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8 07: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2019)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
2.
思维发展与提升:概括情节,分析情节的三次转折
3.
审美鉴赏与创造:从情节、环境或细节描写中归纳人物性格特点
4.
文化理解与传承:从三要素中归纳官逼民反的主题学习重难点从情节、环境和细节描写中归纳人物形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课外)自主学习案自主学习目标
5.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
6.
思维发展与提升:概括情节,分析情节的三次转折
7.
审美鉴赏与创造:从情节、环境和细节描写中归纳人物形象
8.
文化理解与传承:从三要素中归纳官逼民反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
从情节、环境和细节描写中归纳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精读下面文段内容,了解作家作品有关常识,了解关于本章节故事的前因)
(1)知人论世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后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大为失望,于是离去。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后寓居江阴,为塾师。随后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2)创作背景《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3)故事前因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二、自主学习过程(认真研读文本,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根据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或者词义)
(一)初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音、义)
迤逦()酒馔()勾当()朔风()沽酒()  嗔怒()朴刀()聒噪()髭须()道行()  行货()央浼()尴尬()赍发()仓廒()拽上()剜肉()搠倒()彤云()忒好()赍发:迤逦:央浼:仓廒:
(二)概括情节,分析情节的三次转折
1、通读文本,在读文本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林冲经历的主要事件,以此为依据,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2、进一步研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节点,注意作者行文的跌宕起伏,分析故事情节的三次转折之处在何处。)
A、结合注解读文本,整体把握文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B、分析情节的三次转折,“文似看山不喜平”,文本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表现在何处?
(三)从情节、环境或细节描写中归纳人物性格特点(自读文本、圈点勾画相应信息,品味语言,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在原文处做批注)
A、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林冲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请根据不同情节、环境或细节描写的部分,分析概括林冲的性格及其发展变化。
(四)从三要素中体味官逼民反的主题(结合本文故事情节前因及本章节具体内容去思考:林冲都受到了哪些逼迫?)
情节:环境:人物:
三、主体拓展我们熟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题,人人都要提一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而本文的主人公已经不是所谓小“民”,真正的“民”又当何如?(从林冲原来的身份地位及现在的囚犯身份的角度去思考,由林冲的经历去体味在林冲那个年代,老百姓面临的社会状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教学案一、导入新课《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歧义的长篇小说,它通过记述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的联合反抗,在到发展成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深刻主题,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而林冲正是其中一个。本节课我们就要通过文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探究一下原本生活在社会上层的林冲性格变化的历程。
二、重难点的解决及目标的完成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让一个同学为代表,读一遍“自主学习案”中所要求掌握的字音。其余全体同学认真听,并指出该生注音不准确之处,帮助展示同学纠正不正确之处,并强化自己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
2、其余同学共同评价该生在该环节的自主学习情况并对照自身,以掌握具体个数为评价依据,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基础知识方面的夯实与提高。。
3明确读音及词义的正解。迤逦(yǐ
lǐ)酒馔(zhuàn)勾当(gòu
dàng)朔风(shuó)沽酒(ɡū)嗔怒(chēn)朴刀(pō)聒噪(guō)髭须(zī)道行(hénɡ)  行货(hánɡ)央浼(měi)尴尬(ɡān
ɡà)赍发(jī)仓廒(áo)  拽上(zhuài)剜肉(wān)搠倒(shuó)彤云(tònɡ)忒好(tuī)
赍发:资助
迤逦:慢慢前行,这里有颠沛流离的意思。
央浼:恳求,请托。
仓廒:存放粮食的仓库。
(二)概括情节,分析情节的三次转折
A、结合注解整体把握文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1、可以利用展台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也可以让学生复述其梳理的故事情节,其他学生及老师点评补充,不强求一致,最后幻灯片展示
2、评价时重点关注学生所答是否全面、是否简洁。)引子: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陆虞候酒店密谋、豹子头买刀寻仇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再发展:市井买酒,夜宿古庙高潮和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B、分析情节的三次转折,“文似看山不喜平”,文本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表现在何处?
