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咕咚》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咕咚》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8 12:3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咕咚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分角色亲子读文,感受小动物内心的恐慌。思考:动物们为什么要跟着兔子一起跑?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5-7自然段,识字、写字、朗读、思考,跟着情节想象故事内容,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传递“咕咚”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复习识记生字词,正确书写“吓、怕、跟、都”4个字。2.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理解野牛的思考,揭示“咕咚”的真面目。3.结合借助插图说故事,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感受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7自然段,对比感受野牛的爱思考和其他小动物的盲从,揭示“咕咚”的真面目。
教学难点
结合借助插图说故事,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感受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摘草莓:复习本课12个生字。2.拣木瓜:识记课文12个词语。3.结合板书,回顾1-4自然段情节。
新授
探究一:野牛追问,逻辑思考。1.承接前文,图文对照,动物们为什么要跟着兔子一起跑?2.探究野牛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3.学习野牛和大象的对话,拓展思考。探究二:探究“咕咚”真面目。1.图文对照,学习第6自然段。2.探究理解“咕咚”声音大的原因。3.说说“咕咚”到底是什么?探究三:拓展表达,练讲故事。1.读一读第7自然段,拓展说一说:
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3.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4.看着课文插图,挑战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咕咚”的故事。
练习
书写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吓、跟、都、怕”。
小结
学习了这篇民间故事,我们增长了许多的科学知识,知道了重物从高处落下,越高落下发出的声响越大。还明白了故事背后的道理,做事情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不能盲目跟从。小朋友们也可以尝试阅读连环画,通过看图也能理解故事内容。
作业
1.基础作业:借助文中的插图,将“咕咚”的故事分享给他人。2.拓展作业:课外阅读有关连环画的书目。
【详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分角色亲子读文,感受小动物内心的恐慌。思考:动物们为什么要跟着兔子一起跑?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5-7自然段,识字、写字、朗读、思考,跟着情节想象故事内容,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传递“咕咚”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复习识记生字词,正确书写“吓、怕、跟、都”4个字。
2.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理解野牛的思考,揭示“咕咚”的真面目。
3.结合借助插图说故事,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感受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7自然段,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理解野牛的思考,揭示“咕咚”的真面目。
【教学难点】结合借助插图说故事,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感受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摘草莓:复习生字。
2.拣木瓜:识记词语
3.结合板书,回顾1-4自然段情节。
设计意图:
复习生字何词语后,再次重温1-4自然段,森林小动物内心的恐惧与慌张。结合结合板书再现“拔腿就跑”“就跟着跑起来”“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等短语,为感受小动物们的盲从埋下伏笔。
2、新授
探究一:野牛追问,逻辑思考。
1.
承接前文,图文对照,动物们为什么要跟着兔子一起跑?
(1)读句子: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补充板书)
(2)动物们一见这场面,闻风丧胆,连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也害怕得跑起来了。
这是为什么?相机板书:盲目跟从
2.探究野牛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动作理解形声字“拦”的具体意思。
3.学习野牛和大象的对话,拓展思考。
(1)野牛追问咕咚样子,可以想象大家可能怎样描述“咕咚”?
(2)野牛还会问谁?怎么问?动物们怎么回答。
野牛拦住(
)问:“‘咕咚’
在哪里,你看见了?”(
)回答说:“(
)。”
(3)按照句型说一说野牛询问的顺序,感受思维逻辑。
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
教师关注文本之间的联系、课时之间的联系,从重归情境,到后面的野牛的思考,都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结合探索“咕咚”在哪里的逻辑追问,拓展想象小动物们对“咕咚”的样子描述,来验证思考“咕咚”的具体样子。想象说话与结局的“笑”相辅相成,感受该民间故事的幽默与趣味。
探究二:探究“咕咚”真面目。
1.图文对照,学习第6自然段。
识记生字“领”。提示:走在最前面带领大家。
1.
探究理解“咕咚”声音大的原因。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回照课文开头“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感受木瓜树之高,抓关键短语“高高的树上”,理解精准阅读,重物从高处落入水中,越高声音越大的科学常识。
(3)说说“咕咚”是什么?(指木瓜落入水中发出的声音。)
设计意图:
图文对照,感受理解“领”的意思。通过探究“咕咚”真面目,感受学习文章的乐趣,结合回照前文“熟透了”,感知故事背后的科学知识。结合“高高的树上”细节短语的关注,引导学生进行精准的细节阅读,从细节去推进故事情节,让人感受出乎意料。
探究三:拓展表达,传递故事。
1.读一读第7自然段,拓展说一说:
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
(1)学生自主交流。
(2)关注引导文章语言的活用。(例如:小猴子说:“我还没见过咕咚,就跟着跑起来了,真是可笑!”)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3.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独立思考
敢于探究
4.看着课文插图,挑战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咕咚”的故事。
设计意图:
回顾全文,拓展想象说话,感受小动物们“笑”背后的内涵,利于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结合学习后的收获与拓展,借助图示去挑战传递讲一讲“咕咚”的故事,更是将阅读思维转换为个性表达的思维,是一个信息加工后的个性输出,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练习
1.儿歌语境复习本课生字词。
2.书写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吓、跟、都、怕”。
(1)学生观察“怕和跟”结构特点: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跟”关注足字旁的提的变笔。
(2)学生自主学以致用,左右结构对比识记、书写“吓、都”,关注结构的区别,“吓”左窄右宽,左高右低,而“都”左宽右窄,左高右低。
(3)教师范写,明确书写要点,出示评价单。(结构匀称☆
书写美观☆)
(4)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左右结构生字书写的顺序和特点,“怕”和“跟”都是属于左窄右宽的生字,关注细节变化。关注结构特点后,马上对比呈现“吓和都”,放手学生自主学习识记和练写,关注结构的细微差别,写好左右结构的生字。
四、小结
学习了这篇民间故事,我们增长了许多的科学知识,知道了重物从高处落下,越高落下发出的声响越大。还明白了故事背后的道理,做事情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不能盲目跟从。小朋友们也可以尝试阅读连环画,通过看图也能理解故事内容。
五、作业
1.基础作业:
借助文中的插图,将“咕咚”的故事分享给他人。
2.
拓展作业:课外阅读有关连环画的书目。
设计意图:
借助插图将故事分享给他人听,既能促进学生表达,也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思维逻辑。课外阅读连环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明白个性语言表达的魅力,爱上讲故事。
【板书设计】
20.
咕咚
小兔子
拔腿就跑
小猴子
就跟着跑起来
不思考
狐狸、山羊、小鹿……
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盲目跟从
大象
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
拦住大家
独立思考
敢于探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