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习题课件(共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习题课件(共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7 23:21:14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透 镜
第一节
鲁科版
八年级上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D
1
2
3
4
5
B
6
7
8
10
D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A

B
光斑;11.0
11
12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C
13
14
16
17
15
乙透镜;发散
会聚;小于
18
19
20
【中考?来宾】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D
1
【点拨】
中间比边缘厚的A、B、C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D是凹透镜。
透镜按形状可分为________透镜和________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________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________透镜。

2



【中考?常州】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
3
B
【点拨】
B瓶盖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中考?徐州】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D
4
【2020?甘肃期末】在如图所示的虚线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C.甲、乙都为凸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5
A
【点拨】
由图可知,光通过甲后折射光线变得发散了,所以甲是凹透镜;光通过乙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所以乙是凸透镜。故选A。 
【2020?湘西州】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正对着太阳光的放大镜能够在另一侧的纸面上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并将纸烤焦。由此可知,放大镜是________透镜。
6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7
B
【点拨】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作用直接判断。
如图所示,O点为凸透镜的________,F点为凸透镜的________,OF为凸透镜的________。
光心
8
焦点
焦距
________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________,凸透镜的焦点有________个,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________。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
9
平行
焦点
2
焦距
焦点
【2020?凉山州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________,从图中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
光斑
10
11.0
【点拨】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会聚点对应41.0
cm,光心对应30.0
cm,所以它的焦距f=41.0
cm-30.0
cm=11.0
cm。
关于凹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是会聚的
B.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是发散的
C.凹透镜可以使会聚光束延迟会聚
D.凹透镜可以使平行光线会聚
C
11
【点拨】
凹透镜可以使发散光束散得更开、会聚光束延迟会聚、平行光束散开。凸透镜可以使发散光束发散程度减小、会聚光束提前会聚、平行光束变得会聚。注意:光线变得发散和发散光线不同。
【2020?永州】如图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将图中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
12
解:如图所示。
【中考?自贡】有一点光源S,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1)凸透镜的焦点F。(2)点光源S的位置。
(3)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3
解:如图所示。
【2020?郴州】画出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4
解:如图所示。
【中考?广东】如图所示,ab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ab的入射光线和ab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15
解:如图所示。
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16
解:如图所示。
【点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左图中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右图中为凹透镜。
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________是凹透镜,它对光有________作用。
17
乙透镜
发散
【点拨】
由图知,通过甲透镜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向主光轴靠拢,所以甲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甲透镜是凸透镜。通过乙透镜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远离主光轴,所以乙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乙透镜是凹透镜。
【中考?宜宾】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20
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
焦距一定_______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20
cm。
18
会聚
小于
【点拨】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F点为焦点,白纸最初距凸透镜20
cm;若将该凸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相当于白纸
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光斑
一直变小,可见该透镜的焦
距一定小于20
cm,如图所示。
【2020?山西模拟】小明有三块厚薄不同但口径相同的玻璃凸透镜,他想用会聚能力最强的一块制作“太阳能火柴”会聚太阳光,点燃干木柴。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实验帮他找出会聚能力最强的一块凸透镜。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凸透镜、白纸、刻度尺
【点拨】
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焦距,故需要刻度尺;要利用凸透镜和太阳在白纸上找到焦点,故需要凸透镜和白纸。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
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
的光斑;②用刻度尺测量此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记为L1;③换用另外两块凸透镜分别重复上述步骤,
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分别记为L2、L3
【点拨】
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要注意必须是正对,保证太阳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调整凸透镜和白纸之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利用刻度尺测出这个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最厚的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最近,
会聚能力最强
【点拨】
越厚的凸透镜,其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中考?无锡】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
20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透明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_________(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透明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
__________(填“会改变”或“不改
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向
会改变
便于观察光的路径
(2)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中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透明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
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
不变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的种类
凸透镜对光
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共15张PPT)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专训3
鲁科版
八年级上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A
变长;实
1
2
3
4
5
B
B
6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B
③;①
【2020?杭州】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
【点拨】
当物体在甲区域内时,u>2f,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A正确,B错误;当物体在乙区域内时,2f>u>f,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C错误;当物体在丙区域内时,u<f,在凸透镜的同一侧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故D错误。
【2020?丹东】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这支笔。当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______(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后的像为______
(填“实”或“虚”)像。
2
变长

