整首诗读正确。
4.出示带节奏的古诗,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
从池塘荷花引入,及时把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对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有很大的帮助。在指导朗读铺设阶梯,落实了“以字带词、以词带句”的教学方式,读来韵味十足。
探究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习《池上》前两句--小娃偷采莲
(1)指名读诗句。提问:
池塘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学习“采”字,体会孩子的天真无邪、顽皮可爱。
①出示“采”的汉字演变:上面师“爪字头”的变形,下面是木,意思是用手采植物。
②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看图,演一演动作,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子,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池中采莲蓬。
③朗读前两句,边做动作边读诗。
3.学习《池上》后两句-——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偷采白莲”,高兴极了,结果如何呢?
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2)观察插图,图文结合,理解“踪迹”。结合《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说:(
)的踪迹是(
)。
(3)情感朗读后两句,体会浮萍一道开的优美意境。
设计意图:
利用采字象形字的特点,辅以动作,让孩子们从字理中识记汉字。结合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都是贴近孩子们日常生活,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诗句的含义。这样就便于学生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探究三:多样朗读,熟读成诵。
1.上下联对接读。男女生对读,小组间对读。
2.
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3.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可以加动作。
设计意图: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多读是本课的重点,“多”不仅体现在数量,还有层次感。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
三、练习
1.教师解释诗句的意思,学生接相应的诗句。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2.指导书写生字“首”和“采”。
(1)出示田字格中的“首”和“采”,学生观察生字,指名回答需要注意什么?
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橫。下方“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采:上小下大,爪字头。“木”的橫位于横中线,撇捺左右舒展。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
(3)挑选两名学生书写作业点评,好的地方夸一夸,不足之处提建议。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发现生字难写易错的地方,教师起指导作用。及时投影,学习好的地方,纠正他人的不足之处,起警惕自己的作用,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小结
《池上》描绘的是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充满了童心童趣,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首。
五、作业
1.基础作业:回家背诗给爸爸妈妈听,并说说意思。
2.拓展作业:查找关于荷花的古诗词。
设计意图:
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交流,有层次化。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池上
不解
浮萍开
·
童真、童趣
池上
[唐]白居易
/
撑
,
采
/
。
/
藏
,
/
开。
池上
[唐]白居易
/
撑
小
艇,
/
白
莲
回。
/
藏
踪
迹,
/
一
道
开。
池上
[唐]白居易
小
娃
/
,
偷
采
/
。
不
解
/
,
浮
萍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