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考点分类 考点15 仪器的使用与实验安全- 1年真题1年模拟训练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化学考点分类 考点15 仪器的使用与实验安全- 1年真题1年模拟训练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8 15:50:34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化学考点分类1年真题1年模拟训练
考点15
仪器的使用与实验安全
第一部分
2021年高考真题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高考真题)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④不可加热
B.②、④不可用作反应容器
C.③、⑤可用于物质分离
D.②、④、⑤使用前需检漏
2.(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图示表示灼烧操作的是
A.B.C.D.
3.(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压过滤适用于过滤胶状氢氧化物类沉淀
B.实验室电器设备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须将含和的溶液浓缩至干
D.将热的饱和溶液置于冰水中快速冷却即可制得颗粒较大的晶体
4.(2021·河北高考真题)用中子轰击X原子产生α粒子(即氮核He)的核反应为:X+n→Y+He。已知元素Y在化合物中呈+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3XO3可用于中和溅在皮肤上的NaOH溶液
B.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Y2O2
C.X和氢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D.6Y和7Y互为同素异形体
5.(2021·河北高考真题)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甲测定醋酸浓度
B.图乙测定中和热
C.图丙稀释浓硫酸
D.图丁萃取分离碘水中的碘
6.(2021·浙江高考真题)蒸馏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7.(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将滤纸上的试样点完全浸入展开剂可提高分离效果
B.将CoCl2·6H2O晶体溶于95%乙醇,加水稀释,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粉红色
C.乙酰水杨酸粗产品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聚合物杂质
D.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高锰酸钾)及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可能引起爆炸
8.(2021·广东高考真题)测定浓硫酸试剂中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
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
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
③移取待测液,用的溶液滴定。
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
A.
B.
C.
D.
9.(2021·山东高考真题)为完成下列各组实验,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配制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
蒸馏水、NaCl固体
B
制备Fe(OH)3胶体
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
蒸馏水、饱和FeCl3溶液
C
测定NaOH溶液浓度
烧杯、锥形瓶、胶头滴管、酸式滴定管
待测NaOH溶液、已知浓度的盐酸、甲基橙试剂
D
制备乙酸乙酯
试管、量筒、导管、酒精灯
冰醋酸、无水乙醇、饱和Na2CO3溶液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0.(2021·全国高考真题)氧化石墨烯具有稳定的网状结构,在能源、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通过氧化剥离石墨制备氧化石墨烯的一种方法如下(装置如图所示):
Ⅰ.将浓、、石墨粉末在c中混合,置于冰水浴中,剧烈搅拌下,分批缓慢加入粉末,塞好瓶口。
Ⅱ.转至油浴中,35℃搅拌1小时,缓慢滴加一定量的蒸馏水。升温至98℃并保持1小时。
Ⅲ.转移至大烧杯中,静置冷却至室温。加入大量蒸馏水,而后滴加至悬浊液由紫色变为土黄色。
Ⅳ.离心分离,稀盐酸洗涤沉淀。
Ⅴ.蒸馏水洗涤沉淀。
Ⅵ.冷冻干燥,得到土黄色的氧化石墨烯。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c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仪器b的进水口是_______(填字母)。
(2)步骤Ⅰ中,需分批缓慢加入粉末并使用冰水浴,原因是_______。
(3)步骤Ⅱ中的加热方式采用油浴,不使用热水浴,原因是_______。
(4)步骤Ⅲ中,的作用是_______(以离子方程式表示)。
(5)步骤Ⅳ中,洗涤是否完成,可通过检测洗出液中是否存在来判断。检测的方法是_______。
(6)步骤Ⅴ可用试纸检测来判断是否洗净,其理由是_______。
第二部分
2022年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1.实验室中部分仪器或操作如图所示,不能完成下列实验目的的是
A.图一装置由煤焦油制得苯
B.图二装置验证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
C.用图三装置分离溴和苯
D.用图四装置在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
2.用如图装置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B中若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Fe3+能将SO2氧化成
B.实验室中配制70%的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
C.向三颈烧瓶中通N2的操作应在滴加浓硫酸之前,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D.装置C可能发生倒吸,同时还不能完全吸收反应产生的尾气
3.(2021·广东高三三模)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白色的固体,微溶于水,且不溶于乙醇、乙醚和碱性溶液,溶于酸。利用反应Ca2++H2O2+2NH3+8H2O=CaO2?8H2O+2制备过氧化钙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仪器Y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B.仪器X的作用是导气,并防止发生倒吸现象
