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与反思
湖北 余林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对于文言文这一块是采用的集中编排的形式,而七年级是分布在各个单元中的。紧接着的第六单元也是集中编排的文言文。这一点只在证明文言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个单元的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理想社会的《桃花源记》,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望岳》、《春望》、《石壕吏》。根据课标,我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合作的方式理解文言文。而这一篇恰恰涵盖了单元目标的几个方面,又是开篇,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理解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领会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会诵读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能够背诵课文,能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志气追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多种形式诵读记当堂背诵。
这篇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多以骈句为主,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够基本理解课意,因而我把它定为教学重点。
2、如何理解短文的托物言志。
理解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领会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人生观的学生而言就很有现实的意义,因此我把它定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采用同读、同议等教学方法。
(1)同读。“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听读和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的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2)同议。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问题让学生反复朗读中反思、讨论,教师要参与到讨论中间去,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四、课时划分: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引:
《考试铭》内容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网吧,寻思打游戏。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云:九年义务。”
让学生思考――这种做法好不好,然后引出刘禹锡,在比较中进入新课《陋室铭》。
二、整体感知
1、示范朗读。
教师诵读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句子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或者句读),欢迎学生与老师竞争。
2、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进行轮读和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四种形式朗读。
3、学生试译。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学习采用小组讨论意译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一人读一人译,另外的同学进行指正,教师可以适时的归纳与总结。
4、问题抢答:
a、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b、“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a、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b、(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c、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d、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
e、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f、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a、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b、作者自叱“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c、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d、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e、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讲析中穿插诵读背诵训练)
5.、学生试背。
采用游戏接龙,分小组为单位背诵,一人试背一句,比一比,看一看。看哪组记得最好。然后学生个人比背。看哪个人背诵的最佳。(配音)
三、成果展示:
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完成以下课堂练习:
a.按要求默写:
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陋室铭环境优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陋室主人追求雅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对于作者的陋室或者生活方式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试着对你喜欢的物品进行一下简单的描述,要透过描述,我们能够看到你的理想或者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布置:背诵全文 练习册 成长资源
五、教学反思
1、联想与想象是语文的翅膀,缺少联想与想象的语文课也就缺少了灵性。为此,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陋室之雅具体地表现出来,为突出陋室“何陋之有”张本。而以往教学此文时,为突出“陋室不陋”这一重点,一般设计的题目为“陋室环境如何?陋室主人交往情况怎样?陋室主人有怎样的兴趣爱好?”提问琐碎,学生也不明白回答这些问题的目的何在。而改动后有力地突出了重点,也解决了难点。
2、“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方可体现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因此,课上在分析完陋室主人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讨论:“今天的你如何看待这种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做法?”这个问题的设计应是学生最有话说的部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些怯场,我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一起参与学生的讨论,导致学生没有充分讨论和大胆发言,这是我的失误。
3、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质疑发问的环节,鼓励学生从读书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因为留的时间相对充足些,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何以《陋室铭》为题?”“为何自比名人居室?”“篇末为何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结束语?”“为何自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为何将平民比作白丁,是否歧视平民?”等等。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也在思考着如何解答这些问题,这个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4、语文课上应有琅琅读书声,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铭》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课堂上无论是范读、散读、齐读,目的都是让学生从读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字的美感。因此我设计了四次读书,开篇散读,是为了使学生正确把握停顿和节奏,初步感知作者感情。接着一生范读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第三次读是明确本文写作目的后的齐读,是读出对作者节操的赞美之情。上课结束时还有一读(或背),是为了体会本文一直押韵,只最末一句不押韵的作用,品味文字的美感。但最后这一读,因下课铃响而导致未能实现,是一大遗憾。
