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絮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童年絮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2 20:01:01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临泽县沙河中学 郎开智
当代女作家——舒婷
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
作品风格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guó
qiè
chuò
kāng
quán
cuō
yǒu
dàn
chì
qín
juē

掴( ) 箧( ) 啜( ) 糠( ) 鬈( ) 撮( ) 黝( ) 惮( ) 叱( ) 噙( ) 撅( ) 譬( )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
◆作者向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小组合作探究
装扮布娃娃
初学识字
自扎小辫
和表妹比唱歌
洗地板
帮妹妹退敌
夏天度假
春天怕梅雨
玩具的风波
多彩的往事
可爱的玩伴
四季的感受
童 年 絮 味
文章主题
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无限留恋及赞美之情。
问题探究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自主合作学习
1、第1段与第3段,作者对童年破烂的布娃娃爱之又爱与儿子“把无数玩具弃之一地”的“百无聊赖”形成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1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装扮布娃娃
初学识字
自扎小辫
和表妹比唱歌
洗地板
帮妹妹退敌
夏天度假
春天怕梅雨
玩具的风波
多彩的往事
可爱的玩伴
四季的感受
(对 比)
童 年 絮 味
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及赞美
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思路拓展
作者的童年时代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缺少玩具,生活较苦。但是他们却同样地热爱生活,追求快乐,在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质生活优裕,他们拥有大堆的玩具与图书,还有电视、电脑等先进的信息工具,但是他们却很少有真正的快乐。他们缺少玩伴,往往被封锁在居室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了课余时间,这是现在的孩子们的痛苦之处。
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应该给他们真正减负,把假期和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拓展练习: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鬈(quán )曲 睫(jié )毛 针线箧( jiá )
B、雷霆万钧( tíng ) 掴耳光(guó ) 可啜(chuò )
C、譬如(bì ) 绰号(chuò ) 焦灼不安( zhuó )
D、肆无忌惮( dàn ) 黝黑( yòu )蹭不掉( cèng )
B
2、找出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 )
A、焦灼 针灸 鬈曲 百无聊赖
B、驻足 细糠 相偕 雷霆万钧
C、黝黑 训良 譬如 肆无忌惮
D、叱责 撅嘴 告竭 不可一世
C
3、结合语境,解释成语含义。
(1)大约认得十来个字,我就不可一世起来。
不可一世:
(2)在自家的劳动成果前心旷神怡。
心旷神怡:
(3)想必与当年肆无忌惮地拔嗓子有关。
肆无忌惮:
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心境开朗,精神愉快。
任意妄为,没有一点估计。
4、《童年絮味》的作者是 代 诗人 ,她是福建人。
5、精读探究:
读课文“我的玩伴很多,不似现在的孩子,……她后来考进一家文工团,在真正的舞台上颇出风头,想必与当年肆无忌惮地拔嗓子有关。 ”


舒婷
5、文中的两个词能概括当今儿童的生活,这两个词是      、       。
6、“我屡屡替她出征”,“她”指的是         。
7、“鬼叫狼嚎”本是贬义词,形容                    ,可在文中具体是指                                。    
8、文段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玩伴,表现了童年生活的                    ,相比之下,对当今儿童的童年生活充满了         之情。
封锁
苦读
“我”的妹妹
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毫无顾忌地尽情唱歌、无拘无束。
自由、快乐、无拘无束
惋惜
试一试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用凝炼的笔触,以“童年”为话题,写一首小诗,抒写对悄然而过的童年留恋和回忆。
注意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格式”
她好愛一個小男孩。
每天男孩都會跑來,
收集她的葉子,
把葉子編成皇冠,
扮起森林裡的國王。
抓著樹枝盪鞦韆,
男孩好愛這棵樹……
好愛喔!
樹好快樂。
他們會一起玩捉迷藏。
吃吃苹果。《童年絮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方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学生自由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
板题:童年絮味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讲明理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
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1、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
2、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
3、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四、重难点探究:
(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
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 明确:
(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 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二)幽默生动的语言
1、本文语调诙谐,真切地写出了童年心情,充满童趣,请从文中找出来。
2、结合课本38页练习分析。
五、思路拓展: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点拨:作者生活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少玩具生活较苦。但他们却同样的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质生活优越,他们有大量的玩具与玩伴,往往被封锁在单元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了课余时间,这是现在孩子们的痛苦之处。
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应该给他们真正减负,把假期和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他今后有何影响?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点拨:作者爱劳动的习惯与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关,作者很小的时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还要接受外婆的严格检查,渐成习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时常陶醉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直到长大后,这个好习惯仍伴随着她。
【作业布置】: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一、玩耍的乐趣
二、自豪的往事
三、可爱的玩伴
四、四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