C.W可以是NH4Cl,通过加热W提供反应所需的NH3
D.为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产率,可将冰水混合物改为温水浴加热
4.下列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B.灼烧海带
C.制取并收集NH3
D.用滴定法测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A.A
B.B
C.C
D.D
5.侯德榜为了提高食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出侯氏制碱法,其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NH3,再通CO2
B.“母液I”吸收NH3是将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NH4C1的纯度,同时还增加产量
C.“盐析”中加入细小NaC1颗粒只是通过循环使用提高利用率
D.“煅烧”时需要的主要仪器有坩埚、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等
6.(2021·湖北高三二模)下列实验中关于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操作合理的一组是
①蒸馏时,应先通冷凝水再加热
②为防止试管破裂,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③少量液溴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形成液封
④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3.10
mL溴水
⑤用瓷坩锅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
⑥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40
mL1
mol·L-1的NaCl溶液
A.①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⑤
7.(2021·广东高三二模)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制取无水乙醇
验证的氧化性
除去NaCl中混有的KCl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
A.A
B.B
C.C
D.D
8.(2021·福建高三三模)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图A是探究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B.图B是分离溴和苯
C.图C是测定反应热
D.图D是灼烧碎海带
9.(2021·广东汕头市·高三二模)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未知溶液pH值时,需将pH试纸用水润湿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吸出多余液体
C.碘水中加CCl4振荡静置后,上层为紫色,下层几乎为无色
D.氯酸钾固体在取用时不能进行研磨,否则可能发生爆炸
10.(2021·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二模)外卖中的快餐盒均需合理处理,实验室用废聚乳酸餐盒制备乳酸钙的路线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回流”时,冷却装置不能选用球形冷凝管
B.“冷却”后,加盐酸的目的是将乳酸盐转化为乳酸
C.“反应”时,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干燥的pH试纸上检测pH
D.“抽滤”时,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2022年高考化学考点分类1年真题1年模拟训练
考点15
仪器的使用与实验安全
第一部分
2021年高考真题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高考真题)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④不可加热
B.②、④不可用作反应容器
C.③、⑤可用于物质分离
D.②、④、⑤使用前需检漏
【答案】A
【解析】A.锥形瓶可以加热,但需要加石棉网,容量瓶不能加热,A项符合题意;
B.酸式滴定管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都不能作反应容器,B项不符合题意;
C.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操作,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操作,分离相互不溶解的液体,两者均可用于物质分离,C项不符合题意;
D.酸式滴定管带有旋塞、容量瓶带有瓶塞、分液漏斗带有瓶塞和旋塞,使用前均需检查是否漏水,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图示表示灼烧操作的是
A.B.C.D.
【答案】B
【解析】灼烧过程中应使用坩埚、酒精灯、铁架台等仪器,A装置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装置,C装置为蒸馏装置,D装置为过滤装置,B装置满足灼烧操作,故答案选B。
3.(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压过滤适用于过滤胶状氢氧化物类沉淀
B.实验室电器设备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须将含和的溶液浓缩至干
D.将热的饱和溶液置于冰水中快速冷却即可制得颗粒较大的晶体
【答案】B
【解析】A.因为胶状沉淀可能会透过滤纸或造成滤纸堵塞,则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故A错误;
B.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故B正确;
C.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将硫酸铵和硫酸亚铁溶液浓缩至干会使晶体失去结晶水,故C错误;
D.冷却结晶时,自然冷却才能得到大颗粒晶体,快速冷却得到的是细小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4.(2021·河北高考真题)用中子轰击X原子产生α粒子(即氮核He)的核反应为:X+n→Y+He。已知元素Y在化合物中呈+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3XO3可用于中和溅在皮肤上的NaOH溶液
B.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Y2O2
C.X和氢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D.6Y和7Y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A
【解析】A.为硼酸,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若不慎将溶液溅到皮肤上,则需用大量水冲洗,同时涂抹,以中和碱液,A正确;
B.Y为Li,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只有Li2O,B错误;