【点拨】
装满水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横向凸透镜。当铅笔离玻璃瓶较近时,玻璃瓶起放大镜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逐渐远离时,像变大,透过凸透镜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此时铅笔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中考?通辽】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3
B
【点拨】
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利用的是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B正确;要让像变小一些,应增大物距,即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C错误;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中考?苏州】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移到3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答案】B
【中考?黑龙江】小华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的是虚像
B.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C.图中的透镜制成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D.图中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
5
B
【点拨】
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应用于投影仪,故B正确;近视镜是凹透镜,图中的透镜是凸透镜,故C错误;当透镜远离书本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也会变小,故D错误。
【中考?德州】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__,表示其矫正方法的是__________。(均填序号)
6


【点拨】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图知,图③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图③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结合图示可知,为了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应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图①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共20张PPT)
凸透镜实验的探究
专训1
鲁科版
八年级上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
2
3
4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2020?德州】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
1
缩小
照相机
【点拨】
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50
cm-20
cm=30
cm,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烛焰的像”)。
完整烛焰的像
【点拨】
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手指遮挡部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变少,其他光线的折射情况不变,像会变暗淡一些,但像是完整的。
(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把光屏移动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_(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等大
没有
【点拨】
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会看到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在光屏上无法呈现,故光屏上没有这个像。
【中考?吉林】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中心呈现出清晰的烛焰的像,由此可知透镜焦距为________cm。
2
10.0
【点拨】
图中所示凸透镜的物距u=30.0
cm-10.0
cm=20.0
cm,像距v=50.0
cm-30.0
cm=20.0
cm,物体成等大的像,则2f=20.0
cm,即f=10.0
cm。
(2)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5
cm处,可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焦距恰当的________透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添加透镜,适当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放大
【点拨】
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5
cm处,蜡烛靠近凸透镜,若不移动透镜和光屏,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对光线进行会聚,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添加透镜,适当移动光屏也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3)在实验中,小明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烛焰的像(光具座足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
(写出一
种原因即可)。
物距小于或等于
焦距
【点拨】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若物体在焦点上,也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2020?荆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标尺刻度的________(填标号)范围内。
A.40~50
cm
B.50~60
cm
C.60~70
cm
D.70~80
cm
3
B
(2)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变________(填“大”或“小”)。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我们。

远离
(3)若将蜡烛放在图中离凸透镜8
cm处,此时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
不能
【中考?徐州】如图所示,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4
(1)组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使烛焰和________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若烛焰在凸透镜前3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__________。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光屏
A
(3)接下来,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则所成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________。
(4)如果要估测题(3)中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________,此时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

足够远(共22张PPT)
眼睛和眼镜的探究
专训2
鲁科版
八年级上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
2
3
4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__、______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1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距眼睛10
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用眼,如看书、看电视、使用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cm。
(1)请将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倒立;缩小
【点拨】
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
焦距
【点拨】
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像距
(3)如果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之______(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应该戴________镜来矫正。
【点拨】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睛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凹透
(4)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
A.10~25
cm
B.10
cm~极远处
C.0~25
cm
D.0~10
cm
【点拨】
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正常眼的近点距眼睛10
cm,故选B。
B
【2020?呼和浩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年的6月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眼日”。下面两个图,表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图。
2
(1)对两个图,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甲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图,乙表示远视眼的成像图
B.甲表示远视眼的成像图,乙表示近视眼的成像图
【点拨】
图甲中像成在视网膜前方,为近视眼成像图;图乙中像成在视网膜后方,为远视眼成像图,故A正确。
A
(2)其中,__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点拨】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戴上凸透镜制成的眼镜后,能使光线提前会聚,可以矫正远视眼。
远视眼
(3)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够成虚像的透镜是________。
A.只有凸透镜    B.只有凹透镜
C.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
【点拨】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成的像是虚像;当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见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成虚像。
C
【中考?龙岩】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出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
______像。
3
缩小