豹子头买刀寻仇↓
山神庙风雪复仇
林教头沧州遇旧↑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及市井买酒↑
(三)从情节、环境和细节描写中归纳人物性格特点
A、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林冲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找出不同情节中环境及细节描写的部分,分析概括林冲的性格及其发展变化。
(1、自读文本,圈点勾画出环境描写与细节描写部分并做批注,把林冲性格特点写在下面
2、简单交流彼此圈画的句段。
3、由三到五位同学展示自己所得,师生共同点评,答案不强求一致,但需主体性格相似。)
1、第一部分(
引子,第
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点拨时让学生注意品味语言)(1)资助李小二——行侠仗义,扶危济困。(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2、第二部分(开端,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点评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描写)(1)性格也有刚烈的一面。(2)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点评时更多引导学生关注动作描写)(1)随遇而安、委曲求全(2)小心谨慎、尽职尽责过渡:可是,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使林冲的心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打破了林冲所有的幻想,哪件事呢?(林冲听到了陆谦等人的“招供”)看第
11、12段。4、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豹子血性”全面爆发、放弃幻想,走向反抗(幻灯片展示)
(四)从三要素中体味官逼民反的主题(结合本文故事情节前因及本章节具体内容去思考:林冲都受到了哪些逼迫?小说三要素都要关注。)
(五)主题拓展我们熟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题,人人都要提一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而本文的主人公已经不是所谓小“民”,真正的“民”又当何如?(从林冲原来的身份地位及现在的囚犯身份的角度去思考,由林冲的经历去体味在林冲那个年代,老百姓面临的社会状况。)我们看到的不应该只是一个林冲,而是当时时代下千千万万个林冲,是跟他一样、比他更惨的百姓,连一官半职都没有,面对欺凌更是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忍气吞声;没有半点武功,连梁山泊都进不去;不认识什么仗义如鲁智深的好友,早早就丢了命。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林冲,武艺高强,安分守己,善良仗义,一心只想安分生活、报效国家的一个彻头彻尾的好人,我们说他傻说他天真,只懂忍让,但是天真有错吗?不忍让又能怎样呢?而当时的更多的如此命运的小人物,他们甚至连落草梁山、存活的机会都没有,官逼民反四个字,后面是多少人的煎熬、苦难、忍耐和活生生的性命。由于起义的性质无法实现进一步的飞跃,又因为人口急剧膨胀,水泊梁山的生存环境便日益恶化。宋江选择了招安这条路也是无奈之举。宋江以梁山泊的集体投诚为代价与大宋朝廷做了笔交易。然而这笔交易中,自宋江以下,梁山好汉们没有得到任何官爵赏赐,反而为大宋皇帝南北奔波,四处讨逆,班师后最终只剩得十之二三。原来的风光无限,此刻都好像白白忙活了一场;声势浩大、用鲜血堆起来的泡沫城堡,都是悲剧的幻影。我们常说《红楼梦》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其实《水浒》又何尝不是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后反思
一直以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都作为典范的文本出现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作为名篇,其成功教法很多。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很多同仁在教材处理、资源选用、群文阅读、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学、单元教学等各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看了挺多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之后,对文本研读、教材处理、活动设计等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对课标、教材、教参等方面的研读,发现教授本节课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一是任务;二是语文实践活动;三是情境;四是整合;五是学科核心素养。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应该充分关注。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在目标设置、情境创设、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便有了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一方面,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广大教育同仁所认可并接受,另一方面,就语文学科而言,无论是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还是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都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因此在教学设计之初既设计了课堂教学案,又设计了课前(课外)自主学习案。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学、教、评一体化的想法得以实施。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参与具体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又有学生,评价的过程融合到了学与教的过程当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案进行了自主学习,课堂上在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对重难点加以合作探究与突破,对小说情节的梳理、人物性格的分析、小说主题的体悟,增加了学生鉴赏小说的体验。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我这堂课也不例外。今年我带的是高三毕业班,这次课用的是高一的学生,属于借班上课。这样,对学生的具体了解,对学情的真实把握,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指导都存在着短板。在课堂小结阶段,因为时间关系处理的有点意犹未尽。通过本节课,我感觉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并结合自己的特长灵活地教,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实践,不能怕出丑,不能因为难就不去让学生体会。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生活场景与欣赏者的人生体验,才会被真正挖掘出来,并通过鉴赏活动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进入一种新境界。