C.X为B,与氢元素会形成BH3或B2H4等硼氢化合物,B元素与H元素以共价键结合,属于共价化合物,C错误;
D.和两者的质子数均为3,中子数不同,所以两者互为同位素,D错误;
故选A。
5.(2021·河北高考真题)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甲测定醋酸浓度
B.图乙测定中和热
C.图丙稀释浓硫酸
D.图丁萃取分离碘水中的碘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因此需装于碱式滴定管,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因此滴定过程中选择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淡红色时,达到滴定终点,故A选;
B.测定中和热实验中温度计用于测定溶液温度,因此不能与烧杯内壁接触,并且大烧杯内空隙需用硬纸板填充,防止热量散失,故B不选;
C.容量瓶为定容仪器,不能用于稀释操作,故C不选;
D.分液过程中长颈漏斗下方放液端的长斜面需紧贴烧杯内壁,防止液体留下时飞溅,故D不选;
综上所述,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项,故答案为A。
6.(2021·浙江高考真题)蒸馏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蒸馏过程中需要用到蒸馏烧瓶、温度计、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分液漏斗、蒸发皿、容量瓶不用于蒸馏操作,故答案选A。
7.(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将滤纸上的试样点完全浸入展开剂可提高分离效果
B.将CoCl2·6H2O晶体溶于95%乙醇,加水稀释,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粉红色
C.乙酰水杨酸粗产品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聚合物杂质
D.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高锰酸钾)及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可能引起爆炸
【答案】A
【解析】A.用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时,滤纸上的试样点不能浸入展开剂中,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会溶解在展开剂中无法分离,A错误;
B.CoCl2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o(H2O)6]2+(粉红色)+4Cl-[CoCl4]2-(蓝色)+6H2O,95%乙醇中水很少,CoCl2·6H2O晶体溶于95%乙醇得到的溶液中主要含[CoCl4]2-,溶液呈蓝色,加水稀释,平衡逆向移动,得到主要含[Co(H2O)6]2+的粉红色溶液,B正确;
C.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结构简式为)、同时生成副产物聚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结构中含羧基和酯基,向其粗产品中加入足量NaHCO3溶液,乙酰水杨酸转化成可溶于水的乙酰水杨酸钠,聚水杨酸难溶于水,过滤后可除去聚合物杂质,向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盐酸可将乙酰水杨酸钠转化为乙酰水杨酸,C正确;
D.KClO3、KMnO4等强氧化剂及其混合物研磨时会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引起爆炸,D正确;
答案选A。
8.(2021·广东高考真题)测定浓硫酸试剂中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
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
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
③移取待测液,用的溶液滴定。
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实验过程中,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并稀释所需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
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所需仪器为: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③移取20.00mL待测液,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所需仪器为: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选项中A为容量瓶,B为分液漏斗,C为锥形瓶,D为碱式滴定管,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
9.(2021·山东高考真题)为完成下列各组实验,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配制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
蒸馏水、NaCl固体
B
制备Fe(OH)3胶体
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
蒸馏水、饱和FeCl3溶液
C
测定NaOH溶液浓度
烧杯、锥形瓶、胶头滴管、酸式滴定管
待测NaOH溶液、已知浓度的盐酸、甲基橙试剂
D
制备乙酸乙酯
试管、量筒、导管、酒精灯
冰醋酸、无水乙醇、饱和Na2CO3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AB
【解析】A.配制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选项中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A符合题意;
B.往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并加热至沸腾,向沸水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B符合题意;
C.用标准稀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可测定出氢氧化钠的浓度,取待测液时需选取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则盛装标准盐酸溶液,所以所选仪器还应有碱式滴定管,C不符合题意;
D.制备乙酸乙酯时需要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所选试剂中缺少浓硫酸,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二、非选择题
10.(2021·全国高考真题)氧化石墨烯具有稳定的网状结构,在能源、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通过氧化剥离石墨制备氧化石墨烯的一种方法如下(装置如图所示):
Ⅰ.将浓、、石墨粉末在c中混合,置于冰水浴中,剧烈搅拌下,分批缓慢加入粉末,塞好瓶口。