【点拨】
由图可以看出,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则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向水凸透镜内________(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或“后”)。
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________透镜。
注入


【点拨】
近视眼对光的偏折程度大,为模拟近视眼,应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后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了;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在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可以通过凹透镜矫正。
【中考?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王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画出了如图甲所示的物距u和像距v对应关系图象。
4
(1)小王实验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点拨】
由图甲知u=v=16
cm时,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16
cm=2f,f=8
cm。
8cm
(2)他们认真总结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发现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_(填“A”“B”“C”或“D”)。
B
【点拨】
凸透镜不可能成正立、缩小的像。
(3)小组中小李同学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了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如图丙,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李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时,像又变清晰了。小组同学讨论,如果开始放上近视眼镜后,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只移动蜡烛,要想在光屏上
成清晰的像,应将蜡烛
________(填“远离”或
“靠近”)凸透镜。
远离
【点拨】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将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会远离凸透镜,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若不移动光屏,需要增大物距,故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共36张PPT)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二节
鲁科版
八年级上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1
2
3
4
5
C
6
7
8
10
A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B
B
D
C
C
A
11
12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D
13
14
B
C
A
【2020?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
倒立、放大的实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
10
【点拨】
由表中第2次实验的数据知,u=v=2f=20
cm,则f=10
cm。
(2)第3次实验中像距为________cm,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0
【点拨】
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的像距等于第3次实验的物距,则第3次实验的像距等于第1次实验的物距,判断依据是光折射时,光路可逆。
光折射时,光路可逆
【2020?荆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现进行如下操作:
2
(1)将蜡烛第一次放置在M处,第二次放置在N处,则蜡烛与所成像的位置关系为(  )
A.两次都在凸透镜同侧
B.两次都在凸透镜两侧
C.第一次在凸透镜同侧,第二次在凸透镜两侧
D.第一次在凸透镜两侧,第二次在凸透镜同侧
C
【点拨】
蜡烛在M处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此时像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同侧;蜡烛在N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与蜡烛在凸透镜的两侧。
(2)某次实验中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现将蜡烛放置在Q处,根据________原理,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填“在”或“不在”)P处。
光路可逆

【点拨】
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根据光路可逆原理,现将蜡烛放置在Q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P处。
【2020?安徽】如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图b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3
C
【点拨】
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乙图。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丁图。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甲图。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丙图。综上可知,凸透镜从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乙→丁→甲→丙。
某凸透镜焦距为15
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
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A
4
【点拨】
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
cm处,
f<25
cm<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中考?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
cm处移到4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5
B
【点拨】
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
cm处移到40
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增大,则像距变小,像变小。
【2020?山西】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放大镜的焦距为25
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
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6
B
【点拨】
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需满足u<f=25
cm,即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中考?宜昌】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
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
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7
D
【点拨】
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手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手指在镜头一倍焦距以内,不成实像,故光屏上不会出现手指的像。
【中考?北京】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8
A.若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答案】C
【点拨】
蜡烛在10
cm刻度线处,物距u=40
cm>2f,烛焰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在20
cm刻度线处,物距u=30
cm>2f,烛焰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在35
cm刻度线处,物距u=15
cm,2f>u>f,烛焰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蜡烛在45
cm刻度线处,物距u=5
cm,u<f,烛焰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中考?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9
C
【点拨】
距离凸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所以u=v=20
cm=2f,则f=10
cm,故A、B错误;当物距是30
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故C正确;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烛焰发出的光射向凸透镜的剩余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错误。
【中考?益阳】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B.当u=30
cm时,v=30
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u=15
cm时,成缩小的像
A
10
【点拨】
由图象可知,u=v=2f=20
cm,则f=10
cm,故A正确;当物距u=30
cm时,像距v=15
cm,故B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故C错误;当物距u=15
cm时,像距v=30
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2020?泰安】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凸透镜18
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
6
cm、②
9
cm、③
12
cm、④
16
cm,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11
【点拨】
把烛焰移到距凸透镜18
cm的位置时,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则f<u=18
cm<2f,解得9
cm<f<18
cm。
【中考?资阳】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
cm的地方,当向透镜移动蜡烛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
cm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
cm
C.是凹透镜,焦距为20
cm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
cm
12
B
【点拨】
烛焰经透镜成倒立的像,说明此透镜一定是凸透镜。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
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说明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包含二倍焦距)之间,所以2f≥20
cm>f,所以20
cm>f≥10
cm。
【2020?南通改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应将(  )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13
C
【点拨】
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v=2f。若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应满足u>2f,
f<v<2f,故应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光屏靠近透镜。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蜡烛从50
cm刻度线处向40
cm刻度线处移动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距增大,像变大
B.像距减小,像变大
C.像距减小,像变小
D.像距增大,像变小
14
A
【点拨】
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v=2f。若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应满足u>2f,
f<v<2f,故应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光屏靠近透镜。(共34张PPT)
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节
鲁科版
八年级上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D
凸;缩小
1
2
3
4
5
6
7
8
10
凸透镜;倒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B
B
C
A
B
11
12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C
13
14
16
15
C
【中考?自贡】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必备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在照相机构造中有一个关键的成像光学元件,它相当于一个(  )
A.反光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
D.凸透镜
D
1
【2020?齐齐哈尔】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
头成倒立、________(填“缩
小”“等大”或“放大”)的
实像。

