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咕咚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字词句。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运用连环画排序了解故事内容,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读13个生字;正确书写“家、象、羊”3个字。2.能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学习划停顿读好长句。3.根据连环画课文特点,借助插图学习1-4自然段,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学习划停顿读好长句。
教学难点
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感受童话故事情节的曲折,读懂故事的内容。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识记“咕咚”。
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交流猜字方法。2.再读课文,给连环画排序,初构文本。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探究二:图文对照,体会害怕。1.指名读1-2自然段,重点指导长句子2.思考:兔子是怎么做的?理解词语“拔腿就跑”。关注理解“拔”,尝试演一演。3.指导朗读兔子的话,体会害怕。探究三:迁移学习,理解热闹。迁移学习,其他动物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2.提取的信息,朗读理解小动物们的恐慌。3.结合课文插图想象说话,感受当时场面的“热闹”。
练习
1.巩固本课词语。2.书写田字格中的三个生字:“家、象、羊”。
小结
本节课通过连环画排序,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森林里小动物们多么惧怕“咕咚”的到来。我们还学会了将故事图画内容和文字内容相互对应,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森林里的“热闹”与小动物们的慌乱。
作业
1.基础作业:亲子合作表演读课文1-4自然段。2.拓展作业:想一想,动物们为什么要跟着兔子一起跑呢?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自由朗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字词句。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运用连环画排序了解故事内容,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
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读13个生字;正确书写“家、象、羊”3个字。
2.
能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学习划停顿读好长句。
3.根据连环画课文特点,借助插图学习1-4自然段,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学习划停顿读好长句,读好1-4自然段。
【教学难点】
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读懂故事的内容。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听说森林里来了个神秘的家伙,动物们一听他们名号,就都仓皇逃窜,那么这个家伙到底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做小侦探,走进20课一探究竟。
2.揭题读题,借助形声特点猜识“咕、咚”。
看看“咕咚”的字形,你能猜一猜这个词怎么读吗?听一听咕咚的声音。
提示: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字右边的“古”和“冬”表示字的读音,表示声音的字大部分带口字旁。这样既能直接读出拼音,又能揣测字义的字,叫形声字
3.听了咕咚的声音,森林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做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连环画故事《咕咚》。这是我们遇到的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
设计意图:
由情境创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自主性。认识文本特点,结合集中识字,理解形声字识记等积累方法,解决学文前的困难,给学生降低文本理解的难度,让文本教学更为精准。
2、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交流猜字方法。
(1)出示初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②遇到读不出的生字圈起来,看图猜读或尝试其他方法猜一猜它读什么。
③给课文的自然段表上序号。
(2)全班交流。
①出示本课生字,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②认识了哪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出示形声字:“吓、拦”,猜一猜读音,分析声旁和形旁,做做动作。
出示鹿的图片和古文字,识记:鹿、象、羊。
小结猜读生字的方法:借助图画猜读,借助形声字猜读,其他方法猜读。
(3)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正音
2.再读课文,给连环画排序,初构文本。
导语:这是一幅连环画课文,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几幅插图?每幅图画对应了哪些文字呢?
(1)指名读连环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
(2)根据课文内容和出示的四幅连环画进行排序。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句式:
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
设计意图:
连环画课文的特点在于“图”“文”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教师重点关注课文的朗读及图文的对照。通过有趣的图画排序,能够将“图”与读“文”进行互动结合,再学生的意识中进行图文重构的思维再现,并挑战尝试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故事内容,更是将图文与表达相互结合,拓展有序表达的逻辑思维。
探究二:图文对照,体会害怕。
(1)指名读1-2自然段,随机正音。重点指导长句子:第一自然段第二句。
(2)思考:兔子是怎么做的?
看插图一,理解“拔腿就跑”。关注理解“拔”,学生可以尝试演一演。
板书:兔子
拔腿就跑
(3)出示句子: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体会心情:兔子,你为什么觉得可怕极了?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
指导朗读:“咕咚”这么恐怖啊,想想当时兔子会怎么边跑边叫出这句话?(声音会大,拖长,甚至因为害怕,兔子尖叫起来。)
(4)小结:第2自然段先讲听到“咕咚”声,兔子怎么做,又是怎么说。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
图文对照,跟着情节发展了解故事内容,是在前面初构文本基础上的回应文本。借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阅读课文,一边梳理情节,一边了解故事内容,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
探究三:迁移学习,理解热闹。
1.迁移学习方法:读一读3-4自然段,其他动物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请大家看第二幅图,圈圈画画。
1.
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1)全班校对学生提取的信息。
小猴子
就跟着跑起来
狐狸、山羊、小鹿……
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识字积累“逃命”,朗读理解小动物们的恐慌。
出示词语:逃命。认读“逃”。
逃命用脚,所以“逃”的偏旁是走之。
(3)指导朗读。
①读好语气词。
②抓住重复的词句和感叹号指导入情入境朗读小动物们说的话。
3.结合课文插图,想象说话。
(1)模仿第三、四自然段,看图说话:
狐狸一听,也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
!”
(
)一听,也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
!”
(2)想一想当时慌乱的场面,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学生自由交流:乱成一团、热闹、慌乱……
(3)抓住文中关键词“热闹”,再次读一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学习,感受小动物们内心对一无所知的“咕咚”的恐惧与惊慌失措。同时,结合角色朗读、想象说话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故事内容的理解,逐步感受关键词“逃命、热闹”,为后文的真相大白做好铺垫。
三、练习
1.复习本课生字词。
2.书写田字格中的3个生字:“家、象、羊”。
(1)学生观察“家、象”结构特点:上下结构。家上短下长,象上收下放。
(2)学生练习写1-2个,反馈评价。
3.学生自主识记、书写独体字“羊”,关注三横间距均衡,最后一横要舒展。
4.教师范写,明确书写要点,出示评价单。(结构匀称☆
书写美观☆)
5.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上下结构生字书写的顺序和特点。试着写一写,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通过教师示范写,提示书写要求,让学生更加明确写字的要点,书写更进一步。“羊”是简单的独体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识记和练写,提升学生自主观察的学习能力。
四、小结
我们通过连环画排序,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森林里小动物们多么惧怕“咕咚”的到来。我们还学会将故事图画内容和文字内容相互对应,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森林里的“热闹”与小动物们的慌乱。那么,动物们为什么要跟着兔子一起跑?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五、作业
1.基础作业:亲子合作表演读课文1-4自然段。
2.拓展作业:动物们为什么要跟着兔子一起跑?
设计意图:
在文段的表演朗读中,重在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小动物们内心的恐慌,也通过阐述动物们为什么跟着跑,能促进学生主动去思考小动物们的盲从、不加思考。
【板书设计】
20
咕咚
逃命
兔子
拔腿就跑
小猴子
就跟着跑起来
狐狸、山羊、小鹿……
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