Ⅱ.转至油浴中,35℃搅拌1小时,缓慢滴加一定量的蒸馏水。升温至98℃并保持1小时。
Ⅲ.转移至大烧杯中,静置冷却至室温。加入大量蒸馏水,而后滴加至悬浊液由紫色变为土黄色。
Ⅳ.离心分离,稀盐酸洗涤沉淀。
Ⅴ.蒸馏水洗涤沉淀。
Ⅵ.冷冻干燥,得到土黄色的氧化石墨烯。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c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仪器b的进水口是_______(填字母)。
(2)步骤Ⅰ中,需分批缓慢加入粉末并使用冰水浴,原因是_______。
(3)步骤Ⅱ中的加热方式采用油浴,不使用热水浴,原因是_______。
(4)步骤Ⅲ中,的作用是_______(以离子方程式表示)。
(5)步骤Ⅳ中,洗涤是否完成,可通过检测洗出液中是否存在来判断。检测的方法是_______。
(6)步骤Ⅴ可用试纸检测来判断是否洗净,其理由是_______。
【答案】滴液漏斗
三颈烧瓶
d
反应放热,防止反应过快
反应温度接近水的沸点,油浴更易控温
取少量洗出液,滴加,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与电离平衡,洗出液接近中性时,可认为洗净
【解析】(1)由图中仪器构造可知,a的仪器名称为滴液漏斗,c的仪器名称为三颈烧瓶;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为了是冷凝效果更好,冷却水要从d口进,e口出,故答案为:分液漏斗;三颈烧瓶;d;
(2)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控制反应速率,避免反应过于剧烈,需分批缓慢加入KMnO4粉末并使用冰水浴,故答案为:反应放热,防止反应过快;
(3)油浴和水浴相比,由于油的比热容较水小,油浴控制温度更加灵敏和精确,该实验反应温度接近水的沸点,故不采用热水浴,而采用油浴,故答案为:反应温度接近水的沸点,油浴更易控温;
(4)由滴加H2O2后发生的现象可知,加入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KMnO4,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5H2O2+6H+=2Mn2++5O2↑+8H2O,故答案为:2Mn+5H2O2+6H+=2Mn2++5O2↑+8H2O

(5)该实验中为判断洗涤是否完成,可通过检测洗出液中是否存在S来判断,检测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BaCl2溶液,若没有沉淀说明洗涤完成,故答案为:取少量洗出液,滴加BaCl2,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6)步骤IV用稀盐酸洗涤沉淀,步骤V洗涤过量的盐酸,与电离平衡,洗出液接近中性时,可认为洗净,故答案为:与电离平衡,洗出液接近中性时,可认为洗净。
第二部分
2022年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1.实验室中部分仪器或操作如图所示,不能完成下列实验目的的是
A.图一装置由煤焦油制得苯
B.图二装置验证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
C.用图三装置分离溴和苯
D.用图四装置在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
【答案】C
【解析】A.从煤焦油中提取苯要用蒸馏的方法,故A正确;
B.验证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时,需要用酸式滴定管分别盛装四氯化碳和水,打开活塞,让四氯化碳和水慢慢滴下如线状,把摩擦带电的玻璃棒分别接近四氯化碳流和水流,观察哪个偏转,故B正确;
C.溴易溶于苯,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分开溴和苯,故C错误;
D.此装置可以用于快速制氨气,分液漏斗中是浓氨水,锥形瓶中为碱石灰,用向下排空气收集氨气,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用如图装置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B中若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Fe3+能将SO2氧化成
B.实验室中配制70%的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
C.向三颈烧瓶中通N2的操作应在滴加浓硫酸之前,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D.装置C可能发生倒吸,同时还不能完全吸收反应产生的尾气
【答案】B
【解析】A.装置B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可能是Fe3+将SO2氧化成,也可能是将SO2氧化成,A正确;
B.实验室中配制70%的硫酸,是将98%的硫酸与水按1:1体积比在烧杯内混合而成,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不需要使用容量瓶,B错误;
C.由于装置内的空气会干扰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所以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先通入N2,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正确;
D.装置C中导管插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但NO与NaOH不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完全吸收反应产生的尾气,D正确;
故选B。
3.(2021·广东高三三模)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白色的固体,微溶于水,且不溶于乙醇、乙醚和碱性溶液,溶于酸。利用反应Ca2++H2O2+2NH3+8H2O=CaO2?8H2O+2制备过氧化钙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仪器Y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B.仪器X的作用是导气,并防止发生倒吸现象
C.W可以是NH4Cl,通过加热W提供反应所需的NH3
D.为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产率,可将冰水混合物改为温水浴加热
【答案】B
【解析】A.仪器Y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A错误;
B.氨气极易溶于水,仪器X的作用是导气,并能防止发生倒吸,故B正确;
C.氯化铵加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遇冷又能生成氯化铵,不能用只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备氨气,故C错误;
D.升高温度,氨气挥发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加快,不能将冰水混合物改为温水浴加热,故D错误;
选B。
4.下列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B.灼烧海带
C.制取并收集NH3