2
缩小
【中考?青岛】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镜头形成一个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使我们能在前方屏幕上看到像,在镜头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3
倒立
改变光的
传播方向 
【中考?东营】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____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
4

【中考?郴州】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
5
B
【中考?江西】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  )
6
B
【点拨】
放大镜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是正立、放大的。
关于如图所示的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7
C
【2021?常州改编】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天文望远镜,其物镜到目镜的距离是(  )
A.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B.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差
C.物镜的焦距
D.任意距离
8
A
【点拨】
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来自遥远天体的光经物镜后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物镜的焦点以外紧靠焦点的位置;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的“物”点也就是物镜的像点,应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紧靠焦点的位置,由此可见,物镜到目镜的距离应为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是
________(填“实”或“虚”)像。
9

f
【点拨】
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f对于人们在电影院内看到的银幕上的画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人眼与放映机来说,画面都是像
B.对人眼而言画面是物而不是像,只对放映机的镜头而言才是像
C.对人眼与放映机而言,整个画面是放大的实像
D.对人眼与放映机而言画面都是物
B
10
【点拨】
本题易因分不清像与物而出错。对于不同的物体,是像还是物得看实际情况。对于放映机,银幕上的画面是像,因为银幕接收到的光是从放映机发出的;对于人眼,银幕上的画面是物,因为人眼看到的像是从银幕上发出的。
【中考?宜昌】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  )
A.倒立、缩小
B.倒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正立、放大
C
11
【点拨】
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故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中考?新疆】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实验现象与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12
会聚
照相机
【点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由题图乙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中考?山西】如图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
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征,忽略掉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物
体的材质等,构建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
13
中间厚边缘薄、透光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实像
投影仪
【点拨】
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透过乙杯看到的箭头是一个反向(即上下颠倒、左右颠倒)且放大的像,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中考?内江】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
C.照相机
D.投影仪
14
C
【点拨】
由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中考?呼和浩特】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填“实”或“虚”)像,这个组合与________(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15
放大

显微镜
【点拨】
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正上方,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放大的虚像。
【2020?普宁期末】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成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____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
mm,
如图所示。
16
凸透

【点拨】
小水滴接近圆形,所以其相当于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本实验作为显微镜的物镜来使用。
(2)如图所示,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情况下,应该把水珠变________(填“厚”或“薄”),直至看到与原来方向相反、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
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___。

6~12
mm
【点拨】
由题意可知,小水滴此时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小水滴的一倍焦距以内,即小水滴的焦距过大,因此应该把水珠变得再厚些,使其焦距变小,直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满足f<12
mm<2f,即凸透镜的焦距满足6
mm<f<12
mm。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在同一竖直直线上
倒立