5、由于时间限制,很多的地方出现了小的瑕疵,对于学生方面,学生上课的气氛过于沉闷,后排个别学生没有注意听讲,使得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共13张PPT)
复习课
南大港中学 董连英
1 正确、流利地背诵默写课文,并掌握理解性默写。
2 积累文学常识、翻译文言词句。[重点]
3 把握文章内容、写作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情感。[难点]
《陋室铭 》--刘禹锡 复习目标:
竞赛方式:
1 背诵:两个小组间相对应的两个同学互相检测,每人限时30秒,错误在2个字之内者通过,每组通过几人加几分;
复习版块一:完成目标1
正确、流利地背诵默写课文,并掌握理解性默写。
2理解性默写:独立完成下面问题,做对5道以上者通过, 每组通过几人加几分;
①《陋室铭 》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②《陋室铭 》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③《陋室铭 》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④《陋室铭 》中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
⑤《陋室铭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
⑥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外无妨有卧龙”意思相 近的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复习指导:
自主复习(8分钟):有疑问处做好标注。
1 复习课本,掌握基础知识: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注意虚词“之”的用法,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词 ;⑵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2 复习篇子,归类记忆,巩固强化。
复习版块二:完成目标2
积累文学常识、翻译文言词句。[重点]
复习检测:
文学常识:
1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朝人。本文选自 。
2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解词:
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4 谈笑有鸿儒( )
5无案牍之劳形( )
6无丝竹之乱耳( )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译句: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9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竞赛方式:
独立完成下面问题,做对7道以上者通过, 每组通过几人加几分;
刘禹锡
唐
《全唐文》
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大
使……劳累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出名
复习要求:
1 自主复习(5分钟):
复习课后题、笔记及篇子上相关内容,有疑问处做好标注。
2 小组交流 (3分钟):
小组间交流有疑问处、提出并研讨有价值的问题。
复习版块三:完成目标3
把握文章内容、写作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难点]
复习检测:
1本文采用了 的手法,通过描写自己的 ,表明了自己 的节操和
的志趣。
2本文从 、 、 、
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竞赛方式:
独立完成下面问题,全作对者通过, 每组通过几人加几分。
托物言志
陋室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自然环境清幽
交往人物不俗
生活情趣高雅
远离世俗官场
质疑问难
想一想
1、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2、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陋 室 铭
类比立论
山
仙
喻
喻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自然环境清幽(景)
生活情趣高雅(事)
古贤自况
反诘点题
交往人物不俗(人)
托物言志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水
龙
课堂总结:
远离世俗官场《陋室铭》 复习教案
南大港中学 董连英
复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背诵默写课文,并掌握理解性默写。
2 积累文学常识、翻译文言词句。[重点]
3 把握文章内容、写作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情感。[难点]
复习过程:
一 复习版块一:完成目标1 正确、流利地背诵默写课文,并掌握理解性默写。
竞赛方式:
1背诵:小组间相对应的两个同学互相检测,每人限时30秒,错误在2个字之内者通过,每组通过几人加几分;
2理解性默写:独立完成下面问题,做对5道以上者通过, 每组通过几人加几分;
①《陋室铭 》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②《陋室铭 》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③《陋室铭 》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④《陋室铭 》中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
⑤《陋室铭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
⑥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外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
二 复习版块二:完成目标2 积累文学常识、翻译文言词句。[重点]
复习指导:
自主复习(8分钟):有疑问处做好标注。
1 复习课本,掌握基础知识: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注意虚词“之”的用法,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词 ;⑵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2 复习篇子,归类记忆,巩固强化。
复习检测:
文学常识:
1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朝人。本文选自 。
2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提问:我国古代文体还接触过哪些?}
解词:
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4 谈笑有鸿儒( )
5无案牍之劳形( )
6无丝竹之乱耳( )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译句: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9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竞赛方式: 独立完成下面问题,做对7道以上者通过,每组通过几人加几分;
三 复习版块三:完成目标3 把握文章内容、写作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情感。[难点]
复习指导:
1 自主复习(5分钟):复习课后题、笔记及篇子上相关内容,有疑问处做好标注。
2 小组交流 (3分钟):小组间交流有疑问处、提出并研讨有价值的问题。
复习检测:
1本文采用了 的手法,通过描写自己的 ,表明了自己 的节操和
的志趣。 (提问:我国古人中具有这种品质的还有很多,请举例说明.)
2本文从 、 、 、 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竞赛方式:
独立完成下面问题,全作对者通过,每组通过几人加几分。
四 质疑问难
五 课堂总结
1知识总结
2 竞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