D.用滴定法测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稀硝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氧气,再将铜丝伸入,即可验证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一氧化氨,A项正确;
B.灼烧海带用坩埚,不能用烧杯,B项错误;
C.氨气应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小试管中的导管应伸到试管底部,C项错误;
D.盐酸与稀氨水生成氯化铵和水,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滴定冬点为酸性,而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值为3.1~4.4,故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更加准确,D项错误;
答案选A。
5.侯德榜为了提高食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出侯氏制碱法,其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NH3,再通CO2
B.“母液I”吸收NH3是将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NH4C1的纯度,同时还增加产量
C.“盐析”中加入细小NaC1颗粒只是通过循环使用提高利用率
D.“煅烧”时需要的主要仪器有坩埚、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等
【答案】C
【解析】A.由分析知,A正确;
B.母液Ⅰ中主要含NH4Cl、NaCl、NaHCO3,通入NH3,可将NaHCO3转化为Na2CO3,溶解度增大,防止冷析析出NH4Cl时,同时析出NaHCO3,提高NH4Cl纯度,B正确;
C.冷析后溶液中主要含NaCl、Na2CO3、NH4Cl(少量),再加入NaCl固体进一步促进NH4Cl析出,提高NH4Cl产率,C错误;
D.煅烧固体时需要用到坩埚,坩埚配套泥三角使用,放在三脚架上加热,加热时需用到酒精灯,同时需要用玻璃棒适当搅拌,防止受热不均,引起固体迸溅,D正确;
故答案选C。
6.(2021·湖北高三二模)下列实验中关于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操作合理的一组是
①蒸馏时,应先通冷凝水再加热
②为防止试管破裂,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③少量液溴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形成液封
④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3.10
mL溴水
⑤用瓷坩锅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
⑥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40
mL1
mol·L-1的NaCl溶液
A.①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⑤
【答案】C
【解析】①蒸馏时,应先通冷凝水再加热,能达到更好的冷凝效果,正确;
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正确;
③液溴易挥发,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形成液封,正确;
④溴水能腐蚀橡胶,量取溴水时用酸式滴定管,错误;
⑤瓷坩锅不能灼烧氢氧化钠,错误;
⑥配制240
mL1
mol·L-1的NaCl溶液选用250
mL容量瓶,采取大而接近的原则,正确。
故选C。
7.(2021·广东高三二模)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制取无水乙醇
验证的氧化性
除去NaCl中混有的KCl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A错误;
B.氯化铁能把碘化钾氧化为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B正确;
C.除去NaCl中混有的KCl利用灼烧的方法无法实现,C错误;
D.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氢氧化钠溶液放在碱式滴定管中,D错误;
答案选B。
8.(2021·福建高三三模)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图A是探究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B.图B是分离溴和苯
C.图C是测定反应热
D.图D是灼烧碎海带
【答案】A
【解析】A.烧瓶内出现“喷泉”,证明氨气易溶于水,故选A;
B.溴单质和苯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故不选B;
C.无保温措施,放出的热量易散失,不能用装置C测定反应热,故不选C;
D.灼烧碎海带不能用烧杯应用坩锅,故不选D;
答案选A。
9.(2021·广东汕头市·高三二模)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未知溶液pH值时,需将pH试纸用水润湿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吸出多余液体
C.碘水中加CCl4振荡静置后,上层为紫色,下层几乎为无色
D.氯酸钾固体在取用时不能进行研磨,否则可能发生爆炸
【答案】D
【解析】A.将pH试纸用水润湿后,溶液浓度发生改变,测出的pH有偏差,故A错误;
B.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实验失败,应重新配制,故B错误;
C.碘水中加CCl4振荡静置后,CCl4密度大于水,则下层为紫色,上层几乎为无色,故C错误;
D.强氧化剂研磨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气体导致爆炸,则KClO3、KMnO4等强氧化剂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故D正确;
故选D。
10.(2021·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二模)外卖中的快餐盒均需合理处理,实验室用废聚乳酸餐盒制备乳酸钙的路线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回流”时,冷却装置不能选用球形冷凝管
B.“冷却”后,加盐酸的目的是将乳酸盐转化为乳酸
C.“反应”时,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干燥的pH试纸上检测pH
D.“抽滤”时,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A
【解析】A.“回流”时,为使冷却更充分,一般选用球形冷凝管,故A错误;
B.乳酸为弱酸,可采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用盐酸将乳酸盐转化为乳酸,故B正确;
C.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干燥的pH试纸上,然后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对照标准比色卡可以检测pH,故C正确;
D.“抽滤”时,为防止划破滤纸,故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