【点拨】
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竖直直线上,此时,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经过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要使成的虚像更大一些,应增大物距,把凸透镜向上移动。(共32张PPT)
眼睛和眼镜
第四节
鲁科版
八年级上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C
B
1
2
3
4
5
甲;实
6
7
8
10
缩小;抽水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B
C
D
前方;凹
C
B
11
12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凸;发散
13
14
16
17
D
15
A
A
B
D
18
B
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不能改变
D.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C
1
【2020?徐州】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缩小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实像
B
2
【中考?江西】人的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______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
3


【点拨】
人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薄,远处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相当于平行光线,经过人的眼睛后,像呈现在视网膜上,故看远处景物的是甲图。
为了探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
水透镜________(填“
注水”或“抽水”)。
缩小
4
抽水
【点拨】
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故物体一定在二倍焦距之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变大,像距会变小,则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使得像清晰。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不变,仍使像成在光屏上,则需要让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即让透镜变薄,应向外抽水。
【2021?常州模拟】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都较厚
B.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上有可能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
C.远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上有可能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前
D.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5
B
关于保护眼睛,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患近视眼后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戴合适的眼镜
B.经常做眼保健操可以保护视力
C.眼镜度数越大越好
D.不要在运动的车上看书
6
C
【中考?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7
D
【点拨】
放大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020?铜仁】据统计,中学生患近视的比例逐年升高,专家提醒,青少年一定要养成正确用眼的好习惯。一名患近视眼的中学生看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他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前方
8

【中考?烟台】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9
C
【点拨】
图中情景模拟了远视眼,取走远视眼镜后图中装置则相当于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可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或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中考?吉林】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凹透镜
D.近视眼,凸透镜
B
10
【点拨】
由题知,小明看远处物体要戴着眼镜,说明小明的视觉特征是:近处看得清,远处看不清,属于近视眼,要戴凹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
【中考?绵阳】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________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___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1
发散
【中考?广元】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视力情况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2
D
【点拨】
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加以矫正。
【2020?甘孜州】如图所示,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可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戴凹透镜矫正
13
A
【点拨】
图甲中的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明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图乙中的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戴的透镜种类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4
A
【点拨】
由题知,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中考?常州】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图中的(  )
15
B
16
D
【点拨】
17
B
【点拨】
【2019?随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18
照相机
(2)接着小明在不改变各元件位置的情况下,将原凸透镜更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这是在模拟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此时,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包括位置)的情况下,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近视眼
靠近(共28张PPT)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专训
鲁科版
八年级上
阶段强化专题(四)
1
2
3
4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使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
1
同一高度
【点拨】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要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位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甲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10.0
【点拨】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v=20.0
cm=2f,则f=10.0
cm。
(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P点的位置,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合在一起,蜡烛能成________个像。
2
【点拨】
凸透镜切去中间的阴影部分后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合在一起,相当于变为两个透镜,将成2个像。
【中考?常州】小明用光具座、F光源、凸透镜、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1)如图甲所示,将光源放在30
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倒立、等大的清晰像,此时光屏在______cm刻度处,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70
10
【点拨】
当光源放在30
cm刻度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50
cm-30
cm=20
cm=2f,则f=10
cm,此时光屏在50
cm+20
cm=70
cm刻度处。
(2)把光源向左移至20
cm刻度处时,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可得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填“缩小”或“放大”)的清晰像。

倒立
缩小
【点拨】
把光源向左移至20
cm刻度处时,此时的物距u=50
cm-20
cm=30
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2f,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此时2f>v>f,故光屏应向左移动。
(3)把光源放在45
cm刻度处时,移去光屏,人眼通过透镜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________。
C
【点拨】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光源放在光具座45
cm刻度处,物距u=50
cm-45
cm=5
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应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故C符合题意。
【2020?葫芦岛节选】下面是小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3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
同一高度
【点拨】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
10.0
【点拨】
当u=50.0
cm-30.0
cm=20.0
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
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烛焰等大的像,所以2f=20.0
cm,即f=10.0
cm。
(3)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光将凹透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只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点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像的位置延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中考?赤峰】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
4
(1)他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点拨】
由“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当改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2)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使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位置,应使凸透镜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点拨】
像成在光屏的下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可以让蜡烛向下移动,或凸透镜向上移动,或光屏向下移动。
(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__________________(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或“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点拨】
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故光屏上呈现的仍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指尖触摸前要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